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曾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不管花費多少光陰,也要把它做得完美精致。于是,他心無旁騖,執著而又虔誠,在春夏秋冬的無數次更迭中,兩鬢斑白。最終,他完成一個無與倫比的手杖,這個手杖成了舉世無雙的工藝品。這個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心,是主人公的堅韌和堅持。信手翻閱王國棟的一頁頁古典詩詞,雋永玲瓏的一首首現代詩,我不禁聯想到這個故事。王國棟是厚積薄發,遵循著文學創作的規律,按著自己生命的一種鼓點,或者一種節拍循循漸進。
《心瓣上的花香》精選了許多王國棟獲獎或者在各級刊物上發表的律詩和現代詩,他是一個精通律詩和現代詩的作者。他的七律、五律,對仗工穩,七絕寫得流暢自然。他是一個在文學寫作上勇于創新的作者,有一種探索精神,這一點,實屬不易。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王國棟這種持續彌堅,在文學創作上的探索,相信有一天,他人生之樹上的青澀綠蘋果,會變成紅艷艷的大蘋果。信手翻到一首《五律•輞川煙雨》。
步入輞川地,清幽石徑斜。
紫煙籠鹿苑,紅雨洗山花。
綠水門前藻,秋風天際霞。
悄然銀杏舞,詩韻到誰家。
詩歌是通過詞語的煉金術成為一流產品,詩歌也貴在凝練。這首五律是描述風景旖旎的“煙雨輞川”,“紫煙”“紅雨”“綠水”“金燦燦的銀杏葉”,“雨后一抹淡淡的晚霞”。詩歌的一組意象非常優美,這首詩就像細致入微的工筆畫,也像一幅簡約的中國山水畫。短短40個字,就表達出一種“煙雨輞川”特有的風情神韻,可謂字簡而意豐。
五月櫻桃釣夕陽,墨客園中覓果香。
忽聞香風傳喜訊,天童戀世薦君嘗。
賀拉斯在《詩藝》中寫道:“詩當簡短、精確”。這首七絕《贊灞橋櫻桃》,意境高遠,寫得俏皮幽默,速寫了一幅夕陽下,在櫻桃園摘果子的文人墨客。“釣”,用詞準確生動,把夕陽下,紅艷艷泛著金光的櫻桃,刻畫得很傳神。“文載道,詩言志”,這是一首宣傳灞橋櫻桃的時尚之作。
王國棟的現代詩,也有自己鮮明的風格,或特色。試解析一首《尋驢蹄石的路上》
每一粒風,都敲打著我的想象
每一棵山楊,都像威武的士兵在列隊歌唱
我翻山越嶺,只為了
尋找丟失的毛驢,毛驢馱走的村莊
在深深淺淺的蹄印里,我讀懂了鄉愁
莫名地憂傷
在路上,這一剪冷風,驚動蒿草的夢
柔韌的藤,像母親粗糙的手
抓住,就能爬到高處
望見瘦削的驢,瘦削的村莊
薄霧剛午睡,紅日掛樹稍
那隱約的蹄印,像布谷鳥
一聲聲啼唱,誘惑我
奮力攀登,尋覓鄉音
我轉山轉水,在路上
一次次化險為夷,一次次扔掉自已的緲小
和遠方接近,和身后割袍斷義
在這首《尋驢蹄石的路上》詩里,直覺和理解,情感和思維、意識和無意識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傳遞了內心那種體驗,不尋覓到驢蹄石,不回頭的決心。巧妙地做到了心與物的協調統一而心馳物外,意與境的渾然一體而意溢于境。達到了詩歌的“意無盡而言無窮”。
總之,王國棟的詩歌輕巧,干凈,透明,有情感的“外韻”,有思想的“內核”,是對生命或日常生活的通透體悟,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藝術風格。
認識王國棟,是2009年春天,陜西省作家協會安排作家下基層巡回講課。在藍田的文學大講堂,我主講報告文學的寫作。當時有六十多名文學愛好者聽課,王國棟坐在前排,聚精會神地聽課,不時用筆飛快地記錄。當時,我就感覺他與眾不同,眼神中流露出對文學的虔誠和專注。讀書貴在求知,求知貴在思考。也許這個文學青年也喜歡寫報告文學,我講的知識和一些寫作技巧,他能心領神會。后來,證明我的猜測完全正確。這個樸實無華的基層作者,寫的《為了心中那片熱土》,獲得陜西省農業廳“誰是農民最親近的人”征文一等獎。算是學有所用,學有所獲。幾年下來,王國棟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楹聯等文學體裁上多種嘗試,不少作品,已經在省內外獲獎,已屬難能可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國棟喜歡文學,意欲在文學寫作上有一定的建樹,就要明白,要寫出更厚重的作品,就要從基礎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文學是愚人的事業”,幾個文學大師都這樣認為,就要甘于寂寞,“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建議他多讀文學名著,多體驗生活,緊扣新時代跳動的脈搏,力爭寫出更新更美的詩文。
2017年1月19日
作者簡介:王芳聞,《中國文化交流》雜志總編,冰心散文獎獲得者,有影響力的著名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