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楊黎請問:你怎樣面對無現金社會?


楊黎請問:你怎樣面對無現金社會?

 
 
楊黎請問:你怎樣面對無現金社會?
 
無現金時代在中國已經來臨。我這次出門,從南京到貴陽,從貴陽到成都,又從成都到湖北恩施,我就沒有用過一分錢現金。大到訂購機票,小到吃一碗面條。我覺得這很方便,我并沒有考慮這事究竟對還是不對。據說歐美國家的人非常反對,我認識的個別有識之士也表示了難以認同。所以,我真誠請問:你怎么看?
 
————————————————
 
無現金支付時代快要到來了,除了手機支付,據稱還有無感支付、空付、人臉支付、虹膜支付、如影計劃等等。無現金支付的好處我就不說了,反正大家感性理性的都會說全的。但世上的“好事”都是雙刃劍。無現金支付的問題我想到的有這幾點:一是消費者個人隱私的暴露,在一個個人信息很難得到保護的處境中,這是雪上加霜;二是我們的父母輩——前不久我跟我母親解釋了好幾遍銀行卡與存折一樣安全,但她還是將信將疑——還有老弱邊窮人群,他們會被甩到更加難堪的角落;三是貨幣是勞動的報酬,得到與付出,如果沒有現金(古代是金銀銅幣),某種儀式感和細膩的悲喜感也就消失殆盡了;四是消費的大數據被寡頭商家掌握后,會制造更為高效、同質化的消費品,差異化的,小眾的東西會漸漸滅絕,這何嘗不是對詩意世界的反動?岔一下題,前幾天我坐動車、飛機和近鐵線火車到神戶吃到了百年老店三成熟的美妙神戶牛肉(刷的是銀聯卡),但到此為止吧,我可不想它有一天被我手指頭一摁就砸到我東湖邊的家門口來。 和上次一樣,我回答問題前,先行請教高一女生小Y。她邊打瞌睡邊斷續回答我:“現金香啊,銀行卡又不香”“我又不怎么花錢我怎么知道什么好”“用現金就是懷舊吧”。她的三成熟的回復總是比我答得好呵呵。
 
——劉潔岷
 
 
劉潔岷簡介:1964年12月生于湖北松滋,2003年命名并創辦《新漢詩》,2004年創設《江漢學術》“現當代詩學研究”名欄,2016年創辦“新詩道”微信訂閱號。著有詩集《劉潔岷詩選》《詞根與舌根》等。現居武漢。
 
 
真巧,收到你提問的當天,我也收到了家里的老人轉發的,所謂無現金社會多么可怕的文章,里面說了幾條理由,每一條語氣都很聳動,而我無法茍同。
何謂現金?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金銀,還是流通的貨幣?如果是流通的貨幣,那其實就是個代用品,跟電子支付的數字貨幣沒有任何區別。他們現在對電子貨幣的恐懼,就跟幾百年前用慣銀元寶的人對紙幣的不信任一模一樣。所謂一覺醒來你的錢就會化為烏有,德國在一戰二戰后貨幣都崩潰云云,那時他們崩潰都是現金啊,并不是電子貨幣啊。電子貨幣只是一種記錄方式而已吧,它對應的還是真實的貨幣。貨幣貶值,跟貨幣本身的形式無關。至于支付行為電子化會涉及隱私及泄密,這一點我是承認的,但是大數據時代,一切都在被數據記錄,就算你不用電子支付,你的其他軌跡也會被記錄的,這是不可逆的潮流,我們要建立的是在道德倫理、技術和法制層面相對應的/加密/安全/懲罰等進步機制,而不是倒退回原始社會。那些說歐美國家如果反對電子支付的人肯定沒有國際化經驗吧,美國人很少身上帶超過20元的現金的,到處都是靠刷卡,他們才是信用支付社會,歐美人的電子支付不如中國發達,只是因為中國在這一輪互聯網革命中處于普及化程度較高的位置而已,歐美社會太過成熟,在新技術的發展和推廣上反而較慢。
如果你怕貨幣貶值,而要把貨幣換成金銀,也許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怕貨幣貶值,就把你電子支付賬戶里的錢換成現金(紙幣),那也是一樣會貶值,一樣會被偷,一樣會受制于銀行和發幣國家的貨幣政策,而且比電子貨幣還多了霉爛的風險。
(后面為作者轉發家里老人轉發她的文章,太長,刪。)
 
——蒯蒯
 
 
蒯樂昊,寫作、畫畫
 
 
老楊的問題總是很未來。我和老楊相反,只用現金,偶爾用卡也是被逼無奈,也是這幾年的事。手機購物付賬完全沒有過,每天早上去麥當勞吃早餐看人家刷手機都不好意思。但即使是紙幣也是某種抽象的財富,和“無金”的本質一樣。看不見的錢才厲害,無阻力,流速快,效率自然高,無色無味,所謂殺人于無形。看上去(外觀)這社會幾乎達到了按需分配各取所用的共產主義水準。當然這是玩笑。但我們對技術的崇拜是和對其依賴成正比的。依賴,而不是實際上提升了我們的自由(如果方便和節約時間算一種自由的話)。我們也會適應“無金”的社會并依賴于此,但這并不等于任何進步。當然也不等于任何退步。走著看的意思就是,其實大家并無目標。
 
——韓東
 
 
韓東:作家、詩人、編劇、導演。著有詩集、小說、隨筆、影視劇作四十余種。現居南京。
 
 
準確地說,無現金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因為在近年流行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之前,刷卡(銀行信用卡或購物卡公交卡之類)也是無現金結賬形式。但正是那種廣泛的大到訂機票、小到吃一碗面條、甚至乞丐行乞都能掃碼支付的方式,宣告了無現金時代的來臨。它如此方便、快捷、安全,尤其時髦。看上去,那些買一根蔥都很牛逼地舉起手機掃碼支付的人,的確有一種行走在時代前沿、沉浸在現代生活方式想象中的愉悅感。有時還不免給人一種錯覺:他們錢多,輕易就掌控了時代。這錯覺不只是我的,也可能是他們自己的。這就很幽默了。說來慚愧,兄弟我連紅包都不會發,沒有支付寶,微信也未綁定銀行卡,儼然生活在史前時代,當真多有不便。
 
歐美國家的人非常反對無現金社會?我注意到瑞典倒是有心成為全球首個不使用現金的國家。在這方面中國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見國人擁抱現代化的心情之急迫。馬云就雄心勃勃想要推動中國在未來5年內進入“無現金社會”,上月初他的支付寶在多個城市舉辦了“無現金城市周”營銷活動,并在杭州開辦了無人超市,象征中國第一個無現金城市誕生;于此同時,馬化騰的微信支付也推出了“8·8無現金日”活動。大商人二馬搞了個大新聞,這是幾個意思?理論上講,無現金社會是成立的,無現金支付可以節約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無現金改變世界并不是不可能的。中國網絡人口數量巨大,作為新興產業,無現金/移動支付前景廣闊,商機無限。
 
人類最初的商品交易是以貨易貨,后來出現了充當商品一般等價物的貨幣(比如貝殼之類),交易變得方便起來了。而紙幣的出現使交易更加方便。在現代金本位制時代,貨幣乃黃金的價值符號,一國央行發行的貨幣與國庫中的黃金儲備不一定等值,但可以肯定此刻的貨幣是具有含金量的。這里信用是根本。而貨幣超發則會導致通貨膨脹,使財富貶值(首先是信用貶值,這故事我們熟悉)。在無現金社會,貨幣看不見摸不著,以非實物虛擬電子化形式存在,人們對金錢、資產、財富的情緒、觀念、信仰都將發生改變,比如對個人來說,交易支付變得更輕易了,只要手指輕輕一點就行,這實際上意味著對金錢的輕賤、無感;對央行來說,發行貨幣也變得更加輕易,也只要點擊按鍵就行,這很可能導致對金錢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因此面臨巨大的道德風險。無論對個人還是央行,無現金社會的金錢都不再是以前的金錢,只是一連串的數字。當央行缺乏敬畏,非理性濫發貨幣,勢必動搖貨幣作為市場交易契約的本質,從而造成大規模的財政赤字和幣值動蕩,社會將變得更加混亂不堪。我猜想,這是無現金社會的難題、深度焦慮。當然,也許我們都想多了,所謂的無現金社會并不是完全取消現金,只不過是交易方式以移動支付為主而已。
 
——馬策
 
 
馬策,詩人,批評家。現居南昌。
 
 
無現金,我現在的工作就跟這個有關,距離我上一次取現金已經有半年多時間了,我記得那天很冷,我走了三條街才找到一個ATM機。不管無現金化這個事情對不對,也不想管印度,不管消失的三個億,無現金對我來說,很方便。我想在這次的答案里看看別人反對的理由。
 
——九禾
 
 
九禾:一個寫小說的。
 
 
無現金時代在中國已經來臨,這個“無現金”存在嗎?其實你是說因為互聯網等新的社會生活方式,使購物可以不用錢幣,而通過網絡交易即可。但現金交易總還是存在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思維愛偷懶,對于無現金、有現金是否好或壞,我不想作形而上的思考。從形而下看,無現金并非是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就拿賭博來說吧,那些合法的賭場用籌碼,但不合法的大眾在網下打麻將、斗地主都用現金,從幾毛到幾萬。他們覺得現金最靠譜、最刺激。可以說他們喜歡現金,離不開現金。只要網下賭博存在,現金就必不可少。在未來,互聯網等新的生活方式會讓管理人類社會的政府(各國)不再印發錢幣嗎?
 
——吉木狼格
 
 
吉木狼格,彝族,1963年生于四川省涼山州甘洛具,1981年開始詩歌寫作,“非非主義”和“第三代人”代表詩人之一,著有詩集《靜悄悄的左輪》《月光里的豹子》《天知道》《立場》等。2016年發起成立十詩人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并執導首部電影《借客》。現居成都。
 
 
能用現金支付的時候,我盡量用現金。我對網絡不信任,就像我對核能也不信任。我在等著它們徹底崩潰,或把你們人類毀滅的那一天。
 
——邵風華
 
 
邵風華,詩人,批評家,兼事小說和隨筆寫作。湖山社成員。
 
 
不用現金,我覺得挺好的,拿個手機就搞定所有付款,很方便,何樂而不為?
只是我還是會帶點現金在身上,萬一手機掉了呢?
 
——何小竹
 
 
何小竹,詩人,作家,出版有詩集《6個動詞,或蘋果》,小說集《他割了又長的生活》。
 
 
現金只是一種交易媒介。從有貨幣起,或者從有交易起,便捷,便于攜帶,便于計數和量化,一直是交易媒介的一個發展方向。從實物,到貝殼,到銅錢,到金銀,再到紙幣,再到現在的數字化交易。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發展。原來我們擁有東西是擁有的實物。后來我們是擁有的貨幣。再后來就是擁有的一串數字。只有懷古的人才覺得用現金交易才是交易。而一個生活在數字化社會,和網絡社會中的人,無現金是理所當然的。就像電子書一樣。書有必要一定要出版紙質的書嗎?無現金社會,它背后有強大的技術支持的。這種技術多數時候表現是良善的。但當技術失控的時候,也會帶來社會的崩潰。比如,你的微信出故障了,你的網絡出故障了,你的支付寶出故障了。這時候,就像停電了一樣,你將寸步難行。還有一個方面不夠良善,那就是大數據分析將使你無所遁形。也無個性可言。我們都來到了一個扁平化的社會中。作為一個詩人,如果沒有個性可言,詩人在這種數字化社會中將會消失。
另一方面,我對所有的技術進步,都持歡迎和肯定的態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將沒辦法成為孤島,它必將融入世界。這有利中國的民主化。另一個方面,從寫詩而言,我一直提倡正在進行時的寫作。也就是,我們寫數字化的時代,網絡的時代,無現金的時代。而不寫農業時代,科舉時代,鄉愁時代,和月亮的時代。我們寫我們現在的新型經驗,正在進行時的經驗。而不寫舊經驗。以有沒有新型經驗來區分詩,立馬就可以看到詩的好壞,高下。我之所以否定唐詩宋詞等古典文學,就因為那些經驗都是古人的舊經驗,而這種舊經驗是過時的,逼窄的。它不是我們無現金社會的經驗。新型經驗需要新的詩來書寫。這正是我們當下正在做的事情。
 
——法清
 
 
法清,獨立詩人,詩論家,曾創立垃圾派,現開創新型詩。著有詩集《沙灘上有沙》《詩人比武指南》《一定是你打開的方式不對》。詩論《一個人的寫作》《當代詩基本技法》《新型詩理論101條》
 
 
我喜歡沒有現金,很方便。我很吃驚無現金普及的速度,我認為這符合貨幣的產生人們對于交換流通的本能需求,暗含自由的訴求。不過從隱私角度花錢沒秘密了,這與你問的隱私那個問題相關。另外花錢太方便,人就變成掙積分然后消費的動物,從這個角度看這是萬惡的資本主義的設計。
 
——而戈
 
 
而戈,詩人,編劇、影視策劃人,現居北京。已出版詩集《這是尾巴》《LIKE WHAT》。主要作品有《性壓抑之詩》《大象》《別動:獻給此刻的你》《我發光的朋友們》《麻木》等。
 
 
錢是好東西,高級、重要,每個社會人都需要,或說被它控制。正因為它超級重要,安全應該是第一要考慮的問題,方便還在其次。你用起來方便,管理(統治)你也方便,搶你也方便。既然這樣,讓這事來的麻煩點總是好的。這年頭錢不好掙。我習慣紙幣,而不是數字這種形式的原因也就是這個。這是義務。現在,虛擬貨幣突然時髦起來,它私密、安全、便捷、不穩定,看著很未來。很好。我也在換,只是今天ICO被定性為非法集資后,下午2點所有幣種瞬間暴跌20%多,搞到這會兒(19:35)還沒回升一半。說多了,對我這樣沒錢的人,實在沒必要去折騰這些勞心事。
 
——張羞
 
 
張羞,1979年12月3日生于浙江嵊縣。詩人,著有《瀑布》等。
 
 
我有個前男友特別反感,微信支付、網絡暴力這類事情,他似乎覺得用微信買個面條就是屌絲。我感到不可思議,不能理解,閑的慌么。為什么會分手,現在終于想通了。
 
——王旻斐
 
 
王旻斐,女,86年出生,居住南京。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首想到前不久我聽朋友聊天,說一做工程的美女老板,用小車拉了四百萬現金去送給某縣委書記。我想,到了無現金社會,這個美女老板就不用這么辛苦了,她只需要用自己的手機和縣委書記的手機親一下嘴,就可以搞定。比她和縣委書記接個吻還要方便快捷。
網絡取代了紙幣,貨幣由實物變成了虛擬,這真是個措手不及的時代。說不定哪天一覺醒來,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電子信號,飄在空氣里。
在無現金社會,虛擬貨幣確實給人帶來了極大地方便。赤手空拳,身無分文,走遍天下,吃香喝辣,已經不是神話,帶個手機就行了。消費的時候,還不用你給他一百,他找你八十一。出門不帶錢,還能有錢用,還省去了遺失,被盜的風險。
問題是,虛擬在網絡上的錢,未必比裝在你兜里的現金安全。你兜里的錢,或者放在家里的錢,就算被盜被燒,那也就是一部分而已,你不至于傾家蕩產。網絡上的錢,只要一黑客,幾秒鐘之類就給你全部洗白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事物兩面,利弊都有。
 
——文康
 
 
文康,非非詩人,八十年代參與第三代詩歌運動。著有詩集《掉下去》、《混》、《半個人》,小說等。現居成都、西昌兩地。
 
 
該來了總要來,我看到身邊的人幾乎都在用無現金支付,就在收到楊黎請問的時候,我身邊的美女博士正好無現金支付請我吃了頓美餐,方便,流暢,自然,時尚。但對于某些中老年人,可能還不適應,甚至不方便。至今我還沒下載這牛逼的支付寶軟件,我落伍了,哈哈。但凡新生事物,世間總有支持的和反對的,這也完全正常嘛。盡管在我敲字回答這一問題時,我還沒下載支付寶軟件,但我堅決支持歡迎無現金時代的到來!😄.
 
——王音
 
 
王音,1963年生于青島,1987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音樂系。詩人、跨界藝術家、作家、啤酒文化研究者、青島搖滾樂開創者。著有詩歌幾百首、隨筆集《青島符號.》、《青島符號續集》、攝影專題《啤酒屋里的青島》、《母親》、《Solo》、《黑色白日夢》、《搖滾青島》、《32個樂章》
 
 
我覺得很好。我現在內蒙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這是個廢棄的戈壁小鎮,人口兩千左右,全是老年人,吃根油條也能掃二維碼。說明二維碼多么深入人心。有識之士反對,只說明他們的有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無關。這就好比電子閱讀和紙張閱讀的討論,我無條件地支持電子閱讀。書房是人類的陋習,也是集中丑惡的所在。
 
——曹寇
 
 
曹寇,南京人,寫點什么。
 
 
我覺得這個很好啊。這次到雞足山,我現金幾乎用完了,山上沒有取款機,店鋪大部分不能用微信或支付寶。包里只剩20塊了,只夠吃碗米粉。但今晚在金頂寺附近的小餐館居然能用微信支付,于是我給自己加了盤40塊半份的炒冷菌。挺好吃的。無現金支付,是一種趨勢,擋不住的。
 
——陳眠
 
 
陳眠,1990年生于浙江。詩人,作家,畫家。
 
 
我是無卡一族。但并不意味著完全不掙錢,只是并不掌握家中財務大權。自愿的。幾乎所有開銷都不經己手。懶。省事。少了許多麻煩。每月申請買煙的零用錢。除了以現金方式買煙之外好像不需要買別的什么。也不會開車。長年車接車送或他人代為打的。生活之無能,全面而徹底。到美國后必須學會開車了。必須親自生活。必須親自到現場生活。反思被動的前半生,太被動了,萬一被經濟制裁,后果不堪設想。是時候了。必須洗心革面脫胎換骨棄暗投明爭取凡事親力親為。感覺又像是在吹牛。總之,我雖習慣于逆問而動,但我對無現金時代是認同的。我愿投身于現實生活的種種變化之中。至于進步或退步與否,已經無所謂了。
 
——俞心樵
 
 
俞心樵,祖籍浙江紹興,中國當代藝術家和詩人,美國羅耀拉大學駐校藝術家,美國SROO國際文化藝術委員會文學主席,2013年獲得《新周刊》年度藝術家大獎,2015年榮獲意大利Liberate國際文學大獎,2017年初正式移居美國。
 
 
隨著移動端支付的普及,無現金時代正在成為現實,我跟你一樣,也體會到這一點。大到商場超市,小到路邊小攤,網上購物購票,都可以掃碼支付,環保,便捷。我個人的態度,當然是欣然接受這個現實。至于有人憂慮的,可能導致財產的不安全以及隱私權歸零的問題,我覺得一旦建立起相應的有效的周邊措施,都可以解決。我跟歐美人士沒有接觸,不知道他們的態度。但我想,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便利,應當是惠及整個人類,而不是某一國人,假以時日,反對者必會默然接受。
其實在移動支付之前,借記卡或信用卡已經承擔了一部分“無現金”功能,只是條件所限,沒有徹底普及而已。
新事物的出現和發展,總是伴隨著質疑。科技發展給世界帶來的變化,快捷而迅猛,而人們的心理構成相對來說,在一個長時間內不容易改變。變化與固定所帶來的沖突,乃題中應有之義,都會得到解決。
仔細想想,無現金時代只是具體事物之一種。有了互聯網了,我們就不寫信了;有了kindle了,我們實體書也相應地買得少了;以前實體信箱里總是塞滿電費水費煤氣費的通知單,現在也不用了,全發到郵箱里來了。無紙化時代其實早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只不過移動支付讓這個時代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得更加清晰罷了。
 
——葉明新
 
 
葉明新,作家,詩人,江西人,現居上海。
 
 
無現金交易,符合文明發展的脈絡。原始社會,生活資料是如何獲取的?比如,你手上有一塊鹿肉,而我沒有,我又想要,怎么辦?一個字:搶。弱肉強食嘛,打得頭破血流,不亦樂乎。后來大家覺得打打殺殺,今天你搶我,明天我搶你,誰都沒占到便宜,這不行,得想個辦法,就有聰明人士,想出來物物交換的辦法。嗨,老哥,你有鹿肉,我有波斯面啊,咱換著吃,天天新口味,多爽。哦,行呀,反正鹿肉我也吃膩了,換就換。這辦法就這樣流行起來了,不打架了,文明進了一步。后來大家覺得這樣扛來扛去,挺麻煩的,于是,又有聰明人士想出來貨幣交換,這下可好了,我只帶著幾粒銀疙瘩,就可以吃遍天下都不怕。明碼實價,稱斤論兩,童叟無欺,文明又進一步。再后來,發現銀疙瘩纏在身上,也是個挺鬧心的事,你想,武松打虎的時候,身上要纏著十斤銀子,這虎還打不?又有聰明人士想出來“交子”,這交子,變來變去,變成現在人民幣這個樣子,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實就是交換物品用的紙,我給你一塊鹿肉,你給我一張紙,這體現了什么?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啊。從打架斗毆到互相信任,這文明不是進了一小步,而是進了一大步。縱觀交易演變過程,隨著文明的逐步增加,交易中的載重量就逐步減少,呈一個反比趨勢。按此定律,如果連這張“交子”的重量也減掉,那么,文明勢必又要加一分,所以可以反證,今天的無現金交易,其實就是文明又加了一分的表現,至少,摸包賊該失業了吧。這個邏輯線索是清楚的。據說將來,更加文明,無現金交易也會更上層樓,二維碼都不用掃了,直接掃臉,再以后,臉也不掃了,直接語音識別:喂,人工智能2號,給我來兩斤鹿肉。人工智能2號嘰里咕嚕一陣算,哦哦,這家伙叫楊黎,寫廢話詩的,詩沒賣到錢,賬上余額0元,不行,買不起。但是因為文明程度已經很高了嘛,也不能真的看臉辦事,人工智能2號又嘰里咕嚕一陣算,算出來楊黎同志信用度60,及格,透支兩斤鹿肉沒問題,透支兩斤龍蝦是不行的。唏哩嘩啦,那邊就已經幫你打好包了。很利索。這有什么不好?我認為挺好的。
 
——燕刀三

 
燕刀三,生于重慶,多家紙媒文學編輯。對小說、詩歌、隨筆、散論有涉獵,作品散見于全國各種刊物。開創“異象主義”詩歌實驗寫作,創辦《異象詩刊》。
 
 
這沒有什么可以爭議甚至難以理解,人總在追求最便捷,本性使然,無論什么途徑,方便總是最好的。公司投放的共享單車為什么比政府的更受歡迎?是因為隨處可以騎到,也可以隨處停放,這種觸手可及的便利無疑使人感受到了莫大的自由,心靈和身體的自由。任何情況下,自由都是最好的。如果技術和市場延伸了人的自由,還有什么可以說三道四的呢?[呲牙]
 
——郎毛
 

郎毛:先鋒詩人、人文學者、影視紀錄片制片人,“存在客觀主義”詩歌創始人。現居鄭州。
 
 
這他媽的是個危險的信號,如果一個東西足夠系統化了,他就值得懷疑。無現金支付不是共產主義,取消貨幣,紅色高棉嘗試過取消貨幣,結果是看得見的。
 
——于一爽
 
 
于一爽:作家
 

首先無現金交易肯定是個社會進步,各種方便生活的優點也相當明顯,在此就不多說了。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首先無現金交易肯定對隱私有侵犯,試想你每天買了桶大米買點吃的喝的玩的在你的電子支付清單上一筆一筆都清清楚楚,這整個加起來,如果存心有人要窺探你個人生活,那可是相當方便的,就比如,如果你心血來潮想買個安全套情趣用品等比較敏感的商品,那肯定不想被各種形式的他人知道吧,所以電子支付時代的來臨,并不都是些好事。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電子支付的載體:手機。
現代人的手機實在太重要了,我想很多人如果可以選擇,是寧可選丟錢包都不能丟手機吧,因為你所有的信息,基本都在手機里,手機丟了,那是相當麻煩的事,會導致個人財務風險,個人信息泄露等。退一萬步說,即使沒丟手機,你想換個新手機,要做的事也有一堆(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有兩部手機(我自己就是),舊手機的信息懶得一一弄到新手機手里,結果又增加了多養一部手機的成本。
對于電子支付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貌似比特幣正在解決這個事,但比特幣好像還沒合法化,也沒有被大面積廣泛運用,所以對于現代人來講,至少我覺得,現金還是必要的,也就是說,錢包里還是應該存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以備不想使用電子支付之需(手機沒電了也算風險一種)。
總的來說,貨幣作為人類交換商品的媒介,眾所周知,交易成本越低,社會越有活力,無現金時代,毫無疑問是人類一次革命性的進步,但我更想強調的是:所謂社會的進步,也必須包括對個人隱私的最大尊重和有效保護,所以很期待這方面的體系得以完善,因為不管怎么說,文明的最大內容之一:即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彼此尊重,集體與個人之間的彼此尊重。沒有這個,再方便快捷物質繁榮的社會,也是落后的社會,不高級的社會以及扯淡的社會…
 
——李昕
 
 
李昕,詩人,先鋒小說作者,畫家,現居杭州。
 
 
支付和消費的便捷性,在技術上實現無現金社會并不難,不過,這也是一個令人非常恐怖的事情,公民重要的隱私之一——消費隱私從此蕩然無存。也就是說,當公民的日常支付、消費等商業行為被國家權力機器記錄和利用時,人又離被奴役近了一步。
我支持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和終端設備的便捷支付,但反對徹底的無現金社會。
 
——趙卡
 
 
趙卡,內蒙古人,1971年生,主要寫詩和小說,現居呼和浩特。
 
 
無現金就無現金唄,又不是無褲子社會。當然,無褲子也無所謂。過去我認為標準都是歐美人定的,現在中國人開始制定標準了,他們比德國人更有辦法實現這主義那主義,我們拭目以待。一個寫作的人不用現金,不僅方便,而且更視金錢如糞土,這是寫作的勝利。只是苦命的人啊,賣詩的稿酬從未見過暴漲,怎么說,馬云都是該負有部分責任的。
 
——周亞平
 
 
周亞平,也就是一個寫詩的。
 
 
未來社會一定是無現金虛擬金融社會,擋不住,反對也無用,智能文明終究要褪去人與自然共造的生活方式。持反對立場的人前世都是詩人,能穿越看到未來,進而提示當下,未來世界沒有那么好玩,絕大多數人都將提前進入虛擬共產主義社會,成為無人生價值、無意義的廢物,自殺將會象報考公務員一樣熱門。智能組織將設立專門委員會,設置道德門檻,建立申報審批制度,估計比現在的屌絲移民拿美國綠卡都要難。楊黎總是提些叫醒死人的問題,無現金僅僅一切剛剛開始,那時有沒有人都是個問題,上帝不會保佑人類的,反正再活也活不過50年,態度擺在這里:反對!無效!再反對!再無效!
 
——牧野
 
 
牧野,60年代生于安徽渦陽。詩人,策展人,藝術批評家,現居北京。曾任La Celeste藝術館館長、上上國際美術館執行館長、《詩歌月刊》編輯。現任國粹美術館館長、陶行知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先后獲《詩歌月刊》全國實驗性、探索性詩歌大獎、新浪詩歌大賽最先鋒詩歌獎、最無聊詩歌獎、最佳短詩獎,2006十大風云詩人等。近20年來,策劃執行詩歌、藝術活動百余場,橫跨詩歌、藝術兩界。提出了無聊派、后藝術時代、人文水墨、中國意象表現主義等概念。
 
 
無現金時代非常方便。徹底顛覆我們兜里裝一沓臟錢要沾著唾沫數錢的時代。如今我們去菜市場買幾根大蔥、幾個土豆都可以微信支付了。最近中國經濟的崩塌靠互聯網經濟撐住了。非常了不起。
 
——趙麗華
 
 
趙麗華:詩人、畫家。
 
 
無現金好處:干凈(紙幣摸過就得洗手);有數(數字清晰,不用一張張的數);安全(我這點錢也沒人黑我賬戶,不怕丟錢包,丟了手機立刻掛失就行了);有記錄(一千年前誰在我餓的不能行不能行的時候贊助過我十元飯錢,我都能查到);轉賬方便(捐錢都不用親自跑埃塞俄比亞去了)……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袁瑋
 
 
袁瑋:
1985年生于北京
現居杭州
曾為藝術類刊物策劃人,媒體從業,視覺設計策劃,占星師
主要創作:詩歌、攝影、繪畫,以及跨媒介作品
 
 
[ok]我沒任何看法。或許這是乞丐最應該焦慮的問題,路上碰到詩人楊黎這樣的人類怎么辦?而據說毛主席這樣的大人物,除了帶個靈魂,身上可以什么都不帶。我從來沒用過智能手機,因此生活中一直帶錢包付現金,但能感覺到越來越不方便,相對于別人的方便。我真正感興趣的是這個問題的潛力:如果全中國人在一星期內將支付寶里的錢全部取出來的后果是什么?將由誰來推動這一場毀滅性的運動?
 
——方閑海
 
 
方閑海,1971年11月生于浙江岱山。現居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教師。詩人、藝術家。黑哨詩歌出版計劃主編。
 
 
對我個人來說,無現金社會只是借助各種手機支付平臺和APP為我們提供或者提示了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和可能性而已,還真不是對不對的事,只能說是對某個人或者某些人合不合適、方不方便吧。比如說有的人安全感差,有的人不會或不愿使用智能手機(特別是老年人),他們對于此類支付系統,要么是從來滿懷疑慮,要么是確實沒法學會如何使用。如此說來,這個已經到來或即將到來的無現金社會,是不是要考慮給他們也提供一些可能與便利?比如那天我父母陪朋友在外吃飯,一條七斤左右的花鰱,原價358元,如果用美團支付,只需118元。可是幾個老頭老太哪里會用美團?那一刻只好感嘆自己被社會拋棄了。想想真是,對他們來說,為了應付這樣一個無現金社會,享受其精彩和多元,只有拼了老命學習,甚至賣腎買手機,還要天天擔心自己的錢不翼而飛,這可真TM累啊。(感覺我現在心懷全人類)
 
——趙步陽
 
 
趙步陽:某高校教師。
 
 
1、總聽上來說,我支持無現金社會。現在的確很方便,將來會更方便。方便很重要,我反對麻煩。另外,無現金是個趨勢,恐怕不可阻擋。2、錢是很臟的——這里不是比喻。紙幣,或者硬幣,在流通過程中要經過多少人手吶,又不能洗。我這么潔癖的人,不用拿錢很開心。3、比如說,以前,賣煎餅的,一邊收錢一邊做煎餅,多不衛生。現在好了,手機一掃,煎餅做好。雖然我好久沒吃煎餅了。主要是起得晚趕不上。4、當然手機支付等手段也放大了風險——這是方便的代價,凡事必有代價,得了便宜還能賣乖還能長久的,未之聞也。5、在此,一個重大風險是,假如說你丟了手機,那么可能面臨的不只是經濟損失,想想2008年的陳老師吧,他那時候智能手機還不普及,一臺電腦已經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這就是學者們說的風險社會。這是就個人而言。6、就國家和社會而言,幾十上百萬億的資產,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空氣中流通。這的確加重了整個社會的風險系數。說白了,貨幣的虛擬化程度越高,它就越不可能真正從屬于個人,而是嚴格受控于“看不見的手”。為什么漢娜阿倫特說,現代人根本沒有“財產”,他們擁有的只是“財富”?財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說土地;而財富則不僅是流動的,更是從屬于整個社會有機體的循環再生產的。站在土地上,我是頂天立地的主體;而無論是手握鈔票、銀行卡還是手機支付寶,它們隨時都可以像夏天的雪糕一樣融化,然后我們就只好舔剩下的木棍了。7、所以,從哲學上來說,無現金社會,是世界異化的進一步發展。但是我主要并不活在哲學里,而且我又那么懶,我還是贊成方便吧。
 
——九如
 
 
李九如,詩人,電影史研究者,評論家。廢話四中好學生。
 
 
昨天,我恰好弄了一次"微信-現金"通道兌換一一請了兩個老頭做工。一個1965年生拔草,一個1969年生抹灰。1965年生的52歲老頭有智能手機但不會用微信。拔草每天200元。我找了半天才湊了100元現金,便向另一個1969年生老頭"借”了100元,再用微信還了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由于還有一些老頭紙,現在只能算半現金社會。
 
——徐敬亞
 
 
徐敬亞:詩人、評論家。海南大學退休教授。著有《崛起的詩群》、《圭臬之死》等。
 
 
謝謝楊黎兄再次邀請。我研究易經,如果有人要我很簡單地回答,“易經說什么”,我有總結了三句白話: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位置,做正確的事情。用三個字來說,就是:時,位,中。所以在生活中我不太持堅定的觀點的人,一切的看法都和“時、位、中”有關。無可無不可,不期然而然。我也看到了一些對“怎樣面對無現金社會”的不同意見,我覺得都有道理。從我目前的生活情況來看,我倒是挺喜歡出門不用現金的,覺得應該是利大于弊吧。不過,如果“無現金社會”今后會帶來一些過于明顯的副作用,也許那時我會持有克制的保留意見。
 
——覃賢茂
 
 
覃賢茂詩人,作家。發表著作主要有:《易經說什么》《聞香識人》,長篇武俠小說《海棠夫人》,人物傳記《古龍傳》《金庸智慧》《梁鳳儀傳》《李敖傳奇》《金圣嘆評傳》《柏楊傳奇》《瓊瑤傳奇》等,武俠小說研究專著《金庸武俠小說鑒賞寶典》《金庸人物排行榜》《金庸武學地圖》,長篇小說《黑路》,長篇電影小說《芳香之旅》,長篇動漫小說《中華小子》《變形金剛之星際神話》等。
 
 
我不了解那些反對手機智能支付的人的理由是什么,是不是沒有了現金拿在手上后,失去了花錢的感覺?不過我是很高興使用手機支付的,我認為這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你一樣,現在我出門,雖然也帶一點現金,但只要是能夠手機支付的地方,我都選擇手機支付了。我認為其實從人類交易的歷史來看,手段、方式也是在變化的,先是以物易物,再是有了交易的替代品,像貝殼什么的,再有了鑄幣,黃金白銀什么的,直到今天我們使用的紙幣。所以今后的無現金交易,應該也是人類交易發展的一種更新的形式而已。而且很顯然,這種新形式是很方便的。僅從這一個方面來說,我就對它有好感。因為說到底,追求更為方便的生活方式,不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目標嗎?
 
——孫文波
 
 
孫文波195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當代詩人,是中國少有幾位從八十年代開始寫詩到2000年后仍然保持旺盛創作力的實力詩人之一,而且越寫越有高度。對年輕一代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很方便,也很習慣。武漢正在打造無現金城市,可能大學生多,微信、支付寶付款非常普遍,就連在街邊買水果也可以用。暑假去山西自駕游,感覺就差了很多。我不清楚歐美國家的人為什么反對,在美國也都是刷卡,很少用現金。可能是因為微信、支付寶吸納了大量原本屬于銀行的資金,我自己的工資一到卡里就轉到了支付寶。
 
——魏天無
 
 
魏天無,1967年生于湖北荊門,祖籍河北饒陽。1988年本科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湖北文學理論與批評中心、華中師范大學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美國孟菲斯大學(UM)交換學者(2012—2013)。出版專著(合著)四部,詩評集一部,發表論文、評論、隨筆、詩歌百余篇(首)。
 
 
點鈔票是個很優美的動作。還有好聞的銅臭味。美國人數錢的動作最自在,光明磊落,痛快,淋漓盡致。歐洲人稍斯文。中國人,拿到錢基本上不敢公開數,不在乎似的,暗中心亂如麻。無現金時代相當不美,這意味著我們再也不能用錢幣打賭了,一個元幣掉在地上,跳舞般地轉著圈,很美,這種細節不會再有了,點鈔的聲音沒有了,這個世界真他媽地越來越安靜。
 
——于堅
 
 
于堅,1970年開始寫作,攝影。著有書三十幾本。住在昆明,祖籍四川資陽。
 
 
昨天晚上在上海,夜店門口,一個外國傻鳥剛到中國沒幾天,搞不清楚狀況,拿著他的visa和master跑了兩家銀行的ATM機,為了取1000塊人民幣,當然,那是不可能取出來的。
不需要知道為什么,不需要搞清楚這里面的經濟學術語或者政治把戲。在中國,一種性價比絕對高的常識是:凡是黨和人民正在挽起袖子使勁干的,你只需要眼睛一閉,不干,多半錯不了。無現金社會也是一樣。大數據極權在西方還是好萊塢層面的科幻,在中國就已經是活生生的恐怖,閉關鎖國2.0版的救命稻草,外加13億土鱉的星辰大海。美國人也用applepay,瑞典人也基本上只刷信用卡,但蘋果公司既不是美聯儲也不是聯邦調查局。列寧黨天生熱愛數字,熱愛透明和格式化,它是絕對不接受你把在黑市上換來的美元紙幣藏在床底下的,它必須知道你有多少錢,你的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哪里,這樣貨幣調控和價格管制就會更簡單,建立個人信用系統也更簡單,智能推送的蒼蠅小廣告找上你也更方便,當然,控制一家想跟中國做生意的外國公司也變得更容易了,因為收款方不再是它自己,而是騰訊和阿里巴巴。你希望你的銀行存款某一天被一個home愛國鍵輕輕一點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嗎?你希望像著名的張羞同志那樣在地鐵口買瓶兩塊錢的礦泉水還被要求像個屌絲一樣手機掃碼嗎?歡迎來到中國,酷斃了的幾把無現金社會。
 
所以像我這種人只能準備跑路,當然,馬云和馬化騰就沒我這么好運了,我也不會祝他們好運。
 
——小虛

 
小虛,寫作者,偶爾在上海和東京出現。

———————————————————————————————————————————— 
 
以上按收到答復的先后順序排列
 
 
橡皮雜志淘寶店:
http://shop109733696.taobao.com
 
⭕《橡皮:中國先鋒文學》雜志由“橡皮先鋒文學網”演變而至,該雜志由廢話理論創始人、中國第三代詩歌運動代表作家和代言人楊黎主編,內容包括詩歌、小說、理論批評和跨理論批評、跨小說、跨詩歌的跨寫作。
 
⭕雜志旗下創辦有獨立文學獎,評獎對象為當代漢語寫作者,該獎一年一屆,一屆一個,獎給恪守獨立品質、張揚先鋒精神和堅持天才關懷的卓越成就者。
 
⭕橡皮同時建有獨立出版機構,出版先鋒詩歌、小說,扶持年輕寫作者。
 
編輯、設計:不識北
版權所有:橡皮文學獎
 
作者:俞心樵 蒯蒯 等
來源:橡皮文學獎 微信公眾號
 
http://mp.weixin.qq.com/s/S9keHONdoJJsO0p0HvIkXA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扒开屁股给男人看无遮挡| 天天草天天干天天| 爽爽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美女巨胸喷奶水视频www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视频黄| 欧美成人香蕉网在线观看| 美团外卖猛男男同38分钟| 浮力影院第一页| acg全彩无遮挡口工漫画网址|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在线观看| 国精产品自偷自偷综合下载| 推拿电影完整未删减版资源| 最近电影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黑人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黄页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 欧美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香蕉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手机在线视频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