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wǎng)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發(fā)星:30年來四川詩潮史綱

 
《存在》詩刊‖發(fā)星:四川,中國詩歌發(fā)動機
——30年來四川詩潮史綱 (末定稿)

 
 
發(fā)星
 
簡介
發(fā)星,60年代人,彝族,四川大型民刊《獨立》《彝風》主編,在《詩刊》《星星》《詩歌報》《藍》《新大陸》等發(fā)表作品。有詩入選《中間代詩全集》《中國民間詩人20家》等。編輯出版有《當代大涼山彝族現(xiàn)代詩選》《大涼山彝族年輕一代詩人15家》、《21世紀中國先鋒詩歌十大流派》等。倡導(dǎo)建構(gòu)“地域詩歌寫作”。重要作品有《“當代大涼山彝族現(xiàn)代詩群”論》《四川民間詩歌運動簡史》《地域詩歌寫作詩學論綱》等。
 

       
  四川,中國詩歌發(fā)動機
  ——30年來四川詩潮史綱   
 
  文/  發(fā) 星
 
  一、發(fā)動機之主要部件
 
  1、80年代:
 
  A、
 
  1985年7月創(chuàng)辦于成都的民刊《中國當代實驗詩歌》(揚順禮、雷鳴雛,編委:李亞偉、陳樂陵、何小竹、陳代續(xù)等編輯),1985年6月創(chuàng)辦于重慶的《大學生詩報》(尚仲敏、燕曉冬主篇)為標志,中國現(xiàn)代詩潮中心由北京轉(zhuǎn)移到四川,以這兩種民刊上代表文本:A、《中國當代實驗詩歌》——“源頭與鳥”(欄目):廖亦武《巨匠》(上部)、江河《懸棺》(第三章)、周倫佑《狼谷》(組詩之三)、石光華《結(jié)束之遁》(組詩選章六首)、宋渠、宋煒《人碑》、楊遠宏《極光》、楊然《走出黑洞》?!安萆裰琛保谀浚豪顏唫ァ独蠌埡驼谔毂稳盏膼矍椤贰短K東坡和他的朋友》《生活》《星期天》《女友》《妻子》、何小竹《巴國王》(組詩)?!昂蟋F(xiàn)代風景”(欄目):萬夏《裊王》(選章)、張棗《何人斯》《四個四季-春歌》《四個四季-夏歌》、柏樺《光榮的夏天》《下午》《秋天》、郭力家《纖維》(外一首)、楊黎《十二個時刻和一聲輕輕的尖叫》、胡冬《朋友們》、馬松《我們流浪漢》。B、《大學生詩報》:尚仲敏《關(guān)于大學生詩報的出版及其它》《卡爾馬克思》,燕曉冬《第101首詩》,于堅《作品39號》等,引發(fā)第三代詩歌初潮,此前1985年1月創(chuàng)辦于成都的民刊《現(xiàn)代詩內(nèi)部交流資料》(主編:萬夏,副主編:楊黎、趙野)仍以崇尊“朦朧詩群體”為膽,但四川詩人先鋒姿態(tài)己露,以此期民刊上的代表文本:“亞洲銅”(專欄):江河《懸棺》。廖亦武《情侶》、石光華《囈鷹》、宋渠、宋煒《靜和》、黎正華《臥佛》、牛波《東皇太一》、周倫佑《帶貓頭鷹的男人》、“第三代人詩會”:楊黎《怪客》《中午》、張棗《蘋果樹林》《深秋的故事》《十月之水》、張小波《冰大板》、趙野《夏之河》(選章)、馬松《咖啡館》《生日》、胡冬《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女人》、李亞偉《我是中國》《硬漢們》、萬夏《黥婦》、郭力家《遺囑》?!芭娙恕保谀浚旱杂烂鳌杜恕罚ㄟx章《預(yù)感》《七月》)、劉濤《影子》《裂鐘》《黑風衣》、李瑤《生命樹》《失戀》“夏之?!保谀浚喊貥濉墩痤潯贰稇已隆贰侗磉_》、鐘鳴《進入》《反射》、孫文波《鐘,敲過下午七點》“詩窗”(欄目):《整體主義與詩人》,《莽漢主義詩歌》等為證。在《現(xiàn)代詩內(nèi)部交流資料》之前的1983年1月,由“成都市大學生詩歌藝術(shù)聯(lián)合會”創(chuàng)辦的《第三代人》第一次歷史上為“第三代”命名,《第三代人》具有歷史命名意義,但其文本還不具備開一個時代的先鋒語勢與探索創(chuàng)造。
 
  B、 
 
  1986-1988年,以民刊《漢詩:二十世紀編年史,1986》《漢詩:二十世紀編年史,1987-1987》(主編人:萬夏、石光華、劉太亨、宋渠、宋煒、張渝。執(zhí)行編輯:宋煒、劉太亨;《非非》(1-4期)(主編:周倫佑,副主編:藍馬、楊黎、尚仲敏等);《巴蜀現(xiàn)代詩群》(主編人:廖亦武。特約編輯:何小竹、周忠陵。美術(shù)編輯:梁益君);《女子詩報》等的創(chuàng)辦與持續(xù)推動,以及上面許多探索的文本與理論,橫空出世,就在中國詩界引起巨大爭議與影響,而由此形成的“莽漢”“整體主義”“新傳統(tǒng)主義”“非非主義”“四川七君”“大學生詩派”“女性詩歌集團”等在“1986現(xiàn)代詩大展”(《深圳青年報》《詩歌報》)“中國詩壇1989實驗詩集團顯示”(《詩歌報》)上集體亮相,更是將這種巨大影響推到了又一個更高的層次與平臺,同時也是以四川詩人為代表的“第三代詩歌大潮”在全國的泛濫的高潮時期??梢哉f,1985年后,現(xiàn)代詩中心從北京轉(zhuǎn)移到四川,其實是“朦朧詩潮”的死亡到“第三代詩歌”誕生的一個自然詩歌生態(tài)發(fā)生學的轉(zhuǎn)化過程,這個過程就在《中國當代實驗詩歌》《大學生詩報》這兩個偉大的民刊上,后來的多個四川群體,由此分流,但在“第三代詩歌”這個大潮中合融,形成不同個性的詩歌美學探索,他們的文本與理論都是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上巨大的創(chuàng)造,至今無法超越,成了80年代特殊時期的藝術(shù)奇葩 。更有甚者,如“《漢詩》群體”,以及后來分流的“整體主義”及“新傳統(tǒng)主義”則在中國傳統(tǒng)漢風的現(xiàn)代創(chuàng)造上走上一條風險刀鋒之路,可以說在百年現(xiàn)代詩潮中,他們重造漢風的激情與勇氣,30多年后依然讓人敬佩與值得學習,向這一時期的經(jīng)典文本致敬!
 
  C、
 
     1986——1988詩歌經(jīng)典文本:“莽漢”(李亞偉《中文系》,馬松《無題》,萬夏《青油燈》,二毛《女朋友》《他和烤雞》,胡玉《決斗》等)。“整體主義”(宋渠、宋煒《下南道》《大日是》,石光華《梅花三弄》等)?!靶聜鹘y(tǒng)主義”(廖亦武《三城》,歐陽江河《天鵝之死》《公開的獨白》?!胺欠侵髁x”(楊黎《對話》《撤哈拉沙漠上的三張紙牌》,周倫佑《第二道假門》《魚形花瓶》《遠足》,藍馬《水銀張開的夜晚》《茶道》《音色》,何小竹《夢見蘋果和魚的安》《菖蒲》《雞毛》,吉木狼格《出門》等)。
 
  D、
 
  1986——1988理論經(jīng)典文本:周倫佑《變構(gòu):當代藝術(shù)啟示錄》《第三代詩論》、藍馬《前文化導(dǎo)言》《前文化系列還原文譜》、周倫佑、藍馬《非非主義詩歌方法》、廖亦武《藝術(shù)札記兩篇--關(guān)于{死城}》、李亞偉《莽漢手段》、巴鐵《巴蜀現(xiàn)代詩群》、歐陽江河《西爾維亞,普拉斯與死亡玄說》《關(guān)于現(xiàn)代詩的隨想》、肖開愚《我房前的簡單石徑》《中國第二詩界》、宋渠宋煒《導(dǎo)書》{《作為生命存在的詩歌》-意圖:1985}、石光華{《東方的抽象,導(dǎo)言》--提要:整體原則}《整體主義緣起》、何小竹《蠻魚之路》、楊黎《穿越地獄的火車-論第三代人詩歌運動(1980-1985)》、《先鋒詩歌四人談》(巴鐵、李亞偉、廖亦武、茍明軍)、敬曉冬《突破白天進入黑夜》、尚仲敏《內(nèi)心的言辭》、雨田《騷動的巴蜀現(xiàn)代詩群》《死去的中國詩人》等等,這些特定時代的天才們的理論文字如其詩歌一般井噴式的爆發(fā)奔馳,形成四川詩人在詩歌與文論上兩座黃金之塔,這些焰火燒燃的文字有上百萬之多,光是一個《非非》的四期,相關(guān)文論就有數(shù)十萬,還有“《漢詩》群體”,更是文論汪洋;這是中國與世界詩歌史上從來沒有的,自80年代以來的出版整理沒有完全呈現(xiàn)川人80年代的詩歌與文論,這是一座詩歌巨礦,等待詩歌獻身者們開挖。同時,在邊緣之地的大涼山,在產(chǎn)生了《非非》的周倫佑、藍馬、吉木狼格等詩人的同時,也產(chǎn)生一個世界上獨有的以女子寫女子編專發(fā)女子現(xiàn)代詩的《女子詩報》(曉音主編)為主體的“女性詩歌集團”,這些都是80年代才有的詩歌勝景,他們都是中國詩歌風潮車輪上不可或缺的真正的原創(chuàng)的發(fā)動機,引領(lǐng)著全國的詩歌流向與運動焰火的騰升與熄滅。
 
  2、90年代:
 
  A, 前期:1990-1995。
 
  1989年是個歷史的分水嶺,但在先鋒詩探索上,詩人用黑石般的詩及民刊回應(yīng)了黑暗時代的空洞與無義,1990-1995年,“非非勢力”分成四股辦了四種不同朝向的民刊,這是非非及四川現(xiàn)代詩的迷神之光,一是1990-1991年,楊黎、尚仲敏、藍馬等組稿編輯印出《非非作品集》二輯,二是1990年8月,由海靈主編的《海靈詩報》,三是1991-1992年,謝崇明主編、周鳳鳴等助編的《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人》,三是1992年,周倫佑第一次復(fù)刊《非非》并提出“紅色寫作”?!?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人》面向全國先鋒詩人,對于因1989年事后全國詩潮的沉陷,《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人》起到了當時團結(jié)與繼續(xù)推動中國先鋒詩歌的重要連接作用,并已證明在80年代《非非》這個先鋒溶爐中出來的詩人都具有審時奪勢的詩歌先鋒承擔性與獨立性,如后來影響極大的所謂“民間寫作大咖”于堅的作品《作品105號》《給小杏的詩》就發(fā)在第一期上,“中國口語大咖”伊沙,其代表作《餓死詩人》《墓志銘》《結(jié)結(jié)巴巴》等就作為出道之作發(fā)在刊物第二期上,還有梁曉明、南野、肖沉、洪燭、揚春光、張修林、汪抒、非亞、巖鷹、于貞志、揚然等(這個名單很長)先鋒詩人的作品都發(fā)在上面,足見該刊的編輯水平與先鋒探索性是當時全國可說最前沿的,而1992年周倫佑復(fù)刊的《非非》,更是具有整合全國最先鋒勢力的文本與理論的集大成者,這里只將此期發(fā)表的部份詩人及評論家名單寫在這里:葉舟、陳超、梁曉明、南野、劉翔、邱正倫、揚遠宏、歐陽江河、于堅、周倫佑、王小妮、翟永明、海男、唐亞平、芒克、楊煉、唐曉渡、西川、耿占春、王家新、鄒靜之、雨田、伊沙、潘維等,《刀鋒二十首》《致敬》等經(jīng)典作品在上面閃光,就只有周倫佑的編輯雄才,才能將這些中國詩人的重要者們盡聚《非非》。
 
  還有就是1989年至1992年,民刊《閬苑》及《名城文學》(李文明主編,袁勇執(zhí)編,編委:朱杰,鮮知知),在報紙的自由之焰上將中國先鋒詩歌激情撕裂開來,“中國1991年組詩、長詩、詩劇大展專輯”(藍馬長詩《需要我為你安眠時》、馬永波長詩《獻給父親的挽歌》、啞石長詩《發(fā)言:流水和石頭》、冉云飛長詩《獻給納爾遜,曼德拉》、雨田長詩《麥地》、楊然長詩《夜之瞳》、伊沙詩選《餓死詩人》等7首等),歷史上第一次在海子、駱一禾死后在民刊上作的兩人最有份量的紀念專號:雨田回憶史文《死去的中國詩人》,袁勇《完成生命、超越語言--讀海子、駱一禾詩及其它》,以及海與駱的代表詩歌互刊(海子《太陽》{詩劇選章},駱一禾《玖瑰的中心》等),以及張修林重要文論《指向文化本身--評尚仲敏兼談第三代詩歌》、葉櫓文論《詩追求什么》、程光煒文論《陳述呈現(xiàn)世界》等,1992-1994年,袁勇策劃,文康、冉云飛、朱杰、邱正倫、張修林、啞石等編委的民刊《詩研究》《詩歌創(chuàng)作與研究》出刊,延續(xù)著《閬苑》《名城文學》的先鋒姿態(tài),除刊發(fā)編委成員作品外,伊沙、馬永波的作品大量刊發(fā),這說明袁勇的編輯慧才與詩歌理想主義的互融的完美與動人,以上這些足以說明當時四川詩歌及其民刊,還是中國先鋒詩歌的重鎮(zhèn)中心,可說是許多詩人心中的“圣地”??梢哉f,像于堅、伊沙,馬永波等這些當下最有地位與影響的詩人,在90年代的四川有重要影響的幾個民刊上都發(fā)表有大量作品,那是他們寫作過程中,出道之初重要的提升點與幫助者,他們應(yīng)向四川這些民刊及編輯者們深深敬意,并在其詩歌回憶史文中作為重點提及,如果他們遮掩歷史,或切斷歷史,那這詩人的份量就出現(xiàn)了偏離與空幻,這是光陰者說的,四川詩人的胸懷如盆地一樣寬遠無垠,容天下英才雄才。
 
  B、后期:1995-1999。
 
  這一時期主要以民刊《詩鏡》《終點》《知識份子》為代表在全國影響最大,而1997年以書型印刷方式出刊的《存在》詩刊已顯豐厚的銳力(1994年以電腦打印、復(fù)印本方式創(chuàng)刊。主要同仁:陶春、劉澤球、謝銀恩、索瓦、梁珩、吳新川)?!对婄R》是《鋒刃》(湖南)《詩研究》(四川)兩個民刊的合刊,也只有四川詩人具有這種將兩個省份的刊物及詩人合在一起的團結(jié)精神,想起2003-2004年,我與貴州詩人夢亦非兩人將各自的兩個民刊合辦為《獨立,零點》出了兩期,開創(chuàng)了《獨立》最燦爛的篇章之一,兩期,怪啊,《詩鏡》也是兩期,《詩鏡》當時是孫文、呂葉、袁勇、啞石、史幼波等詩人的聚力,這本刊物讓啞石、史幼波、蔣浩、孫磊等詩人成名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1997-1999年世紀末,這本民刊是除福建道輝主編的《詩叢刊》之外最有先鋒性與整合性的大成者。范倍主編的《終點》1999年第三期是個高度,刊發(fā)了安琪、小海、馬永波、歐陽昱、黃梁等有名詩人、評論家的作品?!吨R份子》是老威主編的一個介入性與詩性等結(jié)合的一個綜合民刊,辦了兩期后停辦,但其厚重的歷史與政治思想命運關(guān)切等份量,除了詩歌史外,應(yīng)在思想史上寫下重沉一筆,它是特殊時代的一個介入與探索思想社會問題的重鎮(zhèn),雖然它出現(xiàn)只有很短的兩年時間,是世紀末年輪大換轉(zhuǎn)機時的一次詩性自由拚殺,雖然充滿悲愴,其義就是眼淚深處回響的鹽銅之鳴;老威的長文《黑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地下文學野史》及哈維爾、威塞爾、唐曉渡、徐敬亞、馬永波、冉云飛、周忠陵、雨田、汪建輝、蔣浩、陳勇、茍明軍等這些作者名單,足以說明這本民刊的某種特珠的探索性。
 
  3、新世紀17年(2000-2017):
 
   17年的四川詩潮首以連續(xù)創(chuàng)辦20年以上的四川三大民刊《非非》《存在》《獨立》為代表,三大民刊皆有流派(群體)性質(zhì),在國內(nèi)影響極大,《非非》第二次復(fù)刊,首倡“體制外寫作”與“介入寫作”,它集合當下最有先鋒性與沖絕性的詩人群體形成后非非黃金時代(周倫佑、孟原、蔣藍、陳亞平、陳小蘩、龔蓋雄、雨田、童若雯、袁勇、邱正倫、董輯、蔣曉韻、梁雪波等),周倫佑主編的《非非》30年不斷裂的詩歌先鋒探索前沿品質(zhì)及民刊創(chuàng)辦的堅忍精神,在國內(nèi)外皆屬絕世而超拔?!洞嬖凇吩凇按嬖谌邸碧沾?、劉澤球、謝銀恩的合作下,已持續(xù)創(chuàng)辦23年,已形成獨異的“存在詩學”及其群體(田一坡、索瓦、梁珩、曾令勇、吳新川、胡馬、張衛(wèi)東、朱杰、李龍炳、華末眠、陳建等),另《存在》“新世紀十年巴渝詩歌大展”等專輯的推出,顯示延續(xù)80年代詩歌交流整合精神的前膽性。
 
   2015年,陶春建立微信平臺,先知先覺切入現(xiàn)代信息傳謀,使四川詩歌在現(xiàn)代科技上延脈生花,開出一代勝景。發(fā)星主編的《獨立》身處大涼山偏地,虎視中心,20年來已形成“地域詩歌寫作群體”(夢亦非、湄子、黃漠沙、鄭小瓊、阿索拉毅、魯娟、麥吉作體、吉克布、西域、孫守宏、高亞斌、蘇文健、黑惹子喊、西雅、嗄足斯馬、比曲積布、孟曉雨、馬海阿晶嫫、吉木里呷、吉克喜珍、吉布日洛等)及“少數(shù)族裔現(xiàn)代漢詩平臺”,“中國民間詩歌運動史料整理平臺”等。同年,詩人易杉主編、創(chuàng)刊的《圭臬》,作為一個52歲的民間詩者結(jié)晶的詩歌理想,三期《圭臬》已足以使其成為當下四川一份實力民刊,令人拭目以待。另外,民刊《芙蓉錦江》《終點》《屏風》《元寫作》《詩邊地》《人行道》《此岸》《靈》《飛鷹》《或者》《零度》《圭臬》《四川詩歌》等在三刊之外多角度多層次的創(chuàng)辦(還有《詩歌閱讀》、《詩歌風賞》等多個微信平臺),顯示民刊與詩歌的不同自由性與豐富性,它們形成17年四川詩歌潮流的燦爛群星,這種民刊及詩歌的先鋒性及詩歌群眾的密集性,當下只有四川,唯有四川,能配稱“詩歌發(fā)動機”與“詩歌首都”美名。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四川詩歌地理》(主編:李永才。執(zhí)行主編:陶春、易杉。編委(按姓氏拼音排序):碧碧、發(fā)星、胡馬、金指尖、劉澤球、李永才、李龍炳、彭毅、凸凹、陶春、王學東、向以鮮、謝銀恩、易杉)一書,主要由李永才、陶春聯(lián)絡(luò)敲定運作民間資源(資本)來整合四川詩歌,顯示一種胸懷的大局,這本地理是川人拋給詩界的又一炸彈;而正在編輯審理中,即將面世的《2007——2017中國詩歌版圖》(名譽主編:尚仲敏。主編:李永才。副主編:劉澤球。執(zhí)行主編:陶春、易杉。編委(排名不分先后):尚仲敏、李永才、陶春、發(fā)星、易杉、李龍炳、凸凹、蒲小林、金指尖、劉澤球、向以鮮、周瑟瑟、趙衛(wèi)峰、譚克修),則將中國詩歌編輯話語權(quán)向四川轉(zhuǎn)移,這一切莫不是四川詩歌作為中國詩歌重鎮(zhèn)地位的吸引與證明的有關(guān)力證,這就像30多年前在民刊《中國當代實驗詩歌》上,詩歌中心由北京到四川的轉(zhuǎn)移,這種神遇又一次降臨川地,詩之幸也。
 
  二、形成發(fā)動機重要部件之地理因素:
 
  1、 大西南地界上縱橫著亞歐板快與印度洋板快相撞后形成的橫斷山脈山系,這些山系雄峙、縱橫、交錯、延亙,藏靈隱魂,數(shù)千年來,是華夏亡朝遺民,以及各種源根文化的存留之地,邊緣、邊地、亡族、少數(shù)族裔、發(fā)配、移民、逃亡等社會與歷史因素,形成其文化特質(zhì)上的動運、躍奔、激情、野性、大氣、抱團、聚集、義俠等精神品質(zhì),就是這些精神品質(zhì),使其在百年現(xiàn)代詩史的后半個世紀的80年代,遇機了時代的浪潮,以自辦的民間詩刊為依托平臺,涌現(xiàn)了多股集中的影響中國現(xiàn)代詩歌發(fā)展與進程的民間現(xiàn)代詩歌潮流。
 
  2、 川蜀地處邊緣,遠離中心,天府之國,獨特地理氣候形成物產(chǎn)的豐富,可依此獨立成王,挑戰(zhàn)中心。
 
  3、 大涼山、阿壩、甘孜三州有兩個遠離中心的邊緣,一是地理上的,二是族群上的,所以他們的挑戰(zhàn)應(yīng)更純粹而沖絕,自身的原族的純粹個性的文化原色力量在其語言中黑色跳蕩(“彝族現(xiàn)代漢語詩群”與“藏族漢語詩群”)。4、成都周邊地處盆地,如一元(圓)始之處,又如一嵌進西南大地之巨陽,此陽富積烈火量能,寬寬伸延蜀地物產(chǎn)豐茂,又濕濕滋女之膚皮春嫩,夏日炎炎,如磨火焰之陣,久積陽量,一旦有裂奔之機便洋洋沖奔豪邁不擋,鹽鐵汗銅這些靈鳥便高飛天空,形成巨陣,此川人之宏氣。另邊緣三州,有原族野曠,依山依水,另存蕩風,與平地聯(lián)結(jié)混血,依然野鋼硬硬,為中國少數(shù)族裔代表詩系,如西昌,多種文化匯集,獨特西昌文化,俠、野、豪、文皆有源根,共結(jié)一樹,燦爛眾芳。
 
  二、形成發(fā)動機重要部件之歷史、傳統(tǒng)因素:
 
  1、 漢文化傳統(tǒng)文脈延傳:自漢朝伊始,中原戰(zhàn)亂,漢風西流,漢跡存積,移民文化在儒道佛等文化的交混中,形成眾峰獨立眾融的生存態(tài)勢,如:北宋時二程入蜀時,正是三十六、七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周敦頤也入川行跡,在四川南充蓬安游學訪友。其它儒道佛等皆有大師行跡在蜀內(nèi)閃亮,所以在南宋在浙江亡滅時,漢脈主流支柱在蜀內(nèi)存根,三蘇的崛起就是明證。二程入蜀是融合三教,后民國抗戰(zhàn)西遷,同樣在國難時讀書人不忘整合傳統(tǒng)文化,這些歷史存跡印于石巖光陰,所以后人一定沐濕骨吸,入血入魂,我們就不難理解八十年代“《漢詩》群體”的復(fù)活古脈之志了,因為只有詩歌這種自由靈性的方式在一定的語言中將歷史濃縮并精化,最后成為神異之鳥,飛在精神天空,喚醒你的根魂之園中落滿月跡與原石的落葉,這是世間的致美雪純。
 
  2、 古詩脈:({漢朝}卓文君、司馬相如當瀘酒詩——揚雄漢賦——{唐}李白、杜甫雙星詩跡——{北宋}三蘇崛起——{明}揚慎——(晚清}尊經(jīng)書院。
 
  3、 民國詩脈:川人葉伯和在胡適之前就已開始新詩寫作并1920年5月印行詩集《詩歌集》——川人王光祈、周太玄、曾琦等1919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國會”——川人林如稷、陳煒謨、陳翔鶴等在上海成立“淺草社”- 1921郭沫若出版《女神》——何其芳《漢園集》《預(yù)言》《夜歌》——“清華三杰”之曹葆華《寄詩魂》《靈焰》等--抗戰(zhàn)伊始,重慶作為戰(zhàn)時首都,全國大批文人西遷,造成川內(nèi)文氣流交沖撞繁榮,這種文脈一直到抗戰(zhàn)后一直在民間延傳流香,如詩人覃子豪、商禽等皆在這一時期得到初磨,后在臺灣得已詩盛中天。(二、三部份資料引用王學東兄文史《四川:百年中國新詩的“半壁江山”》,在此致謝)
 
  三、形成發(fā)動機重要部件之主流當下因素:
 
  1、 建國后,入川的詩人雁翼、顧工、孫靜軒、高平等,與川內(nèi)詩人傅仇、梁上泉、高纓、張永枚、楊星火、陳犀、唐大同、陸棨、張繼樓、揚山等形成一個“巴蜀詩人群”,1957年,《星星》創(chuàng)刊,作為中國兩大詩刊之一發(fā)生影響。
 
  2、 80年代時期,流沙河主持的《星星》與現(xiàn)代詩潮合融發(fā)展,在主流上積極推動詩歌運動(《臺灣詩人12家》出版及“朦朧詩人”入川記等)。
 
  3、 2004年,梁平執(zhí)編的的《星星》舉辦“21世紀中國詩歌大展”,這是繼“1986現(xiàn)代主義詩群大展”后,時融18年,川人川刊的又一次借助主流公開詩歌平臺進行整合激蕩中國詩歌的雄心壯志。
 
  4、 2017年,兩大國際詩歌節(jié)的成功舉辦:大涼山走出的詩人吉狄馬加2007創(chuàng)辦兩年一屇的“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迅速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第七大詩歌節(jié)”,2016年6年,他在故鄉(xiāng)大涼山(西昌)創(chuàng)辦“西昌南方之路國際詩歌周”,沿用“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模式與資源。2017年9月,由梁平主持的“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成功舉辦,10月,由吉狄馬加主持的“西昌南方之路國際詩歌周”又將舉辦第二屆,兩大國際詩歌節(jié)在一個省舉辦,這是百年詩歌史與世界詩歌史上沒有的現(xiàn)象,這再一次證明川人創(chuàng)造詩歌宏志的雄心,以及國際間交流的重要性,不久的將來,川人將創(chuàng)造國際詩歌重鎮(zhèn)之一:成都與西昌,這就像偉大80年代,這兩個地方是那時的詩歌重鎮(zhèn)一樣,重新獲得詩歌生命的創(chuàng)造與騰升。
 
  四、發(fā)動機之重要部件之民間不斷詩脈及民刊精神的形成與傳承:
 
  民間不斷詩脈:60年代:1965年---成都地下詩“野草群落”就已活動,并手抄詩集傳播--60年代后期,在攀西地區(qū),周倫佑的詩以化名傳抄傳播----70年代:初、中期,周倫佑、周倫佐、王世剛(藍馬)、黃果天、王寧等形成“西昌地下沙龍群落”----80年代:《第三代人》《現(xiàn)代詩內(nèi)部交流資料》《中國當代實驗詩歌》《非非》《漢詩:二十世紀編年史1986-1988》《巴蜀現(xiàn)代詩群》《女子詩報》等---90年代:《非非稿件集》《二十一世紀中國詩歌》《非非》《閬苑》《名城文學》《詩境》《知識份子》《終點》等--新世紀17年:《非非》《存在》《獨立》《芙蓉錦江》《在成都》《人行道》《元寫作》《屏風》《圭臬》《此岸》《飛鷹》《大地》《零度》《或許》等,這是一根52年的自由詩歌堅硬如鐵的精神之魂線。49以后以“四大現(xiàn)代詩地下發(fā)源地”:“北京、上海、貴州、四川”。只有四川是唯一沒有斷脈的發(fā)源地,四川沒有斷脈的一個重要人物之一就是周倫佑,他近50年來一直沒有沒有停止激進先鋒寫作,而在他發(fā)源的大涼山,他離開到成都后的二十年,發(fā)星主編的《獨立》延續(xù)著民刊的血脈,這些都是天意自成的東西,同時也是歷史風云際會的必然與偶然機鋒,除大涼山外,“成都與內(nèi)江”成了另兩個重要的民刊發(fā)源大本營。當下,“大涼山(西昌)、成都、內(nèi)江·德陽”構(gòu)成四川民刊的重鎮(zhèn),特別是《非非》作為30年來國內(nèi)國際先鋒、激進、反主流標杠民刊,30年影響著眾多民刊及詩人群體。
 
  綜述,當下四川形成幾大傳統(tǒng)重要詩脈:A、民刊詩脈的不斷詩脈。B、挑戰(zhàn)中心、傳統(tǒng)的不斷詩脈。C、邊緣虎視傳統(tǒng)的不斷詩脈(藏、彝)。D、《中國詩歌版圖》--中國現(xiàn)代詩編輯中心之一的轉(zhuǎn)移、形成。另外,幾大重鎮(zhèn)的形成:A、國際詩會重鎮(zhèn)(成都、西昌),B、民刊重鎮(zhèn){成都——內(nèi)江·德陽——大涼山(西昌)},C、當下實力詩人重鎮(zhèn)(四川),D、彝族漢詩重鎮(zhèn){大涼山(西昌)}、F、藏族漢詩重鎮(zhèn)(阿壩、甘孜)。以上都是唯四川獨有,只四川獨有,他們構(gòu)成多層次多混血的詩歌潮浪,使四川這個巨大而充血的發(fā)動機永遠響鳴在中國現(xiàn)代詩高亢而透明的藍色天空。(待修訂)
                               
  2017.9.21-25,大涼山普格縣雙乳山下
 
 ?。ㄖx謝拉瑪佐伊兄弟來交流得靈整合,謝謝! )

 

作者:發(fā)星
來源:存在詩刊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Y4NDAwNw==&mid=2652152640&idx=1&sn=024c4ea095b307ec687c5bfc7a49fc89&chksm=8b6dde48bc1a575e518a70b95bd501a0ffb3f5cfe7442f51abd263a064a2b53fe3b569abb031&scene=0&pass_ticket=G2vw4gN%2BFKVOITT3p5r%2FflFA6M92QJDFRQOkOMfnhMXfvlZV8QHCjBySB5o74ccZ#rd
 
主站蜘蛛池模板: heyzo加勒比高清国产精品|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两个小姨子韩国| 男人边吃奶边做性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免费在线观看污| 337p人体韩国极品|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国产AV毛片| gogo全球大胆专业女高清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大尺度吃奶无遮无挡网|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 特区爱奴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特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 小小视频在线版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很污很黄的网站|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玩|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给我看播放片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百合h肉动漫无打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