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氣三論
——兼評《臥牛城賦》之氣概思維
甘易/文
浩然之氣一論——氣概思維
很久以來,浩然之氣和浩然正氣的區(qū)別理解就一直困繞在我們的腦際。 浩然之氣和浩然正氣均屬于中國玄學儒學思想中的大智慧,神秘玄奧,博大精深,常是圣賢書中見,百姓難尋跡。時至今日,對如此先哲們創(chuàng)立的精神寶藏加以發(fā)揚光大普惠眾生,還需要我們再進行不懈地探索究竟,正本清源,沖融虛廓,精明概念,疏通義理。只有這樣,才能弘揚國粹,受眾萬千,融入大眾眼界,實現(xiàn)高級智慧的共享,而使所有養(yǎng)氣修養(yǎng)者具有深入骨髓的精神自養(yǎng)能力和創(chuàng)造爆發(fā)能力。
根據(jù)目前百度百科的解釋,浩然之氣為,浩:盛大、剛直的樣子;氣:指精神。指浩大剛正的精神?!昂迫恢畾狻边@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一種剛正宏大的精神,這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創(chuàng)造的一個詞語,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哲學概念。
同時百度百科對“浩然正氣”的解釋為“正大剛直的氣勢”,其近義詞為浩然之氣。這種解釋表明了浩然之氣與浩然正氣的混淆之處。
其實浩然之氣出自孟子的呼吸養(yǎng)生方法。 孟子曰:“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痹诿献舆@里,浩然之氣和浩然正氣幾乎是合二為一的。只不過在后來儒學的傳承衍生中,側(cè)重于浩然正氣道義之中,將至正至剛當作道義主旨來弘揚傳承,于是浩然正氣得到了更多的重視關(guān)注,于是也形成了用浩然正氣來解釋和理解浩然之氣的習慣傾向。
對浩然之氣與浩然正氣這種解釋的混淆性說明,人們對浩然之氣的理解和解釋還是有所欠缺的。其實,浩然之氣不應(yīng)限于剛直或不僅限于剛直,剛直屬于浩然正氣的范疇。當然,浩然正氣也屬于浩然之氣的一種維度體現(xiàn)。浩然之氣的無限可能性在于它的盛大浩大的方面,浩然之氣應(yīng)是充沛的滿盈的全覆蓋的沒有方向的。這樣浩然之氣就成為了不同主體存在需要長養(yǎng)的綜合氣概問題。
這種綜合氣概的主體包括了個人、城市、國家等不同的主體類型。詮釋浩然之氣的氣概思維,在文賦方面以詩詞歌賦為恰當,素有“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之說。以枚舉為例,則以對一個城市的整體賦文最為典型,因為文賦就是最為彰顯浩然之氣的文字載體。恰巧山西臨汾市宿青平藝術(shù)家設(shè)計的《臥牛城賦》賦文最契合這一浩然之氣氣概思維的解釋意旨。因為《臥牛城賦》的詩(賦)魂正是浩然之氣,其七哉詠嘆中的悠、雄、神、靈、壯、美、牛七字之意就是浩然之氣“剛直宏大”氣概思維的最好體現(xiàn),抑或誰在利用這七字之思誰就正在進行著浩然之氣的氣概思維。
2016年4月23日上午,《臥牛城賦》大型浮雕墻亮相平陽廣場,它高3.4米,長16米,采用不銹鋼制作而成,通篇用1000多個精煉文字,敘述出臨汾臥牛城悠久的文化歷史和今日之壯景麗彩以及未來的美好遐想。
《臥牛城賦》分悠哉、雄哉、神哉、靈哉、壯哉、美哉、牛哉七個篇章,因均以哉字開篇,亦稱“七哉賦”。該賦已成為首篇以“七哉賦”為別名的賦文。作賦者,首先要謀篇。篇是賦文的大局和格式。“七哉賦”這個稱謂,七個篇章分哉詠嘆的賦文格式,實乃賦文中謀篇而賦的上上之選或上乘之選。在史上尤其是現(xiàn)代的各類賦文中,以哉嘆為段落的賦文很多,抑或現(xiàn)代大多數(shù)的賦文都有相關(guān)的哉嘆段落,像偉哉、盛哉、壯哉、美哉往往選用較多。但完全以哉嘆命名的賦文卻極少,七哉賦獨一無二。其實在哉賦中,唯七哉可嘆!以奇數(shù)哉嘆計,七哉以下五哉略顯不足,七哉以上九哉又顯累贅。因此《臥牛城賦》以七哉賦為詠嘆和別稱,是全稱以哉賦數(shù)為題謀篇的上選,從此有了“七哉賦”的賦文稱謂,在百度搜索中亦可見其獨享。故因謀篇為上可稱其為名篇名賦。
《臥牛城賦》別稱七哉賦是以賦文內(nèi)的段落字七個哉字為因由的。該賦每段均是以兩字獨敘感嘆式開篇。悠哉、雄哉、神哉、靈哉、壯哉、美哉、牛哉分段居首,然后駢文成賦。在此,哉表示感嘆的語氣,與悠、雄、神、靈、壯、美、牛七字分別構(gòu)成七個篇章的賦文分段標題和語氣詞,段落間對仗,以增其思以形其美以壯其勢,其浩然之氣的氣概思維體現(xiàn)無余。
《臥牛城賦》作為七哉賦,以哉字開篇為先,其綜合手法是將敘事、狀物、思辨、抒情這四種手法融于一爐,莊諧兼具,以其思想、華麗、聲勢為賦文主體,彰顯其臥牛城的恢弘精神、華美文采和宏大氣勢。同時又以敘事、狀物為基本核心應(yīng)用手法,強化賦文敘述的真實性和實際性,踏實做老實文章。從而使賦文真正具備了放蕩錦繡才華和端正老實文章的雙重品貌。如果說因為真實而孕育出賦文不朽的生命力,那就可以藏之名山傳于后世了。
浩然之氣二論——氣概屬性
生命是呼吸之氣,長養(yǎng)是浩然之氣。
個體的生命很脆弱,其生命存在于一個呼吸之間。你所能做的就是維持這一呼吸,長養(yǎng)這一呼吸而浩然,浩然之氣是氣概化的生存之氣。具體屬性有六大表征。
其一,浩然之氣就是長養(yǎng)之氣。是增量加持賦能之氣,屬于生命的本真。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所有成長皆為浩然。浩然之氣就象征著人的增量賦能存在的形式和意義。積累能量就是提高精氣神,長養(yǎng)浩然之氣,修習浩然之氣。
其二,浩然之氣是精練之氣。所有的長養(yǎng)和進步都屬于浩然之氣的生發(fā)和壯大。你可以不浩然,但必定長養(yǎng),氣順、氣長、氣壯這就是浩然之氣在做增量。一招鮮的本領(lǐng),或一技之長都屬精練之氣。我們邁步在浩然之氣不斷強化的康莊大道上。如果有一天,你的浩然之氣停止了精練,停止了增長甚至減滅,那就是生命之氣的衰老。
其三,浩然之氣是豪邁之氣。王霸妖柔之氣,王者至尊妖者無敵,都屬于豪邁之氣。人活著,就應(yīng)該是口中有氣、腦中有意、身心自如?;钪倪@口氣應(yīng)該是有追求、有派的、有境界的氣就是浩然之氣。像帝王之氣、王霸之氣、銳利之氣、平和之氣、陰柔之氣,牛掰之氣、貫通之氣等等超能之氣。成就成功是浩然之氣最好的營養(yǎng)成分,一般來說成就越大的人浩然之氣越大。光環(huán)也長養(yǎng)著浩然之氣。
其四,浩然之氣是自在之氣。自在的前提是靜處,平靜,勿躁心安。自在之氣不是他在之氣,毋需群際修練,毋需接受他在之教而膜拜之。自在之氣強調(diào)自修自悟,使其長養(yǎng)之氣成為一種有生命的自在體。自在之氣也是平靜之氣,每遇大事有靜氣。凡是均需有靜氣。
其五,浩然之氣是混元之氣。莊子的混沌哲學。開始以前為太極?;煸畾庖喾Q太極之氣。一種原始造化般的存在,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tài)為太極。易經(jīng)系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為太極的天、地或陰、陽兩儀。天地洪荒,不可知解,混沌之氣,具有一種無懈可擊的一體化感覺。
其六,浩然之氣是無極之氣。圓潤,無邊際,無窮盡,無限,無終,沒有中心,無遺漏,全籠罩。既可以生出神高氣遠勢貫云帆之氣勢,也可化為沒有任何氣勢,有的只是溫潤如水的氣質(zhì)??梢哉f,浩然之氣可生發(fā)萬千變化!正如唐詩人尚顏“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廣闊無垠的大海沒有盡頭,揚起風帆向著目的地御風而行。
浩然之氣具備以上六大屬性即為圓滿,圓潤,進入無處不浩然的長成修練之境。內(nèi)心滿足就是極樂,懂得知足才會感恩,明白無常才能從容。從相遇到重逢,每個人都在成就自己的機緣,每個人都在循蹈自己的宿命。
浩然之氣三論——氣概修養(yǎng)
對浩然之氣的養(yǎng)氣和修養(yǎng)方法,先哲們是相當神秘的。孟子有“難言也”之說。也相當于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不須說,我法妙難思”一般。但孟子對學生公孫丑還是大體講述了浩然之氣的養(yǎng)氣修養(yǎng)方法。他告訴公孫丑說:這浩然之氣浩大無比,是陰陽之氣,強而有力,是不可動搖變更的,是光明而且生機活潑的。如以佛學術(shù)語來說,便是無量無邊、圓明清凈的。孟子講養(yǎng)氣的方法是要直養(yǎng),就是不能拔苗助長。同時要配合義和道來進行,就是養(yǎng)氣要集義所生,把一切義理(原理)都透徹、明白了,并徹底做到以后,才能養(yǎng)成這股浩然之氣。曾國藩對長養(yǎng)浩然之氣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做大事必須要有豁達光明之胸,而治事之外卻須有沖融氣象之姿。
浩然之氣是個體的本心所在,也是屬于一種可獲得感悟的內(nèi)在氣概。浩然之氣如同呼吸一般,是長養(yǎng)精進的精神呼吸之氣。這個自家無盡藏,就是我們的本心。識得本心,加以錘練,即可獲得浩然之氣的修養(yǎng)和識見。
經(jīng)過無數(shù)智者仁人的探尋,目前已形成了浩然之氣的四十七字養(yǎng)氣修養(yǎng)要訣。浩然之氣,“志是其首;勿正,心勿忘,勿助長是其身;義與道是其食;義又是其骨;道又是其筋;觀照是其脈;放松是其魂;接受使其長養(yǎng)?!?br />
浩然之氣的氣概修養(yǎng)有以下三種關(guān)鍵維持。
一是識得自己的本心狀況。王陽明講,“識得本心,方能開悟?!蔽覀兠恳粋€人都具有"本心",這一本心實際上也就是我們生命的本原或本質(zhì)。我們之所以具有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不僅能夠視聽言動,而且能夠分辨善惡、能夠感知外物,能夠就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判斷、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們具有這樣一個"本心",如果沒有這一"本心",那么我們的全部生命活動就都是不可能的了。浩然之氣修行的過程,就是要像王陽明先生所指那般在識得本心基礎(chǔ)上不斷致良知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強化自身發(fā)明本心潛力利用正知正覺促進自身氣概長養(yǎng)最大化的過程。
二是提升自己觀照世界的水平。在此觀照中,眼光、思想、格局一樣都不能缺,立意、想象、個性一樣都不能少。識得人間萬事物,方得真正氣概品。真正的修行者,必定砥礪奮進,有一技之長也好,學富五車也罷,才高八斗亦可,虛懷若谷使然,等等,渴求浩然之氣之人,修養(yǎng)浩然之氣之人,抑或擁有浩然之氣之人,會將遇見的所有人、遇見的事事物物,作為砥礪促進自己遇見本我、認識本我的機緣,隨處自得,處處風景,不斷長養(yǎng)且修養(yǎng)出自身的浩然之氣,驅(qū)達人生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三是擁有自己獨特的道心,即浩然之氣的心態(tài)心境。東方古典文化傳承,儒家,道家,佛家,都強調(diào)一個靜字,即萬象放下,鍛造心無雜念、豁達光明、沖融虛廊的心境。在儒家,叫作“正心”、“誠”或“無妄”;在道家,叫作“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在佛家,叫作“明心見性”、“無行住而生其心”。作為一個試圖長養(yǎng)浩然之氣的養(yǎng)氣修養(yǎng)者,需要追尋的道心何在?道心就是建立在本心自覺,觀照水平卓越,而形成的心態(tài)和心境。是自己所確立的屬于自己的最高精神價值。道心必須是真真正正可以凝固在腦海中的領(lǐng)悟。進而有明晰認識和感悟的東西。隨時能達到氣概外溢氣場驚人的境地。
浩然之氣氣概的修養(yǎng)既是內(nèi)求本心純明,也是高求認知卓越,還是外求世間廣泛。
浩然之氣的氣概修養(yǎng)是指向內(nèi)心的涅槃,也是頂級智慧,還是人間造福。
浩然之氣是最高品的對標氣概,修養(yǎng)者永遠在路上。因此,我們將繼續(xù)向前不懈奔跑,用我們堅定的信念和昂揚的斗志,去擁抱凌云之夢。因為我們深知: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017.10.11)

作者簡介:
甘易,著名學者、詩人,職業(yè)撰稿人。1982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哲學系。對哲學及其自我理念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注重工具理性,喜歡詩歌賦文。著有《信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等著作。《臥牛城賦》是應(yīng)山西臨汾平陽廣場改造工程所作的一處不銹鋼浮雕墻藝術(shù)景觀賦文,亦稱“七哉賦”。人生鐘情文字,人生與理念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