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詩壇的一顆新星
——評鄭澤鴻詩集《源自蒼茫》
任毅/文

澤鴻的新詩集《源自蒼茫》即將付印,囑我寫點文字。看見十年前的學生,今日有了這么好的成績,心中十分欣慰。詩集記錄了澤鴻十多年來奮斗成長的心路歷程,展示出蒼茫古樸赤誠的新詩風格。在閩南新詩創作群中,一顆新星正冉冉升起。
《源自蒼茫》的這種風格,源自澤鴻扎實的生命寫作軌跡,源自詩人古典雅致的審美趨向,源自遼遠永恒的時空意識,源自超脫世俗的現代赤子之心,更源自當代藝術對詩人的熏染與內化,源自他對親情友誼的至誠至性的表達。
年輕詩人的生命軌跡主要由泉州—漳州—福州構成。他出生于閩南泉州,生命印記、懷人鄉愁類作品集中呈現了他細膩赤誠的游子深情。2005年到漳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求學時,他就酷愛現代詩歌,參加學校的《龍江青年》和《團情快訊》采編工作,時常和一幫校園詩人嘯聚九龍江畔,談詩論文。當時,莊奴、舒婷、孫紹振等詞人詩人先后進入校園,在學子中產生巨大反響。鄭澤鴻屬于文靜內斂的中文系大學生,熱愛新詩,推重中國古典詩詞,多浪漫憂郁的現代詩人氣質。那時他提交的詩作既有《信仰》《我渴望》之類的集體抒情,也有《云水謠》《英雄》等清新雋永的個人情調,呈現出多樣化的詩歌路向。
詩,有時是生命存在最真實的見證者。隨著詩人離開校園踏入社會成家立業,時代社會的風雨陽光滋養了年輕詩人扎實穩健的心靈,他的詩作也更顯深沉博大蒼勁有力。
蒼茫是這部詩集的底色,古樸、赤誠是其源頭。澤鴻熟稔古典詩歌,文學歷史典故隨意點化,深入淺出自成一格,活畫出現實人生的現代體驗。《7點零7分》借鑒了“白洋淀詩人”食指《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的構思。
這是7點零7分的清晨
不經意看了一遍微信朋友圈
在古代,人們有信鴿
山川渺遠
撐船駕馬車跨雪原
披星戴月去訪友
青梅酒煮完
還有天南地北的吟和
竹林里的高蹈
年年春草生
摩詰送王孫的背影
豈是微信能知曉?
這是7點零7分的古代夜晚
星垂原野闊,流水蜿蜒
寂寞退潮
李白打開手機
撥給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
收獲震耳欲聾的
漫山蟲鳴
青蛙吐出了他的童年
這首懷古幽思佳作,一連使用了古代信鴿傳書、三國青梅煮酒、魏晉竹林七賢,唐朝白居易《續古詩十首》、王維《賦得古原草送別》、杜甫《旅夜書懷》、李白《獨坐敬亭山》等典故進行古今對照。數字時代微信等即時迅捷的通訊工具使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和親情反而疏遠了,而古典文化中雄渾浩闊空曠的蒼茫意境烘托了友情的深摯,讓今人無限懷念心存向往。《訪友不遇》《尋找桃源》《大漠征人》等作品也采用了這種古今對舉的抒情方式,可見古典文學功底對詩人的深刻影響。
宗教是文化典故的重要組成部分。《游南山寺》就是詩人多次游歷閩南佛剎南山寺時完成的。
我來時,木棉花已謝
威震閣攬入胸懷
琥珀路閃出一條
琥珀光環
終于敲響木魚
任放生池的噴泉
射向生命的虛無
南山寺
我來時,木棉花已謝
陽光環繞妻兒
松露那么充盈
恕我敲動千年古鐘
任暌違的青蔥時光
悠遠輕響
在佛教教義的指引下,詩人從南山寺佛事景物中,木棉花、威震閣樓、琥珀光環、木魚聲像、放生池水、佛光松露、千古鐘聲等,入于耳目感化內心,感喟于青蔥求學和成家立業的蹉跎歲月,領悟到時間的無限與青春的易逝,惆悵、憂郁中盡顯樸拙空茫。
歷史是文學的一大源頭,更是現代詩歌的深層文化背景,它可以使寬泛的抒情落到歷史生動的節點上。《信仰》就是一首詠史抒情詩,以深情的筆觸緬懷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歲月。
雄渾的號角吹響
激蕩山風
以飛奪瀘定橋的速度
席卷苦難人民的沸騰情感
就在那一天,嘉興南湖的畫舫
鐮刀鐵錘為人民的解放而生
就在那一天,星星之火
以燎原之勢,沖破黑暗的重重圍困
點亮心中明燈
當我們咬著蘋果,享受安詳黃昏
是否記得英勇犧牲的夏明翰們
當我們飲紅旗渠的汩汩泉水
是否記得冒死懸空鑿石的先輩?
是怎樣的信念,將一張張田契燒毀
澎湃海豐人民奮而革命的決心
是怎樣的赤誠,面對嚴刑拷打
仍高喊“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是怎樣的視死如歸,強忍烈焰的吞噬
任由血肉之軀獻給火光中的革命
是怎樣的精神怎樣的意志
讓一面面黨旗染紅
譜下壯麗的鐵血樂章
——是信仰!是信仰!
它在敵人鍘刀下,在狼牙山懸崖上,在抗美援朝窯洞里
在戰天斗地的延安老區,在防沙抗旱的東山島
在身無分文就奔向理想的路上
熠熠閃光!
詩作從中國共產黨黨史中的革命事跡及斗爭精神概述升華著手,鋪敘中逐步堅定了一個青年學子的人生理念,選擇堅實的共產主義信仰腳踏實地緊跟黨走。政治抒情,以史為據,個體與集體記憶相互結合,顯得情真意切,絲毫不空泛。這些古代詩詞及文化歷史的灌注,澤鴻的詩篇正日趨扎實,抒情更加沉靜深邃。
澤鴻詩集的蒼茫底色,更在于詩歌中的時間和空間意識。詩集《源自蒼茫》中的詩作大多選取遼遠的空間意識和永恒的時間觀念。《春之冥想》充滿想象。
狂風暴雨一陣
掀起樹的狂歡 報以葉的清響
一望無際的原野 山川 河流
都在敞開胸懷
當陽光溫柔地灑
點綴在寧靜祥和的金色大街
百靈鳥隨風歌唱
是最初的動人情愫
是原始森林的迷人氣息
是伊甸園的恬美清新
披上花的嫁紗
是流星雨簌簌而下
獅子座與地球千年不滅的思念與溫存……
水邊的阿狄麗娜向我們走來
攜竹籃,笑而不語
輕盈間,卻似踩碎動人的天籟
迎向前去
那狂風暴雨擊打過來的方向
有寂寞無垠的沙漠、叢林
深埋的創傷與迷惘
——這是春的樂感,春的力量
春的呼喊,春的光亮
指引一顆愛的心臟
詩歌對春的聯想,主要取時間和空間的遠景,原野、山川、河流、流星雨、千年等,給人一種時空的穿越感。詩人化用名曲《水邊的阿狄麗娜》、電影《一起去看流星雨》、流行歌曲《獅子座》等元素與現實心理意象相融合,寫出了青春愛情的迷惘與困惑,歡樂與力量。這種想象力使澤鴻的詩歌在飄逸中透出一股浩茫遒勁的抒情力道。
澤鴻詩歌的蒼茫古樸底色,還源于其超脫世俗探求真我的現代赤子之心。詩集開卷處作者親筆《今天我只愿吹吹自然風》,顯然是詩人的滿意之作。
今天我只愿吹吹自然風
在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晚上
用兩根蠟燭一本書
把思索點燃
今天我只愿吹吹自然風
走進叢林,走進梧桐葉深處,走進清秋的脈絡
讓赤裸裸的月光,以透徹的冰涼和嚴肅的審問
剖開胸膛,看看里面住著什么靈魂
今天我只愿吹吹自然風
獨坐古屋的石階,
獨坐地壇的邈遠,
獨坐摩詰的幽篁長嘯
只有風能把我喚醒
只有風讓我重新做回自己
在自然之風中閱讀經典,遠離世俗,不再迷失,去掉浮華,意圖找回古典真誠真實的自我。詩歌采用排比句式,強化了詩歌的幽古蒼茫意味。現代文明與自然田園意境的對比,寫出了自然風景對真我的喚醒。這是詩集的又一深沉的內在主題。
這種現代文明與自然田園意境的對比,延伸開來就是現代的生態環保意識。請看《碎紙記》:
碎紙機碎紙的聲音
多像砍下一棵棵樹的肉身
緊密的切割
仿佛聽見樹的哀嚎
空蕩辦公室
每日在收納樹的骨灰
吟唱林間悲歌
身居都市辦公室環境,詩人用想象極寫現代綠色發展愿景,這種擬人化詩歌是泛神論的浪漫主義表達。實際是詩人古今對比古典情懷的現代引申。
這本詩集中獨特蒼勁古典的風格,并不影響詩人對當代藝術的融合與吸收。《梅麗爾•斯特里普的獨白》借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終生成就獎獲得者斯特里普的傳奇愛情婚姻故事,抒寫了年輕詩人自己赤誠的愛情觀和樸實內斂的人生觀。
人生是如此美麗
又如此悲傷
在《獵鹿人》劇場相愛
共度美好時光
凱澤爾,你患了骨癌
這沒關系,I love you
當你演完這部戲
我們給世界唱支動聽的歌
做永不愿醒的夢
你沒有離開我
你只是,去另一個地方
演了另一個角色
當代世界著名演員凱澤爾的最后一部經典電影《獵鹿人》,是與梅麗爾•斯特里普合作的,影片拍攝時凱澤爾已經身患癌癥。拍攝過程中他與斯特里普相互吸引并訂婚。導演邁克爾•西米諾在得知病情后,決定把凱澤爾的戲分先拍完,后來劇組發現他得的是骨癌,想讓他退出劇組,斯特里普表示如果凱澤爾退出,她也將辭演。影片拍攝完成后不久凱澤爾即與世長辭。“你只是,去另一個地方/演了另一個角色”,人生如戲,悲劇令人唏噓。澤鴻把個人愛情與生命體驗化入詩中,天衣無縫,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類似地,把當代藝術化進詩歌的例子還有《云水謠》。
點燃這張照片
燒掉你
燒去過去的記憶
我是你心海的潛水員
最終到不了極限
停歸到黑夜的起點
夢還在撕裂
烽火映紅了山坡
你披著米黃軍衣
回頭望故鄉的方向
手上的煙不停顫抖
那么唯美的畫面——
漆黑的路
你緊追身后
最后拉不住我的手,固執地
拉住一身滂沱
拉住一個永不再見的背影
這是一個凄美的傳說——
如你也經歷
似這患難真情
或許不該懷疑
伴我們一世的刻骨銘心
……
夜在黃昏之后還會來臨
生命的意義在夕陽的余暉中
寫在臉上
“讓生者擁有那不朽的愛!”
曾經的幸福
從眼角牽起天空的淚痕
人們唱著
“為何要去落淚
為何要去悲傷——
我們永遠有愛
永遠有希望”
可是
有些人不會知道
遠在西藏雪崩的一剎那
喚醒了多少前世今生的遺憾——
慟哭的每一聲
猶如信上的每一滴血——
有時候
很多事都是命中注定的
……
我們還會選擇
躺在干凈的黃土地
在和煦的晚風中
看盛開的夕陽
聽蔓延在水邊蘆葦深處的——
云水謠
尹力的藝術電影《云水謠》寫了王碧云與陳秋水之間一段跨越海峽、歷經60年時代動蕩背景下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以及一個男軍醫大半個世紀掙扎奮斗傳奇的一生。外景地主要在漳州南靖和廈門鼓浪嶼,澤鴻生活求學都在閩南,詩作借用生動曲折的電影劇情和經典對白,書寫詩人自己愛情的堅貞、失落與快樂,達到了詩與人的混溶一體。藝術性的影視作品極大地激發“80后”、“90后”詩人的創作靈感,他們也在流行文化的引領與浸染下,實現了現代詩歌藝術的不斷成熟。
詩集《源自蒼茫》的古樸蒼茫赤誠風格,在懷人親情的書寫中也有呈現。《阿嬤的背影》中詩人唱道:
我是不懂您的,觸碰您臉上深深的皺紋、粗糙的雙手
我無法體會您的腰板如何被歲月扭彎
您本應穿漂亮的裙,踩著江南婉約的碎步
卻甘愿投入生命的洪流,用金黃的斗笠抗擊嚴寒酷暑
把冷峻的目光投向海,投向夭折的孩兒,投向貧窮饑餓生銹的鐮刀依然切割那年的45度光線
瘦削的臉劃破寂寞蒼穹
詩歌采用基督教圣母贊美詩的鋪陳手法,默默懷念阿嬤一生含辛茹苦歷盡艱難養育兒女的綿綿恩情,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令人動容。這種苦難與感恩寄托在歲月、生命、抗擊、海、那年、蒼穹等廓大遼遠的時空語境下,顯得更加憂郁深沉,增強了抒情的立體感。
詩集《源自蒼茫》分三個部分穿插輯錄了詩人三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在蒼茫古樸中呈現了赤誠奮進的心路歷程。最后一首《寄給童真的夢幻和真實的自己》:
你說
叛逆是你的靈魂
所以 桀驁不遜
可知
冷峻的目光中
有你赤誠的真
詩歌寫青春的叛逆與內心的倔強與真誠,可以算是對詩集最好的總結。
澤鴻詩歌語言精煉內斂,熟稔古今中外文學典故,喜用后鼻音韻腳,多鋪陳抒情語調,在閩地現代漢詩藝術的呈現中獨樹一幟。若能加強世界現代詩歌文化的學習與滋養,相信他可以在新詩藝術的探索中走得更遠。
閩南泉州,“惠安詩群”“晉江詩群”早已蜚聲海內外,鄭澤鴻從閩南泉州走到福州,這本詩集正是他融入當代詩壇的厚重禮品。在充滿濃郁詩意的現代榕城,一顆新星正閃爍出晶瑩而耀眼的藝術光芒。
2017年8月于武漢大學珞珈山麓
作者簡介:
任毅,男,1972年1月出生,湖北房縣人,現代詩評家,閩南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中國文藝理論研究會、新文學研究會、網絡文學研究會、魯迅學會、聞一多國際研究會會員,中語會湖北省理事,福建漳州市詩詞協會總支書記、副會長,《0596詩刊》公眾號運行主編。在《現當代文學研究叢刊》《當代文壇》《魯迅研究月刊》《小說評論》《光明日報》《福建論壇》《詩刊》《星星詩刊》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萬字,出版詩學專著《百年詩說》(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