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詩人純玻璃(汪玉萍)詩歌的“鏡像”解讀
作者:李磊

在當代,一個詩人要自由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某些愿望已經(jīng)越來越困難了。于是,他們便極力營造一個色彩與光影的藝術(shù)世界,以此與現(xiàn)實的浮躁和喧囂,庸俗和守舊的生活世界相對抗。有時候,他們?yōu)樾撵`修建一所安靜的房子,沉思片刻,體味著人生的失卻與美感,在春夏秋冬的季節(jié)里傾聽大自然的寂靜聲音,并將外部世界的歷史和現(xiàn)實化解在個體生命的時間當中。有時候,他們行進在回鄉(xiāng)的路上,保持著一種向前和向上的姿勢,洗去鉛華,蕩漾著回家和回歸的純情,從童年的紙上桃花到迷失的城市,從寂寞的陽臺到酒杯里的那片海,周遭世界的綠紅黃白都是他們內(nèi)心力量的源泉,以此讓廣闊的生存現(xiàn)實和社會經(jīng)驗閃爍在詩歌和光影之中,從而尋找到靈魂的純潔和愛情的純粹。同時,他們探索著純粹語言和心靈花園之間的神秘聯(lián)系,雖然不能直接承擔這個浮躁世界的痛苦思考,卻能痛苦地探求語言世界的靜寂感覺,追求詞語和情感,鄉(xiāng)村與城市之間的共鳴與迷離,最終構(gòu)建自由、獨立和芬芳的個體身份,呈現(xiàn)出藝術(shù)和美學的溫暖秩序。而這個詩歌藝術(shù)和光影世界的建設(shè)者,就是來自湖北最美羅田的美麗女人,徘徊在鄉(xiāng)村和城市之間的美麗情人,以她那一低頭的溫柔誘惑世界的美麗詩人——純玻璃。
我寫春天,已經(jīng)多年不用筆/不用顏料/以前一直用刀,用繩索/現(xiàn)在我都放下/包括一堆水粉和唯一的調(diào)色盤
生活的油漆勝過揮動未來的刷子/誰眼里的春天不是變幻莫測/可以刷眉間,也可以刷睫毛/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涂在嘴唇上
帶著頑強的真誠和漫天星光/在某個黎明,突然撲進你明亮的眼眸/鋪開生死的畫布/一起走進/那未命名的陽光普照的花徑/迎著清風,徐徐綻開
這是純玻璃表達自我解脫和內(nèi)心孤獨的《徐徐盛開》,也是讓我非常感動的一首詩。在這里,她寫出了自己的絕望,“已經(jīng)多年不用筆/不用顏料/以前一直用刀,用繩索”。我雖然不知道她用刀、用繩索來書寫人生是什么時候,但她那一低頭的溫柔里有著一個女人的激進和決絕,她與這個世界有著深刻的矛盾。一般說來,一個決絕的女人同時也是一個渴望改變的女人。因此,她沒有沉淪在生活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的絕望之中,她決定“現(xiàn)在我都放下/包括一堆水粉和唯一的調(diào)色盤”,因為“誰眼里的春天不是變幻莫測”,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漫天星光”和“你明亮的眼眸”。這種生與死的交替使這個溫柔女人改變了一種活法,“揮動未來的刷子”,“ 可以刷眉間,也可以刷睫毛/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涂在嘴唇上”,這是一種對黑暗過去的告別,但更是一種鳳凰涅槃的新生。讓絕望的自我變成另一個多彩的自我,無論是“刀和繩索”還是“生活的油漆”,女人一旦進入一個自我獨立的世界,那么,她就能把她柔軟的心靈緊抵著人生的刀繩,用心血滴出來的顏色染紅這個世界,最終走向了“陽光普照的花徑”,而“迎著清風,徐徐盛開”。
偉大的法國哲學家雅克•拉康在他的偉大著作《象征,真實和想象》中,提出要“直面自己的欲望”。在拉康看來,寫作應該是不把拆毀他的任務留給時間和歷史,而是在創(chuàng)造它們的同時進行自我替換和自我解構(gòu)。而人類自我意識的確立,是與他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最初的鏡像,其實就是想象的他者。人從小正是依靠這個外在的他者來建立自我意識的,由于自我本質(zhì)上內(nèi)在的缺失,它需要外在的他者不斷地充實和確認自己。而純玻璃的詩歌正是她“自我替換,自我解構(gòu)”的一種試驗,她通過“調(diào)色盤”“未來的油漆”和“生死的畫布”來建立“自我意識”,在通過外部世界的撲朔迷離改變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同時,也“迎著清風,徐徐盛開”,從而使我們周遭的一切芬芳四溢。所以,從這首詩歌看出,純玻璃的一次低頭溫柔,表現(xiàn)了三個字詞:一是生,二是愛,三是美。在現(xiàn)實世界摧毀面前,她保持著“春天變幻莫測”的失落與惆悵和“陽光普照花徑”的清白與高貴。
我第一次聽到純玻璃(汪玉萍)這個名字是在湖北羅田一個神秘的山谷,她當時坐在我的身邊,靜靜無言,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但我在想,這個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的女人,這個來自最美羅田的美女詩人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名字。當我讀到她的精美詩集《園》后,我才恍然大悟。雖然她在她的美麗詩歌中建立了一種純粹之美,但我依然從她輕聲細語中讀出了她的惆悵和嘆息,在她婉約而充滿靈性的詩歌里,仿佛她漫步在桃花紛飛的春天花園,但她的靈魂依然在尋覓一個寂靜幽深的城堡和萬縷柔波的湖泊。因此,我認為,與其說純玻璃是一個詩人的筆名,倒不如說是這個女性詩人生命的一種寫照。她要告訴我們,面對現(xiàn)實的浮躁和喧囂,她愿意做一個大自然的使者,為人們構(gòu)建一個純潔、透明和具有力度的世界。隨著我們之間漸漸熟悉,我才知道她還是一位充滿自信和善于撲捉美麗的攝影家。她的照片構(gòu)圖清晰,畫面動感十足,顏色搭配錯落有致。雖然人間并沒有畫面那樣好看,并不像詩歌那樣動情,但她用純粹的語言寫詩,用純凈的畫面攝影,這位美麗的詩人兼攝影家,她自身的美感與顏色和詩歌的純潔與動情構(gòu)建了一幅人生的溫柔“鏡像”。
純玻璃的詩,是由“綠”、“紅”、“黃”和“白”四種顏色構(gòu)成。我認為,她想用不同的美的顏色告訴這個世界,她的詩歌就是綠的植物,紅的愛情,黃的家園和白的憂郁,這也正是生活的原色。然而,她唯獨沒有用“黑”色,雖然“黑”色也是我們生活的另一面,有時顯露在生活的表面,但更多的是深藏在人的內(nèi)心。而純情詩人純玻璃沒有選擇“黑”色,并不是她沒有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黑”,她只是用她透明、純潔和有力度的詩歌讓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美感。看她的《綠階段》
一朵花蕊托起的春天/有著唇紅齒白的生活/雨季淋濕的季節(jié)/淋濕桃樹下路過的驚鳥
這里的每一天/都有光影和諧的景致/于暗處襯出的嫣紅/漸漸變成明亮的湖泊
每個時光掃過的湖邊/我長長的影子拖著寂靜的晨光/想,如水草扶著水草/玫瑰挨著刺
偉大的哲學家拉康認為:人絕不是所示意義的事物的主人,意義事物的維度才是在那里迷住人,并把人作為人來構(gòu)成的事物。“自我”通過這個影像使他者得以形成,而自我與他者也因此構(gòu)成了一個想象的世界,然而并不存在一個純粹的想象的維度,它總是與現(xiàn)實世界和象征世界相連,并通過某些能指被引入到象征秩序,從而也界定了他自我的身份。無論如何,“鏡像階段”中主體得以初步確立自己的同一性的身份,這是主體構(gòu)成的重要一步。在這里,羅田精靈純玻璃用“唇紅齒白的生活”和“光影和諧”表達了純潔的向往,通過他者的眼睛使事物的維度迷住了人,而那“漸漸明亮的湖泊”表現(xiàn)了她心靈的自由和透明,她通過把現(xiàn)實世界“雨季淋濕的季節(jié)/淋濕桃樹下路過的驚鳥”與象征世界“于暗處襯出的嫣紅/漸漸變成明亮的湖泊/每個時光掃過的湖邊”相互鏈接,從而確定了自己的同一性的身份,她屬于這個純正和純粹的世界。然而,她沒有沉浸在“寂靜的晨光”中,因為她發(fā)現(xiàn)“玫瑰挨著刺”。 這位美麗女人通過“自我”這個影像使他者也得以形成,而自我與他者也因此構(gòu)成了一個想象的世界。在這里,美女詩人純玻璃用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構(gòu)建了一個無憂和安靜的世界,她的世界超越了“刺”的苦海,從而也使她內(nèi)心世界和他者世界獲得了精神的安慰和力量。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園。純玻璃的詩歌不僅僅是內(nèi)心的寫照,在我看來也是現(xiàn)代詩歌語言的一種嘗試。她的詩歌一般都是玲瓏的短句,但卻可通過語言的干凈與純粹,象征性的結(jié)構(gòu)變化,別具一格的思維轉(zhuǎn)換,使其詩歌成為人類花園中一道亮麗風景。尤其是那首《徐徐盛開》有一種轉(zhuǎn)折的獨特意義。在音韻的安排上嚴謹而不失灑脫。“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涂在嘴唇上”。而較長的音節(jié)與較短的音節(jié)相互交叉,“鋪開生死的畫布/一起走進/那未命名的陽光普照的花徑/迎著清風,徐徐綻開”,讀起來迂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而她在《園》中的其它詩歌也有這個特點。有的深沉溫潤,如:《西山,桃花》中“似乎只有這樣,才對得起溫暖的北方”,有的珠圓玉潤,如:《頤和園》中“只有陽光,沒有冰雪,皆是我相像的美好”,有的情濃滋潤,如:《未名花》中“我和它,仿佛前世有過天大的愛恨,今生又結(jié)過無數(shù)情仇,在天堂寨的半山腰,只一眼便狹路相逢”,這種不易讓人覺察的內(nèi)部“張力”結(jié)構(gòu),流動在詩歌的“基質(zhì)”和“構(gòu)架”之間,彌漫在“意象”和“想象”之間。因此,這位美女詩人的花園就成為我們渴望進入的一個神秘城堡,同時,也使我們這些麻木而平庸的人們心里總算有了一些沖動:是否能抵御詩歌的溫情魅力和那一低頭的溫柔力度。再看她的新作《有的死亡是幸福的》
從墜落的一片紅葉上,我看見/葉脈里夾著一層薄雪,幾縷陽光/以及前生的雨水、莊稼和稿紙/還有靜止的河流/和整打的光陰
從墜落一片黃葉的背面,我發(fā)現(xiàn)/藏有萬畝春色,連綿的群山/和燃燒的朝霞/以及遇見時一剎那的蕩漾
兩片葉子在風中/努力了一生,搖擺了一生/終于安靜地靠在一起
誰人在身旁嘆息凋零和無情/我只看到/它們牽手的歡喜/在這個世界/又替我幸福地顫栗了一回
在這首充滿留戀和自戀的詩歌中,雖然純玻璃保持著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但我從字里行間卻讀出了她的悵然與失落。也許從字面上看,是那樣富有張力的相戀和結(jié)合的快樂方式,那是因為純玻璃在構(gòu)造意境之時,常用某種特殊的模態(tài)思維去超越虛實之境,由此而生出“從墜落的一片紅葉上,我看見/葉脈里夾著一層薄雪,幾縷陽光”那種若有若無的朦朧美感,而“從墜落一片黃葉的背面,我發(fā)現(xiàn)/藏有萬畝春色,連綿的群山”“以及遇見時一剎那的蕩漾”使這種仿佛迷茫的想象具有了多極化的特質(zhì)。在這個相愛的空間里,無論純玻璃留下了怎樣的滿足與多極化的意境之謎,我們也能對意境的審美產(chǎn)生出再造的迷人沖動。我認為此時的純玻璃已脫離現(xiàn)實之境,正處在她所描寫的想象空間當中,進入了一種自由自在,率性純真,怡然自樂的超現(xiàn)實的理想境界。正如明人許學夷云:“超然物表,遇境成趣”,即從有限的現(xiàn)實鏡像外射出無限的審美光束,在超乎具體鏡像之外體味著無窮意趣,使文本的閱讀產(chǎn)生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想象虛空之境,從而實現(xiàn)了自我心中的唯美和純情。
杰出的心理學家拉康認為:人們只是需要這樣一個美的化身,來滿足各方的需求,無論是社會的商業(yè)需求還是大眾的心理需求。但從這首詩歌可以看出,兩片紅黃葉子最后的死亡結(jié)合,這個自我是不確定的。因為詩人成了重要的他者,而在詩歌中人物沒有出場,只是通過物化的表現(xiàn)來說明現(xiàn)實,這些重要他者的缺失,不可避免地會帶給詩人純玻璃真實自我的失落。因此,我認為:美麗女人純玻璃創(chuàng)造的一剎那畫面是不確定的,我甚至以為是有些對立的,就連詩歌標題也體現(xiàn)了這種對立。紅黃“兩片葉子在風中/努力了一生,搖擺了一生/終于安靜地靠在一起”。似乎歡喜但更多的是嘆息,感嘆時光的交替,慶幸兩種葉子終于能平等地結(jié)合。無論你是飄揚在枝頭的紅葉,還是凋零枯萎的黃葉,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終于有了最后的愛情結(jié)合,最后的生命歸宿。然而,詩人純玻璃卻在相互的對立當中融合了一些模糊空間,使其意象和意義朦朧不定,使讀者在迷離當中去體悟這個空間的未定情景。“它們牽手的歡喜/在這個世界/又替我幸福地顫栗了一回”,雖然傳達的一種懷念和快感,但我卻在一種朦朧迷離的境界中體會到了現(xiàn)實和理想的距離感。“前生的雨水、莊稼和稿紙/還有靜止的河流/和整打的光陰”,若隱若現(xiàn),可望而不可及,以半是接近,半是遠離的雙向情感運動展示出愛和激情的無窮魅力。這個來自湖北羅田美麗山水間的美麗詩人在追求一種平等,一種緬懷和一種失落,這也正是這首詩歌的美感和動人之處。
當代詩歌已經(jīng)有這樣的一種發(fā)展趨勢,那就是圭臬崩潰后的俗美呈現(xiàn)。詩人們紛紛告別典雅和崇高,而使庸俗之美成為了詩歌表達的一種時尚。他們以普通人的身份表現(xiàn)普通人的現(xiàn)實生活細節(jié):偉大與憧憬,磨難與苦痛,平庸和滿足,使現(xiàn)代詩歌表現(xiàn)出這種生命與生活的常態(tài)。他們以表現(xiàn)對象的凡俗化、語言的俗俚化和形式的非和諧化,來表達對這個世界的關(guān)切,而這種平凡和淺淡的情思反而能震撼人們的靈魂,從而使詩歌擺脫了高貴與高傲的貴族氣質(zhì),典雅而遙遠的霧里看花,使人們驚訝地看到自己和自己的命運,仿佛每一首詩歌都在表達著自己,建立了自我的人生“鏡像”。而詩人純玻璃的詩歌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質(zhì),但她更多地是用純粹的語言表達這個凡俗世界的不凡俗之美。其敘述生活往事的激情,其音調(diào)、主題和她的迷離情愫以及她心靈的隱秘,伴隨著她稍縱即逝的靈魂閃光、夢境般的體驗,使這個純情女人的敘述變得漸漸復雜起來。對于純玻璃來說,時間既表明了世界的不完善和最終的不完美結(jié)局,也使我們認識到人類的天真往往在成熟和成長過程中喪失了。而純玻璃筆下的人物總是在一個相對的宇宙中尋找絕對,在時間的概念中忍受孤獨和痛苦。也許孤獨是她心中的一種意境,是一種珍貴的情感體驗,當她孤獨的時候,他會沉思在屬于自己的心靈世界里,讓自己的思緒弛騁在萬里云端,回憶那些早已丟失在舊日歲月中的美好瞬間和散落的愛情故事,思念清寂的夜空和宿命的鄉(xiāng)土。看她的《迷失的城市》
這座城市,披上節(jié)日的外衣/它卻愈加孤單。那些洋溢的喜氣/攜同熟悉的影子遠去。他們終究還是去了,這般無聲無息。
意料之外總是讓人驚訝,或許/這座城市本該是空的,本該讓人去想象/它的繁榮與昌盛,它的熱情和內(nèi)斂。
它們恰恰在很遠的地方迷失,而遠去的/總是突然近在眼前,讓人慌不擇路/一些偷笑,浮于水面,徘徊在方寸之間
此刻,這城市的天氣預報/陰有小雪/可盼望的白,它是遲遲不見落下
這是純玻璃為數(shù)不多的城市詩歌。然而,這首詩歌卻有力地表達了一個孤獨流浪者的內(nèi)心世界:空洞而渴望,迷失而盼望。就像我們這些從鄉(xiāng)村步入城市的外鄉(xiāng)人一樣,我們對城市都有一種天然的陌生感和抗拒感,無限的壓力和無限的恐懼,使我們這些外鄉(xiāng)人有了一種想回家的感覺。在這里,這位孤獨的流浪詩人對環(huán)境氣氛進行了極力渲染,“披上節(jié)日的外衣/它卻愈加孤單。那些洋溢的喜氣”等,營造了一個孤單和空洞的語境?!八麄兘K究還是去了,這般無聲無息”。這樣的情境自然容易觸動美女詩人的懷念與蕭索的心靈,她要尋找與命運對話的機會,向外物發(fā)問的契機?!斑@座城市本該是空的,本該讓人去想象/它的繁榮與昌盛,它的熱情和內(nèi)斂”。在物我交感之中,詩人純玻璃沒有把城市的空洞看成是心靈的某些滿足和幸災樂禍,而是溫情地渴望“繁榮和昌盛,熱情和內(nèi)斂”,這樣的表達正是一個善良詩人的真實心態(tài)。在虛空的命運面前,以永恒的夢想重獲生命力,這更是一位孤獨的大別山詩人的樸素愿望。而“突然近在眼前,讓人慌不擇路/一些偷笑,浮于水面,徘徊在方寸之間”,卻暗示著“人”的回歸,預示著在孤獨和痛苦中的“人”和“城市”的復活。這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從此與我們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了。雖然我們“盼望的白,還遲遲不見落下”,但這一切已經(jīng)無關(guān)緊要了,因為,我們的美女純玻璃和無數(shù)頑強活在城市的它鄉(xiāng)游子,已經(jīng)把遙遠的夢想和現(xiàn)實的城市緊緊相連,從而找到了鄉(xiāng)村和城市的精神契合。
偉大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拉康說:妨礙追求美的力量已經(jīng)徹底地除掉,就可以重新生活,可以永遠保持年輕。而流浪詩人純玻璃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個空空的城市和空空的節(jié)日,然而,一些抗爭中的流浪者卻讓這座城市和節(jié)日變得有了新的意義,重新煥發(fā)出美和活力。純玻璃借助的城市意象是超現(xiàn)實的他物象征,一種暗示和隱喻,讓我們看到了所有大別山兒女的一種精神,在沉郁之中透出力量感和崇高感,以此來縮短鄉(xiāng)村和城市的心靈距離。而詩人純玻璃也不再是那一低頭溫柔的鄉(xiāng)村少女,而是奮斗在偉大城市的堅強女人。
純玻璃的詩歌,無論在她的“綠、紅”里,還是在她的“黃、白”中,“花”成了她詩歌中最頻繁的意象。在我看來,“花”正是她生命狀態(tài)泛化的能指,也是她通向愛情的秘密小徑。她的“花園”就是那所安歇心靈和精神的“房子”。于是,我們看到了她的《紙上桃花》“那么多桃花/像美好的人生被時光卷走”,詩人在感嘆,命如桃花,時光易逝,然而愛是不會忘記的。于是她唱道“花瓣們一直沒有睡著/透過光線,聚焦深情的眸子”,體現(xiàn)了詩人在追尋中的內(nèi)心溫存。也許,我們都會遇到不同的人生際遇,然而,我們都可以把“把寂寞的花籽/撒在陽臺”,讓花朵繁茂,無論搖曳在蔚藍的天空下,還是蕩漾在隱秘的閨房中。有夢的女人都可以“通往荷塘的幽香之路/夢的唇把水中的荷花一一吹開”。在她這些與“花”有關(guān)的詩歌中,無論是在《春天的植物園》,還是在心中《寂寞的陽臺》,她就像一朵《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永遠保持生命的原色,那就是綠得干凈,紅得燦爛,黃得深情和白得純潔。就像這位汪姓女子的名字一樣,像玉一樣潔白和溫潤。
而在她的《蝶戀花》中,她為我們開放了另一種“花”?!帮L聲開始迷茫/荷花尖挑著明亮的刺,挑著夕陽”,在這里,純玻璃并非故作深沉,而是通過“迷茫”、“荷花”、“刺”和“夕陽”四個普通的詞匯,造成一種迷離而沖突的獨特意境,表達了詩人在追求中又倍感痛苦的一種心情,因此,其豐富的內(nèi)涵使得她的詩歌擺脫了純粹愛情的回憶,而成為深刻的思考。
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羅田美女詩人純玻璃的“花”,孤艷而絕美、寂靜而迷離、清香而溫暖?!盎ā遍_放在天空和大地之間,是她愛情和生命的認證。有的開在某些神秘的水上、有的開在某個不可思議的瞬間、有的開在愛與恨糾纏的夜晚,有的開在寧靜而安詳?shù)膬?nèi)心。她的花朵在現(xiàn)實和超現(xiàn)實之中緩緩盛開,從而與她流浪的腳步形成關(guān)聯(lián)。因此,這些“花”只在兩個時刻開放,或?qū)廴藘A訴,或孤獨自守。
所以我一直認為,純玻璃不僅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女人,更是一個徐徐開花的女人,她充滿感性且心懷憂傷。當我深入研讀她的精美詩歌時,就立刻被她的寬容和細膩所吸引。她的每首詩仿佛都在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這些故事里,她樸素的親情和愛情始終占據(jù)著主題,或者在這些故事里夢幻地展示出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她的語言,時而是流暢空靈,時而又是平白但卻引人思考,經(jīng)過錘煉,也符合其詩歌的精練和簡略的表現(xiàn)手法,適合于生動活潑地連續(xù)敘述與氣氛創(chuàng)造,并且把某種氣氛營造得如夢境一般。她在詩歌中展示了樸素的鄉(xiāng)村情結(jié)與城市糾結(jié),但更多是通過某些回憶來展示自己孤獨和自由的人格,和她渴望理解世界和被世界理解的一種真誠。我甚至以為,這些優(yōu)美而簡單的文字包括她的名字正是純玻璃向外界生活發(fā)出的動人信號。也許在我眼里,這位美女詩人是孤獨的甚至是脆弱的。但正是這種脆弱和孤獨使她回歸了作為一個感性詩人和一個脆弱女人的本身,使她筆下流露出的美感和渴望有了一種真正動人的色彩。同時她的孤獨的敘述還提醒人們要充分意識到人類所處的環(huán)境并設(shè)法改變它,即使在完美的鄉(xiāng)情和愛情面前。而孤獨和略顯脆弱的詩人純玻璃是樸素和深刻的,她通過真誠和真實地表現(xiàn)著鄉(xiāng)情和愛情以及城市感情,并清醒地認識這種感情和周遭世界的聯(lián)系,達到了一種詩情和感悟的自覺和升華。
詩歌評論家王光明教授說:詩歌和詩歌語言永遠不可能是直線的。不同格調(diào)的詩歌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語言體系。然而,一個詩人的心理情結(jié)卻可能尋找同一種語言體系。當然,就像純玻璃的一些詩歌僅把“意象”和“感覺”作為詩歌的本質(zhì)去武裝詩歌一樣,有些詩歌只滿足于“意象”和“修飾詩意”的激情,而對詩歌主題的作用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尤其忽視了詩歌本身的一些特點,相對缺少對生活和主題進行創(chuàng)造和提煉,所以,純玻璃要把思想、語言、情懷和哲思在詩歌里更好的結(jié)合,還有一段路要走。而那一低頭的溫柔也會在美麗的鄉(xiāng)村歲月和城市風景中自由呈現(xiàn)。
總之,詩歌是反抗現(xiàn)實和語言分裂的產(chǎn)物,它不是隨便的一種講述,而是一種特別的講述,它是把語言從功能論提高到本體論的地位來看待的。就像純玻璃在她的詩集《后記》中說的那樣“詩是內(nèi)心的呈現(xiàn)”,所以,純玻璃的詩歌正是她力求擺脫狹窄的物質(zhì)世界的束縛,從而構(gòu)建一個透明、純潔又有力量的花的世界。這也進一步說明,詩歌不是日常語言的簡單使用,而是通過語言的自行表演,敞亮存在。
肯定存在很多解讀的謬誤和不當之處,請純玻璃和各位同仁和朋友批評指正。
2017年10月15日于花城
2017年10月31日修改于花城
作者簡介:
李磊,湖北浠水人,現(xiàn)為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曾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美國堪薩斯大學。系廣東省外國語言協(xié)會常務理事,全國農(nóng)業(yè)院校外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作家協(xié)會會員等。
自1983年起,在《人民日報》,《湖北日報》,《China Daily》,《詩刋》,《星星》,《長江文藝》等30多家報刋發(fā)表詩歌及譯作300余首。出版英漢對譯詩集《風雪大別山》和《四十首愛的歌和一首絕望的詩》。詩歌曾入選《中國新詩年編1983》,詩刋社《1985年詩選》,《湖北新文學大系》詩歌卷,《中國當代大學生詩歌選》等30多個選本。曾獲“飛天”大學生詩苑詩歌獎,湖北“楚天杯”詩歌比賽一等獎,黃岡市詩歌比賽一等獎,黃岡市文藝作品獎等。
2000年以后,主要從事古典詩詞翻譯研究和外國文學研究。曾主持教育部人文資助金項目1項《符號學理論與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翻譯研究》,主持廣東省哲社項目3項《規(guī)范理論與漢詩英譯研究》,《陌生化理論與E•E肯明斯詩歌研究》及其它省級質(zhì)量工程項目,英語教學改革項目共14項。在《外國文學研究》,《外語教學》,《山東外語教學》等核心期刋和ISTP和A&HCI發(fā)表相關(guān)文章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