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溫暖、浪漫:鄉村世界最后的記憶
——讀張虹長篇散文《婆屋那邊的事》感悟
一個成功的作家,在其個性風格逐步形成的過程中,同樣具備對于社會、對于文學的深刻認識和把握,無論處于何種政治和人文背景之下,總能堅守自己的文學品格。陜西著名女作家張虹的長篇散文《婆屋那邊的事》,讓我們透過其記憶深處的鏡片看到了鄉村世界最后的一道風景,感受作家內心富于個性化的生活情調,觸摸作家所獨有的并執意堅守的文學精神根脈。
長篇散文《婆屋那邊的事》敘寫了中國西北地區秦巴腹地一個叫童壩小村子的人和事。童壩是阿凌的家鄉,“我”與阿凌結婚并與阿凌一起回到美麗的童壩,那里有阿凌龐大的家族。從年關到來年的正月初,“我”與阿凌融入到這個家族之中,見證了頗多的人和事,體驗民風年俗,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馨和快樂。 這是作家呈現給我們的一段美好的鄉村記憶,張虹在其創作手記中說:“當年那種單純的快樂,那些人和事,那種場景,甚至那個年代空氣里特有的氣息,就像一條河流,在我們心里永久而寬廣地蕩漾。”
作家筆下的鄉村是寧靜的。 《婆屋那邊的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在歷經大躍進和文革的創傷后,社會變革使農村溫飽獲得了極大地滿足,運動式瘋狂的喧囂將不復存在,精神的高度放松又使鄉村進入寧靜祥和的狀態,在童壩這個龐大家族的內部也出現了空前地和諧。鄉民們崇尚知識,崇尚文明,崇尚勤勞,自覺構建和守護著鄉村秩序,即使“氣焰很盛,在過往年代一心想在家族稱霸”的二媽,也在極力改變和調整自己,并以新的姿態融合到這個家族之中。“這個家是一個安適的世界,即使這種生活永遠摻不進現代文明,永遠沒有電燈的照耀,也是明亮的,生活在其中的人,是一種幸運。” 看得出來,作家的筆調輕松而愉快。
鄉村是寧靜的,也是暖意融融的。張虹在《創作后記》中直言: “在這部作品中,我寫了溫暖。”誠然,作家的這一寫作主旨始終貫穿在整個作品之中。“我”與阿凌結婚,成了童壩的媳婦,這在家族中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我”被包圍在溫暖和幸福當中。當然,產生這樣的轟動效應不僅緣于家族仰慕“我”具有城里人和文化人的身份,也緣于家族在歷史巨變中所煥發的生命活力和凝聚力。因此,在作家的筆下,婆婆和公公、九妹、三弟、大爹和大媽、劉姐夫、二爹和二媽、堂弟福子、八爺等相繼亮相。這些各具特點的家族成員,因為年節,也因為“我”的出現而形成大規模的互動,作家似乎不厭其煩地介紹每一個家族成員,敘說每個人的淳樸和熱烈,這自然是作家的良苦用心。在作家看來,這個家族,這個鄉村其實處處升騰著溫暖祥和的氣息。作家感嘆道:“山鄉濃烈的年的氛圍在身旁飄蕩,我們感覺幸福,那是心有所依的幸福,那是回歸家園的幸福。”因溫暖而幸福,因幸福而溫暖。作家深刻的鄉村體驗付諸于文字,同樣如鄉村火塘的光焰,將巨大的溫暖傳導給讀者。
張虹筆下的鄉村也是浪漫的。阿凌的幺姑和幺姑夫在采蓮船里浪漫的愛情;大堂嫂的幽會雖“一次也沒成功”,但同樣是浪漫之旅;表弟的“酸”則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浪漫;舅舅作為一個民間藝術家,骨子里跳動著更具情調的浪漫。竊以為,浪漫是一種文化。人們追求浪漫,實則是追求一種文化情調。當文化情調注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時,生活會變得詩意盎然,魅力無限。
令人欣慰的是,作家在對鄉村的系列印象中,特別感受到農民對于知識和文化的崇拜。英姐“一輩子都為有文化,會寫春聯,能唱山歌的劉姐夫驕傲”,甘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讓劉姐夫干體力活。當然,英姐作為一個農村婦女,舊的男尊女卑思想在頭腦中根深蒂固,但從另一方面講,英姐對于劉姐夫的崇拜,也是對知識和文化的仰慕,這是值得肯定的。而“八爺的幺女兒媚蘭小姑是壩子里最漂亮的姑娘,她愛上高山里唯一的高中生魯大陽”并私定終身,這才是對知識和文化真正意義上的認同。在這方面,孫思遙老師、又矮又胖的丑女尤老師在鄉間都會享受極高的禮遇,這緣于他們都是知識和文明的傳播著。“我”受到族人和鄉民的追捧,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因為頭上罩著文化人的光環。一個家族,一個鄉村,乃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失卻了對知識和文化的信仰和崇拜,將是痛苦和悲哀的,這也許是作家最深刻的感受。
寧靜、溫暖、浪漫,這是鄉村最美的風景。然而,這樣的風景只是曇花一現,在不久的商業化浪潮席卷而來之時,寧靜的鄉村秩序轟然土崩瓦解,在土地已無法滿足鄉村的生活需求時,農民則像受驚的小鹿奔突跳動,迷惘而狂躁不安地涌向城市,“走的人和留的人都沒有意識到,蜂擁而來的打工潮將給山鄉帶來多么深刻的疼痛”。只有留守兒童和老人的鄉村漸次衰落,成為空殼,鄉村將不再是鄉村。所以說,寧靜、溫暖和浪漫是作家關于鄉村世界最后的記憶。作家的情緒是凝重的,不安的,表現出對鄉村日漸遠去的憂慮。當然,“兩顆古老的桂花樹,守護著童壩的溫暖”,又流露出作家對鄉村世界的呼喚,這是值得稱頌的。看的出來,作家具有很強的責任擔當意識,對于一個鄉村乃至一個民族精神的堅守,實際也是對自身文學精神的堅守。
作者簡介:邊村,原名郭明瑞,自由職業,作協會員。先后在市級以上文學刊物和網站發表散文、文學評論和小說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