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夢想:帶我走吧
王淼/ 文

在越來越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在越來越擁擠的高樓大廈里,很多都市人都會把看電影當作一種紓解壓力的方式,當作一種暫時的逃離。資深媒體人張檣同樣是一位觀影人,他的不同之處在于,他不僅喜歡看電影,同時也喜歡把自己看電影的心情和感受記錄下來,以一種富于感性的文字,聚焦電影熱點,縱談影人影事,以電影抒發情感,以電影放飛夢想。就像他在《帶我走吧》的后記中所說的那樣:“電影就是可操縱的夢,通過電影的穿針引線,我們可以像土撥鼠那樣,為自己掘一個洞穴,于奔忙覓食之外,縱身跳入,做一個短暫卻甜蜜的夢。”
《帶我走吧》是張檣最新出版的一本電影隨筆集,也是他縱身跳入電影洞穴之中所做的一個短暫卻甜蜜的夢。在這本充滿熱情的新書中,張檣詳細介紹了他所看過的近百部主題各異的中外電影——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談,而是融入了他本人的夢想和激情,這些電影與張檣的個人經歷和心路歷程合為一體,通過一幅幅動人的電影畫面,講述自己內心的故事。在英國電影《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張檣看到的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的犯禁與冒險的沖動,即便是內斂矜持的英國女孩,一旦走進號稱精神的朝圣地與愛情的浪漫之鄉的佛羅倫薩,同樣會卸下面具,重拾久違的孩童般的天真,不僅是風景的眺望者,甚至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在美國電影《托斯卡納艷陽下》中,張檣看到的是一個人如何逃離喧囂的都市,讓生活呈現出本來的面目——前者是頓悟,后者是漸悟,但不管是頓悟還是漸悟,都是為了在簡單的生活中找到一個新的起點,進而洞悉快樂的秘密。張檣其實是以電影的方式告訴我們,生活的夢想并不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而的確是一種真切、現實的存在,人生最大的成功,不過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
作為一個觀影人,張檣可謂視野開闊、興趣廣泛。在他寫到的電影中,既有藝術色彩濃厚的小眾電影,也有諸如戰爭片、科幻片、黑幫片之類的商業電影。張檣善于以某一種電影道具串聯起相同題材的電影故事,在他的筆下,一件小小的電影道具,既會成為一條走進劇中人物內心的引線,又可以引領讀者關注許多相類似的電影——比如雨傘,在好萊塢歌舞片《雨中曲》中即有著一種非同尋常的作用,瓢潑大雨中,墜入愛河的唐舉著一把魔杖般的雨傘且歌且舞,跳出了一段陶醉、忘我的雨中曲,正是這把象征著人性解放的小小的雨傘,把美國人輕松與爛漫的天性渲染得淋漓盡致。同樣是雨傘,在香港電影《向左走 向右走》里卻象征著男女主人公的情緣,一紅一綠兩把雨傘,不僅為灰蒙蒙的都市涂上了一抹亮色,同時還預告了兩個有情人的最終相遇。張檣坦陳,他本人一向偏愛與火車相關的電影,因為這樣的電影總是與遠方、懸念、驚奇、自由、冒險、浪漫……如此等等令人莫名心動的名詞密切相關。搭上一輛風馳電掣的列車,如同進入一次濃縮版的人生,“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不要搭上一輛列車”。
張檣的文字處處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電影與寫作之于他,更像是茫茫都市里的一種超越——超越平凡的生活,超越世俗的羈絆,就像他所寫的那些越獄電影里的人物,那些不信于命、寧愿以生命為代價而奔向自由的人們,只有越獄才能凸顯出他們的人生價值,他們為越獄而存在,逃離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對于寫作這些電影隨筆的動機,張檣說是為了以電影重溫自己的生命,讓流逝的歲月使自己安心。而他之所以將書名取作《帶我走吧》,是因為電影可以帶給他幸運,不管是白日做夢,還是癡心妄想,抑或生活搞得一團糟,電影總能讓他得償所愿,遠走高飛。
《帶我走吧》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入圍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好書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