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生命中每一次美麗的相遇
——毛夢溪音樂專輯《謝謝你,讓我遇見你》欣賞
作者:朱玲

浮世滄桑,生命往復,遇見,別離,相逢,擦肩……似乎都是冥冥之中不可或缺的注定。總有不期而遇的驚喜,也有無法想象的遺憾,如夢如花,開落自然。要珍惜每一片光陰和光陰里的每一種遇見,感恩那些給予生命,給予快樂,甚至給予痛苦的人。只為每一片光陰,都是不可多得的上蒼恩賜;只為每一種遇見,都是豐盈人生的必然歷練。
《謝謝你,讓我遇見你》這本專輯,是詩人、詞作家毛夢溪用愛和感恩之心,以及對自我,對他人,對自然,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索,寫出的極具哲思禪意的音樂作品集。他用客觀公正的審美,看待情感因素與情感本質。在種種情感挫折與困頓之中,發現那些不易被發現的詩意,同時為那些無法安定的心找到出口,找到停靠點,找到引領美的理由,給情感一個嶄新的視角與面貌。
文筆陽光、恬淡、溫馨、爛漫、優雅而富有青春活力。不跟風,不隨流,自然而灑脫。頗能用曠達、怡然的心境,來處理各種糾結纏綿的情感,字里行間透出思想藝術卓越的光芒。
相遇花季的激情之美
人生最浪漫的時節是青春時節。青春時節無論遇到怎樣的緣分,都是最美的緣分,都應該真誠感謝。因為相遇最美的花季,無不洋溢著青春氣息與浪漫色彩,無論什么結果,都有一種異樣的美,作了人生最初的點綴。
總在靜夜里情不自禁的想起,今生與你相遇是多么的奇跡,就像天作之合不早也不遲,在我最美好的年華里遇到你……謝謝你,用陽光雨露的慰籍,溫暖了我的生活我的心底,不是因為在最美時光遇見你,而是遇見你時光才如此美麗。(《謝謝你,讓我遇見你》)
眸光流轉,拈指若蘭,因為遇見,竟自難忘,即便是錯誤亦很美麗,即便是夜晚亦很明亮……因為遇見,你明媚了多少似水流年;因為遇見,我攜一路風塵雨煙,與你不離不棄,千年不變!(《因為遇見》)
有人說,愛是致命的東西,一旦沾染就病入膏肓。青春期的愛戀最澄澈也最強烈,毛夢溪從狀態入手,進行心理素描,把心理抽象的思維具體化。那種欣喜若狂,無限感激的心境,魂里夢里的感覺,就淋漓盡致的立體在讀者眼前,給人一種真誠實在縈回于心的醉感。
“不是因為在最美時光遇見你,而是遇見你時光才如此美麗。”詩歌其實就是對某種事物與事態的情與思,是一種透視之后的感悟。詩人總能從思的經驗里找到理性的東西。一句極具生活體悟的哲思語言,把本就很精彩的心理素描,推向更高的層次。
第二首與第一首截然不同,它更有一種時間距離感、挫折感、滄桑感,同時從這些感覺之中讓人品味出愛的魅力,不因曲折而退縮,不因時光而忘懷。
“即便錯誤亦很美麗,即便夜晚亦很明亮”,“因為遇見,你明媚了多少似水流年?因為遇見,我攜一路風塵雨煙,與你不離不棄,千年不變!”其實愛具有相互的感覺與吸引力。無端的愛與感覺的愛,相互作用的時候,那么這種愛就抵達了高潮。詩歌在呈現的同時,已經呈現了詩人的慎重思索,涵蓋詩人的情感因素與思想觀點,感覺美與發現美就是為之而付出的最具價值的理由。
此詩既寫出當愛來臨時一切皆詩意的那種感覺,又從哲學的角度,給愛一種適度放寬的空間。因為愛的本身無錯,愛是一種微妙的而無從掌控的感覺,相愛的人總會把一切事物不自覺的美化,心底洋溢著無與倫比的幸福與快樂,這種感覺當然就是人生最真純浪漫的美。
一種美長留心間,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精神上與心理上的真正得到,彼此心存一份愛的感激,是幸運而幸福的。能夠永駐心底的愛,才是人間真正的愛。這種內斂而壓抑的心理素描,深刻而雋秀。從某種意義上擴張了現實對愛情的定義,拔高俗世的情感視野。
鏡花水月的虛幻之美
生命之中,似乎有一種情感,不是來得太早,就是來得太遲,可謂有緣而無份。而這種情感,在彼此的眼睛里,如鏡中花、水中月,爛漫、唯美、而極具誘惑,卻因種種原因,只能在心目之中相互觸摸。正是因為相愛而無法相依的遺憾,才成為心目之中最美的風景,在心室的一角,永立不敗之地。
一曲心愿,或濃或淡,因為遇見,徒增滄桑,即便是遙望亦很鄰近,即便是常往亦很憂傷……因為遇見,你惆悵了多少濃墨素箋;因為遇見,我攜一場紅塵愛戀,等你相守相看,萬世纏綿!(《因為遇見》) 不羨霧里看花千嬌,不羨水中望月百媚,我就這樣看著你,看著你與時光同醉……喜歡你,就有理,我就這樣看著你,看著你,想著你,許你愛我一生一世都可以。(《我就這樣看著你》) 無猜的記憶,在夢里縈繞,兒時的情景純真美好。家鄉的葡萄熟了,久別的人兒,你可曾想到……綴著綠的風綠的云,家鄉的葡萄熟了,久別的人兒,你可曾想到,想到家鄉舊日的歌謠。(《隔水的輕喚》)
在這里,之所以又一次選擇《因為遇見》,是因為這首詩,不但下筆清淺婉約,含有似近還遠、鏡花水月的美感,而且在情節構架上,依然具有那種鏡花水月般的朦朧美,且溫文爾雅,吐氣納蘭,很符合那種含蓄矜持、真摯深沉的愛情狀態,也彰顯矜持內斂的寫作個性。
第二首《我就這樣看著你》可謂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然而這種情感卻只能停留在與你的對望里,或者是默默的守望里。情感之苦,莫過于此,但真正的愛戀,哪怕再苦,也不覺得苦,一切在自我的情愿與陶醉之中。這無疑是一種真摯而純粹的美。
第三首《隔水的輕喚》是兩小無猜的記憶,隨著心上人漂泊千里萬里,在某個特定的時節,猛然想起,依然那么清晰如初,純真而美麗。
什么是美?真誠就是一種美。情感真摯勝過那些天花亂墜的誓言與許諾,而文字卻又需要鋪排濃郁的藝術氛圍,竭盡所能的去呈現。詩歌是語言的延伸,是意境的慣性營造,詩評往往根據語言的蛛絲馬跡找到語言之外的東西,即詩的真正意境,這種意境就是詩人用無形的情愫推動有形的存在。顯然,毛夢溪的詩歌不但能夠讓人產生非常豐富的想象力,而且還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有人說,最美的風景莫過于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其實無論是看詩、看畫,還是看人,都需要這種鏡花水月的感覺。太清澈的事物,就像太直白的語言,讓人一覽無余,就缺少美的想象。含蓄而深沉才最具神秘的吸引力,文字如此,戀愛亦如此,失去對某個人的想象力 ,就失去愛的構想與動力,也就已經落于平淡而乏味。因此,為詩歌設立一種特殊的衍生的氛圍,的確很重要。
其實這種鏡花水月的情感,在現實之中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只是很少有人敢于把這種情感公布于眾,因為不是受到世俗的非議,就是影響家庭本身。而毛夢溪,大膽的用文字語言說出來,也就主張給愛一種理解與包容,給愛一種適度的留存空間。即便這種空間,只存在于默然相守,也一樣美了時光,美了心境。這種視角無疑是反世俗的,也是最貼近現實的,某種意義上說出了許多人的情感隱秘,也引領人們放寬了情感視野。
默然相許的癡情之美
生活中,其實有一種情感,介于愛情與友情之間,既似是而非,又若即若離。惟愿彼此默守這內心的一種感覺與一份懂得,不越雷池,也不離不棄,清心向暖,無怨無悔:
因為兩相心知,所以知道你的默契;因為體會至深,所以知道你的疼惜。懂得是風雨中的不離,愛情是平淡中的不棄……欲望的都市里誰會在意,紅塵輾轉糾結的往事?紙醉金迷的喧囂中又有誰,靜默窗前細數舊日的相思?(《情意兩相知》)
有人說,一些在現實里不被看好、不被接納的事物,若在電視劇或者書本上就不由自主的被感染,就很容易被接納。其實這就說明了文字與藝術所具有的魅力,可以跨越傳統美學。可以穿破世俗的偏見。而一個作者,能夠讓他的有別于大眾的思想視界被大眾所理解、接收,那么他的作品,無疑是成功的,也是推進時代發展的一種動力。
毛夢溪顯然是跳出世俗之外,來看待人間各種情感的。從常常被忽略,甚至被歧視的情感中發現美,塑造美。這里面既有理解又有包容,但是這種理解與包容并不等于放縱,而是在傳承傳統美學的同時又跳越傳統的約束。用另一種特殊的眼神,發現不一樣的美,并且維護美,弘揚美。如果人人都懂得何為美,便懂得了感恩。
試想,如果人人都有一份平常心,感恩人生的每一種遇見,那么這個世界,該少了多少恩恩怨怨?少了多少無辜的傷害呢?像《真心喜歡就好》《懂我,你只須安好》《不分手的戀情》等都是這類作品,也都很經典。
不可企及的距離之美
有一種情感,在剎那交集之后,就成為永遠抵達不了的彼岸。有些情感是你永遠都觸摸不到真正的存在。現實與內心的反差越大,渴望的心里召喚就越強烈。面對如此折磨,有涵養的人,不是去毀滅,而是藏于內心,獨自品嘗承受這求之不得、放又放不下的滋味:
你說你紅塵三千不道惆悵,你說你淺望幸福不寫憂傷,可是這浸透長夜的思念,你越無視,她越潛滋暗長……不是每個人都能過目不忘,不是每個人都有轉身的憂傷,一夕離散,不勝遺憾,請別忘有我,等你地老天荒。(《情難自禁》) 我不確定,是不是想要喝醉,但我確定,我是十分的傷悲,那清冷清冷的夜色,遙舉一只倒空的酒杯……想到心累,想到疲憊,想到今夜我想喝醉,這纏綿不盡的春雨,想是離人的相思,相思的淚。(《今夜我想喝醉》) 有多少癡情,就有多少塵埃,常常枕著你的名字哭出聲來,我也想鼓足勇氣大膽說愛,可是愛到嘴邊又無力蒼白……想我所想,愛我所愛,想你所想,愛你所愛,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有打算有生離開。”(《落英》)
愛情是一朵花,美輪美奐、甜蜜誘人;愛情又是一杯毒酒,喝下去就會讓你死去活來。
其實愛情最好的狀態就是開也嫣然,謝也嫣然。詩人的藝術就是,一筆春意盎然,下一筆便可以落木蕭蕭;一筆山窮水盡,下一筆可能是絕處逢生、柳暗花明。毛夢溪觸筆傷情,筆力蒼勁,總是能寫出那種撕心裂肺、山崩地裂的感覺,然后筆鋒一轉,就能用平心靜氣、清風徐來的心境,轉換到另一種氛圍與視野。
可望而不可及的愛戀,總是帶著滄桑、孤獨、苦澀的味道。然而,真正的愛情,絕不會去掠奪,去強求,而是在自控的困苦之中,給對方自由,或者默默地守候。
“想你所想,愛你所愛,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有打算活著離開。”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可以存留在精神空間。各自不捆綁,不苛求。給對方一片自由的天空,也許這種情感最長久。無疑,毛夢溪在試著調節情感視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向。極盡所能的去給那些備受煎熬的心找到一個平心靜氣的出口,用不一樣的美引領方向。
詩源于愛,源于情愫的波動,源于對某種事物的沉思。看得出來,毛夢溪總是能把哲思性的東西定格在文字的版圖,深刻而深邃。他不但懂得哲學,善解人意,善于思索,能夠智慧地解決問題,而且極具陽光向上的心態,因此他的作品也極具正能量,讀他的作品不僅吸收各方面的營養,而且能夠學會如何做人。像《無盡的別離》《分別別多久》《誰是你心尖上的疼》《就算再見無期》《愛情這把淚》等都屬于這類歌曲。
患得患失的繾綣之美
愛之深,情之切時,就很容易患得患失。因為怕失去,所以不斷地胡思亂想,甚至風聲鶴唳。試探,考驗,絞盡腦汁的想抓牢對方,甚至以分手的狠話來要挾對方,或者一遍遍地許諾,或者想聽到對方的許諾。其實這些做法都是最不理智的,愛對方,就要相信對方,給對方一個適合自己成長的空間:
十指一相扣,脈脈兩相視,一壺香茗氤氳著熟悉的故事,有多少個重逢,就有多少難舍難分,婉約歲月青詞……都是我的錯緊張過了頭,明明怕失去,卻在說分手,你的冷漠,讓我手足失措,生怕你不理我,一去不回頭。(《明明怕失去》)
你看吧,春花也好,秋月也好,花開有時終歸若人惱,時光留不住昨日的明媚,多少情景,不知不覺就淡忘了……不管世事如何難料,我倆一起畫地為牢可好?(《畫地為牢》)
愛情就是這樣一種奇怪而奇妙的東西,就像手里抓沙子,抓得越緊,漏得就越多。有人說,戀愛要像放風箏,越是放松手里的繩索,風箏就飛得越高。這兩種說法,都說明一個問題,不要把情感抓得太緊,因為太緊了,就像一種綁架,使對方沒有自由呼吸的空間。這種捆綁,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對方的一種磨難,其結果,只有想方設法逃脫。
針對這種情況,毛夢溪用客觀的視角去看待,既肯定真愛成分,但也讓人看到不當之處。詩歌在呈現這種狀態的同時,已經把自己的觀點滲入字里行間,目的是讓讀者在互動思維之中,得到一種啟發,從而更好地處理自身的情感生活。只有真正的懂得、理解,賦予愛,才能取得對方的信任與包容,才能把愛情經營得風生水起、美美滿滿。
毛夢溪作為一個思想的踐行者,必然會用文字的刀鋒、思維的利刃,削掉世俗的偏見,削掉傳統美學的瑕疵,削掉留存于人們心底那份陳舊的、古老的卑微,以及尖刻、短淺的見解。唯有這樣,才能讓一些被常人忽略的或者是從未真正認識的美,清水芙蓉一般,呈現在人們面前。這些美,不僅是內在的,而且是帶著時間距離,帶著滄桑、掙扎、承受、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孤獨而清寂的心理世界突兀而立。
給美一個立體客觀的視角,給情感一個哲學的說詞,給生命中的悲歡離合一個最具禪意的詮釋,讓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弘揚美,從而感恩生命與生命中的每一種相遇,也許是毛夢溪詩詞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