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墜落的優(yōu)雅
——關于弱水和她的散文集《黑白盛開》
作者:聶爾

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弱水近照
弱水,本名陳彬,中國電力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出版散文集《如果你叩我的門》、詩歌集《在時間里》。現(xiàn)供職于國家電網(wǎng)公司管理學院。
弱水最近出版的這部散文集《黑白盛開》,是她近年來文章的集合。
弱水是一個講求效率的人。每天她用快速的雙手安排好一切之后,把剩余不多的時間用于寫作和閱讀。她以高度近視的雙眼將模糊的日常事物過濾為清晰的內(nèi)心圖像。她將白天的精力用于工作,在下班后的地鐵里和人行道上構思文章。
她是一個有愛的人,她的愛如同一塊大的蛋糕,她將這仿佛可以切割的愛,分別給予了女兒、父母和多年前去世的姐姐。她把這愛的蛋糕最小的一塊留給了她自己,其中包括她關于抽象的愛的觀念、對過往愛的回憶和對自我的憐惜。
她是一個走出了自己清晰人生軌跡的人,這是因為她始終沒有喪失目標,并始終在向著那個目標前行。現(xiàn)代文化中各種各樣的迷宮沒有對她造成致命的吸引力和破壞力,因而她始終未曾陷入到迷亂之中。她像一只“白天鵝”,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走她的路,她知道人的生命中也有“黑天鵝”,但她從未變成過一只“黑天鵝”。她的人生軌道仿佛是經(jīng)過了規(guī)劃而成。由故鄉(xiāng)山西小城晉城,至省會城市太原,再至首都北京。孤獨的足跡,襯之以愈來愈恢弘的生存背景,于她而言,并非一種飄零,而是一種安排和實現(xiàn)。人生到底不如戲,到處的舞臺都一樣,人并不能設定自身的角色,存在是被規(guī)訓好了的。
從這里到那里,從此處到彼處,弱水還是原來的弱水。她做出了一些重大的決定,改變了自身的境遇,她在不同的境遇里,仍舊是為了做一只“白天鵝”。無論在哪里,仍舊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對于“白天鵝”來說,人生處在一條不變的航道上,不會偏離,不會墜落,不會迷失,因為她是一只“白天鵝”。“黑天鵝是邪惡、誘惑、破壞性的象征,白天鵝是善良、圣潔、高貴的象征。”(摘自《黑白盛開》)
黑白之分,自始而然,只有在電影里才會發(fā)生突然的角色互換和人生轉(zhuǎn)變。更為普遍的狀況則是,人們帶著他們的自我,帶著對過往生活的全部記憶,帶著他們的身體——靈魂所寄寓的軀殼上路。
每一天,人都在路上,在高速公路上、鐵路上、飛機上,在背景的不斷轉(zhuǎn)換之中,被拋來拋去。眼花繚亂的公共空間,是個迷宮般的象征體系,它像一條巨大的、彎彎曲曲的、無限折疊的腸道,總是立刻就把每一粒渺小的微生物,吸附了進去。在這里,沒有“白天鵝”和“黑天鵝”之分,沒有愛情和回憶,沒有屬于人的視野,有的只是機器無聲的轟鳴和不緊不慢的運轉(zhuǎn)。
在“利維坦”的皺褶里,人們談論愛情和談論歷史是同樣可笑的事情,因為愛情只存在于早已消失的記憶的山頂上,無論那是一個輝煌的早晨,還是一個被雨水淋濕的夜晚;無論是學生時代的青澀浪漫,還是中年邂逅相遇的冷艷激情,都已經(jīng)不再可能被《追憶似水年華》般的筆觸所把捉。在這樣的情況下,卻仍然要寫作,仍然要以文字來排列自己眼中的世界,仍然要回憶愛情,回望愛的山頂和歷史山頭上的尼采,這需要怎樣的情懷啊!
弱水確實在不停地寫著,這本新的散文集就是一個新的證據(jù)。這個平鋪于紙面上的證據(jù)映照出了她固執(zhí)而優(yōu)雅的姿態(tài)。她寫了她的“記憶”,關于愛情,關于女性的成長和痛苦,以及對于性別的審視和辯護;她寫了她的“閱讀”,對他者的進入和思考;她記錄下了她“觀看”的痕跡,其中能顯示其“觀看之道”; 她還寫下了她在每一個可能的時間片斷里的遐思妙想,她稱之為“斷想”,她試圖建立屬于自己的時間刻度。
她的所有寫作都發(fā)生于現(xiàn)實而非想象之中。她在過于匆忙的馬路上駐足聆聽,既不無危險,又顯得孤獨無依,她卻只愿如此。我們所有人的寫作都是在“利維坦”的皺褶處的一種渺小的自我挺立,弱水仿佛更是。她處身于一臺更大的機器中,她在大都市,更孤單,更柔弱,負擔更重,加之她更優(yōu)雅,也就是說她缺乏如她所贊賞的“弗麗達”那樣野性的力量,她也做不了一只“黑天鵝”,只能穿著“白天鵝”的緊身衣,穿梭于固定的甬道。
她之所以能夠克服一切不易,寫下了她想寫的,是因為無論多么艱難,她固守自己的軌道,從不偏離,無論多么混亂,她相信自身的角色,從未產(chǎn)生根本的懷疑,哪怕是在非常巨大的變動之下,她都可以振動純白的羽翼,飛離于泥淖之上。就這樣,她將生活與寫作結(jié)合在了一起。
寫作是她應付生活的羽翼。因此她總能找到可以棲落的樹巔,在低聲的吟唱中療治疲憊和憂傷,并且追逐更高一些的夢想。
(作者系《太行文學》主編)
來源:國家電網(wǎng)報 英大網(wǎng)
作者:聶爾
http://210.77.180.158/html/2018-01/05/content_435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