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來大地,氣補自然
——關于地方主義詩學的隨感
李之平/文
寫作是體驗和領悟世界的過程,所謂認識和體驗,不可能獨自完成,必借助外物和天道。是天地萬物將你引渡和完成生命覺悟的。也只有將自己熔鑄在天地間,一個人才能看到本原和到達未來的通路。莊子《天道》中說:“言以虛靜,推于天地,通于萬物,此之謂天樂。天樂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說的便是個體虛極靜篤,才能察覺天地萬物變化,曉得自在之法,終而有所得。
天地與外物將你照見,你也在應證外物。我們生活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成為我們寫作重要的源路。關于生命的思考都是來源于大地上的萬物,它們的生命變化也是比照我們的內心我們自己的身體和精神——每一個個體都能在自然界找到我們的模擬對象,或者說它們模擬了我們。這個過程,便是認識自己,修正自己,感悟人生與世界。所以,在我的寫作相對成熟后,不再進行虛浮的混亂的語言抒情,更多地體驗生活環境自然風貌給我的心靈感受,觀察所處環境在時代中的語境,滲透生活與現實,大概是寫作最基本的訴求。試想,若沒有新疆十多年生活的經歷,怎么會有遼闊土地,戈壁荒漠,大河奔流,牛羊成群與白云為伴的深刻記憶和多維感受怎會有我書寫中的特殊地貌與生態演繹呢?我的名詩《哈什河岸》便是出自新疆伊犁我生長過的地兒。不妨一讀——哈什河岸//冬天一過,我們告別哈什河/遠遠地看到河邊的冰凌,上面閃著天際的光//大地的靜默隱藏了河水/也許在醞釀風暴,準備向春天進發//風追著河岸,怒吼的獅子追著我/正如那年秋天,我與一個人在河床邊騎車/灌木叢黑壓壓地向前涌/右邊是旱田。無邊的金色,叫我們難以言語——面對那樣與內陸完全不同的風光,那寬廣的層林,五彩的景致,秋天斑斕絢麗,只要描述便是盡可能豐富的詩性詩意空間,可以說,地域就是詩本身,看如何取舍了。
新疆的記憶瀠洄不去,總牽絆著進入寫作的現場。這種狀況在湖南高速公路偏遠冷情的山區工作環境給我的滋養同樣刻骨。產生的很多詩歌附著土地和的糾纏與牽絆。山上的動物,野草,寂寥無人的荒山,無人采摘的蘑菇與漫山遍野的松林詩歌。且看詩歌::“空曠之地,/連鳥聲和知了聲/都是干凈清悅的/野外的狗崽宛如隔壁孩子的呼喊……(《世間的午后》)。
走在山上 /看著山林,松樹叢/ 想著野兔子何時經過/ 蘑菇啥地方采摘 /被野葡萄誘惑(《湘東小山》)
存在空間給予人自身的滋養自然不可小覬,因為只有環境的刺激才能給予內心思考,但前提是這個環境具備上述條件,能拓展人思考空間,刺激人神經敏感度,有些人會對鄉村和動植物生態繁盛之地敏感,有的人對城市現代化進程的異化敏感,這取決于一個人的思考方向和精神向度以及趣味所在。就我個人而言,越是鄉村的,原生態的地方越容易產生寫作欲望。也就是說,如果經驗寫作是成立的,那么對生命的觀察也就是來自大萬物的觀察。至少這是一個維度。
總體而言,環境和地域是寫作不可或缺的資源和創生地。這正如譚克修在他的地方主義理論文章中所言:“在地方性寫作中,強調先建立精確的時間與空間坐標系,把自己像釘子一樣釘在具體坐標上,以感受坐標里所有事物的細微變化,獲取打通主觀經驗與客觀世界之任督二脈的能力,幫助他體驗到各種共時性事件帶來的深刻的和諧力量,用內在的磅礴功力重新縫合這支離破碎的世界。這樣的詩人,才能寫出帶著體溫的詩,有生命痛感的詩,才能揭示自己和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
是的,我們來自泥土,就得向地層深處掘進。我們為萬物滋養,必該表達對自然萬物的敬與愛。如此,也是天地人合一的體現,在中國道學之圓滿倫理中,如此循環往復,也算遵循物質不滅定理,食物鏈一般,形成一個自體共生之態——將自己還原給供養地,方得和諧與平衡,這是途徑,也是必然。詩歌寫作,為內心表達服務,也是為成道的見證,寫作與修行本就是內外互為的一體兩態。如果圓滿,可見大同。
2017.11.13
之平說 zhipingshuo :
詩歌創作是依照內心的呼喚、情感的驅使,把握住自我和對世界的理解,真誠、老實地表現存在的投射——那微茫暗河中的細微知覺。

之平簡介
李之平:1969年生于山西,女。9歲隨家人遷居新疆伊犁。詩人,作家,文化批評家和翻譯者。獲得2015年度“第一朗讀者”年度最佳詩人。著有文化論著《色空書》(與蔡俊合著),詩集《敲著樓下的鐵皮屋子》。主編《新世紀先鋒詩人33家》等詩歌圖書和公眾號。《明天》詩歌年刊的編委。現居廣東。

作者:李之平
來源:文字客探訪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g1NDY4Nw==&mid=2650116269&idx=2&sn=bf6c5b1e862d826a9d9b243afdb9992a&chksm=be8052dd89f7dbcbea911ddcecae2566d1e8626025ea1581df7d08d19df617bf0014e0470f10&mpshare=1&scene=1&srcid=0417y9H4QDSQZNEGOaGy7kSH&pass_ticket=SpDtB1F8Pk%2FjOJVqZVJxilMlIi8Mf4RDrVRx8HMl78T23Gn3%2BnPf5pFo8MUX5w5L#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