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禾:我必須病得更深

詩人谷禾(劉不偉 / 攝)
誰相信我目睹的一切?一封舊信投進郵筒
我身體里最溫暖的春天
最終寄向哪里?
曾經顛狂的,曾經鮮艷的,曾經盛妝的
如今只剩下無盡的迷茫
也許愛和健康都是疾病
為了救贖,我們必須病得更深!
——選自谷禾的《沒有地址的信》
數日前收到“坐一輛拖拉機去耶路撒冷:谷禾詩歌悅讀會”的邀請函,當即回復谷禾,一定參加并現場誦讀他的詩作。我忽然想,如果帶上一束五彩繽紛的鮮花,前去詩會現場表達我的祝賀之意,他的表情會怎么樣呢?雖然他的一部詩集就叫《鮮花寧靜》,一旦鮮花盛開在他的面前,他會一臉錯愕且手足無措的。
與谷禾相識,是2003年在深圳舉辦的青春詩會上。行前,幾位當年一起寫作的詩歌老友勸我不要參加所謂的青春詩會,在他們的認知中,青春詩會相當于官方活動,習慣于民間立場的他們沒有意識到所謂官方已被矮平化的事實。我沒有受他們的影響,毅然決然地飛往深圳,重回青春的狀態。
谷禾出生于鄉下,成長于縣鎮,立命于京城。他熟悉鄉村,又和都市保持距離。他是懷著深厚的鄉村情感而不是鄉村情結,真實且不變色地展開自己詩歌的構想。來自中原鄉村的他,不被詩界的時尚性事件所裹挾,不被貌似先鋒性的探索所迷惑,始終忠實于生命的體驗和經驗,忠實于鄉村的細節和意象,一直感同身受地關注現實,其詩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曾調侃他“是個永遠不想進城的人”,即便生活在北京,他選擇的是生機盎然的通州。谷禾說:“如果把北京比作一座富麗堂皇的宅院,我就是一只在它的屋檐下筑巢的燕子。不過和那些本地的燕子相比,我的羽毛遠沒有它們漆黑,目光沒有他們光亮,甚至連眉毛也是灰色和圓形的。”
谷禾不同于其他寫鄉村的詩人,他游走于城市與鄉村之間,站在城市的生存立場,他的詩更多了對鄉村和生命的熱愛和關懷。在現實中,這位生于泥土、長于泥土的詩人,最終選擇了城市生活,但他與生俱來的鄉村靈魂一直都不肯在城市的樓群間停留,即便是片刻瞬間,“我晦暗的臉伸出窗臺/整幢大樓最突出的部分”,他都在逃離和抗爭。他不是城市文明的反對者,只是城市另一面的黑暗和齷齪讓這個自然之子感到惶惑。
谷禾在詩中特別喜歡用與“白”相關的詞語,“潔白的乳汁”、“白雪的泥燈”、“白色的煙霧”、“白晝泛濫”、“最后的白”、“漫山遍野的白”、“白得耀眼的光芒”等,希望“讓一頁白紙把我帶走”。我不知道是什么觸動了他對“白”的鐘愛,在詩人的心靈之中,也許“白”是一種寫照或者是一種純凈。在他質樸的臉上,幾乎看不見城市污染的痕跡,他的眼睛里充滿無奈和孤單。
谷禾既寫詩,又寫小說和散文,可謂是寫作的多面手。在他的作品中,鄉村的任何事物似乎都可以入詩,總是信手拈來。如果說炊煙、槐花、起伏的麥浪、熱烘烘的牛糞是鄉村通常的描述,而那“兩只鳥兒搭著翅膀在頭頂飛過”的出現,如果沒有切膚的體會和充滿愛意的觀察,是不可能抓住這樣的細節,寫出這樣的句子的。而選擇在夜色中讓一條河流遠,這使人陷入各種聯想,在生命的不經意中,一些美好的事物正在消逝,醒來時已經不再是昨天的河流。
確切地說,谷禾不是鄉村詩人,他是自然詩人。他的鄉村可以是單指他生活過的村莊,也可以理解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他的獨特之處是在城市和鄉村的巨大反差中,以鄉村為背景,表達現代人的茫然和惶惑,叩問生命中的不公平,同時沙啞地呼喊著一些日漸弱化的悲憫情懷。他的草根性表里如一,他的詩歌和小說,總能立足于個人經驗、有血有肉的生命沖動、個人地域背景、生存環境以及傳統之根的寫作。
讀谷禾的詩,有時我的腦海里會閃現20世紀美國最杰出的詩人之一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篇。弗羅斯特的詩主要描寫大自然,尤其是新英格蘭的景色和北方的農民。他的詩大都通過鄉村的意象,展現自己的思想,而且詩句形象而生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在詩歌風格上,谷禾詩歌的最大特點也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我不敢妄言他已經接近了弗羅斯特,但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喻構筑起谷禾詩歌結構的有機張力,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能成為他詩歌中比喻的喻體,使其語言清新活潑,生動形象,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谷禾的詩中沒有矯揉和時尚的詞匯,有些句子甚至還顯粗糙,這反而使我們更能接近他要表述的本質與核心。在很多人苦心積慮創造新奇的時代里,他谷禾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平凡的比喻,構成通篇的詩意。事實上,谷禾是一個自覺反省并不斷超越自我的詩人,無法用既定的結論推測未來的寫作,他總是在變化中探索新的表達內容和形式,是一位永遠值得期待的詩人。
谷禾有著一張質樸、堅韌的臉龐,有著小說和詩歌雙重表達的手段,有著樂于助人的共產主義情操。2004年底,在我創辦《投資銀行家》雜志時,谷禾以他的辦刊經驗熱心相助,使我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敢于貿然前行。近年來我與詩歌界一些詩人的相識,大都是他介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這充分說明谷禾的人緣極好,人品高尚。
他一直忠實于心中的夢想,前些年自己創刊了《中國散文家》雜志,無怨無悔地致力于中國人民的偉大文學事業。其實對于他的舉動,我心中相當悲觀,不過他必須把激情點燃,即使化為灰燼也曾有留下過暖色的光芒。對于我而言,因為有谷禾這樣值得信賴的兄弟,與詩歌相關的事宜我敢應承下來,比如編輯《中國詩典》,是他在浩若煙海的詩歌海洋中選編初本,并且堅持自己的主張,是事實上的主編。
有時我感慨于他旺盛的精力,但細想一下,對于依靠文字維系生活的人,他不能懈怠,必須忙碌,必須把文字的內涵和外延處理妥當。加上他沒有很好地遵守計劃生育的國策,擁有兩個非孿生的兒女,只能像他自己描述的那樣,一只勞燕飛來飛去。為了貼補家用,他把一樓家里的陽臺出租給不動產中介公司,他告訴我,這不影響光線照射進來,陽光依舊可以照暖自己的生活。
喜歡谷禾欲蓋彌彰的微笑,喜歡谷禾愛憎分明的真誠,喜歡谷禾堅忍不拔的意志,說到底,我喜歡這位自強不息而又樸素芳華的兄弟。其樂觀態度經常感染著我,每次和他小聚后,我都會目送他在地鐵站入口處消失,直至他的影子和大地融為一體。
作者:蘇歷銘
來源:中國詩歌網
責任編輯:蘇豐雷
http://www.zgshige.com/c/2018-06-11/64030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