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好的詩歌是寫給父親的,而真正感人的是父親寫的
——簡評周偉文詩集《另一個世界的父親也有春天》
作者:羅廣才

這是一部從文本內核、修辭深處、詞句邊緣都滲透著濃郁親情的詩集,質樸而穩健,深幽而豐厚。詩人周偉文在和父親的往事中尋找自己,在和父親的往事中找到自己才是真的自己。
寫親情的作品一般都是情感細膩,張力則至關重要。
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靈場域,我們都熟悉。在周偉文長達三十年的詩寫歷程中,中年之后的偉文以父親為主題創作的這系列作品應該是他的一次重大轉折的開始。
親情題材這個礦源太豐富,正因為太豐富反而很難把控,深入了有流失,淺了則會流俗。情感這汪水誰去攪動誰就會掀起滔天巨浪。
詩人避開那汪會吞噬的那汪水,先悄悄的觀察一只蘑菇,因為“我看到的蘑菇/長在一棵樹上/像爬在父親肩頭/撒歡的孩子”,然而好景不常在,接下來,“我看到的蘑菇/長在樹蔸邊/好像是跪在枯樹前/久久不肯起來”。觸景生情,喪親之痛在生動而形像的寄寓于這菌類植物來傳達,父親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流逝給詩人內心帶來的無奈、沉重和悲痛詮釋得絲絲入扣。
讓時光能倒流是一個敏感的詩人最大的渴望。此刻我們隨著詩人的《捉泥鰍》走進詩人的童年:
“父親的火把
將鄉村之夜燃開
一個小小的窟窿
遠遠看去
父親就像火爐里
熊熊燃燒的木炭”
有一首網紅的歌曲《父親寫的散文詩》,歌手這樣唱到:”很多好的詩歌是寫給父親的,而真正感人的是父親寫的”。當我讀到”父親就像火爐里/熊熊燃燒的木炭”不禁淚涌。父親樸實而偉岸的形象一下子隨著炭火而光鮮、明亮了起來;
“父親是一把捉泥鰍的好手
那些露出水面乘涼的泥鰍
再怎么圓滑
也逃不過父親的手掌
只有那尾消瘦的月光
一次又一次
從他手掌心溜走
事隔多年
父親的火把已經燃燼
再也點不燃寂靜的鄉村
泥鰍鉆進了深深的泥土
那尾溜走的月光
依然還在
荒蕪的稻田里
鮮活,并輕輕劃動落寞的田水”
詩人追憶童年也在用童年的天真來表達,“乘涼的泥鰍”,那童年時代的熱度真的是讓詩人無法忘懷,但讓他耿耿于懷的不是當時而是過往:“只有那尾消瘦的月光/一次又一次/從他手掌心溜走”,月光一次次消瘦,父親手掌紋的主線也就越來越短,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那尾溜走的月光/依然還在/荒蕪的稻田里/鮮活,并輕輕劃動落寞的田水”,這種隱喻的描述字字錐心。
《另一個世界的父親也有春天》以浮雕式的細節鏤刻出濃濃的父子情,以這條主線,或抒情或敘事,帶讀者進入親情世界,音響響起,往事襲來,借物思親,感人心魄,讓閱讀者在詞與情之間感受大愛壓境。
《另一個世界的父親也有春天》無疑是情感流溢出的,神圣而沉重。期待周偉文沿著這條主線深挖細耕,會發現另一個世界的父親不僅僅有春天,還有苦夏、深秋和暖冬。
2018.10.20.10:38草于沽上一番街寓所
羅廣才簡介:
羅廣才,1969年出生,祖籍河北衡水,《天津詩人》詩刊總編輯、京津冀詩歌聯盟副主席、天津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天津魯藜研究會顧問。作品散見于《十月》《大家》《草原》《特區文學》等文學期刊和420余種詩歌選本和文摘報刊。著有詩集《詩戀》、散文集《難說再見》、詩文集《羅廣才詩存》等多部。

周偉文簡介:
周偉文,1968年出生,筆名阿舟,現居湖南長沙。作品散見于《天津詩人》《詩刊》《星星》等文學期刊和多種詩歌選本,著有詩集《記得那是雨季》。
作者:羅廣才
來源:羅廣才 美篇
https://www.meipian.cn/1ojhbozx?share_depth=2&user_id=ohbsluKRQTGEE5VxqP8q9NWhUp7o&share_user_mpuuid=767d3f5ddc73a900c7e51f5c482daab0&first_share_uid=437728&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