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草原共同成長的孩子
2018-12-02 10:24:55
作者:曉華
與草原共同成長的孩子
——讀青年作家鹿鳴新作《草原之鷹》有感
文 / 曉華
草原,像韓愈詩中所寫的那樣”春色遙看近卻無”,即便過去多年,她永遠也是心底那一抹綠色。
《草原之鷹》就是這樣一部回憶式的,遙看草原并呈現草原一切美好、且有著草原青草香味的心靈成長小說。
她純凈、她透明,她的語言像蔚藍的天空一樣靜謐,她的意境像幽谷的鳥啼。尤為重要的是小說所講述的草原故事,像春天草原上綻放的花朵,美不勝收。讀過它,才知道童年的草原依然如擺放在手邊的記憶,觸手可及,依然如遠去的夢境,在極目遠眺中,回味無窮。即便是一次次的別離,一次次的傷懷,那童年的感覺依然如昨日的自己,楚楚動人的矗立在那里。
故事發生神秘又遙遠的內蒙古大草原。故事展開,一個草原男孩就撲入我們的視野,他沿著西遼河奔跑,他要去找他的好朋友那日松玩。他的朋友那日松和他的哥哥旭日干時常會騎著馬替他們的阿爸放羊。他的朋友那日松有一根小馬鞭,他們就是在他玩過那日松的小馬鞭后立刻成為朋友的。那日松有一匹名字叫烈焰的棗紅馬。他騎過他的棗紅馬,他是騎了一次就學會了騎馬。他現在走得這樣急,是想快點到達小樹林那兒。雖然他的朋友不一定天天搖著小馬鞭在那兒放牧,但是他愿意天天去看一趟。
由于特殊的原因,濟爾嘎朗還在襁褓里的時候就被寄養在他那在寺廟里當喇嘛的太爺那里。他與圖門吉日嘎拉是師兄,可是他要念經。盡管太爺百般地呵護他,但是濟爾嘎朗還是覺得缺少點什么。他沒有玩伴,那日松是他唯一的童年玩伴。那日松住在大草原上跟隨父母游牧。雖然路途遙遠,但是這絲毫也動搖不了濟爾嘎朗去找他玩的決心。那日松和濟爾嘎朗的友誼超過了和他哥哥的友誼,那日松可以把小馬鞭交給他,那是不得了的友誼了。要知道在草原上人們看重馬鞭就像看重馬一樣的。
他發現了樹下的一只幼鷹,它正受三只烏鴉的侵犯,原來它的一扇翅膀受了傷。他想救助這只小雀鷹,可是小雀鷹雖然受了傷,卻還是那么兇悍,他根本沒有辦法接近。他只好放棄。他去驅趕那三只烏鴉,那三只烏鴉調皮極了,站在樹枝上跟他周旋到了很晚。最后他使了點小計謀,終于抱住了受傷的幼鷹。他用從烏蘭婆婆那里學到的敷藥知識給小雀鷹的翅膀敷了藥,考慮到小雀鷹晚上可能會遭到狼或者其他動物的傷害,他將小雀鷹帶回了家。
為了給小雀鷹找吃的,濟爾嘎朗一趟趟往草原上跑。他需要那日松和旭日干的幫助,而那日松和旭日干都愿意幫助他。轉眼,那日松跟隨父母轉場去了夏牧場,濟爾嘎朗感到了失落,他不得不和好朋友暫時分離。
但是他依然要忍不住帶著幼鷹去那日松的家,尋找一種家的溫暖,可是他們曾經住過的地方已經長滿茂密的青草,他躺在草地上,回憶著他和那日松他們去樹林里尋訪鄂倫春人的情景,他是多么想念他的朋友們啊。
小雀鷹的傷終于好了,濟爾嘎朗意識到小雀鷹又將離開他,太爺告訴他:“鷹是屬于天空的,藍天才是它的歸宿。”濟爾嘎朗一次又一次帶著小雀鷹到草原上練習飛行,終于有一天小雀鷹飛走了。小雀鷹的離開,使濟爾嘎朗又一次陷入失落中。就在那個時候一只小山羊闖進了寺院,濟爾嘎朗欣喜若狂,他給他取名小木樁,因為它頭頂上有兩個小木樁似的小角。濟爾嘎朗帶著它到處尋找失主,可是這個時候牧民們都轉場去了夏牧場,根本就找不到失主。濟爾嘎朗帶著小木樁遇到了采摘草藥的烏蘭婆婆。烏蘭婆婆告訴他,那只山羊可能來自濕地,她說她在北部的濕地見過這種山羊。濟爾嘎朗還搭乘別人的馬到那達慕大會上去找失主,在那里他意外地看到了那日松,他參加了賽馬。濟爾嘎朗是多么高興啊,雖然后來那日松并沒有得獎,但是他說他明年還會來參賽的。
濟爾嘎朗決定收養小木樁。他興高采烈地幫小木樁搭蒙古包,連寺院大師傅也來幫助他一起為小木樁搭房子,可是房子搭好了,小木樁卻不見了。濟爾嘎朗難過極了。他的朋友圖門吉日嘎拉告訴他,小木樁的離開可能跟他搭房子這件事有關。他的朋友說:“小木樁是有靈性的,它能看懂人類正在做什么。”
濟爾嘎朗驚呆了,他只是搭了一個小房子,并沒有想把它關起來。他像一頭憤怒的獅子,他懊悔自己搭蒙古包,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沖動,噼噼啪啪踢壞了小房子,然后沖了出去,沖進了大草原,他向著北方跑去。
他不知自己跑了多久,也不知自己跑到了哪里,他只知道自己在向著一個地方跑去,一個心中的地方。他在朝著心中的一個地方跑去,那里,任何失去的東西都能找回來……太爺說過,只要心中想著那個地方,就一定能到達那個地方。后來他暈倒了,天旋地轉。等他醒來,他才知道是一個濕地老頭救了他,原來他跑到了濕地。
在那里,他仿佛得到了重生。濕地老頭悉心地照料他,使他免遭死神的威脅,他蘇醒過來了。以前他一直不能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失,在這里,從巴音身上,他體會到了得便是失,失便是得的道理。他知道了,草原上的動物都是精靈。他喜歡巴音救助的小山狐和小斑點,喜歡蓑羽鶴小娜……后來,巴音把他送回了家。
一天早晨,太爺換上了便服。“朗兒,”太爺用十分歡喜的語氣說,“我們的親人在大城市等著我們,我們馬上要與親人團聚嘍。”可是不知為什么,要與家人團聚了,他反而變得心神不寧。他不知道從沒有在一起生活過的阿爸阿媽會不會像太爺待他。
他們終于走出了大草原,來到一座海濱城市大連與家人團聚,可是,一開始強烈的反差使得濟爾嘎朗不能適應這里的生活。在學校里語言不通,常常與同學發生矛盾;在家里與父母在心理上產生的隔閡,這種種矛盾使得濟爾嘎朗一度想逃離這座城市,他寧愿和太爺回到大草原去。太爺循循善誘,告訴他,不能有一點點挫折就喊 “不行了”。要像鳳凰鳥一樣地飛翔,為著一個目標,不停地飛翔,一生只落地一次,那就是它生命終結的時候。
后來,他迷上了畫畫,他特別喜歡連環畫《林海雪原》,一放學他就模仿著里面的插圖畫畫。他崇拜故事里的那些英雄,正當他如癡如醉地為了一個畫家夢努力時,有一天,太爺突然離開他,回到大草原去了。太爺的離去對他的打擊太大了,他不顧一切地沖出家門,他要把太爺追回來,他要去找那個送走太爺的火車站……可是,他跑啊跑啊,他不知道那個火車站在哪兒……他來到了海邊,苦苦回憶與太爺生活在一起的一個又一個細節……
來源:作家網編輯整理
作者: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