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濃郁 沁人心脾
——簡評孫曉萍散文集《花語》
作者:姜紅偉

打開大興安嶺地區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女作家孫曉萍的散文集《花語》猶如走進一座百花盛開的花園,一朵又一朵美麗的春蘭、茉莉、米蘭、桂花從書里迎面而開,撲鼻而來,散發著或淡雅、或濃郁、或清幽、或高雅,令人心醉神迷、令人心曠神怡的花香。這一縷縷沁人心脾的花香,彌漫在我的眼前,繚繞在我的腦海,芬芳著我的心靈,清馨著我的情懷,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真情詩意的氣息,使我久久地感覺到一種美文佳篇的魅力。
孫曉萍是一位善于釀造花香的作家。她運用自己對散文藝術的獨特理解,她憑借自己對散文技巧的精準把握,通過細膩的文字描寫、流暢的敘述方式、獨特的謀篇布局、巧妙的藝術構思、精美的意境營造、深刻的哲思奇想在自己的散文空間里創造著只屬于孫曉萍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花香。在當今文苑里,這花香的知名度也許比不了牡丹,這花香的曝光度也許比不了玫瑰,但是這花香卻是孫曉萍從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情感、憑自己的才華釀造出來的,因此具有著無可復制、不可替代的創作價值。
在大興安嶺文壇上,孫曉萍是一位滿腹詩書文章才華、獨具創作個性魅力、具有較高文學修養、散文創作成就斐然的作家。她在三十多年的筆耕生涯中創作發表了大量文風清新、語言優美、筆法細膩、格調高雅、獨具風格、膾炙人口的優秀散文,在文壇上贏得了一席之地,為大興安嶺文壇增添了榮譽,受到了省內外文學界人士和廣大的讀者的好評。
《花語》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共計收入作者近年來精心創作的散文作品52篇,共分五輯:第一輯《花語》,第二輯《椰風伴我行》,第三輯《真愛無語》,第四輯《旅途隨想》,第五輯《慈母手中線》。全書抒發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熱愛、對家人親友的感恩和懷念、對美麗家鄉的深情和迷戀、對風景名勝的向往和眷顧、對愛情婚姻的謳歌和贊美,對人生旅途的感悟和思想,是一本洋溢著真情大愛、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了詩情畫意、薈萃了美文佳篇的優秀散文集。
縱觀全書,它的美學特色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引人入勝的語言美。孫曉萍是一位擅長語言描寫、善于遣詞造句的高手,無論是詠物還是游記,字里行間都彰顯出她嫻熟運用散文語言的才華。她的文字清麗高雅,清新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充滿無窮韻味,充滿音樂節奏,充滿奇妙魅力,讓人讀后頓時產生身臨其境、心臨其意的美感,產生享受語言、享受美文的快感。其中,我最喜歡《花語》、《紅紅的山丁子》、《聽雨》、《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風花雪月的大理》、《草原懷想》、《輕輕地親近麗江》等篇目。無論是寫花、寫果、寫雨,還是寫游歷中的西塘、草原、大理、麗江,其語言之精美、之形象、之鮮活、之生動,其描寫之精彩、之絕妙、之細膩、之傳神,真是讓人一讀三嘆,令人拍案叫絕稱奇。比如,她是這樣寫《茉莉花》的:“初展俏麗的茉莉花蕊,猶如“懷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嬌嫩可愛。盛開的花朵宛似清靜如水的少婦,襲著一身潔白的裙紗,飄逸在翠綠的枝椏間,欲語還羞。飄落的茉莉花瓣兒,恰似落日的夕陽換上了淡淡的衣裳,殘留著最后那瞬間的燦爛,把清幽的香魂散向了人間”;又比如,在《草原懷想》一文中她是這樣寫草原的:“藍天無極,草原無垠,天空與大地在這里如此相鋪相承。大寫意的天空,大手筆的格局,大氣魄的境界。高天流云、天圓地方,日月乾坤。面對這片草原,你的情感只可莊嚴匍伏而不可站立,只可虔誠跪伏而不能直視;這片土地,是大自然藝術之作的絕筆,鮮有人工做作的痕跡!這片土地,有無限的神奇:你可以暇想但決不可名狀,你可以親臨但決不可言傳,你可以震撼,但決不可描摹,你可以摹寫但絕不能逼真,你更無法透析寫出他深邃的境界和靈魂。盡管我的紙筆無法描摹他的壯美,更無法透析他的靈魂,但我還是要執著地走進呼倫貝爾,記錄呼倫貝爾,讓我的身體舒展最優美的舞姿,讓我的歌喉發出最放縱的吶喊;”再比如寫王菲的歌聲:“王菲的歌聲太動聽。聽她的歌聽聲為下,聽技為中,聽境為上。她的音色質感之美,猶如柔潤透明的美玉、清澈見底的溪流,又如澄凈深遂的天空,穿透感極強。這種通透的感覺讓人聆聽后有種醍醐貫頂的快感,又如盛夏咀嚼冰片般地愜意”。類似這樣精彩的、美麗的文字在書里比比皆是,令人讀后十分愉悅,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是令人陶醉的意境美。如果說孫曉萍運用的散文語言像詩一樣美的話,那么,她創造出來的散文意境便像畫一樣美。孫曉萍猶如一位擅長寫意、擅長造境的丹青高手,在她的游記散文中揮毫潑墨,營造了美輪美奐的勝似天堂、勝似仙境的世界。比如,她是這樣寫《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的:“有著“東方威尼斯”美譽的西塘,巧妙地將河橋、街路、宅園融匯成景。依水而建,因水成街,家家臨水,戶戶舟楫;只見老樹,不見烏鴉;橋路相接,曲徑通幽,綠意紅情,春風夜月;一條條狹窄的街巷,石板路已被行人的腳步磨的油光,灰灰的墻壁,暗綠苔蘚成片,黑漆剝落的院門,偶見藤蔓爬出了院墻,將記憶慢慢拉長……”;又比如,她是這樣寫《風花雪月的大理》的:“大理是個好地方,風花雪月全占上。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大理的下關風是由其特殊的地勢形成的,連綿百里的蒼山擋住了大氣環流,季風便通過這山谷進入下關。上關是一片開闊的草原,鮮花鋪地,姹紫嫣紅,人稱“上關花”;大理氣候溫和濕潤,最宜于花木生長,于是, 花愛花成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種生活習俗。雄偉壯麗的蒼山橫亙大理境內,山頂白雪皚皚,銀妝素裹,人稱“蒼山雪”。海拔高,山頂終年白雪皚皚,在陽光下晶瑩潔白,蔚為壯觀。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久負盛名的“風花雪月”之最。 洱海風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稱“洱海月”。我們是在細雨霏霏早晨游洱海的。晨光中的洱海少了月下的清幽和夢幻之感,卻另有一種朦朧美。煙雨茫茫,水天相接,一碧萬頃。風輕輕地吹來,浪輕輕地拍打著游輪“大運號”船舷,發出一陣陣節拍聲。遠山、村莊、樹木、蘆葦漸漸顯現了形貌。飲過了先苦后甘回味無窮的“白族三道茶”,看過了歡快俏皮特色濃郁的白族歌舞,理解了白族少女的帽子訴說著的風花雪月:垂下的穗子是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潔白的帽頂是蒼山的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的月。還有那古老的民謠: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大理的關于風花雪月的印象在腦海中更加的明晰”。再比如,她在《輕輕地親近麗江》一文中是這樣寫麗江的:“古鎮的屋宇空靈俊秀,如一幅淡墨的畫卷懸于小橋流水的背景里。腳步輕叩著青石小徑,每方古樸典雅的五花石,明鏡般折射著久遠的時光。清麗寥淡的流水里,幾尾閑魚載著日光的影子將紛雜與傖俗搖曳出塵世。醉于安逸寧靜,至靈魂變清,奢華變淡。那些臨渠的小巷,游弋著麗江的溫柔。隨街繞城,穿墻過宇的流水,玉帶般舞動著小城的清幽。旅途的疲憊、漠北的風煙、彷徨的心緒,于四方街的清澈里杳然而去。山城的棱角屈服于水的柔骨,如你我淪落世俗一般,尖銳之性頓消于如此的一份安謐里。巷畔水邊,楊柳依依。亭臺檐下那串串而動的朱紅燈籠,漆門石階前那悠悠而往的背影前身;還有那秋風徐來中的一城秋水一溪落花,無不挽留著游子的腳步,那一份鉛華落盡的素然,那一份摒棄銳利的柔軟,都如此輕而易舉的幻化成一種美麗的暇想。如詩畫般的古鎮,遠遠超過了影視作品的拍攝。光影交錯間,缺少了身臨其境的感受,少男少女情,淡化了悠悠歷史的韻味。石橋與河水,綠樹與古巷,在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并不少見,怎么麗江成就了云貴高原上不染塵煙的靈秀呢?是茶馬古道上那些飄動的馬鈴在石板路上踏踏作響?是那些納西女子穿越古老目空現在的深刻與恬淡?還是納西古樂在麗江的空靈奏響?;”在書中,孫曉萍用她的美好心情、用她的美學方法、用她的美麗文字為我們大家營造的美景、美境數不勝數、層出不窮。徜徉于這樣優美的意境中,跟著孫曉萍在書中、在紙上、在字里、在行間進行一次賞心悅目的精神旅游,那真是一種令人陶醉、令人艷羨的幸福的休閑方式啊!
三是發人深思的哲理美。好的散文不但是感情的產物,更是思想的結晶。孫曉萍在追求散文創作的語言美、意境美的基礎上對哲理美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可喜的探索。她將自己的人生閱歷、人生體驗、人生智慧、人生哲學進行了散文化闡釋,并形成了《做優雅的女人》、《旅途隨想》、《享受寂靜》、《舍與得》等一系列蘊含真知灼見、浸透哲思至理、閃爍思想火花、彰顯哲學高度的美文。其中,有些語言、有些句子因其深刻的思想性、高妙的哲學性簡直可以堪稱至理名言。如“人生好比爬大山,愈往高處愈難攀,沒有比腿更長的路,沒有比腳更高的山——《爬山》”;“因為我相信旁觀者的姓名永遠不能寫在比賽的記分板上”——《家》;“人生好比戰場,在注定不能取勝時,不妨學會撤退。退一步海闊天高,心曠神貽,或許日后能鵬程萬里”——《旅途隨想》;“歷史象一面鏡子告誡我們:一些東西如果不舍棄,勢必成為一種負累。要想輕裝上陣,那就要勇于割舍。舍棄不義之財,得到的是做人的清爽;舍棄名利,得到的是淡泊;放棄痛苦的愛,得到的是幸福的選擇;舍棄昨日陰影的籠罩,得到的是風和日麗的心境”——《舍與得》;“人生最怕的不是愚鈍,而是自己向自己認輸”——《開車的快樂》。這些閃耀著哲思光芒的段落給人以啟迪,發人以深省,使讀者從中汲取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掌握了奧妙的人生學問,得到了正確的人生指南,升華了思想,陶冶了情操,啟迪了心智,令人受益匪淺。
四是感人至深的人性美。在這本散文集里,孫曉萍將自己的全部真情凝結成每一個標點、每一個符號,凝結成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語句,從而使讀者趕赴了一場真情的盛宴,品嘗了一種真情的美食,悅讀了一種真情的美文,令人沉浸于真愛的意境中不愿離開,陶醉于真情的夢幻中不愿醒來,其中有的篇目更是令人愛不釋手、愛不釋卷。在孫曉萍的筆下,無論是寫愛情的《真愛無語》、寫鄉情《紅紅的山丁子》、寫夫妻情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寫母女情的《你的青春你做主》,還是寫父母情的《過年》、《慈母手中線》、《媽媽的手》、《懷念婆婆》,寫的都是那么的真切、那么的熱烈、那么的感人至深,那么的催人淚下,字里行間閃爍著人性美的光芒。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篇目是《懷念婆婆》。這是一篇飽蘸了作者無限哀思、無限深情創作的散文,孫曉萍采取倒敘的方式,運用大量生動感人的細節,描寫了她的婆婆一生含辛茹苦養育兒女的故事,成功地刻畫了一位偉大母親熠熠生輝、閃閃發光、母愛無疆的光輝形象。這是一位舔犢情深、聰明智慧的母親:“每個星期天哥三個都到小河邊采豬菜、割羊草,天太熱了,就忘了婆婆的叮囑,偷著下河洗澡、撈魚,哥仨中二哥最不愛學習,打魚摸蝦卻在行得狠,哥幾個回來時婆婆用指甲在二哥的胳膊上劃一下,就知道他們下沒下過河,第二次回來,二哥主動伸出胳膊,婆婆沒搭理他,這回劃愛人的小腿,我愛人跟我講這個故事時,樂得我哈哈大笑,姜還是老的辣,你們那點小心眼被識破了吧。生活也是所大學,多年的經歷和舔犢之情是婆婆最好的師資力量”;這是一位體貼兒女、心地慈愛的母親,“睡覺前婆婆塞給我一卷錢,有十快的,有五塊的,婆婆說,你們剛成家過日子,哪都需要錢,這次回來你倆都瘦了,拿這五十塊錢軋點肉,補補身子……“沒等婆婆說完我這個急性子就打斷婆婆的話:”家里也困難,我們都掙錢了,能過好自己的日子,要不你給我們帶點大碴子吧,省得買了。“我把錢塞在婆婆的枕頭底下。對婆婆說:”媽,明早五點的大客車我怕睡過頭,提前半小時叫我。“婆婆說”我給你們打更,你倆放心睡吧。“擔心趕不上車的我深夜兩點多起來看表,看見婆婆靠后墻坐著,婆婆指指我的枕頭,又指指自己的頭,讓我繼續睡,有她打更呢。婆婆提前一個小時把我倆叫起來,睡眼惺忪的我們吃著婆婆的拿手好飯荷包蛋,婆婆一直沿用老家的叫法——雞蛋水。七印大鍋,一瓢水,五個雞蛋溜溜光,那水中是絕沒有絲絲縷縷的蛋清,水面是上也沒有蛋清沫子。婆婆說那不是煮的好,是燒火的功夫巧。回家好幾天才想煮大碴子吃,淘米時淘出十元錢,伸手往里掏掏,還有!我估摸著我塞在婆婆枕頭底下的五十元錢都在這面袋子里了,果然如此!這是一位寬宏大量、仁慈善良的母親:“第二天二嫂也來看婆婆了,二哥去世八年了,婆婆沒讓二嫂登門,因為二哥是跟二嫂吵架喝藥自殺的。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讓婆婆怎么也不能原諒二嫂,任憑家人怎樣規勸。時間是淡忘記憶最好的良藥,婆婆搬到市里這一年,每逢節假日,二嫂和侄女都買上老人最愛吃的東西來看老人,婆婆居然不再排斥二嫂,還囑咐二嫂和侄女不許再買東西,你們的日子過得也緊巴,做點好吃的還讓公公打電話給她們。那天下午二嫂陪婆婆嘮了好長時間,婆婆對二嫂說,這么多年也沒找人家,怪不容易的,以后有困難找你大哥和三弟,別一個人扛著,你還是這個家里的人。只見二嫂的眼淚噼里啪啦地往下流,兩只手使勁地攥著婆婆的兩只手。是啊二嫂憋屈八年了,事情發生以后自己恨不能替回丈夫,真是悔青了腸子啊!”在閱讀這篇散文的時候,我一次又一次被這位偉大母親身上閃現出的善良、仁慈、寬厚、大愛的高尚品質而感動,心中一次又一次肅然起敬,心靈一次又一次被深深打動,以至于一邊讀著一邊熱淚盈眶。
正如太陽也有黑斑一樣,孫曉萍《花語》里散發出來的花香同樣也存在著點點滴滴令人遺憾的味道。如果她在個別篇目完美的謀篇布局上、在主題的精心提煉上、在段落的巧妙銜接上、在選材立意的新奇上再深入地下功夫,相信這本散文集里飄散出來的花香一定會更濃、一定會更久。但是,瑕終究不能掩瑜。憑借孫曉萍深厚扎實的創作功底,憑借孫曉萍出類拔萃的敏捷才思,我們有理由相信她在今后的散文創作中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更優異的創作成績,為讀者奉獻出更多精品力作。
大興安嶺是出大作家的地方。我們熱切地期待著,我們相信作家孫曉萍是不會讓我們大家失望的。
作者:姜紅偉
來源: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