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在西藏,一路淺吟低唱 

在西藏,一路淺吟低唱
——淺析敖超詩集《遇見》
 
  作者:史映紅
 
  在2018年8月前,我不認識敖超,但在西藏文學圈,他名聲很響,既寫詩、小說,還寫歌詞;擔任拉薩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西藏作家協會理事,曾擔綱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2018年8月,在北京參加“改革開放40年西藏文學創作研討會”和“第2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國作家館西藏館”開館儀式上。第一次見到敖超。他為人真誠、坦蕩,除了正規場合,走到那里都能聽到他詼諧的話語和爽朗的笑聲?;顒咏咏猜?,在分別晚宴上,飯足酒酣,他干脆敞開上衣,邊喝酒邊不時拍一下中年發福的肚皮。2019年春節期間,他來太原,我們又聚了兩次,聊得不少,才知道他燦爛笑容的背后,有多么不易,“3個月大點隨父母進藏,那是40多年前的事了。一個嬰兒在母親懷里乘坐卡車歷經數日才抵達拉薩,缺氧、低溫、饑餓伴隨了他一路。15歲走進軍營,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在高原軍營里站崗、放哨、摸爬滾打,經受了多少他那個年齡段的人不應該經受的磨練。17歲他脫下軍裝成了一名工人,只身一人在高原打拼”(張治中)。誰能想到,這一干已是第50個年頭了。應了“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句話。他剛出版的詩集《遇見》就是春節期間拿到的,簡單翻閱便喜歡上了,也想說點啥,這一拖竟然過去好幾個月了,書一直帶在身旁,跟我走了不少地方。下面從三方面淺析詩集《遇見》。
 
  與詩同行,西藏即故鄉
 
  一個僅出生3個月的孩子就來到西藏,并且一直成長在此,生活工作在此,故鄉對于他其實是模糊的,他真正的故鄉就是西藏,用他的話說“有愛的地方便是故鄉”。西藏,天上西藏,云中西藏,那片高聳、遙遠、神秘的地方,敖超始終認為它就是真正的故鄉。仔細翻閱《遇見》,寫西藏的文字數不勝數。眾所周知,古今中外很多卓有成就的名家,多是以寫自己熟悉的故鄉而見長的,比如魯迅的紹興,沈從文的湘西,蕭紅的呼蘭河,路遙的陜北,史鐵生的地壇,莫言的高密東北鄉等,他們筆下的故鄉,就是自己最初扎根的地方,這里的土地,是滋養歷祖歷宗和自己的地方。窮也好,富也罷,在人生中都有特殊的意義。作家牟宗三說:“人類有了生命,生了根,不掛空,然后才有日常的人生生活”。一起品析詩作《想起童年的慈松塘》:“慈松塘∕在拉薩北郊∕這里有一條河∕叫流沙河∕慢慢流過∕那是童年的歌∕天上的云朵∕飄過慈松塘∕童年的歡樂∕隨那歲月的河∕潮漲潮落∥慈松塘∕在拉薩北郊∕這里有一條河∕萌動的河∕恍然流過∕那是往事的暗河∕藏著歡樂的歌∕流過慈松塘∕青春的失落∕隨著記憶的河∕潮漲潮落∥童年的慈松塘∕有一條記憶的暗河∕像那茫茫星空里∕一抹流云的長河∕時光不經意就溜走了”。能看出慈松塘是詩人童年常去玩耍的地方,冬天去流沙河滑冰,夏天去游泳、捉魚,在那樣一個玩具匱乏的時代,大自然卻給了孩子們無窮的樂趣。詩人在寫作中,傾向于一種樸實、脫俗的方式,注重斷句及細節上的處理,在詩句鋪排上既能關注詩意的延伸,又注重語言之外詩的質感。最后一句“一抹流云的長河,時光不經意就溜走了”;個人之見,是這首詩點睛之作。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進藏服役,那時拉薩還小、還矮,改革開放、經濟復蘇才剛剛起步,二十年之后,也就是我轉業時,拉薩變大了、高了、繁華了、美麗了。城市面積增加了數倍。故我們推測,在西藏生活工作了50年的敖超,可想而知,他眼里的西藏和拉薩又該是怎樣的巨變?那個童年時期的北郊、流沙河、慈松塘,只能永遠成了記憶吧!這首詩映射出詩人對歲月和青春流逝的傷感,對兒時快樂時光和伙伴們的追憶。
 
  波蘭詩人米沃什曾說:“我到過許多城市,許多國家,但沒有養成世界主義的習慣,相反,我保持著一個小地方人的謹慎”。在米沃什心里,“謹慎”是他明白和看到現實里的窄小和屈狹,而真正的寫作,就是要從這窄小、屈狹的路徑進入到廣闊的、人心的世界里。來看作品《父親的西藏》:“一座座山∕托起仰望的珠穆拉瑪∕父親的脊梁好比那山∕托起高高的西藏在肩上∕父親的西藏∕是他心中的太陽∕用青春照亮了自己∕照亮了我∕也照亮了家鄉那片小白楊∥一條條河∕匯成愛的雅魯藏布∕父親的柔情就是那河∕孕育高高的西藏在心上∕父親的西藏∕是他一生的理想∕用生命感動了歲月∕感動了大地∕也感動了母親追隨他到西藏∥父親的西藏是一首歌謠∕父親的西藏是一片霞光∕父親的西藏也是傳奇∕是他用一生來珍藏的謎∕讓你去猜∕讓我去想∥父親的西藏不在遠方∕那是高山上的雪蓮∕不在天上∕在心上”。與敖超聊天中得知,他父親1962年進藏,母親帶他1969年進藏;1984年父母內調,截止現在,他已經在西藏50年了。我在寫下這些枯燥的阿拉伯數字時,內心是感動的。西藏,曾幾何時,在內地很多人印象中,一直是偏遠高聳、封閉荒涼、神秘的代名詞,即便是交通非??旖莸漠斚?,很多人對去西藏還只停留在向往上,他們普遍畏懼旅途的遙遠,高寒缺氧的強烈;而敖超和他父母在那個困難年代,一干就是10多年、20多年、50年。我曾經多次自問:詩有何用?為什么要寫詩?腦海接著就閃出似乎并不正確的答案:寫詩就是抒發情愫、表達感情,留住此刻的心靈感悟。古今中外,一些名家用精煉的文字,簡潔的語言,巧妙的鋪排,奇絕的構思,寫出他們最濃烈的情感,最深刻的思想,最強烈的家國情懷,給人類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敖超的詩,沒有蕩氣回腸、激流奔涌和高深宏大,但在相對內斂的文字里,質樸的詩行間,流淌著最適宜的溫度、最自然的速度,表達著一家人、兩代人對西藏最細膩、灼熱的情感,整個作品顯得飽滿和瑩潤。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翻閱詩集《遇見》,西藏和高原的物象隨處可見,俯拾皆是,比如藍天白云、草原牛羊、帳篷牧人、寺廟經幡、湖泊牧笛等;也多次出現一些地方:布達拉宮、大昭寺、慈覺林、宗角祿康、魯朗、珠穆朗瑪峰、拉薩河、雅魯藏布江等。既然有了青藏高原這么多物象和元素,敖超往往能以小寫大,從微觀到宏觀,看似簡單,但閱讀時有一種比較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抒發真誠、表達真情。比如作品《羌塘隨想》:“剛到霜降的節氣∕風不止是很涼了∕雪鋪開∕一朵朵如棉花般蓋下來∕此刻∕云就像潑開的墨∕濃濃的∕一股一股∕色彩豐富的羌塘大草原∥這是一個純粹的冬季∕雖然來得有些早了∕冷暖之間快速跳過∕深秋美麗的初寒∕兩個季節肩并肩∕如姐弟般交融著分明的個性∥我來到羌塘∕有雪也有充沛的陽光∕表面的河水已經靜止∕時間在走∕雄鷹在飛∕天路在腳下延伸∥羌塘∕遙遠的遠∕一路上凝固了∕許多過往的風景∕顛簸中能否用瞬間的詞∕記錄你的大美∕那些各種的形容∕在腦海里翻飛∕亂了思緒∕此時,寒意深沉∕我夢里的羌塘∕一直是寂寞的黃昏∕帳篷,炊煙,牧笛∕還有一首情歌……”。突然想起散文家劉亮程的兩句話來:“家鄉是地理和文化的,故鄉是心靈和精神的,家鄉存在于土地,故鄉隱藏在心靈”,“文學寫作,就是一場從家鄉出發,最終抵達故鄉的漫長旅程”。這首作品,單從文字上看,敖超對詩歌語言的駕馭能力比較強,在詩歌內部能量的放逐上,做到次第呈現,不慌不忙;語言沒有過多的棱角與鋒芒,而是釋放著一種緩慢的、持續的情感和力量,從這些情感和力量中,不難看出詩人內心的敏感、細膩和柔軟;正如著名作家吉米平階所說的:“表象粗糲的敖超,用細膩的筆觸,表達了他對西藏這片土地的一種纏綿悱惻的愛意”。
 
  一些身影,我在拉薩河畔思念
 
  晉代學者摯虞在《文章流別論》里曰:“古詩之賦,以情義為主,以事類為佐;今之賦,以事形為本,以正義為助。情義為主,則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為本,則言當而辭無常矣。文之煩省,辭之險易,蓋由于此”。俄國小說家屠格涅夫也說:“我現在所有的相當不壞的東西,是生活賜給我的,而完全不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一般來說,生活就是‘一切藝術的永恒的源泉’”。閱讀詩集《遇見》的時候,敖超筆下眾多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些人有同學同事、親戚朋友、牧民僧人,還有陌生人;通過人物描寫,反應現實生活,能輕易感覺到詩人的耿直與真誠、坦率與善良。比如作品《到南京與一位老人告別》:“這位老人∕靜靜地躺在花叢中∕安詳的面容∕與年齡很像∕與花不像∥此刻∕花依然開得燦爛∕絲毫沒有因為老人的離世黯然∕就像老人身邊哭泣的小女孩∕她哭泣的表情依然透著稚嫩∥小女孩是老人的孫女∕也在西藏∕這是三代人的緣∕我獻上哈達∕代表我的單位∕也代表我∕因為我是西藏二代∕小女孩站在我的身旁∕我們一起給老人鞠躬∕深深地彎下腰∕這個鞠躬∕代表我們西藏”。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那個冬天的晨曦,我們坐飛機進藏,除了每人一個背包、行李,還要兩人抬一大筐從成都買來的蔬菜,很是不解,“西藏連菜也沒有嗎?空運蔬菜,這成本也太高了吧”?到部隊才知道,吃新鮮蔬菜的確非常難,“土豆、蘿卜、蓮花白、干粉條”,基本上天天就這樣;逢年過節偶爾上一盤青菜,大家簡直像見到女朋友一樣,眼睛發直。說這么多,我意思是九十年代尚且如此,再往前推10年、20年、30年,西藏生活條件可想而知;敖超說上中學之前他就沒見過香蕉,一次一位休假回來的叔叔看父親,帶了一把香蕉,他拿起一根就連皮吃。當時很多地方不通電、不通水、甚至不通路,那些早年進藏的先輩們,吃糌粑、喝雪水、住帳篷,開荒挖地、砌墻蓋房、修橋修路。敖超筆下的老人就是早年進藏隊伍里其中的一位,他曾意氣風發、激情如火,曾舍小家為大家,把青春年華和大半生時光奉獻給西藏,不少人把生命都留在西藏,很多人甚至無名無姓。此刻,一位藏二代和藏三代送別藏一代,這種心境和悲傷,只有在西藏生活工作過的人才能理解。詩人通過一些動詞:“躺在、開得、哭泣、獻上、彎下腰、鞠躬”;用一些形容詞:“靜靜地、安詳、稚嫩、黯然”等營造了一種肅穆、悲涼、傷感的氛圍,讓人不得不對在西藏奉獻幾十年的老人心生敬意;為老人、為這些仍然顛沛流離、散多聚少的特殊家庭心生敬重。也許浩大的祖國記不住他們,廣袤的西藏也記不住他們,但總有一些人能夠記住他們,比如藏一代之間、藏二代之間和他們的家人。
 
  接著看一首同樣寫人物的詩《因為西藏——寫給羅少波》:“因為西藏∕你來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我都和你醉倒在∕拉薩絢爛的霓虹里∥今年∕你再一次來到西藏∕你說∕你要去沒有霓虹的地方∕那個地方∕有一醉方休的遼闊草地∕草地上的牛糞旁開滿了格?;èM有一首牧歌∕一個會打酥油的姑娘∕她的笑容一定燦爛整個天空∕這片天空如此的近∕就像駐足在滯留的美麗黃昏∕一杯香甜的茶和暖暖的天空一起∕散發著她溫馨的氣息∕讓人感動∥我從內地來的哥哥∕今天你從高高的草原回來∕因為西藏∕又一次和我醉倒在霓虹里∕霓虹燈下∕你唱著草原的牧歌∕唱著唱著∕一行眼淚就流了下來……”。品讀這首詩,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幾句話就在腦際閃現:“在我的性格中,沒有比尊敬與追隨我所敬愛的人,并熱切地想站在他們一邊的強烈欲望更為發達的了。不幸因為我的性格具有兩個方面,在我的內心里還有一種不屈不撓的批判意識”,“我總是喜歡承認別人的優越性,并且讓他們引導我向上”。寫詩者都知道,作品是抒發感情、甚至激情,撲捉靈光一現之感悟的,這沒有錯,但表達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激烈、澎湃、張揚,有的人內斂、含蓄、舒緩。而敖超這首詩,情感柔潤飽滿,敘述質樸自然,尤其是切入角度特別,比如“有一醉方休的遼闊草地,有一首牧歌,一個會打酥油的姑娘,一杯香甜的茶和暖暖的天空”等。描寫兩個癡愛西藏的人相聚時的欣悅和盡興,而這樣的欣悅與盡興,不在別處,就在西藏;藍天之下,草原之上,綠草茵茵,格?;ㄔ趽u曳,牧歌在悠揚。能想象到畫面的喜慶與和諧。整首作品可以說含蓄與奔放兼容,柔媚與豪放并存。詩句節奏明快,收放自如,表達情感手法嫻熟;值得一提的是語言清冽、真實,或者說干凈,正如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說的:“寫詩必須使用自己孩提時期的語言,對一個人來說,最覺親切的詩是用十歲以前說的語言寫成的”。這首詩與其說是意境感染了我們,倒不如說語言更讓讀者難忘。
 
  《遇見》共120首詩,分三輯,分別是“遇見色彩”、“遇見惆悵”、“遇見愛情”??梢姁矍樵娫诎匠P下所占的比例,智利詩人聶魯達說:“首先詩人應該寫愛情詩,如果一個詩人他不寫男女之間戀愛的話,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詩人,因為人類的男女結合是大地上面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來看作品《淚中影》:“塵世之外∕梵音傳來∕我本想沉浸其中養心∕可是你無意間看了我一眼∕讓我隨了世俗的緣∥遙望彼岸∕茫茫人海∕你本來好似流水漫來∕可是我錯把薄霧當作云彩∕讓我在淚眼中空幻∥經筒轉了又轉∕月亮彎了又圓∕兩顆心在錯的時候遇見∕如淚中影∕這滴淚是我憂傷的眼∕用三世的輪回與你相見”。通過這首詩,不難看出詩人的愛情觀,他憧憬的愛情是雙方在心靈上的自然契合、情感上的兩心相悅,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不需要海誓山盟,不需要壯懷激烈,更不需要在雙方愛情的花環上附加任何條件,比如金銀珠寶、房車權位等。在表述上,語言鋪排流暢樸素,節奏明快輕靈,做到疏朗結合;“塵世之外,梵音傳來”、“遙望彼岸,茫茫人海”、“經筒轉了又轉,月亮彎了又圓”等詩句描寫,給人既有一種沉郁無奈、遙遙無期的守望,又有一種幽香初綻、兩手相攜的等待,讓讀者意猶未盡。特別是通過“梵音、塵世、經筒、憂傷、月亮、世俗的緣”等物象出現和詞語描寫,讓讀者感受都愛情的美好和神圣,相思的苦澀與無奈,還有彼此錯過的痛惜和遙望。此刻就想起愛爾蘭詩人葉芝在《當你老了》里幾句詩來:“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起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和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細品慢嚼,我們一次次被愛情的神奇和偉大所感染、震撼。
 
  人間百態,是飛揚的彩蝶
 
  晚年的張愛玲曾說:“人生的結局總是一個悲劇,但有了生命,就要活下去”。還說:“人生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在一次又一次翻閱《遇見》的時候,不少作品詩人寫得很真誠、實誠,讓表達變得可信、親切。行文遣詞樸素、真摯;不夸大其詞、濫情造作,而是像憨厚質樸的高原牧民一樣,在樸素簡約里,浸透著本真和原生態,讓讀者內心產生共鳴。比如作品《我忍不住哭了》:“這些天好多事∕在心里壓了又壓∕好多莫名的感動∕好多莫名的想哭∥我想哭∕壓了又壓∕一部電影的情節∕一首詩的詞句∕我壓了又壓∥我還一口氣∕閱讀了一整部長篇∕這部長篇∕像是在寫我自己∕我壓了又壓∥當一個軍人∕和她的名字∕與藍天一起∕出現的時候∕我忍不住地哭了∕此時∕我忍不住地哭了∕我是多么地想哭”。詩歌第一節就很吸引眼球,“這些天好多事,在心里壓了又壓”,是??!人到中年,家事、公事、親戚朋友的事,不管你能不能承受、能不能頂住,你都要堅持。對于敖超,家人分散各地,重慶、北京、山西、河南,并且老的老,小的小,每個人的事,都是他的事,每個人的不隨心,都讓他牽腸掛肚。詩歌第二節“我想哭∕壓了又壓∕一部電影的情節∕一首詩的詞句∕我壓了又壓”,我們能看到詩人內心的善良與柔軟,正如錢穆說的:“我是這樣一個性格,在詩里也總找得到合乎我喜好的而境界更高的性格。我哭,詩中已先代我哭了;我笑,詩中已先代我笑了”,“有些境,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詩中”。詩歌第四節“當一個軍人∕和她的名字∕與藍天一起∕出現的時候∕我忍不住地哭了”;敖超父親身穿戎裝多年,自己也在西藏部隊服役數年,在遙遠的邊地,在高聳的邊關,父子同握鋼槍,立于界碑之下,雪山之上,守護腳下每一寸土地,呵護身后億萬人的平安,不管白天黑夜;那種內心的澎湃,情感上的激越,沒有身處邊陲,沒有使命與擔當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當下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物質生活空前豐裕,消費水準日趨高端化、多元化。這時候,很多人迷失了方向,被物質挾持了,什么保家衛國、捍衛領土;什么守護尊嚴、“辛苦我一個,幸福十億人”,已在這些人心中喪失殆盡,他們只認錢、認權、認好處和利益,媚態畢現、奴相十足,有奶便是娘。
 
  也許是詩人在青藏高原生活久了,受藏民族對信仰的虔誠、信念上的堅定影響大了,在讀敖超詩歌的時候,不少作品總有一些淡淡的禪宗元素在里面,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通透,一種豁然開朗的澄明,比如作品《有關牙痛的詩》:“一顆牙∕隱隱作痛∕真想拔了∕醫生說牙痛要治∕治不好再拔∕不過∕沒痛之前要養∥我想∕牙痛可以治∕心痛怎么辦∕治不好∕把心也拔掉嗎∥記得幾年前∕拔了兩顆牙∕牙不痛了∕心情也好了∕但是∕咀嚼的時候∕總是有些力不從心∥現在牙拔得多了∕于是心開始痛∕這些年的心痛∕是不是因為∕輕易地拔了∕不該拔掉的痛”。詩歌第一節的確有事說事,就事論事,只為下文做鋪墊,沒有問題。第二節“心痛怎么辦∕治不好∕把心也拔掉嗎”?愛爾蘭詩人希尼曾說:“詩歌不僅僅令人愉悅的正確,而且還要令人信服的智慧”。敖超通過一點小事,發出了深刻想象和疑問,這樣的寫作和疑問,個人之見,與很多因素沒有關系,與心有關系,跟詩人的品味和境界有關系;而這種感覺是先天性的,學不來。第三節“拔了兩顆牙∕牙不痛了∕心情也好了∕但是∕咀嚼的時候∕總是有些力不從心”。“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世事皆然,詩人以小見大、窺斑知豹,滲透和感悟人生之道理,這既是心性上的成熟,也是心靈上的升華。
 
  最后品析個人很喜歡的作品《霧與霾》:“我茍且的生活里∕有一個理想∕叫詩與遠方∕在詩的行間里∕充滿了幸福的渴望∥來到一個新的城市∕陌生得有些凋落∕詩行里∕面對遠方∕那種虛無的美麗∕薄霧里有著詩一般的朦朧∕讓我想起∕行吟的高山雪原∕牧場湖泊∕這些飄游的氤氳∕縈繞在監色的天空∥不知什么時候∕霧和霾成了一個組合∕我們面對霾∕就像一個沉重的大幕∕開啟與不開啟∕都是這么沉重∕包括房前和屋后的菜園子∕都似乎成了記憶里的囊中之物∥我們面對的霧∕是美麗的愛情∕而面對的霾∕則是飛揚的塵土∕最終是塵歸塵∕土歸土∕一切和詩歌無關∕與茍且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著”?,F代新詩的優美和精致,或者說意境,很容易被讀者領悟,并激發起讀者潛沉已久的想象,達到心靈上的同頻共振;好的詩歌,語言精美,表述靈動,既是詩人內心的自然流淌,也是潤澤受眾心田的甘露。有一點我很佩服敖超,不管是懵懵懂懂的少年時期,月朗星稀之夜里站崗放哨,還是后來當工人、記者,直到現在當作家詩人,幾十年的良好習慣,就是一直在寫,他的觀察和感悟,或者說對于文字的“心”,對文字的“癡”始終沒有變,這也是他成績斐然的原因吧。這首《霧與霾》,應該是寫于旅途,讓人耳目一新:第一節就挑明了自己生活的地方,那里非常明媚、寧靜、美麗;美麗到可以稱作“詩與遠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下很多城市,四季飄飄渺渺的霾、總是縈繞在每一個人心頭。很多人每天面對的,不是美麗的霧,而是煩人的霾,讓人們感到“這么沉重”。前面說過,敖超的詩歌真誠、率性;能從繁雜的、細小的、日常事物中發現不同之處,揭示其另一面,直指要害和本真,切入視角獨特,讓普通、常見的物象在他的文字里給人一種陌生感、新奇感;做到平兒無波、從容自然。
 
  詩集《遇見》后記里,敖超的朋友霍爾嘎•努木說:“很敬佩超哥,沒有因淹沒在長期處理繁雜的機關公文堆里而改變詩性的情懷,沒有因暢游在啤酒的海洋里而忘記了閱讀”。這在文字和文學普遍與人們漸行漸遠的當下,顯得多么珍貴;他對文學的堅守讓人感動,有了這樣執拗地堅持,加上他的睿智,我們有理由對敖超期待更多。
 
  史映紅:筆名桑雪,藏名崗日羅布,上世紀七十年代生于甘肅莊浪縣,九十年代入伍進藏,已轉業;居山西太原市;在《詩刊》《解放軍報》《文藝報》等發表詩文950余篇(首),著有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文學評論集正在出版當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十九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敖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藏作家協會理事;2005年獲西藏作家協會“新世界文學獎”;魯迅文學院第十一期高研班學員,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出版小說集《假裝沒感覺》。小說、詩歌、散文收入多種選本。
 
  來源:作家網
  作者:史映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小尤奈私拍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hqsexmovie|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本三级中文字版电影|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成人免费播放网站| 国产一区第一页| 青青草99热这里都是精品|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嫩草影院一二三| 欧美日韩一品道|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爽|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男女一进一出呻吟的动态图|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极品大学生酒店| 女人说疼男人就越往里|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特区爱奴在线观看|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2022天天躁夜夜躁西|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二级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女人与公拘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日本五月天婷久久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