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荊山
荊山:光澤的文字,抑或被參照的品質生活
文/周 朝
文/周 朝
荊山老師的新著《黃金歲月》到了,在新的一周的第一個早晨,這可是讓人無比喜悅的事兒。
見書如見人。照片上,荊老師依然慈祥,依然溫暖,依然風度……
依照為人抑或為文慣例,我自然要為《黃金歲月》寫點兒什么。多年來,我寫了很多書評。可是,今天,說寫書評,我不敢。先是博聞多識的荊老師曾厚德于我,惠及和我一樣的諸多后生;再是荊老師文字厚重,打開書頁便是一個璀璨的視界。我如何敢造次評量?
想想,這么多年,還真的沒有造次過。對于內心景仰的風景,低眉和尊崇,才是最好的表達。
即使是在某天下午,下班以后,荊老師盛邀我們編輯部的一眾同事,走進省文聯家屬院那棟小樓中,吃飯喝茶,嘰嘰喳喳,或談古論今,或翻亂他一摞摞的圣賢奇書……這樣的經歷,數不勝數,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哪怕是在最無拘的片刻,我依然心懷虔敬,唯恐有負于他的寬闊和風容。
不過,自我來京,如此“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的景象便成了記憶。春秋代序,瞬間十年,倏忽歲月喚不回彼時歡欣。但,好在,荊老師和他的《黃金歲月》,猶如奔騰不息的文字河流,為我洗練出一個明媚的夏日。我以為,今天的意義,即在于此。
與荊老師相識,緣于《河南新聞出版報》。當時,主編張富領領銜創辦周末版,我忝職編輯部主任。彼時,中原大地,波瀾壯闊,傳媒界更是風起云涌。
周末版是一張白紙,如何書寫?更為揪心的是,編輯部主任是光桿司令,空蕩蕩的編輯部,除了新添的幾張桌椅、幾臺電腦,便是我一籌莫展、轉來轉去的身影。
當然,這種尷尬局面,只是暫時的。
不久,在張富領辦公室,我第一次見到慈眉善目的荊山老師。記得張富領說,有荊老師在,我們周末版就能成為一面旗幟。其時,荊老師已經從河南省文聯屬下的《傳奇文學選刊》副主編崗位退休,這一次,他再次走馬上任,任周末版編審。
我真是大喜過望?。『螄L不是呢?荊老師是河南文化界、出版界的翹楚,別說文化、知識之淵博,就說淀積經年的出版經驗,即使我們矻矻以求,也很難望其項背。
至此,我們編輯部猶如一個大家庭,枝繁葉茂,士氣盎然。先后加盟的杜文麗、梁冰等,在各自的崗位上,有聲有色,風生水起。
荊老師沒有滿足于編審的工作,有一天,他提出要分給他版面,我有些驚詫,編審工作已經不輕松,要是再給他版面,累著了他,那主編還不拿我是問?
但是,我最終沒有拗過他,先是“健康咨詢”,再是“周末聚焦”,最有意思的是,隨后,連“時尚生活”也一塊兒給他了。試想,讓一個年逾六旬的半大老頭編輯時尚版面,這是不是在給他出一個很大的難題?
事實是,荊老師偏偏因為“時尚生活”又一次火了,有不少讀者把他當成二十多歲的青年小伙追求!二十年前,既沒QQ,也沒微信,好像“E妹兒”剛興起,年齡最大的荊老師時不時地收到一封情書,便成了我們編輯部秘不宣人的喜事兒。
當時,報社總編輯任建誼曾說:“這么大年紀了,讓你做時尚版,真難為你了?!?br />
如果真的難為了荊老師,我當然罪不可恕。好在荊老師在出版界浸潤多年,有著深厚的造詣,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負責的版面給報紙帶來的含金量,全報社上下,有目共睹。這讓我如釋重負。
不僅僅編輯版面,他還像我們年輕記者一樣,到一線采訪。
走出編輯部,中原大地上,就多了一個匆忙的身影?!秾ふ夜埠蛧挠⒛!?、《創造美的白衣天使》、《春華秋實將軍渡》、《生命的詮釋》、《我和劉紹棠在一起》、《走進劉志華的家》……泱泱數萬言,每一個字都蘊藉著荊老師的精思、學識和篤厚,都閃耀著荊老師的睿智、品質和光澤。
毋庸置疑,《河南新聞出版報•周末版》也在短時間內成為中原傳媒一枝獨秀。
七十歲那一年,荊老師第二次“退休”,本想在旅游、聚會、晨練中頤享晚年生活的他,偏偏又被河南圓方集團看上,總裁薛榮盛邀他出任集團雜志《圓方文化》主編。在時代的簇擁下,荊老師的人生,再一次煥發出流光溢彩。這一次,老驥伏櫪,又是五年,2014年5月,七十五歲高齡的荊老師第三次“退休”。
人生浩瀚,風音自起。荊老師如一頁舟楫,在文化的河流上,與時代共進發,念去去,春風十里,全部浩渺,都是富藏人生能量的回響。
此刻,在我桌案上,《奔流》作家文集之一的《黃金歲月》正如洪鐘大呂,其音鏗鏘。
在記述自己的人生經歷時,荊老師如是說:“別人都是一次退休,我卻退了三次……有人送我詩文:曲苑傳奇碩果豐,新聞戰線立新功。國色天香籌雅士,辛勤換來晚霞紅。這只是對我的一種鼓勵。我一生平平淡淡,一點兒色彩也沒有……”
謙遜、誠樸者大抵如此,對于世間色彩,從不苦心孤詣,而是云水襟懷。
荊老師其人其書,便是鑒證。
2019年6月24日于北京
作者簡介:
周朝,原名劉林,詩人,作家,職業期刊人,傳媒策劃人。長于現代詩歌、歷史散文、文學評論、文化隨筆,在各級文藝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00余萬字。著有《觀照鄉野》?,F為香港紫荊網副總編輯、中國區新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