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熊在笑

將眼淚留給自己,將歡笑留給讀者
——讀熊在笑長篇小說《出奇的夢想》
作者:趙思芳
與熊在笑先生的相識是偶然的。今年三月,他從奔流文學院作家研修班微信群里加我好友。成為好友后,我從他發的朋友圈得知,他和我是老鄉(我們都是河南商城人),他是個商人,常寫寫文章。他的《出奇的夢想》贈送版問世后,他在信陽師院舉行新書發布會。因為教學任務繁重,我不能親臨現場學習。后來他說親自送書給我,還幾次三番請我吃飯。盛情難卻,五月一個周末的下午,我來到了他的公司,見到了他,一個矮個子,皮膚有點黝黑的中年男人。當時他在辦公室等著我,見我到來,順手將《出奇的夢想》給了我。哇塞,好厚的一本大書。他還將掌閱簽約作家協議,拿給我看。我抬頭迎向他,看到他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環顧他的辦公室,知道他開的是一家家裝公司,兼顧熊氏宗親聯誼會的籌備工作。寫作、開公司、做公益,小小個子的他,竟有如此的能量,我禁不住向他投出贊賞的目光。交談中,他的手機不停地響著。知道他忙碌,我拿起書匆忙離開了他的公司。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讀了幾十頁,就被緊緊吸引住了,覺得這部書很有文學價值。但過多的錯別字,不通順且啰嗦的語句,都使我覺得不舒服,我想換個版本讀。打電話問熊在笑先生,他說沒有修改版了。唉,以這樣的版本問世,實在太遺憾了。他懇請我給他的這個本子做修改,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我決定先讀一遍,然后再細細修潤。那些日子,我白天上課,夜晚讀書。越讀越覺得精彩,越讀越覺得妙不可言。我給熊在笑先生發過這樣的一條信息:“無論多少錯別字,多少啰嗦的語句,都掩蓋不了你的文學才華,淹沒不了這部書的藝術價值。”
今天,這部書我已讀了四遍,三易其稿。我覺得我該為這部書說幾句話了。
我想,評判一部小說是否成功,首先看作者是否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祥林嫂,曹公筆下的林黛玉、賈寶玉,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白流蘇等,這些都是中國文學畫廊里的經典形象,給千萬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熊在笑先生也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主人公三嫂、出奇是整部小說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他們有膽識,有智慧,吃苦耐勞且秉承農民的樸實善良。
在鄉下,三嫂開了一家日用百貨店。為了招攬生意,她在店門口的銀杏樹下,擺放瓜子、茶水,她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接著她又開了豆腐坊、肉鋪店、農資部、健康服務站。隨著生意的擴大,她開始在五崖寨籌建野豬林,經過三嫂的運作,得到了縣政府的支持,她的五崖寨野豬林呈現勃勃生機的景象。官場險惡,三嫂敗走野豬林,來到省城經營廢品收購公司。聰慧的三嫂用收廢品的積累,開始向餐飲業進軍,很快成為餐飲業的大嫂大。三嫂的每一次創業,都彰顯出她的膽識與智慧。但三嫂,無論她的事業取得多么大的成功,她總是過著簡樸的生活,從沒向往過奢華。她也從未忘記父老鄉親,她曾讓妹妹林丹、妹夫余國子經營家鄉的小店、省城的廢品公司;她曾讓張老八看守野豬林;她曾讓王六子夫婦在野豬林山腳下賣茶水;她曾讓廢品收購站的嫂子們和她一起經營餐飲業。最難能可貴的是,賣掉了省城紅紅火火的酒店,回家鄉建了九十九棟別墅,獎勵那些回鄉創業的人士。她的善良淳樸、她的大愛充溢于字里行間。
出奇,人如其名。學生時代是個叛逆的少年,編夏校長爺爺的段子,拉攏一直在夏校長弟弟承包的校內食堂就餐的同學去校外的姜爺餐館吃飯。惹惱了夏校長,一氣之下,被開除了。回家后的小出奇,承包村里的林場,并給縣委書記寫信,提出綠色發展的建議。這封信改變了他的命運,被舉薦到來到鄉政府工作,出奇在這兒拯救了一個瀕臨倒閉的鄉鎮企業。來到縣城,他和盛力合作創辦一家報社,借著這個陣地,出奇發表文章,表達他對創業致富的獨特見解。由于盛力圈地圈財,出奇陷入了他的陷阱,無奈之下闖蕩到省城。在省城,他應聘到一家晚報社,開始了企業策劃工作。出奇每一次的人生轉折,都表現出他的膽識和智慧。我對出奇這個人物最欣賞的就是他的一個個成功的企業策劃。每當午夜,靜靜地品讀那些策劃的案列,內心里一顫一顫的,我好像在讀一個個神話。打電話問及熊在笑先生,他說那些方案真的是他一個個策劃出來的。
出奇的婚姻,并不圓滿。我在想,他能策劃出一個個令人拍案叫絕的企業方案,為什么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婚姻呢?再一想,出奇的智慧只是表現在某些方面,對于人世這本大書他如我一樣沒有讀懂,他骨子里的樸拙可見一斑。
這部小說,還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如劉老好、張老八、王六子、余國子、王寶等,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張老八。列位看官,咱們來欣賞一下第十八章對張老八的描寫片段:
張老八說:“唱就唱。"
小妹生的乖又乖;
遠遠看她飄過來;
走路好比蝴蝶舞,
打傘好似牡丹開;
愛壞多少好人才呀,好人才。
聽了張老八有腔有調的歌聲,這讓三嫂很意外,人家都說張老八是個傻子,他哪一點傻啊,今天真是女人的褲子邪門了,連二球都會唱山歌。
場下,齊聲說唱得好,接著響起了一片熱烈地掌聲。
張老八一激動即興又唱起來:
三嫂,三嫂,你上來;
你說有人要把俺來愛,
你讓俺一睹她的風采;
下面各位都聽著,
今天要是沒有人把俺來愛,
俺就讓三嫂親俺一口好交代,
大家說應該不應該。
臺下一陣歡呼,齊聲說:“應該。”
三嫂看大家都起哄,躲到一邊了。組委會的成員們被這意外的事兒搞樂了,沒有想到民歌在民間有如此大的生命力,還能點燃一個二性球的智慧。
三嫂怕不好收場,上臺哄張老八說:“等這比賽一結束,你的媳婦就上門了,你下去等著吧。”
老八說:“真的。”
三嫂說:“不哄你。”
張老八說:“那俺不讓你親了。”
一向癡傻的張老八,看三嫂為迎接省扶貧辦來視察,舉行民歌賽事,他也禁不住登上舞臺即興演唱,此時的張老八,早已沒了傻愣愣的形象,他對婚姻無限向往,他活潑又幽默,滑稽又機靈,讀來令人開懷大笑。多么鮮活的形象啊,他好像從紙上跳出來,來到你的面前。
其次,我想在這里說說這部小說的思想價值。文學不是對生活的記錄,如果那樣還不如用相機去再現生活。這部作品,再現了改革開放后幾十年中國的社會變革。在這場革命中,中國農民從田園里走出來了,改變了幾千年來傳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他們尋求一種全新的生活姿態。他們從農村走進城市,在改革的浪潮中,他們表現出比有些城市人更高的智慧和膽識。
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中國的經濟快速騰飛。面對著物欲橫流的時代,有些人秉承了中國士大夫的傳統美德,他們獨善其身,保持高潔的品質。作品中的李總,就是這樣的一個君子形象,他智慧超群,經營城市生態園,受挫后,去云南考察,轉變了創業方向,決定打造朱仙古鎮文化,為后人留下一筆文化遺產。商場上,情感泛濫,權色交易,權錢交易屢見不鮮,可他卻堅守道德底線。最為可貴的是,他對女性表現出高度的尊重。可有些人,卻喪失了良心和操守,包情人養小三,騙取他人和銀行的信任,圈地圈錢,最后桃之夭夭,盛力和黃哥、楊政就是這樣的形象。
作品也揭示了官場的黑暗,三嫂的扶貧款撥下來,到了鄉政府,被官員們截流,陳鄉長挪用這筆錢做生意;韋書記動用這筆錢調動工作。閱讀這些章節,禁不住為熊在笑先生的正直而擊掌,作家就應該有這樣的擔當。
近些年來,隨著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老一輩人的凋零,鄉村逐漸消失,熊在笑先生在這部作品中給我們指明了鄉村建設的方向。作品結尾寫到三嫂和出奇回歸家鄉,重新建設新農村。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在外創業的家鄉的精英們,回歸家鄉,建設家鄉。從這個角度講,熊在笑先生高瞻遠矚,未來的新農村也會在他的策劃下,以全新的面貌出現。
再次,這部小說的語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這部小說的語言樸實中不乏幽默,幽默中不乏靈動。如第一章有這樣一個片段:
劉二結婚十多年了,媳婦一直沒有懷過孕。劉二埋怨出奇娘光留種不長苗,讓他夜夜白折騰。出奇娘說劉二四處搞女人,搞多了,把好種子都播到別人地里了,播到自己地里時全是癟子,要說沒有根據,讓俺偷次人試試,就知道是誰有病。奇怪的是,在劉二三十歲的這一年,出奇娘老樹發新芽返春了,居然破天荒地給劉二生下一個白白凈凈的兒子來。孩子生下來不哭也不鬧,睜開兩個小眼睛就會傻傻地笑,惹得全村子里的人都來看稀奇。因此,劉二就給兒子起了個名兒叫出奇。劉二自有了活寶兒子出奇,不再成天喊他媳婦屋里頭、俺家老女人、臭婆娘了,改稱俺孩子他娘。五代單傳的劉家人,視出奇像龍蛋一樣金貴,人人都寵愛得要命。出奇的爺爺給出奇起了個響亮的大名:叫劉夢成。希望出奇將來出人頭地,光耀祖宗。
這段文字運用典型的家鄉方言敘寫出奇的身世,這些鄉土語言閃光得如顆顆珍珠,散發出泥土的芬芳,仔細把玩別有風味。熊在笑先生腳踩在堅實的土地上,他的作品扎進了厚實的土壤之中。
文章多處使用了疊音詞,引用了大量民歌,這些都顯示出作深厚的語言底蘊。由此,我悟到一個作家,要想寫出色的作品,必須深入生活,向民間汲取語言營養。
這部書整個看來,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語言樸實自然。熊在笑先生最為可貴的是將主人公的坎坷經歷,用詼諧輕松的筆調描繪。他將眼淚留給自己,將歡笑給了讀者。可見,這部書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歡,并非偶然。
當然這部書的價值不僅局限于以上三點,它有多方面的價值,商業的,民俗文化的等等,限于篇幅,這里不再贅述。
盡管筆者對這部贈送版的修潤,還算比較努力、認真,但限于個人的學識和能力,可能還存在不少問題,歡迎讀者諸君隨時指出,以便將來再版時予以修正。
2019年6月
作者簡介:
趙思芳,女,信陽市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奔流作家研修班學員。作品散見于《散文選刊》《大觀 東京文學》《奔流》《河南教育》《羊城晚報》《大河報》等。
作者:趙思芳
來源:中國旅游文化網
http://lywh.hk.trst.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3&id=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