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陳人杰的《鷹》
作者:普布昌居
作者:普布昌居
鷹
作者:陳人杰
它看上去一副老相,但非老態龍鐘
從尖利的喙子、紅色眼圈
可以看見天空暗藏的死結
它老,與年齡無關,與憐憫無關
它的老,是地老天荒的老,仍有
從萬物的心臟取出刀鋒的本領
它有很多形容詞,顯然雄鷹的雄不是性別
而是將我的心從媚俗的肉身里兌換出來
在愈來愈高的蒼穹上變幻著不可企及的弧線
顯然它的翅膀在自己的回聲里變硬
當它再一次翻騰
它成為風暴的源頭、江河的源頭、雪山的源頭
天空中帝國的源頭
它的長唳,像從另一個國度傳來的圣諭
再也沒有什么想像了,但生活如果沒有想像
我們依靠這魂一樣的精靈做什么
我們該向誰學習飛翔?
它不斷升高,接近崇高,又俯沖下來
重回深處的磨難
一生,生于羽毛,困于翅膀
它已使盡了所有的力氣
仍不能變成一道光向太陽奔去
如苦膽高懸,衰老的榮耀帶著年輕的夢幻
如果你有過行走高原的經歷,你一定見過這樣的畫面,蔚藍蒼穹中黑色的鷹振翅劃過天際。是的,在高原,鷹極為普通,人人都會與之相遇,但能將其靜與動的形貌生動勾勒,并將其一生的生命姿態刻畫成一種精神氣質的人卻不多,陳人杰是其中一位。
不能不說,陳人杰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具有良好的觀察力、思考力與表現力。從詩集《回家》到《西藏書》,陳人杰的詩歌始終充溢著豐富的詩情與深刻的哲思?!耳棥肥顷惾私茉诓貏撟鞯脑娂段鞑貢分械囊皇自?,品讀《鷹》同樣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出色的創作才能。
詩歌共三個小節,在第一小節中,詩人用白描的手法,抓住鷹的面部特點,形象勾畫鷹的靜態形貌:“它看上去一副老相,但非老態龍鐘/從尖利的喙子、紅色眼圈/可以看見天空暗藏的死結”。“老相”,是鷹褶皺縱深的臉部,“尖利”和“紅色”兩個形容詞則從另一個方面表現了鷹的鋒利的喙子和機敏的眼睛,凸顯了鷹的厲害。鷹是天空的精靈,時間和風雨中的歷練使它得以洞曉天空的秘密,它的老相只是一種假象,而“從萬物的心臟取出刀鋒的本領”才是它的實相。
在第二小節里,詩人加入了對鷹的動作與聲音的描寫:“在愈來愈高的蒼穹上變幻著不可企及的弧線”,“它的翅膀在自己的回聲里變硬”,“它的長唳,像從另一個國度傳來的圣喻”。幾個短句,讓我們仿佛看見了行動中的鷹:它的雙翅在震動中越發有力,它的叫聲遼遠、犀利,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變幻著不可企及的弧度”,更是將鷹上下翻飛,隨意滑翔,無所拘束的自由、灑脫表達的淋漓盡致。而“它的再一次翻騰/它成為風暴的源頭/江河的源頭/雪山的源頭/天空中帝國的源頭?!钡呐疟染涫絼t動感與氣勢十足地表現出鷹在翻飛騰躍時彰顯出的力量。
詩歌兩小節動靜結合的描寫使詩人筆下的鷹形神兼備,栩栩如生。與此同時,這沒有馴化的高原生靈所具有的孤獨,堅韌,豪氣與無畏的生命熱情也一并勢不可擋地擴散出來,深深地震撼著詩人,令他感慨:“雄鷹的雄不是性別/而是將我的心從媚俗的肉身里兌換出來”的一種精神。
詩歌的最后一節,是詩歌思想與情感升華的部分。詩人對鷹的描寫從表象推進到精神,從鷹的生命姿態進而思考一種可能的生活狀態。第一句“再也沒有什么想象了”,形象呈現了我們的那些安于被設置的生活,一地雞毛,碌碌無為,庸常瑣碎的生活狀態。是鷹的“不斷升高,接近崇高,又俯沖下來/重回深處的磨難”中包含的向上,向自由的勇敢與努力,“一生,生于羽毛,困于翅膀/它已使盡了所有的力氣/仍不能變成一道光向太陽奔去”中體現的拼盡所有,執著夢想的悲壯,為我們樹立了一種新的榜樣,提供給我們一種新的渴望與想象。人生中何嘗沒有這樣一種境遇,命運起伏,且困難重重,即使有所追求,敢于行動,也不免被各種有限困住手腳,無法抵達夢想的邊際, 但鷹的生命姿態啟發我們,只要有不懈與堅持,就是對生命熱情和力量的張揚,就是一種自我生命價值的實現,一如詩歌結句所言“衰老的榮耀帶著年輕的夢幻” ,整首詩的意蘊因此提高到了一種哲思。
鷹是天空的精靈,它的一生將生的快樂和死的榮耀都交給了飛翔,它用振翅高飛或搏擊長空為自由,無畏做出最好的詮釋。鷹的傲然向著太陽飛翔的雄姿甚至化為一種精神,激勵人心,引導人心,給人以最大的震撼與感動。許多文人都深情表達過對鷹的禮贊:作家麗尼稱贊“鷹有兩個強健的翅膀,會飛,飛得高,飛得遠,能在黎明里飛,也能在黑夜里飛”,詩人于堅將鷹稱為“帝王部落的圖騰,和英雄一起出征”,“鷹是漢子們的信念”。陳人杰則從“一生,生于羽毛,困于翅膀,它已使盡了所有的力氣,仍不能變成一道光向太陽奔去”的書寫中歌詠鷹熱情、無畏、悲壯的精神特質,進一步豐富了這一意象的審美意蘊。
陳人杰是一位援藏干部,2012年他帶著多年的夢想,從秀麗的江南古都一路向西,走進雪域高原,走進羌塘草原,走進高寒的申扎縣。與西藏相遇,對于陳人杰是一種生命的豐富,在行走高原的日子里,他一方面驚嘆、折服于高原自然天成的獨特景觀,另一方面又經受著極地高寒的生存環境對體力與耐力的考驗;一方面,他為高原人的淳樸、堅忍、樂觀、曠達的生命態度感動,另一方面又為牧區物質的貧困與落后,還有遠離親人的孤獨寂寞唏噓感慨,這些經驗和感受豐富和深化著他的生命體驗與人生思考,并影響著他的創作,讓他的詩歌中不止有江南的溫和與典雅也多了高原的曠達與堅韌。
作者簡介:
普布昌居:藏族,作家、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