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應該有一個主流發展方向
——在《施浩詩選》新書首發暨分享會上的發言
冰 峰
——在《施浩詩選》新書首發暨分享會上的發言
冰 峰
一個月以前我收到了兩本《深圳詩歌》,大氣,精致,有厚度,也有學術分量,完全是一個浩大工程的產物。當時我想,這么重要的事情是誰干的?今天明白了,原來施浩在操控這一切。這樣的情懷,讓人感到敬佩,同時也感覺到非常的親切。我昨天收到了《施浩詩選》,收到后就開始閱讀,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當了一輩子編輯,看詩已經看煩了,我能完整讀完這些詩,應該說已經表明了我的態度。今天參加《施浩詩選》研討會,聽了前面幾位大家的發言,啟發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施浩的詩樸實之中見靈氣,是傳統抒情詩歌和現代詩歌的較好融合。他的詩歌多數都有生活內容,有很好的細節,修辭也恰到好處,不空洞,沒有虛張聲勢的炫技,比如《童話趣事:關于死亡的概念》等作品,就反復被我們幾位評論家提起。為什么呢?因為這樣的詩有生活細節,有經驗呈現,有真情實感。這樣的詩,我是比較喜歡的。我有一種預感,這樣的詩歌,可能是未來詩歌的主要走向。前兩年我提倡的非虛構詩歌寫作,也可能具有這樣的含義。
就當下而言,詩歌寫作無非是兩個走向。一是恪守傳統,捍衛“詩歌是語言藝術”的詩學觀念。把詩歌語言的修辭技巧、審美價值放到了詩歌追求的最重要位置。就是說,詩歌讀起來美不美是最重要的,詩歌表達的是精神層面的追求,而不是實際的生活內容,詩人的寫作能力主要體現在修辭的功力上。二是去修辭,去意象,有現場感的寫作方向,詩歌不能一味抒情,要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和表現。口語詩和伊沙的新詩典就具有這樣的寫作特點。
傳統抒情詩,是在句子、詞匯和修辭上下功夫,呈現的是“詩一樣的語言”。而現代口語詩歌,則是用最簡潔、干凈、準確的語言表達生活、經驗、思想和情緒,并不注重語言的“美丑”和抒情是否充沛,有的時候,考慮的是一首詩的整體象征意義和呈現的生活本質。這樣的詩歌,是不會局限于一個句子,或一些詞匯的雕飾的。另外,自媒體時代的全民寫作也對傳統詩歌進行了圍困和攻擊。語言的魅力和神秘性在下降,過去寫作是作家和詩人的事情,而現在則不然,所有的人都在寫微博,發微信。人類對語言的襲擊、改造、破壞和創新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因為,漢語詞匯是有限的,能夠組成的句子也是有限的。我們嘔心瀝血寫出的詩句,可能只是年輕人調侃時的一句俏皮話,我們只是拾人牙慧而已。而且,抒情詩能夠涉及到的情感角落已經都被前人“侵占”了,出新很難。而口語詩,去掉語言修辭和華麗的裝飾,用干凈的語言把作者的意圖表達出來,或許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但是,完全去掉詩歌中的意象、修辭的寫作,可能會出現大家批判的“不是詩”的質疑。確實如此,詩歌固有的“語言藝術”和“詩一樣的語言”的特性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撼動。那么,保持詩歌原有的基本特征,同時融入時代詩歌流向的中庸之道或許是詩歌最后的選擇。想想看,我們買了新房,不能水泥石灰白墻了事吧,簡約裝修可能也是一種不錯的風格。既實用,又具有一定的審美表達。
所以,我所期待的,是在保持傳統詩歌修辭和意象的基礎上,把一些多余的龐雜的詞匯和裝飾去掉,讓詩歌更加親民。在情感釋放的時候,不要過多地考慮技巧、方法,拘泥于技巧和修辭的使用,順其自然,隨性而為,也許這樣的作品會更有味道,更有內容,更接近詩歌的本質。
施浩的很多詩,具有這樣的特點:放松,自然,不修邊幅。他的很多詩,是二者的結合,既沒有回避修辭方式的表達和句子里的意象,同時也用簡約的語言完成了詩歌的創作。《童話趣事:關于死亡的概念》等作品,很樸實,也很接地氣,同時也沒有刻意擦去修辭的痕跡。我覺得這樣的詩就是未來詩歌的寫作方向,就像我前幾年提出的《非虛構詩歌宣言》,我們要放下詩歌語言的架子,讓詩歌在生活中自由行走。

冰峰簡介:
冰峰,男,本名趙智。曾在人民文學雜志社等單位工作。現任作家網總編輯、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旅游電視委員會副會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豐臺區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微小說與微電影創作聯盟常務副主席、京津冀詩歌聯盟常務副主席、北京詩社名譽社長、亞洲微電影學院客座教授等職。連續多屆擔任中央政法委“平安中國”微電影微視頻大賽評委,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評委,中國濰坊“金風箏”國際微電影大賽評委,全國高校文學征文評委,《北京文學》年度獎評委等。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詞刊》《隨筆》等各類報刊。出版個人文學作品集多部,主編《中國高校文學作品排行榜》(每年四卷)、《中國年度微型小說》(中紀委方正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現代出版社)等文學作品集近百部。雜文《嘴的種類與功能》入編《大學語文》(2008年3月,北師大版)。有作品曾獲第29屆世界詩人大會(在匈牙利舉行)漢語寫作最佳詩歌作品獎、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索龍嘎”文學獎等,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新影集團等單位主辦的亞洲微電影藝術節上,多次被評為“十佳制片人”。曾參加第五次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2000年起,先后應邀出訪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大洋洲及東南亞等地參加文學活動,同時在柏林、悉尼、巴塞羅那、墨爾本及美國哈佛大學等地發表主題演講。2014年,獲美國世界文化藝術學院榮譽博士學位(在秘魯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