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智慧的夜鶯
——讀肖勁風文學作品有感
作者:關仁山
讀作家、詩人肖勁風的作品,使我想到他本人,文品即人品。我想起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我創造,所以我生存!”在肖勁風的創作道路和人生創業之路上,證實了這句名言,他懂得生存的藝術。
我和肖勁風是同鄉,也是朋友。我們都是唐山豐南人。豐南大地不僅是一方繁衍財富的沃土,也是營養文學的地方。這海灣、這平原、這河流,既普通又神奇。純樸與英武、靈性與風采、苦難與輝煌,是這方熱土的情調,也是肖勁風創作與創業的基石。我認識勁風時,正在豐南縣文聯《蘆笛》雜志社當編輯,他在鐵道部屬唐山某廠工作,常帶來他的詩作給我看,我讀后選發在刊物上。當時的詩作還是很有味道的。后來他在廠里的《唐廠工人報》任編輯記者,報紙上有個文學副刊。勁風有組織能力,時常搞一些文學活動。這得力于他的口才。我很羨慕他滔滔不絕的口才。再后來,勁風就與各地報刊打交道,投稿,并且還兼搞一些新聞。這為他后來成為國家級報刊副總編輯,在國內獲得一些重要的文學獎項,奠定了很好基礎。有些人口才好,說過就忘,而肖勁風說過仍記得,還要立竿見影地去辦。“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風,使勁風擁有許多真誠的朋友。
讀勁風的作品,給我最深印象是他勤于思考。他思考社會與人生,也勘查自己。思考就是摘取個人精神園地的果實,思考就是對個人意識迷茫中的探秘。人生在他理性的視線里,藏得很深,使人聯想到生命的旗幟,并從泥土中透射出大時代的輝光。
勁風寫過的小小說《肉瘤》、《錯位》等,這些小說表明他理解社會,思考人生,審度和直窺人的生態和心態,真誠地表現生活。文學是藝術的創造,是創造就不能簡單地停留在現實生活的表層描寫,而應對人的靈魂,對影響現實變化的多種力量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肖勁風清醒地注意到這一點。他后來主攻的散文詩寫作,如代表作品《黃河月》、《夜魂》、《夜潮》、《菊殤》、《夜之聲》等作品,有一種“人間與人生的情懷”,為社會人生尋找失落的精神棲息地。這種“人生情懷”是多義的,我們覺得作家要關心具體歷史階段和背景下人的生存狀況,二是作家要穿透現實,走向未來,關注人類終極目的的眼光。這個終極目標在評論家們看來是人的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高度自由發展和完美統一。盡管勁風作品還沒達到這種境界,從他這些散文詩中,我們感受到一些人的終極目的意識。意識是智慧產生的單元。
評價一個人,和評價一個人的作品一樣,不僅要看他取得多大成就,也該看他終極目標的高低和進取程度。肖勁風之所以被散文詩界稱為“夜的歌手”,是與之努力分不開的。他始終處于進取的亢奮狀態中。
如果社會是大舞臺,那么人生便是在舞臺上的敘事。作家走出鄉村,可總是想把對鄉土的歌唱還給土地。我們讀他的詩歌作品《黃土地》時,便覺得有了味道。土地的美質在這里熠熠生輝。
然而充滿誘惑的社會生活,總是將那些淳樸自然的鄉土狀態打破,造就一種奇特的行為方式和生存狀態。肖勁風的短篇小說《半邊的旭陽》,寫了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生活,使我們頗受感動。世界沒有殘疾的人,只有殘疾的靈魂。只要心靈是美麗的,肢體殘缺是不可怕的。人生最輝煌的一瞬,是事業成功的時候。可見,美是對形式的一種再造和升華。
生活的要義是感受,生命的要義是創造。
當我讀到肖勁風詩作《春天的十四行》時,就感覺春風撲面。他試圖接觸與生命的精神內核,力圖表現堅韌的民族心性。顯示了他敏銳的眼光和功力。一切一切,不信勁風喚不回!肖勁風如夜鶯,以詩輕唱。一個神秘莫測的八音盒在他身邊。在那里,即使被黑暗籠罩,也有音樂送到自己內心。從人的心靈出發,有什么地方還不能達到呢?可見,精神的自由是勁風文學創作的前提。
生活以成敗論英雄,所以必須做強者。我從一位詩人那里學來這句話,也可以為肖勁風的拼搏精神詮釋。勁風是生活的強者。眼睛告訴心靈的故事是不會忘記的。人生可貴的精神,在奮斗中復活。在奮斗者留下足跡的地方,歲月中的每一步,都是生命之輪看得見的轉動。同時擷來生命的真滋味。
身為中國作協會員的肖勁風,有著廣闊的事業,也有著很好的創作潛力。社會沸騰的生活成為他生命的一個暗示,疊印著人生的背影。我愿他將筆觸伸向更廣闊的世界,寫出更厚實的作品來,成為人生與智慧的夜鶯。
祝他創作豐收,事業大成吧!
作者簡介:
關仁山,滿族、當代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198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或出版長篇小說《天高地厚》、《白紙門》、《風暴潮》及中篇小說《九月還鄉》、《大雪無鄉》等多部著作達800余萬字。曾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及《人民文學》獎等獎項。作品多次改編成影視及被翻譯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