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遠方
作者:孟建國
作者:孟建國
陜西省圖書館舉辦王芳聞絲路主題詩歌報告會,既是對古代絲路詩詞深情的回望,也是對新絲路背景下當代新詩發展的極有意義的探索。
陜西和古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中華詩詞的原鄉,在中華詩詞創作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和獨特的貢獻。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共305首,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產生于陜西或與陜西有關。比如十五國風中的《秦風》、巜豳風》,"雅"和"頌"中的相當篇幅,寫的是關中尤其是渭河、灃河等河流兩岸的社會生活、宮廷典禮、歷史事件等,內容十分豐富廣泛。西周時期首都在豐鎬,許多事情發生在這里。東周時期首都東遷洛陽,但關中是祖陵、宗廟所在地,是重要的政治、禮儀發生地。所以說陜西、關中是《詩經》的故鄉?!对娊洝分?,五言、七言詩是中華詩詞的主要形式,浸潤了長安和中國,催生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的新詩。所以,陜西詩人天生具有擔當起弘揚古絲綢之路多元詩歌文化,推動東西方詩歌交流的責任。芳聞女士憑多年文學積淀和在政府部門從事宣傳工作的磨練,敏銳地感知到了這一重大的歷史機遇和責任,自覺擔當起了弘揚絲綢之路詩歌文化的使命。
近幾年來,她一直致力于絲路地域文化詩歌寫作與傳播,由她倡議策劃并成功舉辦了兩屆長安詩歌周,兩屆中國詩歌春晚陜西分會場;發起倡導絲路沿線詩人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詩人聯合會。尤其值得贊賞的是2018年4月,她率領中國詩人代表團赴西班牙、葡萄牙,在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中國文化中心,以及西班牙作家藝術家協會支持下,成功舉辦了西班牙首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中國詩人代表團首次集體參加西班牙國家電視臺的朗誦直播節目。2019年6月她和黃亞洲團長又率領海內外50名華語詩人赴俄羅斯,與俄羅斯作家協會聯合,在莫斯科民族宮主辦了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節,俄羅斯文化部長梅津斯基發來賀信,主編出版了中俄文《絲路駝鈴》詩集。
芳聞一年四季辛勤地奔走在陸上、海上、草原絲路上,且行且吟且誦且講,不斷地抒發著自己對絲路人文風貌的獨特的心靈體驗,她的詩歌創作也出現了小小的高峰,被大家親切的稱為“絲路行吟詩人”。
芳聞中英文詩集《絲路雁影》在詩歌抒寫上,努力嘗試把唐詩宋詞的古典美與西方現代詩的唯美、浪漫、象征手法相結合,試圖探索一種絲路行旅詩,既唯美,又浪漫,既有恢宏的歷史,又有精巧的細節,讓絲路風土人情打動人們的心靈,達到共鳴。芳聞的長安絲路行吟組詩、河西走廊絲路行吟組詩、云南茶馬古道行吟組詩、北方草原絲路行吟組詩、東南亞海上絲路行吟組詩、歐洲絲路行吟組詩,觸景生情,回味歷史,抒發哲思,大氣恢宏,具有史詩氣象,也有悲憫情懷,還有撲面而來的音樂感,曉喻八荒的神示性敘事,共同構成了她詩歌精神的自律性與排他性。
芳聞有一組寫絲綢之路的詩歌,從秦都到安西,從長安到北部灣、雷州半島,凡入詩之人物事,都被她置于廣大的時空和多維空間,當下和歷史,具象和意象,盡己所能,說出與之相關的價值和意義,同時盡最大可能調動一切資源為主題服務,再輔以唐詩宋詞的韻味與意境,使每一首詩都給人以極強的沖擊力,引發讀者無際的遐思。
我們由衷喜悅,芳聞不僅走向了詩歌的遠方,還用一己之力帶動了一個團隊,海內外的團隊加入到絲路詩歌大合唱里來。尤其陜西詩人集體出征,無論在東南亞,還是在歐洲,努力讓長安詩歌在絲路上響亮的傳誦。

孟建國,陜西岐山人,1952年生,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電機制造專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陜西詩詞學會會長。曾擔任陜西經濟學會副會長、賦學學會會長,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等。著有《岐下集》《風雨塵聲》《黃樓吟》《東籬詩探》《城南詩草》《秦中賦》等詩賦集。其文學創作除詩詞曲賦外,兼及散文、戲劇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