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悲壯的大武漢抗疫交響曲
——讀翟泰豐長詩《大武漢頌》
作者:張玉太
——讀翟泰豐長詩《大武漢頌》
作者:張玉太
日前,在《人民日報》讀到翟泰豐同志的長詩《大武漢頌》,深受震撼。全詩情思飽滿,激烈昂揚,以直抒胸臆的寫實史筆,揮寫出一幅武漢抗疫的大寫意圖景,堪稱大手筆、大制作。
那是一幅大武漢的悲壯的血淚圖景,又是一支豪壯的英雄進行曲。全詩剛柔相濟,點面有致,將祖國情、人民情、親友情,融為一體,合奏出激勵人心的主旋律交響,傳遞了可貴的飽滿的政治熱情。
最難忘,大武漢——
“瞬間
街衢寂然
轉眼
車馬不見
江城百姓
居家不出
老老少少
入戶閉門
百個小區
千座樓房
萬戶人家
守望相連
這就是武漢”
曾幾何時,大武漢車水馬龍,繁華熱鬧,而今街巷靜寂,悄無人語。他們,是在與瘟神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然而又是無聲的戰斗。這又是一番我們似曾相識的人民戰爭。戰爭年代,是人民用小米、紅薯、南瓜養育著革命,并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和親人;今天這場抗疫之戰,仍舊是可愛的人民在努力,在抗擊,在奉獻。而這場戰爭的最前沿,默默堅持、奮力前行、舍生忘死的,是千百萬英雄的武漢人民!
是啊,這就是武漢,這就是可愛的人民。雖然靜寂無聲——
“不見一人一影
卻有峰巒千萬”
這峰巒,令人想起巍巍長城,令人想起綿延的大地。于沉靜之中,我們都能強烈地感受到人民的力量和民族凝聚力。你看,你聽,千百萬人——
“同一個步伐
同一個時間
同步起航
同聲吶喊: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這喊聲
劃破星空
動地撼天!”
這震天動地的“聲音”,不是用耳朵聽到的,是十四億人用心去聆聽的!正所謂“于無聲處聽驚雷”。
這音符很簡單,但卻是無數平凡的人,用他們的血汗、淚水、情懷、信念所鑄就的英雄樂章,這是偉大的人民英勇無畏、萬眾一心的進行曲。
這是一場極為奇特的戰役,它聽不見槍炮的轟鳴,聞不到刺鼻的硝煙,但,它更為激烈,也更為壯觀——
“不需精妙的指揮
不需華美的伴奏
自昂揚
自喧天
為勇士
助威
為武漢
吶喊”
全國人民,不!是整個世界都在體味這“喧天的吶喊”的宏大力量。靜靜的街巷,靜靜的城市,靜靜的每一張面容,——然而,那不是一潭靜水,那分明有一顆顆心在跳動,一腔腔熱血在澎湃。這次突發的疫情,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大武漢的神奇與偉力、柔情與壯美。
這場戰役,我們勝利了,武漢勝利了。也因此,武漢以及武漢人民注定被載入中華民族史冊——
“你是決勝地
你是英雄漢!”
讓我們回味并記取大武漢“沉默中的爆發”吧,這爆發力令國人為之振奮,令世界為之瞠目——
“火神閃閃
雷神轟鳴
千臺設備合唱
萬朵火焊織花
車流如水
人往如川
英雄的歌聲
響徹兩山”
靜也英雄,動也英雄,英雄的城市一舉手、一投足都叫人肅然起敬。是他們,用奉獻和付出,用忠誠和熱血,打贏了這場漂亮的阻擊戰!
好啊,巍峨的大武漢,你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圣地。好啊,神勇的武漢人民,你們無愧于“偉大”二字。
英雄遍地,長纓在手,此戰必勝。于是,希望在向我們招手;于是,又一個明媚的春天在向我們姍姍而來——
“全國兄弟的援手
全國馳援的力量
在同一個地平線
迎接抗疫勝利
曙光!”
這曙光,屬于英雄的大武漢,屬于偉大的億萬華夏兒女,屬于這難忘的歲月,屬于這古老而新鮮的山川大地……
從翟泰豐同志的這首大氣磅礴的《大武漢》,我聯想到中華民族烽火歲月中的“戰斗詩人”田間、郭小川……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可敬之處,那就是,在民族危急或風口浪尖時刻,挺身而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吶喊,抗爭,前進!
曾經,一位評論家在評價翟泰豐同志詩歌創作時,認為他“長于直抒胸臆,如大河傾瀉,如萬馬奔騰,形成襲人的強大氣勢”,“也長于抽象的概括,讓思想感情得到升華。”究其淵源,還是緣于他的政治抒情的一以貫之的革命激情。還是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翟泰豐同志專門為此而創作的長詩《三十春秋賦》,即以高昂的政治熱情,飽滿的革命情懷,以及宏大的時空框架,對那場偉大的變革作了歷史考量與哲學思辯,將那段宏偉的時代進程給予了高度贊譽和熱烈謳歌。那么,面對如今這場全民抗擊疫情之戰,詩人怎能沉默與缺席?
我們看到,這首《大武漢》,記錄了一段難忘的歷史,塑造了一幅英雄群像。它所描述的圖景,所抒寫的情懷,將和它的每一行、每一字,永遠鐫刻在國人心中……
從這首長詩中,也使我再次體會到詩人的擔當與詩歌的力量。
注:點贊武漢人藝!這個英雄城市的藝術之家,傾心隆重推出翟泰豐同志的長詩《大武漢頌》,并遂后朗讀了我為其寫的詩評《一支悲壯的大武漢抗疫交響曲》 ,反響不錯,很是欣慰,謝謝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