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圖片侵權之惡意訴訟對社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編者按:《圖片侵權之惡意訴訟對社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一文在作家網發表后,受到了法律界人士的廣泛關注。2020年7月9日,本文被中國法院網(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全文轉發;2020年7月16日,本文主要內容又被司法部主管、法制日報社主辦的《法制文萃報》選發;2020年8月11日,《人民法院報》在二版頭條位置以“觀點”的方式發表了短文《不能讓圖片侵權惡意訴訟泛濫》,摘要刊登了本文的主要觀點。現再次將《圖片侵權之惡意訴訟對社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一文推出,請法律界和知識產權界人士參與批評、討論。

        最近,筆者親自參與了四起圖片侵權案件的庭審,作為當事人和被告,其感受非同一般,覺得不言不快,因而撰文以表達一家之言,僅供法律界和知識產權界人士參考。
        圖片侵權案件雖然看似簡單,但背后隱藏的商業黑幕和對司法資源的侵蝕、對法律規則的戲弄、對版權交易規則的破壞是令人發指的。許多人(包括單位),一生謹慎、正派,沒有碰過官司,但卻因為自己在網站或微信平臺發布一篇文章,不經意間,一幅不打眼的插圖可能就會給自己惹來麻煩,將自己送入侵權官司的漩渦,承受法律的嚴苛責難。與此同時,自己干凈的誠信系統,也會被一條擦不干凈的“被告”記錄涂上污點。不僅影響到企業的投標資格,從信譽上,還會遭受相關單位的誤解,其潛在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這樣的飛來橫禍,可謂人生之不幸。
       圖片侵權,說起來好像責任明確,“犯罪事實”清楚,但仔細分析,卻暗藏著許多玄機,釣魚式、碰瓷式、訛詐式的強買強賣盈利模式潛伏其中。對于多數“被告”而言,因為案件標的額不大,為了避免麻煩,一般都會選擇調解賠償了事。“被告”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應對方式,則給“原告”創造了巨大的盈利空間,在圖片公司“逐利”和被告“花錢免災”的主觀意愿驅使下,訴訟官司愈演愈烈,逐漸泛濫成災。
       人民網2020年4月22日報道:“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3月31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案件54844件,其中著作權糾紛案件42080件,圖片類侵權案占比高,占著作權案件的一半以上。”讀了這樣的報道,我們的大腦中好像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人民法院怎么變成圖片侵權案的專審法庭了?出現了這樣的現狀,原因究竟何在?
       在筆者參與的北京優圖佳視影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作家網的圖片侵權訴訟案中,該公司將同一案件的四張圖片分為四個案件來起訴,顯然,其目的不是為了維權,而是為了謀取利益。一個案件的訴訟費用只有25元,但四個案件訴訟請求的律師費卻是12000元(每個案件3000元),即使官司小勝,也可大賺一筆。想想看,這四個案件需要法官、書記員及案件相關人員付出多大的勞動?四個案件的訴訟費全部進入國庫才區區100元,大量的訴訟資源被惡意占用。
       筆者從“天眼查”獲取的信息可知,僅2020年4月29日一天,北京優圖佳視影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收到圖片糾紛民事判決書和圖片糾紛民事裁定書211份,其中判決書46份,敗訴1份。剩余165份均為裁定書,也就是法院通過調解達成了賠償協議。初步計算,這一天的案件,共有633名法官(包括法官助理和書記員,不包括案件的執行法官和法警)為這家公司服務,另有至少1000名被告單位工作人員和律師為這家公司付出勞動。211個案件,國家收取的訴訟費用僅為5275元(每個案件25元)。在633名法官和1000名被告單位工作人員及律師的辛勤勞動下,2020年4月29日這一天,北京優圖佳視影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圖片侵權訴訟獲利近百萬元。

      可見,一個注冊資金只有50萬元的小公司,原來有可能只是一個皮包公司(2017年11月15日,該公司因經營場所存在問題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城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不能為國家創造任何財富,卻讓我們的人民法院為其疲于奔命地辦理所謂侵權案件,還要干擾數不清的納稅單位和國家機構(“被告”單位有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家媒體機構)的正常工作,可以說,國家和社會為這些圖片公司付出的社會成本和司法成本是十分巨大的。根據“天眼查”等網站公布的數據推算,這家公司每年打官司的利潤至少在數千萬元以上,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暴利行業。


      我們知道,法院的法官很忙,幾千萬,幾億,甚至幾十億的案件都處理不完,區區幾千元的案件卻要讓法官、書記員忙個不停。筆者把手頭的二審判決書仔細看了一遍,字數是4872字,相當于一個短篇小說了。“被告”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是如此,不僅要配合案件準備很多材料,寫答辯狀,出庭應訴,甚至還要上訴或申訴,多次參與開庭。光上訴狀和答辯狀就是兩篇不短的論文。如此大的資源浪費,卻只是為了給幾家“釣魚碰瓷公司”服務,創造利潤。無形之中,法律成了圖片公司鉆空子牟利的手段,“被告”單位成了被綁架的受害者。
      圖片版權交易,其實也是一種買賣關系,如果合情合理,符合明碼標價、愿買愿賣的基本原則,怎么能發生如此多的糾紛案件呢?
      筆者認為,圖片版權交易應該通過合法有序的方式進行,應該符合明碼標價、愿買愿賣的基本原則。網上的圖片從版權角度區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共享的不需要購買版權的圖片,另一種是有版權的需要購買使用權的圖片。有版權的圖片,基本都加了版權標識的水印,用以提醒使用者需購買使用權后才可以使用,并可獲得不加水印的高分辨率圖片的使用權。這些圖片一般都儲存在商家的服務器中,只有購買了使用權后,才能夠獲得圖片。而網絡上隨便可以搜索到,并且不加版權標識的圖片,正常來說都是沒有版權的圖片,或版權擁有者不需要收取版權費用,同時希望被大量轉載傳播的圖片。如旅游景區圖片、公益類圖片、主辦單位需要擴大影響力的新聞活動圖片、產品促銷圖片等等。這些圖片雖然有版權,但商家出于運營、吸引人氣和廣告的目的,不僅不收取版權費用,還希望更多的網站或自媒體使用、轉發圖片,從而獲得更佳的廣告宣傳效果,有的商家,甚至還要花錢在有影響力的網站上刊登這些圖片。許多景區景點的運營公司,花錢請攝影家拍攝景區景點照片,然后花錢在網站上刊發這些照片,從而達到吸引游人,實現景區盈利的目的。而目前圖片版權糾紛的涉案圖片,大部分是網絡上的共享圖片。這些圖片上沒有任何版權標識或說明,從而誤導使用者將其識別為共享圖片或不需要支付版權費用的圖片而使用。

      在軟件領域,有一種很好的銷售模式,就是免費試用一個月、兩個月或三個月的軟件產品。這些軟件可以從網上隨意下載,但試用時間到了,就會被提醒:軟件是有版權的,如果繼續使用,請繳納版權使用費;如果不使用,請刪除。這樣善意的版權交易模式我覺得也比較符合公平交易原則。把圖片放到網上共享也可以,誰用了這些圖片,說明誰就是圖片的潛在客戶。圖片公司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這些用戶,告訴他們這些圖片是有版權的,如果繼續使用,請繳納版權使用費,如果不使用,請刪除。而現在圖片公司的做法是:圖片(類似軟件)標注的是免費共享圖片,但別人只要一用,圖片公司就會用惡意訴訟的方式敲詐這些潛在客戶,并要求進行賠償。有的圖片公司,剛開始并不是以訴訟的方式獲取利益,而是以更為簡單、成本更低的律師函方式取得利益。圖片公司使用的搜索引擎的捕獲能力是強大的,圖片只要進入“視野”被捕獲,列為“疑似”,圖片公司就會威嚴地發出一份律師函,要挾圖片使用單位進行賠償。被警告單位如果確實使用了來源不明的相似圖片,就會理屈詞窮、乖乖地“花錢免災”,接受“和解賠償“。只有一小部分不愿意接受“和解賠償”的單位,才會選擇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
      這種以釣魚、碰瓷、設置陷阱、惡意訴訟等強買強賣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浪費應訴人人力、時間資源,占用法院訴訟資源、人力和時間資源的行為,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如果法律支持了這樣的行為,許多圖片公司勢必會效仿這樣的做法,也用釣魚、碰瓷的方式謀取利益,從而繼續引發大量官司,造成國家法律資源浪費,圖片版權交易市場混亂的不堪局面。
      不久前,幾位互聯網業界的朋友就找過筆者,要和我們合作成立一個圖片公司。他們說,我看你們每年都舉辦攝影展,以后可以把收集來的圖片進行版權登記,然后把圖片放到網站上共享,只要有人使用,我們就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然后起訴。他們還從微信里發來許多案例讓筆者參考,并告訴筆者這是發財的大好機會。看看,圖片版權交易市場的混亂局面,誘惑了多少人的胃口。長此以往,圖片侵權案件將會像新冠病毒一樣蔓延,人民法院將會像疫情爆發區的醫院一樣不堪重負。
      科技在不斷發展,圖片拍攝的門檻已經被一代又一代新的手機設備輕松跨越。人人伸手即可拍攝圖片,產生“攝影作品”,如果不盡快把圖片版權交易市場加以規范,法律關系加以明確,圖片“侵權”引發的案件將如山洪暴發,沖垮法律構建的知識產權堡壘,造成法院“案滿為患”的恐怖緊張局面。
      就筆者參與的四個圖片侵權案件來看,涉案圖片不過是幾篇公益文章中的配圖,圖片可有可無,幾乎沒有任何作用,侵權的主觀故意根本不存在。從另一角度看,這些圖片,各有出處,圖片上還有新華網等單位的水印,看不出這些圖片和“原告”的圖片有什么關聯。從新華網原文網頁截圖看,原來文章末尾有明確的版權聲明:轉載須注明來源為新華網思客,“被告”轉發這些文章時,已經按照要求注明了來源,不存在和原告的侵權邏輯關系。原告如果訴訟,也應該訴訟新華網等單位,作家網不過是連帶責任而已。或許,這些圖片的版權根本就不是原告的,只是“舶來品”罷了。另外,轉發的這些文章,具有社會公益性,是國家為老百姓辦實事和提供便民服務的具體舉措。“原告”對公益文章的插圖進行惡意訴訟,無疑,這是對社會公益事業在宣傳、推廣方面進行的惡意阻撓和破壞,值得立法和執法部門重視和關注。從另一角度看,作家網舉辦過很多攝影類活動,擁有大量的攝影作者資源,自有版權圖片就有幾萬張,為何要舍近求遠去偷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碰瓷公司的圖片用呢?

      從版權構成的因素看,四張涉案圖片都是一些景區建筑物的正面照片,不具備攝影作品的藝術性、獨創性和唯一性,只是普通照片而已。而且網站所轉載的照片,分辨率低,普通手機即可拍攝。在景區,游人如織,個個手中持有手機,同一角度拍攝的照片應該是大量的,不可能是唯一的一幅,不具有唯一性。原告提供的材料中,沒有攝影師(作者)的合法授權;并且,被告使用的圖片都能說清楚來源,和原告沒有任何關聯。我們不能說只要看到別人有一幅和自己相似的景區照片就說是別人偷了自己的作品吧?這一行為,類似“視覺中國”的“黑洞”照片事件。
      “視覺中國”的“黑洞”照片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版權訴訟的商業模式引發公憤,成為2019年的重大新聞。該事件發生后,天津市網信辦連夜約談視覺中國網站負責人,責令該網站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全面徹底整改。《新京報》評論指出:一些圖片釣魚網站,通過機器圖片搜索和識別技術以錨定涉嫌侵權主體,套用著標準化的精美警告函便飛向全國。因為單個訴訟標的額并不太高,而聘請律師又是一筆支出,大多人最終還是選擇和解……
      筆者參與的四個案件中,開庭之前,“被告”至少十次以上收到了對方律師“責令”調解的電話和通知,現在看到北京優圖佳視影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有那么多的調解裁定,也就不足為奇了。以2020年4月29日為例,這一天該公司收到圖片糾紛案件審理結果211個,其中165個為調解裁定,占原告同一天圖片版權訴訟案件的78%(不包括律師函促成的“和解賠償”案件)。可見,“被告”以“花錢免災”的方式接受敲詐的比例之高。
      另外,由于法律依據的不健全,法官在裁決該類案件時也出現了無法統一的判決結果,客觀上造成當事人對法院判決結果的質疑。就筆者經歷的四個案件來說,作家網被北京優圖佳視影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同時起訴的四張侵權照片,一樣的案件性質,一樣的案情,同一個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的兩位法官卻做出了兩個大相徑庭的判決:一個判決是一張圖片600元;另一個判決是三張圖片每張2300元,共計6900元。這樣的判決結果,當事人“不能理解”也就無可厚非了。作家網上訴后,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已經對其中一張圖片做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判決,其余兩張圖片侵權案還在審理中。


      總而言之,圖片版權交易市場呈現出的亂象令人堪憂,而且,這一被扭曲的版權交易規則所輻射出的負面影響力在與日擴大,甚至已經成為社會的公害和毒瘤。如何在保護好著作權益的基礎上,有一個規范有序、合理合法、良性健康的圖片交易生態出現,相信法律工作者和知識產權工作者會有一個根治病灶的高明舉措。筆者拭目以待。

      版權說明:本文不受版權限制,歡迎各大媒體轉發。



《人民法院報》2020年8月11日二版頭條位置轉發了本文的主要觀點。原文如下: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20-08/11/content_170975.htm?div=-1


2020年7月9日,中國法院網全文轉發了《圖片侵權之惡意訴訟對社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一文,閱讀鏈接如下: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0/07/id/5345810.shtml



2020年7月16日,司法部主管、法制日報社主辦的《法制文萃報》轉發了《圖片侵權之惡意訴訟對社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一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日本www|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人人干在线视频|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你懂的| 晚上一个人看的www| 蜜桃97爱成人|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 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哆啪啪| 欧美乱子伦videos|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午夜福利试看120秒体验区|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在线mmai|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麻豆| 新梅金瓶之爱奴1国语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青年摘花xxx|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产乱子伦露脸在线| 天堂网2018|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国语视频| 477777开奖现场老玩家|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福利内射青草| 天天干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www|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