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詩歌畫出早秋荷花的形象
——鄭敏《曉荷》一詩顯示出的荷花精神世界
作者:賴廷階
——鄭敏《曉荷》一詩顯示出的荷花精神世界
作者:賴廷階
荷花在東方文化里面是一個重要的符號,它象征了積極的、正能量的、不屈的、高潔的精神世界。東方文化特別是漢語文化對荷花的重視到了很高的程度,在詩詞歌賦繪畫生活里面,都把荷花作為精神的力量。
漢語文化把很多植物作為精神世界的象征,這是一種自然生活與自然精神的反映,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人的精神世界寄托在自然的事物身上,未嘗不可,但是這不能解決精神生活的本質,能夠解決精神生活的本質的,只有真理,只有真理的愛才能做到這一點。
荷花作為精神之物,看起來是那么美好,因為自然世界的萬事萬物都那么美好,而那些有毒的事物也有美好的一面,之所以有毒,是因為它們被人的墮落造成了恐懼,毒是恐懼與來自魔鬼的因素。
鄭敏《曉荷》這一首詩歌,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在無數寫荷花的詩歌里,這一首詩歌有自己的力量,有自己的品格。
這首詩開始寫道——
“八月的破曉
陪伴著新開的荷花,
時間在猶疑中”
這是早秋了,時間交代了新開荷花的季節,其實荷花也有開得更早的,那就是夏季的荷花,夏季四五六月的荷花,具有自己的特點。
新開的秋天的荷花,它要面對自己的時間,要面對自己的季節,要面對自己的未來,要面對自己的結束。
開始到來的秋天之荷,有自己的旅行過程。
“回顧、停留、又移步向前,
地球在不斷地旋轉著,
花瓣在看不見地運動著,
含苞而又開放,
風微微地擺弄著荷花”
緊接上面,因為是秋天到來,蓮荷與自己的未來一起運行,就有自己面對秋天味道的形象。秋風與夏天的風有相同也有不相同,秋風與早秋的荷,有著微妙的相逢。
這是秋天的時間里,早秋的荷具有不同于夏天荷的的境界,它的形象也說出了時間與季節的推進。
荷花是風里的舞臺,當然,荷葉也是。秋高氣爽甚至還有炎熱,但同時也會有凋謝已經隱藏。
“雪白中泛出紅暈,
在那微紅的尖端
平衡著理想和靜穆,
只有水珠
在鋪著銀絨的綠葉上滾動
碧玉的盤子上銀色的流動”
白色積雪一樣的荷花,還是白里透紅,常見荷花的一種,在還沒有全部綻放的蓓蕾身上,在鮮花的頂端,我們看到了水珠,水珠是一種鉆石。
水珠也存在于荷葉身上,荷葉身上的的水珠,那是晶瑩剔透的一種藝術品,這是荷葉的版權,這是荷葉的熱愛,這是荷葉之心,是上帝賜予荷葉的。
未綻開的蓓蕾,還有綠荷葉,還有水珠,這些自然的杰作,讓人看到最好的藝術家就是上帝,上帝創造了萬物,祂讓萬物如此完美,令人驚嘆。
“有時
被風帶到另一個碧玉盤上,
在沉寂中發出雨滴聲。”
荷葉碧連天,荷葉田田,我們知道荷花不是孤獨地存在,它們是一片,是一片荷花組成了風景,組成了的存在。
正是因為荷花與荷花、荷葉與荷葉的有距離團結連為一體,才能讓一滴水在風中都能夠在彼此之間能夠做到有效傳遞。
雨滴乘風,就像一個玩耍的兒童,在荷葉與荷葉之上跳躍。這是一種快樂游戲,其實是風給與了力量。
“腳步的聲音
都被小徑上的長草吸沒,
但一片微黃的楊樹葉
在悄悄地飛舞、旋轉,
飄下來了”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視野的轉換,從寫早秋的荷,寫到一片微黃的樹葉落下來,這就是鐵的證據,說明了秋天。這就再一次說明了:秋天的荷花已經不是夏天的荷花。
楊樹葉就是靠近岸邊飄落下來的秋天的通知書,是秋天正在行走的證據,是正在進行的秋天。
場景都是天然,任何事物都在時光里面趕路,讓人的心情受到季節的影響。
“大地驀地經歷了
一次無聲的寒顫,
時間并沒有停止,
秋天
已經到了樹梢,但
荷花
仍在慢慢地伸展,
悠悠地打開,
仿佛說
讓每個生命完成自己的歷程,
這就是美。”
但是,我們要看到秋天的荷花是堅定的,在時間里面是堅定的,在落葉面前是堅定的,堅定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堅定是一種從容的力量,堅定是一種面不改色的堅定力量。
這是一種美的力量鼓舞了早秋的荷,這是人們平常審美中秋天傷感正在進行的時候,荷花堅持了自己的美,堅持了自己的生命。
在要消失的過程里,堅持美,這就是早秋荷花令人震撼的地方,這給那些老年人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因為愛美的生活,就算是晚年,也要堅持的,也要熱愛的,也要微笑的。
“在盛夏消逝時
結束了一個樂章
雖然夏天綠色的衣袂
已經從草地上拂過,走遠了,
為什么不能在畫幅上
留下秋天的色彩斑斕,
和蕭疏而筆直的樹林,
生命里有多少
遺忘時間的荷花,
盡管已是入秋了,
仍從容地舒展開花瓣,
走完自己的歷程。”
在這里,詩人對早秋的荷花給與了熱情的肯定,讓它成為一種更好的精神力量,用來鼓舞人心,讓中老年的人們得到生命的加油,這是一種正能量的加油。
因為人的中老年就是早秋與隨之而來的深秋,乃至死亡的所謂冬天,但是只要有美,只要有愛,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熱愛生活;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熱愛人生,都要積極面對,珍惜時間,創造美。
心里有愛,心里有美,心里有真理做主,人就算老了,就算遇到了不好的環境,也依舊微笑,也依舊從容大度。
“最終將殘敗的荷葉
低垂在水中,
那里有雪白的藕節。”
事實也是這樣,我們看到了秋天綻開的荷花,終究會讓自己找到自己應該走的旅程,也就是荷花凋謝。凋謝也是正常的,只要凋謝得到了果實,那就死最為圓滿的結局。
人生得到最完善的結局,就是自己一生最好的果實。最好的人生果實,就是回到永恒,進入永生,永生才是最好的果實。
鄭敏的詩歌《曉荷》揭示了最有深度的人生思想,通過早秋的荷花來抒情,詩歌的思想才是重要的價值,這首詩歌的思想價值是令人振奮的。
附錄
《曉荷》
作者:鄭敏
八月的破曉
陪伴著新開的荷花,
時間在猶疑中
回顧、停留、又移步向前,
地球在不斷地旋轉著,
花瓣在看不見地運動著,
含苞而又開放,
風微微地擺弄著荷花
雪白中泛出紅暈,
在那微紅的尖端
平衡著理想和靜穆,
只有水珠
在鋪著銀絨的綠葉上滾動
碧玉的盤子上銀色的流動
有時
被風帶到另一個碧玉盤上,
在沉寂中發出雨滴聲。
腳步的聲音
都被小徑上的長草吸沒,
但一片微黃的楊樹葉
在悄悄地飛舞、旋轉,
飄下來了
大地驀地經歷了
一次無聲的寒顫,
時間并沒有停止,
秋天
已經到了樹梢,但
荷花
仍在慢慢地伸展,
悠悠地打開,
仿佛說
讓每個生命完成自己的歷程,
這就是美。
在盛夏消逝時
結束了一個樂章
雖然夏天綠色的衣袂
已經從草地上拂過,走遠了,
為什么不能在畫幅上
留下秋天的色彩斑斕,
和蕭疏而筆直的樹林,
生命里有多少
遺忘時間的荷花,
盡管已是入秋了,
仍從容地舒展開花瓣,
走完自己的歷程。
最終將殘敗的荷葉
低垂在水中,
那里有雪白的藕節。
一九八二年早秋
來源:作家網
作者:賴廷階
責編:何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