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就為了說出真相
——鄭敏《魔術(shù)師掌上的鴿子》一詩包含的重大思想
作者:賴廷階
——鄭敏《魔術(shù)師掌上的鴿子》一詩包含的重大思想
作者:賴廷階
我們都看到過魔術(shù),魔術(shù)表演讓人津津樂道,雖然都知道那是假的,但是人們都很喜歡,都看得津津樂道。
有大量的人喜歡魔術(shù)表演,這就是魔術(shù)師能夠有自己的市場的地方。同樣,魔鬼之所以在這個塵世能夠興風(fēng)作浪,就是因為無數(shù)人的有欲望、有貪婪,這就是給了魔鬼的空子。人身上的欲望與貪婪、驕傲,這些都是魔鬼的力量。
詩歌要說出生命的本質(zhì),要說出事物的真相,要說出人生的真實,要說出未來的方向。詩歌伴隨人的歷史,主要是跟隨歷史,讓歷史中的人得到照亮。詩歌用真正的光明來照亮黑暗,讓生命光明起來。
詩歌是一種堅持正義的能量,把正義帶到黑暗中,黑暗懼怕的光,黑暗見不得光。發(fā)出真正的光的詩歌,就是好詩歌。
真實的東西往往具有力量,而虛假的、謊言的這一類,就是欺騙,具有魔鬼的力量。魔鬼就用自己的手法來贏得喝彩。
鄭敏《魔術(shù)師掌上的鴿子》這一首詩歌是寫魔術(shù)師的事情,用這個視角來表達對真理的追求與對黑暗的抨擊。
這一首詩歌開始寫道——
“憤怒:
因為純真、和平
淪為欺騙的工具”
賀拉斯早就說過:憤怒出詩人。憤怒是火山的憤怒,火山的憤怒是很難壓住的,是很難打壓下去的。
這詩歌一開始就揭示了騙局,說出了為什么引起人的憤怒的原因所在。魔鬼的魔術(shù)手法,就是把生命那些需要的真實力量作為魔鬼的力量來戲耍,來作為愚弄蕓蕓眾生的手段。
魔鬼把黑暗作為白的來使用,而利用那些積極的力量,把它們作為摧毀的對象,只是用來愚弄人們。
純真、和平的最美好的內(nèi)容,都被魔鬼的魔術(shù)玩弄與欺騙,甚至就是毀滅。
“低下頭看見
自己在魔術(shù)師的掌上
展開翅膀
只有飛翔的姿態(tài)”
魔術(shù)師手掌上的鴿子,是被暴力控制的善良,暴力控制一切生命的自由。魔術(shù)師就是暴力勢力的典型代表與欺騙表演者。
把一切善良的美好事物,都控制在自己手心,用暴力管制,這樣魔鬼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按照道理說,魔鬼戰(zhàn)勝不了真理,那么,為什么魔鬼能夠控制美好的東西?因為美好的東西是純潔的,不具備暴力色彩。
“他終于讓你飛開
但只在
下場演出之前。”
歷史上,那些封建王朝,那些皇帝,那些暴君,他們對自己的權(quán)力都是依依不舍,他們通過自己的軍隊、通過自己的暴力組織來進行大屠殺,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說的比唱的好聽的,都是魔鬼的。
魔術(shù)師也就是一種魔鬼技巧力量,控制自由,控制表達,通過限制來獲得自己的存在,獲得自己的欲望滿足,從來不給生命自由的空間。
魔鬼進行虛假的演出,從來不敢公開真相,只能依靠胡說八道與謊言來進行欺騙,用假象來忽悠人們。
魔鬼的目的就是把真相控制到底,讓自己獲得勝利,讓自己不斷控制下去。魔鬼不斷控制,就不斷滿足自己的欲望。魔鬼是貪得無厭的邪惡,試圖永遠控制這個世界,但是魔鬼始終是見不得光的,會毀滅的。當(dāng)魔鬼表演的時候,它其實是恐懼的,恐懼光明收拾自己。
塵世里的一切暴政,人類歷史上的一切暴政,都是魔鬼控制的、進行淋漓盡致的表演的。人的欲望,人們身上人性的弱點都是魔鬼的力量或者是魔鬼的力量可以趁虛而入控制的地方。
鄭敏這一首詩歌《魔術(shù)師掌上的鴿子》揭示了塵世黑暗力量的伎倆,說出了如何反抗黑暗,如何去與魔鬼戰(zhàn)斗,最終戰(zhàn)勝魔鬼。
附錄
《魔術(shù)師掌上的鴿子》
作者:鄭敏
憤怒:
因為純真、和平
淪為欺騙的工具
低下頭看見
自己在魔術(shù)師的掌上
展開翅膀
只有飛翔的姿態(tài)
他終于讓你飛開
但只在
下場演出之前。
來源:作家網(wǎng)
作者:賴廷階
責(zé)編:何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