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本寫勵志,笑談話人生
——評作家胡為民自傳體紀實文集《趁著青春,出發(fā)吧》
作者:梁星鈞
——評作家胡為民自傳體紀實文集《趁著青春,出發(fā)吧》
作者:梁星鈞
其詩寓意深沉,意境朦朧,有一種壯美(如《楓葉書箋》)。
經(jīng)驗之談,經(jīng)歷之談,經(jīng)受之感。充滿著一種樂觀和自信。
寫景有碧野《天山景物記》的味道(如寫自己家鄉(xiāng)琳瑯山下的四槽溝水庫的幾句比方)。
有詩人的浪漫。把痛苦化為動力,把辛酸嚼為甘甜,砸碎自己的舊世界,建設一個自己心靈及生活的新家園。
巧抒情:寫出自己哪怕與人不一致的真實心靈想法,不一定非得感嘆。
有創(chuàng)意,——很有想法,創(chuàng)新性工作,揭開自己人生的新章:鄉(xiāng)上寫報道,教書“胡氏土教法”,創(chuàng)辦市讀書與寫作研究會,敢較勁,又認真,何愁事不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由長期寫新聞,養(yǎng)成了言之有物的好習慣。發(fā)覺我們的許多“散文人”過于將精力耗在文字的“美煉”上,忽略和耽擱了對思想情感及意境的提升與開掘。而散文比的什么?技法固然要比,但向無標準和難口徑統(tǒng)一,故主要比的還是文章的意旨。
讀書豐人生,著文定命運。這是胡老師對自己所經(jīng)所歷的總結,也是本書的核心。
很真實,接地氣。客觀性,激情,樂觀向上。
注重故事性,趣味性,紀實性。
……
這是我讀胡為民老師自傳體紀實文集《青春,出發(fā)吧--我的文學之路》的一些只言片語的真切感受。
胡為民老師這本書不算厚,但內(nèi)容并不薄。該書的九章可簡括為童年、詩歌、鄉(xiāng)村與城市、寫作與文學等幾個關鍵詞。該書的特點一是自傳體,二是紀實性,三是詩性,四是充滿激情和樂觀向上的“現(xiàn)身說法”的勵志性。因此該書也適合中小學生閱讀。中小學生當讀什么?從應試就是千字作文,從課外也主要是簡明通俗的精短勵志讀本。我們從作者今年三月兩印的銷售效果,也足以證明該書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的程度吧!
這很令我驚羨。
都知當今的書好出不好銷。受眾群體大多是學生,故不少作家包括名家都紛紛轉筆于學生,盯準這個可觀的文化市場,然而該領域的競爭也殘酷和慘烈,沒相當?shù)乃疁屎吞厥獾姆绞接重M能立足?更不要說去占領什么市場份額。胡老師有如此銷售實績,這也是我對該書的最大興趣之一,為追根尋源,我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就是想把準這些根源的一些脈絡,我想這也合于藝術評論的方向和宗旨吧!
為民老師當過小學教師,自創(chuàng)過一些“胡氏土教法”。其核心就是廣開言路,解決學生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模式教育及書本禁錮的影響,而以野外觀察作文的方式,將學生導向文學啟心明志的光輝之路,故他深得學生“民心”,贏得了業(yè)界的好口碑,后在他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和研究以及負責教育學術期刊工作站的工作中,與學校建立了廣泛聯(lián)系,有了堅實的創(chuàng)作基礎,故他在業(yè)界很受尊敬,工作游刃有余。忽然想到他在一個學校演講臺上朗誦自己詩的情景——
露珠
露珠的優(yōu)美
不僅僅是晶瑩
還要讓自己變成
小草的眼睛
露珠最懂小草的心
它要小草
每天清晨
目睹太陽的來臨
谷穗
面對秋天贊許的目光
你羞澀地低下頭
感謝腳下的土地媽媽
拔節(jié)、抽穗、揚花、結籽
你向上的每一步
她都傾心扶持
直至你到達成熟的高度
當農(nóng)民用鐮刀收割你的時候
你一下子倒下去
撲到媽媽的懷里
作一次離別前的擁抱
一起期待
金秋的又一個輪回
我讀時就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覺得他的詩優(yōu)于他的文。也許他的文并沒有脫離散文的真實性、新聞的紀實性和民俗的純樸性等特質(zhì),而他的詩歌卻是另一番天地,在我個人簡單地看來,兩詩以實物寓意,文簡而意蘊深厚,一副大家的氣派。
當然他給學生的分別解釋更形象生動和合乎情理--
“我要師生們在生活中要有像露珠一樣晶瑩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事情,把事物放大,還要看到事物里用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學會觀察,不僅僅是看見,還要把眼睛變成放大鏡和顯微鏡。”
“要向谷穗學習,不要像牽牛花,借助別人的肩膀攀上高枝,不停地宣傳炫耀自己,從不結出半個果實。谷穗腳踏實地,從泥土里汲取養(yǎng)分,從田水中攝取鈣質(zhì),經(jīng)受歲月的洗禮,在陽光雨露的芬芳里長高,結出沉甸甸的果實。但它從不炫耀,低著頭,默念著腳下土地給予它的恩惠。不管是寫作,還是干其他行當,都要付諸實際的行動,不能當空想家,從頭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不求索取只求奉獻,揮灑過熱血和汗水,直到向大地捧出沉甸甸的果實!”
故他獲得了全校師生雷鳴般的掌聲。
該書給人一種竭誠真誠和至誠的感受。散文是干什么的?簡答就是寫真,寫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思想,發(fā)自己真實的聲音。藝術之美學,回答了什么叫美,真即為美。這結論也許現(xiàn)在不被人看好,甚至有人會認為過時,但我認為散文的真實如大樹的根基,永遠也少不了,也不會過時,只是表現(xiàn)形式因時而有些變化罷了,這也是散文異于其他文體的主要區(qū)別。作者本書內(nèi)容之真,主要體現(xiàn)在生活經(jīng)歷之真實,他沒回避自己童年時的天真幼稚,也沒遮掩自己少年時的頑劣,更沒粉飾自己青年時的青澀,這正好讓我們看到了他那質(zhì)樸本真的一面,也讓我們看到了他那一個個充滿艱辛和奮斗不息的忙碌身影,還有他那永遠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更為可觀的是,他在自己每個重要的人生環(huán)節(jié)上,都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都有自己的勇于嘗試追求,上天也每每惠顧他,讓他破繭而出,脫穎而出,成為一個真正的陽光少年,一個有志青年和有為成人,而這一點,正是本書的最大精彩。
本書的語言樸實,如談笑風生的拉家常。很欣賞作者的這種將一般人認為很嚴肅的人生話題,以自己談笑風生的形式,給大家像擺龍門陣似地講出來。雖書中鄉(xiāng)間俚語似的“大白話”不少,但不俗,正好體現(xiàn)了另一番風景:全以實入手,從具象到抽象,豎起一幅幅活生生的畫面,他也不時插些詩來點綴描畫。以往我讀一些別的書籍總覺文間插詩有些多余,故常采取回避或跳讀,而這次卻感受出一種概總提升生活和人生境界的特別味兒,這種味兒我想就是該書的基本品質(zhì)。他在書中提出了生活與人生的真善美問題,起到了引人思索,促人勵行,為構筑美好生活的根本目的。當然我讀該書主要被其活潑跳蕩的詩心和昂揚向上的樂觀進取之心所感染,吸引我一字不漏地讀完(包括前序后跋),之后又回讀梳理。這個實效,在我以往的讀書中也不多見。
作者善在自己人生的每個關鍵時刻積極有效地抓住機會,這非常難得,也尤為可貴,很值得我們許多人學習。他善把握有利自己進取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而架起通向成功的橋梁。作者一生有許多的出類拔萃和善抓機會:小時因作文出眾而被老師舉過頭頂坐“噴氣式”飛機;中考作文得滿分,語文考分贏得全學區(qū)最高分;在校園創(chuàng)辦中學生詩社、主編油印小報;中學時期還懷揣純真的文學夢想,背負行囊,跋山涉水,自發(fā)開展了個人徒步旅游文學創(chuàng)作、社會考察活動;在鄉(xiāng)鎮(zhèn)寫新聞獲好評;進城后成為市級純文學期刊的編輯,成了教育學術期刊工作站負責人;注冊了個人創(chuàng)作工作室;被推選為廣元市讀書與寫作研究會會長,他還創(chuàng)辦了廣元作家網(wǎng),擔任《廣元青年作家》雜志主編……這些莫不標識他已扼住了自己命運的咽喉,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最佳生存及其發(fā)展道路,這些雖距時下一些人熱衷的升官發(fā)財之道有些遙遠,但我認為同樣是人生命運的一種輝煌,更是并非人人可得的精神境界飛升!這是本書及胡老師人生的又一光輝亮點。
概括地說,胡老師是靠廣大校園師生的深厚友誼與密切聯(lián)系,使他有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他憑自己的竭誠真誠和至誠,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信賴和贊譽;他憑本書的樸實語言,樂觀向上的坦蕩個性,贏得了人們的普遍敬重。此書給我們的啟示:一是從我出發(fā),從現(xiàn)在做起;二是抓住愛好,發(fā)揮所長,成就自己;三是優(yōu)長與職業(yè)相結合,理想與生命共益彰。
胡為民老師是為人誠懇謙遜,穩(wěn)穩(wěn)重重的那種。那天我見他時,先滔滔不絕地“自我”一番,他謙遜的樣兒,很令我感動。他贈書時稱其書是“用樸實的語言,拉家常似的,鼓勵年輕人,我的青春我作主。”這幾句話很樸實,卻道出了本書的深刻內(nèi)涵。胡老師坦蕩地笑對自己的厄運,他謙恭地面對自己的殊榮,他善把自己的痛苦化為堅強的行動,他靠艱辛和智慧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贏得了自己的人生,使己從一個普通的鄉(xiāng)間孩子,以己之力走進了市城,擁有了自己寫作的一方天空和生活自由舒展的天地,這本身就是一本人生奮進的勵志詩篇,我也真誠地希望胡老師一生好運,祝愿我們的每一位學生和讀者,都能從他的書中取得教益,以啟迪我們的人生,引領我們的行動,豐茂我們的年代,譜寫我們?nèi)松男抡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