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讀施施然《唯有黑暗使靈魂溢出》
漢家評詩:
金身與尸體
——評施施然《唯有黑暗使靈魂溢出》
作者:漢家
在時代的幻境里,其光亮與熱鬧恰恰映照出無比的黑暗與寂靜。明與暗的強烈對比中,人性交雜而矛盾,就在此時,靈魂不是從明亮里而是從黑暗里溢了出來。施施然的這首詩,不談白晝與陽光,而是直入黑暗之中,探尋著黑暗中的人性秘密和靈魂閃現。對于時代而言,無論何時都會存在“鼠目寸光”和“陰暗卑鄙”,這是人性使然,屬于常識,而對于偉大和高遠,在任何時代里也都難免被曲解與污蔑,這也不甚稀奇——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面對時代幻境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判斷,即使是在所謂的陽光照耀之下也能憑著自己獨有的直覺,感受到黑暗的秘密內核與精神壓力,在如此的帶有時代隱喻的詩意感受中,靈魂方能如遭電擊一般,從而脫離感官性的束縛,溢出于肉體之外。漢家評詩:
金身與尸體
——評施施然《唯有黑暗使靈魂溢出》
作者:漢家
“我常常羞于說出一些事物,比如/一個神秘的夢境。或某個詞匯/當我看到一個鼠目寸光的人在大面積地/解構一個偉人的時候/我背負的羞愧,壓彎了我的腰身//因為疼痛,才感覺到生命的存在/而快樂是輕的,風一吹就散了”。因為羞于說出一些事物,所以羞恥心凸顯了出來。比如一個神秘的夢境,一個虛幻的不知緣由的秘密情景或一種虛擬而陌生的敘事過程。或某個詞匯——詞義的自發性聯想。我看到一個鼠目寸光的人在解構一個偉人,感到荒謬之極,同時自行背負上了帶有人類普遍性的羞愧,這羞愧終于壓彎了我的腰身,形成了一種精神性的壓迫。疼痛展示出生命的存在——疼痛促使人們審視自身的存在,而那些快樂終歸是輕的,瞬間它們就會被一陣無來由的風吹散在虛無之中。
“在我的時代,白晝有多少明亮與喧囂/它的尸體就有多少黑暗與寂靜/當白晝像巨大的追光顯露出萬千面具/唯有黑暗使肉體中的靈魂溢出”。在我身處的時代里,白晝的明亮與喧囂無處不在,但它有多么耀眼和喧鬧,就有多么黑暗與寂靜——它的金身與尸體本為一體。當白晝顯露出萬千面具——顯出萬千的牛頭馬面之時,此時只有黑暗方能將靈魂過濾而出——靈魂也必將脫出感官與物性的經久束縛,由此滿溢而出。
2017.8


唯有黑暗使靈魂溢出
作者:施施然
我常常羞于說出一些事物,比如
一個神秘的夢境。或某個詞匯
當我看到一個鼠目寸光的人在大面積地
解構一個偉人的時候
我背負的羞愧,壓彎了我的腰身
因為疼痛,才感覺到生命的存在
而快樂是輕的,風一吹就散了
在我的時代,白晝有多少明亮與喧囂
它的尸體就有多少黑暗與寂靜
當白晝像巨大的追光顯露出萬千面具
唯有黑暗使肉體中的靈魂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