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名家點評:陸健2020年短詩九首

名家點評:陸健2020年短詩九首
 

(以原作寫作時間為序)
 
路過
 
  從超市滾梯上來
  見到那人,在擦落地窗
 
  天空有污漬。他擦
  濕痕依序排列,像簡單的字
  像一些笨拙的筆劃
 
  流云碰碰他袖口,移開了
  他擦,時間的陰影。他擦
  太陽昏黃,光斑搖著他的臉
 
  他擦去自己的身形,臂膀
  只剩一只手,持續搓動
 
  他擦去了自己的手
  只剩下大片的透明還在
 
  2020年3月25日。
 
  《路過》一詩稱得上陸健先生2020年最為出色的詩歌文本,也是本年度中國詩壇上難得的精品力作。在本詩中,“路過”一詞的含義不言自明,每個人都是人世的過客。詩中的人顯然是現代人,經由“超市”過來。這個過程中現代科技非常重要,沒有科技,這個人可能沒機會“上來”。科技對于人們已是一種“先在”。滾梯。落地窗。每個人都活在具體的時空區域,活的瑣碎,也許毫無意義,如同在擦玻璃。幾個字,甚至“笨拙的筆劃”,在人群里、在時代中幾乎毫無懸念地可以被忽略。但每個人似乎都具有某種價值。因為窗戶總要有人擦,以保持它的光鮮體面。個體生命的意義在此的確存在著一個悖論。同時人是天然地與自然“天空,太陽”有著“同構”關系。他對無論多么“人性化”的“第二自然”(機器,城市)都會產生“排異反應”,人的生物本能與感受能力決定了他非如此不可。所以“污漬,陰影”都是他的異己存在,他要擦掉它們。也許他的社會職業逼迫他只能以此“為稻粱謀”,體現為自我物質需求與具體社會職業的置換。雖如此,詩作中的他也必是心有不甘。此為他勞動(擦玻璃)的形而上動機。他如此,這浮世滔滔中無人不在經歷這樣的命運。巨大的時空背景顯影,每個人,每個群體,都在其中,最后,“只剩下大片的透明還在”。這首短詩,有人和環境的描述,有人物的動作及其心理暗示,隱忍節制的情感,寬廣深邃的哲思,還有我們仿佛能夠聽到的輕輕喟嘆,帶給讀者全方位的審美閱讀體驗與思想啟悟。
 
  (譚五昌  點評)
 
每天,那條魚
   
  那條魚躺在案板上
  我刮鱗,剖腹,清洗,上鍋蒸
 
  好像還是它
  第二天又來在案板上
 
  好像昨晚已將
  一堆殘渣般的自己粘合,縫合
 
  它大口大口喘氣
  穿好波光粼粼的新衣,忍痛
  回到河里
 
  現在,它就這樣定定躺著,望著
  蔥花,姜蒜,還有一杯土酒
 
  2020年4月22日。
 
  一條讓人感覺驚心動魄的魚。它躺在案板上什么都不說,像道,像整個大自然那樣什么都不說。它看我們切割它,蒸煮它。
 
  我們好像它的主宰者,可誰說我們這些作為不是愚昧無知的人,不像小丑?
 
  我們無法認為它是麻木的,不是靈的存在。
 
  恍惚之間,覺得昨天那條受盡戕害的魚,今天它重新出現在我們面前。它的自愈能力沒有其他力量能比。它像神明一樣不會死。我們一次次傷害它。它如此仁慈。唯有愛和寬恕可以與它類比。它對我們沒有要求嗎?它愿意等待我們的覺悟等待多久?在水中縫合自己的身體,它在水中游動,它和水正是時間和空間的融合。
 
  我們發明(“發明”這個詞從來不曾在今天這么可笑過)了機器,有了科學與關于“美”的概念,誰知道我們認為珍貴的,有多少恰恰是垃圾?“每天,那條魚”“定定躺著,望著/蔥花,姜蒜,還有一杯土酒”,以及我們身上、身邊、身后的一切。
 
  讀完此詩,我感到自己被摧毀了一次,被這條寬恕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魚。我們真正的懺悔,何時到來?
 
  (單占生 點評)
 
周末生活  
 
  太太觀賞電腦的亞洲電影
  兒子在手機上瀏覽歐洲科技
  干脆,我捧起一本寫美洲的書
 
  我們一家三口,就這樣
  把世界抱著,把世界狠狠地愛著
 
  屋子很安靜,天氣也晴好
  中午了,誰也不抬頭
  誰也不提做飯的事。就這樣愛著
 
  好像要比一比耐力,比比
  亞洲,歐洲,美洲
  誰最能抗住餓
 
  2020年5月11日
 
  一首十一行的短詩到底能表現什么,又能承載多大的容量?當然我們完全可以說,關鍵是看詩人能否從一個新的角度去感受眼前的世界,并在面對自我與世界時,小中見大,表達出自己對世界的獨特發現。
 
  在如此短的篇幅里有人物,有人物的具體環境,人物的心理展示、動作細節,加上這些條件的限制,一首十一行的短詩,想象力如何馳騁、轉圜,詩人該如何駕馭和展開書寫呢?這些問題,同樣充滿著挑戰性。
 
  我們甚至有必要追問:一首詩“在”嗎?對此,最理想的方法唯有走進詩歌文本里。當我們靜下心來品讀詩人陸健筆下的《周末生活》,我們讀到了什么,又會想到了什么?
 
  一家三口,各忙各的。這是常見的現代人日常生活場景。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憑借對生活的洞察力,以近乎寫意的筆法逡巡于具體可感的人情世態,在精心捕捉中揭示常人習焉不察的場景和細節。誠如清代袁枚詩云:“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不常見的是三個人的興趣指向的不一致。亞洲,歐洲,美洲,一下子把詩歌內部的時空驚人地拉開了。三人的興趣幾乎覆蓋了我們生存的整個世界。開頭的三行詩,寫三個人皆有各自不同關注點,讓我們的視域豁然洞開。饒有興致的是,好戲在后面。瞧這一家子,周末時分,宅家蜇居,或坐或臥,竟然“把世界抱著,把世界狠狠地愛著”,你跌不跌眼鏡?如此極度夸張,看似無理,又盡在情理之中。不能不說,在一個假定性的特定氛圍中,用“有意味”的詩歌藝術形式來加以言說,他們可以盡情“抱著”世界和“愛著”世界,這是一種不可言說之言說。最有情趣的應是那句“把世界狠狠地愛著”,比溫柔地愛、深情地愛,顯得更具張力。其所蘊含的豐富意味,具有不可置換性。如此暖色調的心態,自然生成出暖色調的作品。
 
  緊接著,詩人又在舒緩之中來了個“回鋒”,與詩歌開篇進入的情景相互呼應,讓我們從輕描淡寫的敘述中感知到時空間的環境及情狀,屋子,天氣(或許還有陽光照進窗戶),相對準確的時間節點,人物的心理狀態等,仿佛歷歷眼前。一家三人心照不宣地都想偷偷懶,不愿主動去做飯。這是實寫——作者拿捏得很準。旨在為后面的虛寫展開了另一種鋪墊,于是更為精彩的“戲”出現了,該吃飯時候沒人做飯,餓了不是?比耐力不是?大家都不喊自己餓,躲進自己正欣賞、觀看的現象世界后面,好像它們——那個替代物有了饑餓感。或許,他們仨,有的正讀到精彩處無法釋卷,有的這一集劇情還沒看完,等等。實際上這是詩人設身處地的虛構,或稱一種動人的“假敘述”。正因為有了它,詩人才可以充分拓寬自己的想像空間,甚至讓此詩的“在”,揉合了某些戲劇性元素。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時而相互耍耍賴、偷偷懶是家人之間親昵、和諧的另一種表現。而這,往往是尋找一種既合理又牽強的美麗“借口”。一家三人之間的借口,在詩中如許生動的呈現,可真稱得上口氣不小,可愛得有點不可思議。縱覽全詩可以窺見,詩人陸健善于從生活的細微處切入,以開闊的思維,在起伏轉折中自然過渡,一路生發開去,讓生活里潛藏的種種詩意和盤托出。進一步說,這是詩人動用身心的感覺器官品嘗日常生活的“原汁原味”,用富有情調的語言誠實地記錄常常被人忽略的生活現場,使讀者從一個具體的家庭日常場景中,領略到關于這個世界的一次小小的,也可以稱得上一次大大的驚奇,或者驚喜。正因為如此,詩人陸健總是一邊用詩歌注釋著自己的生命,一邊用身心校驗著詩歌不斷閃爍的鋒芒。

  我們經歷的一切,遠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在我們經歷之前總是陌生的。當我們的生活一旦有了詩歌陪伴,日子就有可能隨時隨地綻放出具象茁壯的花朵。
 
  (莊偉杰  點評)
 
隔壁兜兜                                          
 
  兜兜昨晚做了個夢
  剛起床,天就黑了。窗前
  迷迷糊糊的流星滑下去
  空氣中飄著魚眼
  很多國家的食品柜擺著節日
  沒一個不是兒童節
  高樓長得像褲子
  腰帶上插滿旗子
  每個班的數學課代表——
  銀行家,最賣萌。4加4
  老師讓它等于幾它就等于幾
  男人女人攀比新玩具
  瞅準機會,大個子
  就搶鄰桌的零食
  那只背著花朵亂跑的鳥
  在扯風箏。云彩在叫
  街道上的人,真多
  他們穿過房間
  有的領到兩顆糖,有的三顆
  有的領到一張糖紙,包著晚安
 
  2020年5月26日。
 
  一首似乎是兒童題材的詩。從思維特征看,完全是兒童的。在他的夢里,剛起床天就黑了。不是他傍晚才起床,“空氣中飄著魚眼”也并非他的視力出了問題。兒童節擺在食品柜里,所有的節日都是兒童節。真讓孩子美上天了。
 
  我們知道這是詩人的作品,成人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規則、與人交往的語言邏輯規范、會桎梏他的想象力和語言的新鮮感。破除這些,寫出童趣盎然的作品,詩人想做到也并非易事。
 
  所以這首詩節奏并非錯落有致,要破除“安排”,所謂“匠心”。我們看到從節日跳躍到褲子,腰帶,課代表,老師的“蠻不講理,4加4,讓它等于幾它就等于幾,以及會叫的云彩以及穿過房間的人。
 
  假如詩人只是返還、模仿兒童,新鮮倒是新鮮了,但詩歌的寫作便會喪失方向感,類乎百年前西方的“達達主義“的追隨者,使”作品“成為無視詩學、無視藝術規律的“胡言亂語“,在此詩中,情況顯然不是。我們細細品咂,它里面的想象、詞句,常常呈現貌似沒心沒肺隨口而出,實則另有所指的狀態。鄭重其事的節日,或許還很盛大,其實很幼稚。大樓像褲子,沒有上半身的人、人群、社會組織根本不可能有大腦,有思考能力。腰帶上插滿旗子——他們只是憑借本能、受欲望的驅使在做事。男人女人攀比、爭搶的財富、利益,充其量只能算玩具。他們中的個體,穿過房間(通過自己的體力、智力,途徑),都沒獲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也就像三塊兩塊糖,有點甚至更慘,只”領到一張糖紙,包著晚安“,這輩子就交代了。
 
  看似無序的詩行,包含詩人的價值觀:拒斥世故、圓滑、摒棄以強凌弱見利忘義。無論其以個人,還是以團體,甚至國家的名義。這首詩以孩童的口吻唱出,卻站在比成人社會更高處,更有道德立場。甚或還有點鄙視這個亂糟糟的世界的意味。

  綜合了以上各種想法以及難點的詩歌,絕不會是簡單草率的書寫。
 
  (朱子慶   點評)
 
巷口在前面  
 
  街巷如空空的褲筒。時間在走
  急緩如呼吸。如等待。如不肯停留
 
  只有長短節拍的音樂,飼養聽覺
  更多是消失無語。啞默
 
  我聽說憎惡來過,熱愛來過
  寬容也來過——它很失望
  它看到所有人,都不配得到原諒
 
  2020年6月8日。
 
  很明顯,涉及憎惡、熱愛、寬容的主題,是一個巨大的主題。面對巨大的主題發言,需要膽量。
 
  怎么切入?詩人找到的是一個具體的切入點,即:從狹窄處開始。因為每個人都是具體的,也可以說是具體而微、甚至是渺小的。“街巷如空空的褲筒”,很形象。它和接下來的“時間在走”的“走”有關聯。
 
  時間在人們的呼吸間,有急緩——心理時間。“飼養聽覺”的原因是有的人在寂靜中聽到了時間,有的人聽不到,你喂到他耳朵里他也聽不到。聽不到的服從一種人生盲目性,大約空間意識也比較差,只是活著。聽到的人主動一些,但是聽不聽從召喚,另一碼事。
 
  這后一部分人,無論如何從事,或善或惡,心中總會有一些規則、標準影響他。向善,拒惡,或明知故犯,知其可為而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作為國家,社群,制定了法律、道德,進行規范。為的塑良俗,打擊犯罪。打擊程度視其對他人的危害程度而定。這對所有人是公平的。雖然有的宗教以寬容所有人樹立其精神,但本詩作者顯然并不站在這樣的立場上。他不是教堂。他是個普通人。在許多失聰者和未曾失聰者中間,他信奉因果,也許他見到、聽到、從各種媒體得到的人間的事情雜亂紛繁,苦辣酸甜,使他失望,所以他認為“所有人,都不配得到原諒”。當然這里指的是犯錯的人和犯罪的人。每個人都要對別人懷抱善意,對自己有擔當。我們知道對自己有擔當的人才會對群體擔當。讀到此處我們無法覺得詩人過分苛刻,他并不偏執。他是愛我們大家的。假如他對自己也這么要求的話,那么在這個“憎惡來過,熱愛來過/寬容也來過”的世間,他有權這樣說,他是站在多數人的利益一方言說的。這首詩成立。
 
  (周瑟瑟  點評)
 
彼得的禮拜日
 
  守林人的兒子彼得
  明天要開學了。他要寫
  假期的最后一篇作文
 
  斷斷續續傳來——父親
  在隔壁木屋里的祈禱聲
 
  寫自己的真實想法?老師
  教導過。但真實是什么呢?
  墻上掛著一幅地圖
 
  猛一看,地圖像花花綠綠的
  草地。再猛一看
  地圖像一張布滿癬疥的獸皮
 
  彼得的真實想法:到火星生活
  沒有夜晚,白日挨著白日
  游戲的時間不受限制
  棕熊改了騷擾人類的壞脾氣
  一按電鈕,病毒四散奔逃
 
  他還沒想好,是自己去
  還是帶了鎮上的卓婭
  和她臉上的雀斑一起
 
  他的手持續忙碌在
  復雜的儀器和操縱桿上
  這樣,他愛咬指甲的老毛病
  也沒有機會再犯
 
  2020年7月20日。
 
  上世紀八十年代即享有盛名的詩人陸健,近年來的寫作不斷尋求超越,其詩作表現出令人驚異的現代性和先鋒探索色彩。《彼得的禮拜日》可以說就是這樣一首詩。
 
  一個小故事,也許隱藏著和人類未來走向相關的大事件。
 
  為什么選擇一個外國男孩做主人公?也許就是要和現實生活拉開更大的距離。但詩人想要觸摸和聚焦的是人的處境和人類的命運,所以是哪個國家的人就不重要了,我們的思考也就超越了地域種族之類的限制。有時候遠的事物反而顯得更近,看似虛幻的事情卻顯示出巨大的真實性。
 
  此詩從具體而細小的事件入手。男孩彼得要完成假期最后一篇作文。事情雖小,但細細琢磨,這里面分明有什么東西刺痛了我們。“地圖像一張布滿癬疥的獸皮”。這孩子的直覺可說是揭穿了世界的一種真相。
 
  再往回讀,“斷斷續續傳來——父親/在隔壁木屋里的祈禱聲”。這樣的句子也不可輕易放過。這是狀寫孩子生活的環境,也是事件發生的背景。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為主要信仰的國家,彼得的父親應該是虔誠的。他在隔壁木屋晚禱。也許那里是他固定的場所,也許是怕影響兒子做功課而臨時轉換地方。
 
  而孩子的意識里則完全看不出“祈禱”的愿望。他只需要完成作文,想以后“到火星生活”,這對他似乎完全正常,我們也無理由加以苛責。至于等同農耕文明的守護林子的職業追求,也許自從他讀過書之后就難得想起過。他的父親老彼得大約也不贊同兒子將來繼續守著這塊泥土過活。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耽于幻想,癡迷游戲,把生活簡單化,略過了艱苦創業(科技進步需要創業)的過程。他展開去往火星的想象,連操作儀器、不“咬指甲“——以免卓婭反感(雖然他并不嫌棄她臉上的雀斑)這樣的細節都考慮到了,其余均被有意無意忽視。
 
  沒有信仰,不再被要求有信仰,對土地的感恩、依賴喪失,以為科學能改變一切,生活只是技術的后果。假如人類按照如此的理想、設計走下去,將是一番什么樣的情景?被徹底異化的人將何以為人?除了天然的本能,就是科技、想象中虛幻的未來。
 
  此詩看似一個浪漫的童話,實則觸及了冷峻的現實;又像是一則超現實的寓言,發人深省。詩人用筆節儉,敘述沉穩,注重細節,把人物性格勾勒得活靈活現,而又給讀者留下了思索與想象的空間。
 
  (楊志學 點評)
 
大城市
 
  軟塌塌的,萬籟疲憊下垂的夜
  星散的燈火強撐著懵懂。如同
  千百枚舊勛章別在赤裸的肚皮上
  城市睡著,血肉的創口猶自言說
 
  財富。美貌。夢話里它拼命沖撞
 
  城市的晨接著就到。再次忙不迭
  充血,勃起。脈搏不能梗阻,前列腺
  不能發炎,報紙不能缺少頭條
  鐵定憋著勁一直堅挺,在整個白日
 
  也是冒了從此不舉的風險
 
  2020年8月17日。
 
  多數人對大城市并不陌生。大城市夠累人的,無論你生活其中還是偶爾造訪,或者只在電視、手機上看過。看的多了就累得眼睛發酸。再看就覺得大城市都差不離,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

  大城市的人比較艱難,大城市管理起來也相當不容易。
 
  夜,牧歌式(戰亂饑荒年代姑且不論)的靜謐安詳早已不復存在,莊稼草木的氣息消散無蹤,所以“軟塌塌”,燈火稀疏,少數燈火只是履行類乎更夫的職責。城市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從雅典的城邦到今日的都會,它們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常常昂起高貴的頭顱,起了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舉目今日諸多城市,舉步維艱,像底特律這樣的現代化程度很高的工業城都破產了,昔日榮耀只是些“舊勛章”,把它們“別在赤裸的肚皮上”,人們的寡淡生活、忙碌生活、失敗的生活的確疼痛,的確有羞恥感。城市的夢中不知有沒有愧悔,但在慣性的作用下,它向前努動的欲望停不下來,財富,美貌,這繁榮的象征。
 
  城市是力量的象征,激情的象征,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男性的象征。白天,新的一輪沖刺來臨,別無選擇地來臨。它需要政令的暢通,金融、商品、交通的暢通。它必須堅挺。然而哪有那么輕而易舉?如同一個人的腎血虧空,機器零件失靈。需要藥方,需要進補。藥方對不對癥?操作是否得當?千頭萬緒,問題糾纏成堆。種種嘗試,試對了,城市進步,歡呼四起。試錯了,只好低頭耷腦地承擔后果。即使現實得益,長遠利益是否受損,也頗難預料,也許“冒了從此不舉的風險”。天下城市莫不如此。我們堅信人類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起碼是補救辦法。但詩人的擔憂,思慮,絕非多余。絕對是一種正能量。
 
  (程維  點評)
 
某日打坐
 
  我想——什么都不想。心放在
  肚子里。不再整日婆婆媽媽
  糾結身邊的雞毛小事
 
  洗凈身體。緩緩坐下。清空自我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既然不竭,那還取它做什么呢?
 
  “仁者愛人。”仁是兩個人的事
  人和他人的關系
  人類卻自古至今沒做好過
 
  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全知的
  把銀河宇宙都裝在口袋里的佛嗎?
 
  我想是道。可是
  非常道就坐在我的對面
 
  2020年10月13日。
 
  我們都知道僧人打坐是功課。近年,為鍛煉身體,普通人練瑜伽、打坐的也并非罕見。詩人也未能免俗,要靜心排除雜念。“洗凈身體。緩緩坐下。清空自我”,還是蠻有點儀式感的。

  但他終歸是個六根不凈的家伙,“雜念”馬上來了。他想起莊子的辯證法色彩頗濃的一句話。又想到儒家最要緊的理念”仁者愛人“。然后是釋迦牟尼。這哪是要打坐,分明要把影響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儒釋道分別再念叨一遍,在自己的知識譜系里再擺擺位置,一廂情愿地想理順一下。
 
  他發生了疑問,一尺之棰,物質不滅。我們知道莊子還說過飛鳥不動,那么還取它做什么?動,就是不動,鳥不動人當然也不會動,那么由誰去取?這話雖有思辨價值,有光芒,但似乎距離我們的日常十分遙遠啊。不具救世價值。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它是以社會學、政治學意義為目的,協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但想來想去,這關系”人類卻自古至今沒做好過“。它是空中樓閣?它只能屬于美學范疇?無解。而”佛“的全知全能建立在假設上——在佛的面前,人如微塵,草芥。夏蟲尚且不可語冰,如何認識巨無霸一般的浩瀚無邊的佛?那不是妄議嗎?萬一我們無知無畏地作了佛的對立面呢?整體來看,大概我們約等于不需要他。
 
  人還是太過渺小了,所謂思接千載,也只在人的局限之內。得道升仙,到了老子的高度,老子也不是道。道法自然。“非常道”的自然千變萬化,無以窮盡,其堂奧,即使化身一個朋友那般坐在我對面,我很可能都認不出來。
 
  短短十三行文字,東方文化的巡禮,禮贊。對無限的存在的好奇,有點“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迷茫、感慨,還有崇敬之情在焉。
 
  我總覺得,詩人要解決形而上的問題,而這里的形而上既是哲學命題,像陸健此詩所呈現的;還要思考詩歌本身的形而上問題,其實,我們寫詩的過程也是一個打坐修行的過程。
 
  (楊四平  點評)
 
觀影:某部國外警匪片
 
  她這么漂亮,為什么
  非要潛入黑屋子去呢?
 
  開動足夠的聰明,也許情報
  像在家接聽一個陌生電話那么不復雜
  除此,那只貓也許有別的辦法
 
  她那么漂亮,像鮮花
  一朵花開著,開著,開成了她
  現在想回到花里去,回不去了
  她嗅到了危險
 
  她拎著鞋子像拎著自己的性命在跑
 
  警察設了埋伏
  警察長出滿身的探測器
  警察想抓誰,即便是好人都逃不脫
  更別說壞人了
 
  2020年11月13日
 
  陸健的有些詩很好玩,《觀影:某部國外警匪片》讓我又見識了一回。
 
  他上來就推出一位美女,顯然這是主角,并且漂亮。也難怪,多數姿色平平的女人,作間諜,缺乏女性優勢。作匪也難以進入幫派核心,更何況是電影。
 
  她開始行動了,進入黑屋子。看來情報的價值和取得的難度成正比,付出與獲得成正比。同時劇情里的貓不乏詭異。配角絕不是閑筆。
 
  或許女一號真的美到使詩的作者贊嘆的程度——估計并非影片中的超現實手法蒙太奇演繹的鏡頭——詩人忍不住又夸獎她一次。卻不能算作庸俗地重復好話。因為接下來“她嗅到了危險”。可能被抓、被毀滅。美女和野獸反差大,最能吸眼球。美麗和危難交錯,最使人欲罷不能,放心不下。
 
  “拎著鞋子像拎著自己的性命在跑”的她,該是多么刺激的畫面?她不邁貓步,不云淡風輕——這似乎才是她該有的。
 
  所有警匪片的結局不是壞人被抓,就是被擊斃。正義得以伸張。那么她怎樣呢?詩里不肯說。詩人在觀完這部“警匪片”之后,用十四行詩句送給我們一部懸疑片。
 
  懸疑一,女主是什么人?她的身份屬于光明還是黑暗?二,她為何進入黑屋子?黑屋子有何重大秘密?三,貓如何成為配角或道具?四,她遇到了什么危險?五,她被捕還是被打死?這五個疑問在不同的導演那里,會拍出全然不同的故事。
 
  其實最后一段才是詩人想說的。幾乎所有現代國家機器,都已經武裝到牙齒,作為個體的人,作為少數集群無不處于劣勢。在警察制度下,革命斗士英勇卓絕,前仆后繼。文明國度中,壞人難逃法網。好人逃不脫,因為好人恪守法律,配合程序。好人不用逃。壞人逃不脫,當然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我們愿意看到的了。其中幽奧曲折,讀者各有領會。
 
  (李犁  點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好硬好大好爽18漫画|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 天天成人综合网| 国产久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国产女人嗷嗷叫|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日b视频免费看|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五月天综合在线| 日本黄色片在线播放| 国产xvideos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欧美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第一页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 jlzz大全高潮多水老师|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电影资源网站大全| 男的把j伸进女人p图片动态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