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wǎng)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張煒:愛與恨的變奏

張煒:愛與恨的變奏
 
作者:洪浩
 
  經(jīng)典動物之書
 
  2020年真是極不尋常極不平靜的一年。這一年,世界上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能讓人猛然驚醒,想到很多很多。正是在這樣一個年份,在這樣一個心情復(fù)雜的時刻,我們讀到了張煒的中篇小說《愛的川流不息》。這是一部帶有濃烈的愛恨情感和濃郁的思辨氣息的作品,它注定屬于作家的力作,也必將在越來越多的讀者中激起熱烈而持久的回響。
 
  作家張煒是一個有著特殊的生命歷史,因而有著特別的生命感悟的人,他自小生活在海邊莽林中,對大自然和動植物有很深的感情,這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鮮明的呈現(xiàn),也是他作為一個著述豐富的作家的重要特色之一。對于動物,他很懂,他現(xiàn)在拿出這樣一部幾萬字的關(guān)于貓狗的作品,再正常不過了。許多年以前,在人們普遍熱衷于那種關(guān)于企業(yè)家的報告文學(xué)的時候,他就起意要寫一部關(guān)于狗的報告文學(xué),可見他寫動物的想法由來已久。眼前的這部作品非常直接地寫了貓和狗,它們是故事的主角,演出了一幕幕令人痛惜的悲劇;人退居其次,但不斷地留下畫外音。最終,作品的著力點還是歸結(jié)到人這里。
 
  張煒喜歡貓狗,在他看來,貓和狗都是經(jīng)典動物,這不僅是因為它們和人類相處的時間最長,更在于它們具有難得的品性。他曾如此表達過對貓和狗的認知:“貓和狗不是一般的動物,甚至可以認為它們是神靈最具深意的一種安排,用來安慰和幫助人類:一個踞于左,一個踞于右。狗在左邊,代表勇敢和忠誠;貓在右邊,代表溫柔和獨立。”他不止一次在作品中表達過這樣的思想:貓和狗對于人心的慰藉,是很多東西難以取代的。貓狗的陪伴能使人的心靈變得柔軟,而這柔軟對于自己和他人,甚至對于整個世界都是極有意義的。
 
  張煒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動物是離人最近的“他者”和“弱者”。愛動物是生命所具有的最美好的情感,是柔軟心地的體現(xiàn),是人類對其他生命的一種心靈尋訪。通過對貓狗的態(tài)度,可以測試出人對他者的關(guān)心,對萬物的仁慈,對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其他生命即“異類”的容忍度。他有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狗總對得起人,人常常對不起狗。這是很到位很深刻的理解。
 
  《愛的川流不息》既然是寫貓和狗的一部作品,其情感背景也大抵如此。此作原本是作為“非虛構(gòu)”去寫的,因為故事都是真實的,其中的思考也是無須諱言的;在《十月》雜志發(fā)表時,它以“中篇小說”的面目出現(xiàn)在頭題位置,是編者的主張。這當(dāng)然也有其道理。好吧,小說就小說吧,不過我們真的可以認為:里面的“我”正是作家自己,而那只以《融入野地》的“融”字命名的貓,便是作家家里養(yǎng)的那只漂亮、聰慧而又高貴的貓。
 
  “融融”啟示錄
 
  作品由一只名叫“融融”的布偶貓的進入家門寫起。在南方的女兒要把一只貓寄送回家,作為父親的“我”堅決反對。父親的固執(zhí)讓女兒很不理解,她堅持辦好了寄送程序,于是養(yǎng)貓成了無可挽回之事。誰知這一看來平常的事,竟然激蕩起父親的情感潛流,以至于讓他浮想聯(lián)翩,夜不能寐。“正因為深愛,才要拒絕。有些可怕的經(jīng)歷不屬于下一代人,恐懼也就不屬于他們。誰愿輕言恐懼?所以總是欲言又止。……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就要從頭說起,那也許要耗上一噸的言辭。我能說出這幾十年來,我們與它們一起經(jīng)歷了多少故事?不敢回憶,不愿回憶。”代際差距之大,全因經(jīng)歷使然。我們可以料到,“我”是一個有故事的人,而且故事與貓有關(guān),那應(yīng)該是一個傷心的故事。
 
  貓已經(jīng)從遙遠的南方城市發(fā)送過來,除了接納別無選擇。“在一個絕美的生靈面前,什么話都是多余的。”與融融相見的那一瞬,“我”由衷地喜歡上了它,而它淡定、迅速的融入也令人稱奇。作家不吝筆墨地描寫了人與貓的初識,真實而感人,簡直跟“寶黛”相見有一拼。接下來,融融和“我”的融合就更加暖心了。融融極聰慧,“我”則極擅欣賞。“我”對融融可謂贊許有加,認為它堪稱“超前畢業(yè)的優(yōu)等生”,“它從幼兒園到大學(xué)這個學(xué)習(xí)階段,除了修完基本的課程之外,還提前涉獵了研究生的部分內(nèi)容。”久違的對貓的愛戀在心頭涌流,“我”的驚喜是由衷的:“從來沒有看到比融融的眼睛更富有表達力的了,這是真正的心靈之窗,有時含蓄、深邃,有時又莊重、冷靜。”在此,作家將融融的內(nèi)在氣質(zhì)刻畫得非常到位,字里行間流淌著濃濃的愛意:“它純稚,卻有一種沉穩(wěn)超常的步態(tài);它頑皮,卻又時常安然靜穆到不敢輕擾;如此幼小卻又如此威嚴;一派雄性英氣,卻又時常閃現(xiàn)出儀態(tài)萬方的溫情和優(yōu)雅。它的美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使人驚嘆的形貌,而是由此入內(nèi)、再從更深處溢出,隨之漲滿了整個空間。它所贏得的深愛,是由自身的美換取的,而這種美是無價的。”
 
  融融心智極高而又安然沉著,每天都要思考事情,甚至還會一邊散步一邊思考。而“我”憑著敏銳的觀察力、卓越的思考力,動人地寫出了對融融的理解:“越是優(yōu)秀的貓,越是長于獨處。融融思考時當(dāng)然要避開打擾,并且會因為思考的深度而不斷變換姿勢:一般的思考可以偏臥,再認真一點就要伏臥;最嚴肅的時刻,它一定要坐臥。當(dāng)它昂首坐在那里,兩只前爪立定,瞇上眼睛或定定地望著一個方向,那就是十分投入地思想,想一些較大的事情了。”如此投入的對貓的研究,令人感覺趣味盎然,也讓人想到一些愛貓的作家、詩人、藝術(shù)家對貓的癡迷和洞察,想到作家曾經(jīng)的表述:“越是那些大心靈,越是可以感受他們對于動物手足般的情誼。”“凡杰出的作家?guī)缀醵寄芘c動物心心相印,并一生保持這種好奇心與親切度。他與它們往往‘不隔’,很容易就打通聯(lián)系的渠道。”
 
  融融對“我”和整個家庭的影響,尤其讓“我”心生感激:“家里自從多了它,這個特別的成員,就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一種難言的化學(xué)變化:一種特別的安定感、安慰感,一種對生活和其他事物言說不盡的信任感,慢慢出現(xiàn)了。無時不在的空蕩感消失了,無時不在的難言的慌促也消失了;孤獨,這種所有人都無法根治的現(xiàn)代疾病,一般來說要攜帶終生的疾病,在我們家里似乎也被醫(yī)治了大半。”“我”于是在嶄新的高度上審視了動物與人類結(jié)伴而行的意義:“它們的真正的責(zé)任,往往是隱而不彰的。”“它是一個不可缺失的生命參照,它讓我們想到這個世界上更多的生命,它們既與我們不同,又是何等相似。……我們和它們一起生存,彼此對視,就是最大的相互關(guān)照。”
 
  面對融融這個甘愿與之廝守的可愛生靈,“我”關(guān)于動物與人的關(guān)系的思想,一再地被激發(fā)出來。“我”還以一個從林野中走來的人的親身經(jīng)歷證實:在人生至為艱困之時,貓和狗給予了人無可比擬的援助。“我”甚至換位思考,想到了像貓和狗這樣的生靈,在與人生命交融之時的得與失:“我們心里明白:自己所能給予它的,比它已經(jīng)給予的不知要少多少倍。” “當(dāng)人們接近失去‘抗力’的時候,憑什么保護一個比手無寸鐵的弱者更弱的生命?”在此,“我”強調(diào)了“不可抗力”這一概念,并多有思索。“有兩種‘不可抗力’:一種是愛,一種是毀滅和災(zāi)殃。前一種使人不顧一切地擁有它,后一種將讓人撕心扯肺地失去它。”
 
  觀察、疼愛這只美生靈,“我”的思緒不由自主地回到了童年,“想起林中歲月,想起被呼嘯的林濤驚醒的夜晚”:“冬天,海邊的風(fēng)多大。爸爸在山里,媽媽也不在。幸虧有外祖母的故事,有貓。它的呼嚕聲總是把我送入夢鄉(xiāng)。”幾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聽到這呼嚕,忽然有一種奢侈的感覺涌上心頭,因為多年以前,“我”曾發(fā)誓此生不再養(yǎng)貓養(yǎng)狗。
 
  記得當(dāng)年“小獾胡”
 
  往事不堪追憶,但還是不由自主地在“我”腦海里再現(xiàn)了。“可怕的是這幾十年里,違背誓言的事情發(fā)生過不止一次,于是就有了疼痛徹骨的那些經(jīng)歷。……每一次廢棄誓言,都是因為心理上的全線潰敗……這似乎是可悲的。最后,悲劇總是緣此發(fā)生,……我總是愧對它們。”由眼前的融融,“我”想起五十多年前自己家里的一只叫“小獾胡”的貓。記憶閃回到一家人的林中歲月:父母,外祖母,貓和狗,一幕幕悲喜劇。
 
  接下來的追憶似乎是《我的原野盛宴》的續(xù)篇,只不過這里集中講了貓和狗的故事。這故事仍然有一個被作家反復(fù)書寫過的背景:那時候,父親常年在南邊大山里的水利工程中出苦力,一年只能回來一兩次;母親則住在園藝場參加勞動,半月二十天回來一次,所以陪伴“我”的主要是外祖母。通過外祖母的講述,“我”了解到自己有一個熱愛動物的外祖父,他去世了,但將愛動物的品質(zhì)遺傳給了隔輩的自己。而“我”相信:一個人熱愛動物的人,肯定是最善良的人。
 
  林中生活里,“我”的小伙伴僅有看園人的孫子壯壯,和一只叫“小獾胡”的貓。小獾胡是“我”在林子里撿來的野貓,有豹貓血統(tǒng),聰明,但很兇,起初它怒氣沖沖拒絕飼養(yǎng),一段時間的溝通后,終于成了知己一般的伙伴。當(dāng)年的林子無邊無際,“我”只能在離小茅屋不遠的地方活動。有一天,“我”和小獾胡走得稍遠一點,就遇到了一個可怕的非人非獸的家伙:這是一個外號叫“黑筋”的狠人,像黑煞一樣矮壯和兇殘,是當(dāng)?shù)匾话裕苓叴遄印@藝場、林場的人都怕他。曾經(jīng)有一次,父親從大山里趕回來探家,因為沒有證明信,被“黑筋”關(guān)押了幾天然后送回了大山;此事令人悲憤,但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和外祖母,都不能抗爭,因為一家人正處于被壓迫被欺凌的大背景之中。“黑筋”對人殘酷,對動物的生命更是毫不憐惜,一直想槍擊小獾胡,剝了它的皮做野貍子帽。一家人恨恨不已,百般擔(dān)憂。小獾胡為了活命,最終不得不告別主人,離開茅屋,回歸為一個林中野物……
 
  這是令“我”痛苦、悲傷、不愿碰觸而又難以忘記的往事,它不僅是關(guān)于一只貓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不可避免地讓人想起了彼時整個家庭的苦難遭際。“我”還追憶了當(dāng)年一個讓人流淚的情節(jié),那是關(guān)于父親故事的側(cè)寫,里面有小獾胡:一個中秋節(jié)的深夜,爸爸突然從遙遠的南山回來了。他是在推開重重阻力和障礙后才得以踏上回家之路的,他懷著對親人的苦苦思念一路跑回來,用了一天多一點的時間走完了兩天的路程。媽媽、外祖母和“我”激動得快哭了,她們把已經(jīng)收回去的飯菜端出來,要和爸爸重新過這個中秋節(jié)。小獾胡當(dāng)時還在,雖然它是第一次見爸爸,但聰慧的它知道他是一家人,最后竟然跳到這個渾身汗味的男人膝上……這是安寧而幸福的一刻,一個受苦的漢子由此感受到了家的溫情。而“我”則將這令人唏噓的一刻收進記憶深處:“那一夜的月光,小獾胡的呼嚕,全家人,這些加在一塊兒,成為最美妙的時刻。”
 
  小獾胡的故事里,有恨也有愛。
 
  “花虎”與“殺狗令”
 
  繼愛貓小獾胡之后,又有關(guān)于狗的故事。小獾胡不見蹤影后,“我”像掉了魂,虧得一條狗的出現(xiàn),才讓我擺脫了失落和傷痛。這只狗叫“花虎”,是看園子的老人的狗生的小狗,“我”和壯壯費了好大勁,才用偷來的好酒把它換到手。然而,在抱進家門的一刻,外祖母未卜先知地說了一句:“孩子,你又犯了一個大錯。”但“我”并未多么在意,與花虎形影不離的日子開始了,就像小獾胡當(dāng)年一樣。好景不長,外祖母的預(yù)言果然應(yīng)驗了,花虎的噩運來了:上邊說要備戰(zhàn)備荒,統(tǒng)一下了打狗令,要在三天內(nèi)殺掉所有的狗。即使住在林子里,那個外號“黑筋”的惡人帶領(lǐng)的打狗隊也能找上門來,勒令外祖母交出花虎,要就地殺死它。機敏的花虎聞風(fēng)而逃,躲進了林子深處,但它又戀家,常在夜晚偷偷跑回。外祖母料到它遲早會被打狗隊的人抓到,苦思冥想之后終于有了一個主意,把它送給了河西園藝場的一位強勢的副場長,托他暫時代養(yǎng)。但花虎第二天就咬斷拴繩逃走了,從此不知所終。正是花虎令人懸心和痛苦的結(jié)局,使得外祖母逼“我”發(fā)誓:以后決不再養(yǎng)貓狗。
 
  這便是花虎的故事。這里當(dāng)然寫到了愛,但更多的是恨。這故事牽出了過去屢屢出現(xiàn),現(xiàn)在仍然存在的“殺狗令”,令人既憂且憤。幾十年里,“我”經(jīng)歷了四次“殺狗令”,“想起來心上都會抽疼,都會歷歷在目。我只想說出這樣一句話:下達這樣命令的人,一定不得善終。他們會受到詛咒。”對于那種“缺少人性的溫度”的“工具化物化的人”,那些“機械野蠻的執(zhí)行者”,“我”極其鄙視,視他們?yōu)椤爸L苦難的幫兇”,“到了某些時刻,比如暴力和蒙昧橫行的時候,那種粗野和蠻勇、鐵血無情的‘男子漢大丈夫’就派上了用場。”作品中還寫到父親對殺狗行徑的痛恨,在將那伙人判定為“最殘忍、最卑鄙、最膽小的惡魔”后,父親做出了極具歷史感的概括:“書上記載過好幾樁這樣的事,一些惡魔在大開殺戒前,會屠殺無辜的動物,這等于提前演練!”
 
  在以前的多篇作品中,張煒對殘酷的“殺狗令”深表憤慨和擔(dān)憂。寫于1987年的短篇小說《夢中苦辯》,已毫不掩飾地傾瀉了作家的痛恨。那篇小說中,主人公在夢中與前來執(zhí)行殺狗令的人激烈爭辯,悲憤的話語至今猶在耳畔:“對野生動物這樣殘酷,野生動物可以躲開;于是我們的目光就轉(zhuǎn)向家庭飼養(yǎng)的動物,對溫馴的狗下手了。我相信這是一部分人血液里流動的嗜好……這些行為會一再重復(fù),因為它源于頑劣的天性,殘酷愚昧,膽怯猥瑣,在陰暗的角落里咬牙切齒。這些人作為一種生命,怎么會去寬容其他生命?!”“我更不明白的是,街道上有多少刻不容緩的事情需要去做,他們恰恰對這一切視而不見。”“一切需要暴力、需要用強制手段去對付的方面,都干干脆脆地做了;一切需要胸懷、需要眼光、需要高瞻遠矚才能辦到的事情,都搞得一塌糊涂……屠殺吧!與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對抗吧,仇視它們吧!這一切的后果只能是更為可怕的報復(fù)!”“兇狠殘酷地對待生活、對待自然,必遭報應(yīng)!”在夢里,主人公傷心動氣,費盡口舌,總算把殺狗的人勸阻住了,可天亮夢醒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狗還是被人殺死在院子里。寫于三十幾年前的這篇作品,極具批評力度,嚴正地鞭撻了這個族群里某些人的懦弱和殘忍。
 
  那么,這么多年過去,人性變好了嗎?沒有。一切都會重演,殘忍殺戮依然如故。在近期的一篇演講文章中,作家再度回顧了殺狗令給狗和養(yǎng)狗的家庭帶來的傷害,也重新表達了自己的憤慨:“這樣苦難悲慘難忍的時刻,只有世界上最喪心病狂的流氓才會制造出來。……狗的慘叫、人的哭喊,響成一片,鮮血淋漓,蔓延到整個村鎮(zhèn)和城區(qū)。時間過去了幾十年,那種恐怖既不敢經(jīng)歷也不敢回憶,這當(dāng)然是一種屠殺,而且只能用上一個詞:慘絕人寰。”“這樣一個嗜血的、周期性暴發(fā)大規(guī)模慘烈行為的族群,還能奢望安定和幸福?還會擁有自己的未來?絕不可能。”說到底,人的素質(zhì)問題是必須嚴加審視的。
 
  愛與痛的存根簿
 
  當(dāng)年,“我”被外祖母逼迫立下的誓言起作用了嗎?沒有。因為喜歡動物,二十多年前,“我”和家人“再次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錯”,又收養(yǎng)過一條叫做“小來”的狗。小來是“我”在公園里偶然遇到的一只極其可愛的小狗,它的主人要出國,打算把它轉(zhuǎn)送給別人。“我”在看到它的一瞬間,就被牢牢地吸引和征服了,于是表達了收養(yǎng)的意愿。一句話出口,得到的是家人的急切呼應(yīng)和主人的信賴。然而這顯然是輕率的,因為接下來,小來也成為了一處悲劇的主角:在隨主人鄉(xiāng)下旅行時,小來誤沾了耗子藥,在來不及醫(yī)治的情況下遽然死去了。此后,家中只有小來面帶笑容的一張照片。
 
  這是讓“我”不忍回顧的慘痛的一幕。一家人像疼孩子一樣疼著這個可愛的生靈,它的突然離去,給人帶來了撕裂般的創(chuàng)痛。“我”欲哭無淚,痛悔沒有保護好小來,找不到殺死小來的兇手,只能用悲切的文字譴責(zé)亂投劇毒耗子藥的行為。小來會笑,“有一副大大咧咧的性格,對所有人都沒有陌生感,更無提防心。”它是那么可愛,它的不設(shè)防是童心和善良的體現(xiàn),也恰恰因此,在這個險惡的世界里,悲劇更容易發(fā)生在它身上。作品借用一位老鄉(xiāng)的破口大罵,表達了深切的哀怨和憤懣:“那是一幫爛透了的家伙,他們從來干不出好事!咱花大錢買來的機帆船、農(nóng)機,一用就壞;就是造出的耗子藥毒性忒大。”這毒藥,據(jù)說能“毒殺三代”,是荼毒生靈的淵藪,也正是人間大惡的象征。
 
  傷痛之余,“我”歷數(shù)起人生中的一次次失去,心情悲涼。“我”想“建立一份翔實的生命的存根簿”,以免遺忘。我們率先看到了這份存根簿的提要:
 
  除了“小獾胡”和“花虎”、“小來”,還有一條叫“寶物”的山東細犬,它有驚人的智力和奔跑速度;一只叫“美美”的極為美麗的貍貓;一條強壯的大狗“旺旺”;一只性格特異、外表兇悍實則溫情十足的黑貓“小紅孩”。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型體更小的動物:兩只鴿子、三只刺猬、一只倉鼠、一只麻雀、一只紅點頦、一只紫色蟈蟈。毫不夸張地說,后面這一些盡管如此之小,但是也有性格,有情感。我如果從頭講述它們,將是一個個很長的故事,這里只好省略。
 
  所有這些朋友,它們有的走失,有的痛別;有的最后不知所終,有的忍痛放回林野;也有的在病危時節(jié),出于動物特有的巨大自尊,竟然獨自逃入了人所不知的角落,就此消逝。就這樣,我們與它們總是非正常分離,總是經(jīng)歷一場撕扯之痛。
 
  這些動物各有各的面目和特點,但它們無一例外都是可愛的。對比人類,它們的生命顯得脆弱了。人沒能很好地保護它們,它們的離去讓人倍感傷情。
 
  有人可能會說,老百姓生存尚且艱難,愛動物,談?wù)搻蹌游锏脑掝},未免奢侈甚至有些無聊了。作家早就預(yù)料到會有這一觀點,在一篇文章中,他預(yù)先給予了反駁。在他看來,人類對于生命的畸形心態(tài),人的生存理性的喪失與泯滅,正是導(dǎo)致自身苦難的主要根源。世間生命相互聯(lián)結(jié)也相互依存,人類若以無情的方式追逐幸福,是不合理也不可能的。
 
  在這個瘟疫之年,我們愈發(fā)能感悟到張煒此言不虛。肆虐的瘟疫讓世間許多生命就此消失了,而幾乎所有人都活在不安之中。在這場橫掃全球、至今仍未消停的劫難中,誰敢說人類就是無辜的呢?
 
  愛,還是恨?
 
  這是很有思想高度也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的一部作品。融融的故事是引子,在它身上,主要是凝聚了作者今天的思考,在此,論說自然是顯豁的;而故事鏈條主要體現(xiàn)在回憶的篇章上,讀者可能會較多地記住小獾胡、花虎以及小來它們的遭遇,并為之感慨。對于熟悉作家的一部分讀者來說,很多篇幅讓人覺得仍然是在寫《我的原野盛宴》,但就情感和思想力度而言,本書顯然更勝一籌。總之,作品嚴肅而且有分量,它適合兒童閱讀但不是“兒童文學(xué)”,它的讀者可以是任何年齡任何層面的人——因為只要是人,就應(yīng)該思考人與動物的關(guān)系問題;而此作所陳述的生命倫理,可謂精辟深邃,前所未見,極具啟迪意義。
 
  有人說,作品究竟是寫了“愛的川流不息”,還是“恨的綿綿無盡”呢?我認為,二者是交織在一起的,并且分量都很重。道理很簡單:正因有濃烈的愛,才會派生出深深的恨。愛,針對的是那些可愛、天真、善良、無欺的生靈,而恨,則指向那些丑惡、卑劣、殘忍、自私的人。想起網(wǎng)絡(luò)報端不時出現(xiàn)的有人虐殺貓狗的消息,我們要說:那些肆意戕害動物的家伙,不配作為具有高度理性的人類而活著。他們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也不可能不被善良的人們所痛恨,所唾棄,所詛咒。
 
  閱讀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家不僅僅是站在人類的立場上,而是站在世間所有生命的立場上去思索去寫作的;對于人類的“他者”和“弱者”——動物的關(guān)懷,折射的是作家內(nèi)心廣大而深厚的愛意。那么,如何看待作品中愛與恨的變奏?或者說,在聽取了如此之多的生靈的悲劇故事之后,該以怎樣的情感面對這個令人遺憾的世界呢?我想,作品中對于外祖母的一段敘述恰好對應(yīng)了這一問題,可以視為能夠代表作者世界觀的一個回答。我們知道,外祖母是飽嘗苦難的女人,在失去外祖父的那一天,她的悲苦日子就開始了。像被傷害的動物一樣,她攜家人躲進林間野地,孤獨地舔舐傷痛,但即便如此,她仍然愿意在內(nèi)心深處保有對人世的愛,而不是一任恨意充塞其間。她是如此勸導(dǎo)外孫的:“孩子,別總想著那些恨人的東西,會做噩夢的。這里可恨的東西太多了,可愛的也太多了,幸虧是這樣,如果光有恨,咱們一家是活不下去的。”為了說明她的道理,她甚至讓外孫扳著手指數(shù)一數(shù),生活中究竟是可恨的事物多還是可愛的事物多。而“我”還真的從頭細數(shù)起來:
 
  先說可恨的:下殺狗令的人、伏擊外祖父那一伙、“黑筋”、背槍人、毒蜘蛛、讓爸爸鑿山的人、黑煞、悍妖、打死許多動物的獵人。我數(shù)了一遍,大約是十多個。再說可愛的:外祖母、爸爸媽媽、壯壯和爺爺、小葡萄園的老人、小獾胡、野兔、鴿子、老廣、花虎、美美、旺旺、寶物、刺猬、月亮、大片菊花、馬蘭草、白茅根和上面飛的大蝴蝶。我最后不得不承認:可愛的太多了,多到數(shù)不過來。
 
  這種統(tǒng)計當(dāng)然是天真的。做出一個決定,似乎也不能簡單地依據(jù)兩者數(shù)量的對比。但是,外祖母就此給予的啟發(fā)卻是實在而誠懇,并且富含哲理的:“人的心里,當(dāng)愛和恨一樣多,就算扯平了;當(dāng)愛比恨多,那就是賺了。孩子,你賺大發(fā)了!你今后要時不時地像今天一樣,從頭數(shù)上一遍。”對“我”來說,來自長輩的教誨,必定是深刻地參與了品格的鑄造,不然的話也不會記得。年長之后的“我”也因此而明白:“時間里什么都有,痛苦,恨,陰郁,悲傷,可是幸虧還有這么多的愛,它扳著手指數(shù)也數(shù)不完,來而復(fù)去,川流不息。唯有如此,日子才能進行下去。有了這么多的愛,就能補救千瘡百孔的生活,一點一點向前。”這話說得很好,透著達觀、寬容和悲憫,是一個過來人的心里話。
 
  這部寫于瘟疫之年的作品,所攜帶的信息和意義自然是特殊的、具有深意的。作品的結(jié)尾部分寫道,疫情期間,一位艱難度日的南方朋友打來電話訴說近況,特別說到了家里的貓:“如果沒有它,這日子有點過不動了。”可見,貓和狗這種“經(jīng)典動物”給了人何等重要的援助;由此也可知道,人從它們那里獲得的實惠,決非作家張煒的一己之悟,而是愛貓愛狗人士的共識。但是,同樣是關(guān)于瘟疫的消息,還有另一種人和事存在:出于傳染方面的恐懼和無知,有人將自家的貓狗扔下高樓摔死,甚至有人將鄰居的愛貓也殺死了;有的村鎮(zhèn)下達殺狗令,勒令人們在限定時間內(nèi)殺掉自家的狗……“我”不禁悲哀地嘆道:“‘黑筋’那一伙原來還在,他們竟然還活在近鄰。”
 
  張煒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說過:“總有一部分還沒有昏睡的人,他們才是有力量的人。”優(yōu)秀的文學(xué)家正是如此,他們是人群中最敏感最警覺的一族,就像執(zhí)勤的大雁,在夜色中不肯睡去,只為做一個盡職盡責(zé)的守夜者。他們飽蘸心血寫下許多文字,其意義常常在于提醒,在于勸告,為的是讓人們明辨善惡是非,讓蒙昧者明白并且記住: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有道義有立場,都應(yīng)該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作為一個人,永遠不要喪失了靈魂,弄丟了愛心。在有關(guān)動物話題的一次演講中,張煒這樣說:“動物是人類非常重要的生命參照,沒有這個參照,人對自我的認識,以及生命中一些自然而本質(zhì)的東西就會被忽略而過。”“講動物實際上在講人性。這當(dāng)然是文學(xué)的核心內(nèi)容。”“動物屬于大自然,也是我們?nèi)祟愂澜绲难由臁W骷覍憚游铮瑢嶋H上既是寫大自然也是寫自己,是表達一種共同的承受、等待和觀望。”這些話,道出了作家關(guān)懷動物的初衷,也陳述了之所以講動物、寫動物的理由,可視為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談。
 
  在張煒看來,只有那些心靈飽滿、豐富,精神健全的人,才是值得依賴和期待的。這樣的人在哪里,他們是多是少,也許仍然是一個問題,讓人不能不懷疑、不得不憂慮起來。這個世界會好嗎?我們不禁和作家一起,一邊嘆息,一邊陷入沉思。但無論如何,我們最終還是要相信愛,相信愛的力量,相信愛的永恒,相信愛的川流不息;因為只有如此,我們才有足夠的力量活下去。那么,就讓我們像作品中少年的“我”那樣,扳著手指數(shù)一數(shù),究竟是可恨的事物多還是可愛的事物多吧。
 
  2020年11月15日,威海
 
  原標題:愛與恨的變奏——讀張煒中篇小說新作《愛的川流不息》
 
來源:“十月雜志”微信公眾號
作者:洪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08/c404030-31994156.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尤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色一情一乱一乱91av| 最近的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人妖ts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色中文字幕在线| 成人性生交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内射中出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处破之轻点好疼十八分钟|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软件|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恸哭の女教师大桥未久|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91热视频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高清6| 国产在AJ精品| 中国丰满熟妇xxxx性| 特黄大片aaaaa毛片|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 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老妇激情毛片免费|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忘忧草视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