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最近,我卻用三天時間讀完了這部2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新兵》。
讀《新兵》不能不說與它的書名有關,我是一名從軍四十三年的老兵,這段時間正在應約寫我當新兵時的故事。四十三前的新兵生活我是記憶猶新的,而對于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之后,甚至是近幾年的新兵,我知之甚少。這一方面是我到基層連隊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方面是我離開基層連隊的時間越來越長,兩者加起來,就越來越不敢下連隊了,因為下連隊就要面對當下的新兵。和自己面對面的新兵們,以前有什么樣的經歷、當兵有什么需求、現在心里在想什么,我都無從談起,因為和我那時候迥然不同。我要說起自己的新兵生活,他們卻像是聽天書,搞不好不但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還可能會產生一些誤導。
促使一口氣讀完《新兵》還有一個因素,作者北喬是武警部隊成長起來的優秀作家,而他寫的又是武警部隊的新兵連。
讀《新兵》這部作品,為我補上了很好的一課。它與我入伍時的兵們相比,無論從心態、言行、或是對未來的期許,都有了很大的差別。這進步是兵的進步,更是時代的進步。行走在大時代的步伐里,變化最大的是人的思想,進而是追求進步的行為。在新兵連這個臨時的、又是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年輕生命瞬間匯聚的地方,有多少新兵就有多少新思想,在這里交織、碰撞、融合、裂變。所以說,新兵連,是部隊最獨特的一個群體。思想觀念的改變,人生觀的形成,軍旅生涯的定型,新兵連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開端。
作者北喬是個寫軍營人物的高手,善于從細節挖人性。他這次寫的是一個新兵大隊,但他把著力點放在了一中隊的七班。七班的一個班長和九個新兵,在編制配備上,和別的班沒有任何區別,但他安排的九個新兵,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性,都有其代表性,也都有其普遍性。在個性的展現上,相輔相成,又相攻相克,無數的矛盾和沖突,使每個人的個性都鋒芒畢露,這畢露的鋒芒歸根結底,都是向一名真正的戰士和軍人會集的過程。
《新兵》開篇就出場的唐志剛,他當兵并非出自個人意愿,完全是在他父親的逼迫下參加的體檢,這樣一個“被”當兵的人,在理解了父親的真正意圖之后,卻表現出了當代青年對軍營的那種積極向往。當然他的出發點和眾多農村入伍的戰士一樣,是為了尋找一條人生出路,或者是離開農村看看外面的世界,用農村人的說法叫“見世面”。為了“出路”,唐志剛到部隊的目標很明確,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考學無望,跳出農門的希望不大,就一心想著能找個當干部的老鄉做靠山,到時候學個技術。所以在新兵們報特長時,在家沒有開過拖拉機的他,在特長欄里填上了開拖拉機,為了使這個特長離當駕駛員更加接近,專門在開拖拉機后面加了一個括弧,里面注明是帶方向盤的拖拉機。
看到唐志剛把開拖拉機填進了特長里,大個子新兵章大強非常不服氣,說你這要是特長,那我學過武術打過籃球那都叫特長了,說著就把會武術填在了特長表格上。他沒有填打籃球,入伍前他曾是一個市級籃球隊的主力,但他知道武警是練擒拿的,更想利用武術功底,為自己鋪好軍旅之路。哪知正是他學過的套路武術,讓他后來在新兵連的擒敵拳訓練中,痼癖動作不斷,愣是把剛勁有力快捷實用招招制敵的擒敵拳,打成了彎彎繞的花拳秀腿,班長為糾正他的痼癖動作傷透了腦筋。
七班有個特別的兵叫白小柱,他比其他新兵晚到部隊一個星期。在這一個星期里,全班新兵們看著那個空床位,在不斷地猜測這個兵是誰,是什么來頭,床鋪鋪好了一星期,竟然還沒有到位。班長夏奇寒更是著急,不斷地找排長連長大隊長,問全大隊唯一沒報到的兵到底什么時候能到,他是怕到得再晚,訓練肯定根不上了,會拖了七班的后腿,進而影響到他奪先進班的目標實現。
作者在做足了噱頭之后這個兵出場了,他的出場被安排在訓練場上,支隊領導的車在前領路,新兵白小柱坐在后面一輛轎車上,當時大隊長下達“全體立正”的口令,跑步向支隊長報告,其實也是在向白小柱報告,和白小柱乘同一輛車的還有一男一女,他們才是派場的主角——本市的政法委書記,也就是白小柱的爸爸媽媽。
特殊的群體里,再有一個特殊的人物,這似乎是文學作品的常規配制,北喬深諳矛盾沖突的焦點在哪里。果然,當白小柱進班之后,全班人對這個特殊人物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有諷刺、有挖苦、有鄙視、當然也有嫉妒。而白小柱對這一切似乎早有心理準備,他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表現,證明了自己不是嬌生慣養的嫁妝鞋,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干部戰士的好評。
九個新兵中,有想學技術的唐志剛,有一心想考軍校的賈海濤,有入伍前已在生意場上闖蕩十年之久的陶有財,有自私自利思想嚴重的吳加林,有個高心大說話從不知拐彎的章大強……這個每人都有一本心經的小群體,為了能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從社會青年到革命軍人的轉變,班長夏奇寒的帶兵藝術在這里得到了盡情的示展和發揮。九個兵用九個心眼兒對付他,他用一個心眼兒對付九個兵。他這個心眼兒就是愛他的兵,愛他的班,愛他戰士這個光榮的稱號,這愛都體現在培養全班的集體榮譽感上。因為他知道不管抱著什么目的到部隊的兵,都有一個最大的閃光點,珍惜榮譽,怕落人后,而榮譽感恰恰是軍人任何情況下都能奪取勝利的根本。
新兵連是軍人軍旅人生的青春期,愛沖動,不穩定,想法多,爭強好勝心強,對誰都充滿了不服氣,但他們每人都有當英雄的雄心壯志和不服輸的精神?!缎卤氛亲プ×诉@些個特點,同時也抓住了讀者、特別是有過從軍經歷的讀者。
我就是被這部《新兵》所吸引的那個老兵。
?。ㄔd《人民武警報》2021年1月3日7版)

張國領,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豐臺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原《橄欖綠》主編、《中國武警》主編,武警大校警銜。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斷想》,詩集《綠色的誘惑》、《血色和平》、《銘記》《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歡歌》等11部,報告文學集《高地英雄》等2部,《張國領文集》十一卷。作品曾獲“冰心散文獎”,“解放軍文藝新作品獎”一等獎、“戰士文藝獎”一等獎、“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群星獎”銀獎、《人民日報》文藝作品二等獎、“2009中國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詩人”等多個獎項。作品被收入《軍事文學年選》《我最喜愛的散文》《中學生課外精讀》等三十多種選本。

作者:張國領
https://mp.weixin.qq.com/s/dUMJrS9AjFmryotU5vLw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