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時光和生命的深度

時光和生命的深度
——讀郭棟超詩集《歲月 沉重后走遠》
 
作者:邢海珍
 
  時間的維度使詩歌轉瞬成為歷史,一切體驗和感受都進入過去時。生命的直覺狀態在匆促地更新,記憶不斷被時間沉淀或積累,詩的感悟和情境便有了背景和底蘊。《歲月  沉重后走遠》是詩人郭棟超一部非常重要的詩集,他對深重歷史感的詠嘆和對滄桑歲月生命過往的反思,極大地拓展了自我的襟抱和豐富多彩的詩意境界。
 
  與其說郭棟超描述了歷史的境界,倒不如說他是抒寫了生命仰望時的緬懷與想象。正如詩人在《是影子 又不是影子》一詩中所描述的那樣:“存在的身驅 意象影影綽綽/是影子 又不是/浸潤過的土地/彌漫所有的風景 風景視野可及/哀號無聲 無聲的還有光下的影子。”

  當往事穿空而過時,消失的事物只留下時光的影子,由記憶儲存下來,留給詩人去想象。郭棟超書寫知青題材,但他不是知青實踐的親歷者,那是童年的記憶為他的詩意抒寫提供了時代的佐證。他的這本詩集是包括“知青”感懷在內的人生歷程的心靈體驗,是一種內心獨白式的表達,在許多可以構成的象征世界里剖白人情事態,或敞開,或隱含,形成了時光和生命的深度走向,詩的敘述大氣舒展,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不尋常的精神力量。
 
  明代著名詩論家謝榛說:“夫情景相融而成詩,此作家長也。或有時不拘形勝,面西言東,但假山川以發豪興爾。譬若倚太行而詠峨嵋,見衡漳而賦滄海,退近以徹遠。猶夫兵法之出奇也。”(《四溟詩話》)詩人是以情與景相融而成為詩,這是詩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構成方式,情與景的遇合而成為意境或意象。但是二者不是機械或僵化的形態,而是靈動的,變化的狀態,是想象及詩人的主觀性使之成為一種心性的寄托,“假山川以發豪興爾”,“退近以徹遠”,憑借想象來拓展詩意的內涵。
 
在《風:托著靈魂!》為題的詩中,郭棟超描述了知青“返城”后的詩意情境,青春不再,歲月蹉跎,“城市空明  史詩已遠”,時光流逝中的反思讓人不能不在冷靜中回望往昔:
 
  風 穿梭城鎮鄉村/悲憫而虔誠/悠久的邂逅 小巷匆匆/撐著油紙傘的女人高傲又冷漠/色彩斑斕 欺騙著誰/阻斷的風飄游/無處落腳/夢里為什么還是山野 森林//城不是寧古塔 誰能再次放逐/社稷 心存社稷/春花悄悄開了 一樹青紅/颶風刮過 堅守沒有掉落/羈旅縱馬 添了白發/追思中救贖 純靜/走呀 興安嶺 雪山戈壁/走呀 江邊水城 高原窯洞//托著靈魂 靈魂高大 追趕風影
 
  當歷史退朝之后,留下的是人生羈旅的舊夢,山河大地依然存在,但人事已是面目全非。颶風刮過,人添了白發,“追思中救贖”的心,如今在哪里跳動?這絕不是在唱頌歌,郭棟超有萬千感慨都在詩中,是悠遠的凝視,是動情的嘆息。詩中的凜然之氣如風刮過,詩人用詩筆的鋒芒撥開時光,我們看到了一種關注人情和人性的歲月遺跡以及詩人洞察幽深的真性情的藝術表現力。
 
  郭棟超的詩性雖然重視心理和內在的開掘,但他并不局促,而時時呈現出開放的姿態,他總是遠望開闊的世界。《夜與晝》是以戲劇的舞臺的場景來象喻人生命運的崎嶇坎坷,夜與晝的黑白對比,來襯托生離死別的悲劇內蘊。詩人這樣寫道:
 
  夜的光 漸漸亮起 /鑼鼓 越敲越緊 /舞臺 輾轉 徘徊 掙扎 /一寸寸陷落 //深情注視的城池 /頭上招搖的野雞翎 /一根根掉下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悲鳴著 生命的注視不停不息 /晨的光 你快點來吧! /死別 刺得人心痛 //來一點真正的日光 /即使恍惚中夾雜些許亮麗 //極晝 欣欣然光臨 /冰川 皚皚無垠 /陽光交織 萬丈亮度 /鋪展著射出 直抵心底 //積雪下穴居 /亮光無處可藏 /煩躁 瘋狂 焦慮 /你又渴求黑暗 /即使暗無天日 //坎坷 磨難 /好運 甜蜜 /人呀!溫熱爽冷繽紛著四季 /高蹈著 泰然處之 //春 夏 秋 冬 /烏江水 不舍晝夜 /緩緩東去
 
  舞臺上演繹的是“霸王別姬”的悲劇,“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生離死別的英雄末路。詩人遠望歷史,“高蹈著  泰然處之”。在夜與晝之中,抒寫人生世界上極為復雜的心緒,詩的情境紛繁雜處,時而糾結,時而放松,構成了情感的回環往復與起伏跌宕。生死如何,成敗如何,人間世界總要朝前走,就如“烏江水  不舍晝夜/緩緩東去”。詩人郭棟超是從大視角展開詩的風景,歷史的影像與現實的情景已經難解難分。
 
  郭棟超的詩寫得有活性、有張力,他善于抓住一點然后舒展開來,既有生活的感性,又有象征的深度,多元性的意蘊,多維度的思路,放得開,收得攏,詩思洋溢,色彩紛呈。
 
  《圍墻》是一首靈動自如的詩,短句跳躍,不拘一格,顯現了詩人的寫作個性:“墻上的刺梅/翹望雨水/云飄著/飄著飄著就走了/是該相逢/整整一個冬季//雨 來吧 /墻內/黃狗 撞破籠子/扯拽根枝//誰擋了誰/頭伸出 綴滿粉嘟嘟的花蕊/嫰尖 憋屈著破土/晶瑩的是水珠/剔透的是綠意/咳嗽輕了點的人/彈掉霉氣/牛羊的蹄印/一地生機//棗紅馬抽打墻的四壁/有了啪啪的響動/啪啪的響動有了/是陽光照著的窗戶/阻賊于外/可也放不出了自己//田野都是它們的/圍著主人的狗兒/打著圈圈/手機哆嗦著落地/古墻 一如往昔//高鐵鄰院而過/鳥聲匯聚/主人打了個寒顫/鏡中是誰//黃狗 裝聾做啞//誰是黃狗/黃狗是誰/踩著手機的蹄子/沒有抬起/“孩 該吃飯了”/娘的煙囪/冒出早春的熱氣。”這是一首很有意味的詩,圍墻之內,季節更迭,一個冬季過去,早春到來,許多動物植物都萌動了生機。詩寫得率性從容,節奏氣韻瀟灑流暢,情趣、深度俱佳。結尾“孩  該吃飯了”一聲呼喚,動感十足。“娘的煙囪/冒出早春的熱氣”,真是蓄了人情人性之根,詩意自是枝葉繁茂的。
 
  《歲月  沉重后走遠》中的許多詩都有時光和生命的色彩,從一些詩的題目即可看出時間的印記,可看出生命的動感,比如《村莊我那從生到老的部落》《從前的麥收》《你也會成等待的人》《走遠  仍有目光注視》《孩子  有一天我會默默地離開》《有過的  我看到頭發白了》等題目都與時間有關,而且都是對于生命流逝的一種反應。深度來自獨特的思考,悟性自在其中。
 
  在詩歌題材的開掘上,郭棟超穿行于當下、歷史的不同時間層面,對現實的、虛擬的內容進行心理整合,加大想象的力度,使詩意的情境具有更高的藝術品位,更富審美的感染力。以《一山一河佳肴醉了 醉了》為例,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創作中對題材處理的匠心獨運,本是山水行吟,卻寫成一場歷史的“盛宴”,把不同時期的眾多歷史人物聚在一起,用想象的粘合劑實現了詩情詩意的整體性。詩的開頭這樣寫道:
 
  山劃出那縷白色粘稠血液
  濃密著阻斷
  藍色如黑的眸子
  不帶一絲塵世氣息
  古道瘦馬  敲打
  越走越遠的長安
  飛鷹拽著王安石那身破衣
  稀疏了白發
  嘴唇含不住口水
  散了  貶了
  前度劉郎  宗元  韓愈
  人呀  難在山頂覽古
  山呀  瘴氣纏繞
  一步步  走近了你
  如你一步步走來
  走近了我
 
  詩意的構成讀來有一種山路的長度,看似隨意的敘述卻使詩的情境豁然耀目,充滿神性的景致與生動鮮活的人物神態融合在一起,真是詩意盎然,有了一種虛實相生、如夢似幻的效果。詩意境界的優化,在很大程度上充分體現個性精神在創造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其獨到的面目表現出來。郭棟超把山川景物想象為一場“盛宴”,是“一山一河佳肴”,既有創造性又有博大的氣象。“這初雪 潔白了夜/一山一河佳肴/端起酒杯 找不到蘇軾/船泊瓜洲 來呀/古渡魚躍 己醉自醉/忘了 南陽張衡/蒸餅暖不了三品朝服/雪落流水 無痕無聲/大江東去/明春 蘆葦新芽/兩岸桃花 你的我的他的/哈哈 醉了 醉了/兩岸桃花/一山一河佳肴”,詩人憑著個性的追求,把一個很平常的山水行吟或是詠懷古跡的題材翻出了新意。
 
  故鄉和親人是詩歌抒寫的根,一個優秀的詩人,心中都必然揣著一片故土和故土之上棲居行走的親人,詩人的故鄉也是人情人性開花結果的故鄉。郭棟超寫故土親人的詩篇讀來讓人感動,是綿綿的赤子之心在漫漫長夜里的深情眷戀,是深深的時光之水從隱隱歲月伸出的不絕如縷的鄉愁。如《別發呆了 無人傳承你的手藝》,是寫幾代人在一棵“歪脖子柿樹”之下不同的生存狀態。大伯的手藝已經無人傳承,新的一代也已離開鄉村進城。“別發呆了”是一種無奈的嘆息,也是在時代變遷的大趨勢之下對于親人的提醒。在詩的結尾,詩人寫下了這樣一番情義深長的囑托:“有時我又靠上柿樹獨言/城里能活人嗎/不能 就回來吧/回與不回 兒呀/我不敢不愿不能不想/問你//那火滅了嗎/地下室潮濕/是冬季了/天有點冷/冷著冷著麥苗/就返青了/冷著冷著羊就會跑了/院內飄著雪/你娘做的面條/長著哩/兒呀 日子長著哩。”一種悵然,一種失落,都浸潤在深情之中,對親人的惦念,對兒子的提醒,都以詩意的方式敞開了家鄉故土的淳樸民風和久遠深摯的悲憫情懷。
 
  《失去 還是不是大地的詩人》一詩中,父親失去了土地,被兒子接進了城里,離開故鄉和土地的父親,把眼淚和著云雨寫進了詩中:
 
  父親老了  兄弟們接著
  要進城了
  亂而忘形的農人
  一地爛泥兩道輪跡
  云  趕集似地跑著
  雨或者已經雨過的
  天空
  淚光微明
 
  改革開放的大趨勢,使中國的人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郭棟超筆下書寫的故鄉就是處在這種變化之中。“父親”一代對于難以割舍的鄉村、土地的依戀,“長長的晨曦/投上父親用過的籮筐/微風啟動大地/鐵犁劃過黃土春花盛開/生機埋進土地 深沉/爾后 絲絲芽尖/鞭梢意切情真/晚霞飽滿 父親飽滿/肩上 扛著命運 收成/種子似逗點 頓號/秋收句點 作品動容/父親撫摸土地如我/撫摸攤開的稿紙”,“父親”因土地而成為“大地詩人”,但失去土地之后,他還能成為“大地詩人”了嗎?
 
  這一系列故鄉親情題材的詩歌,是詩人一種別開生面的寫法,既有很鮮明的口語特色,又有活躍的生活氣息,把對話、心理活動都納入到詩意敘述的整體中來。比如寫母親的《淡淡的 眼上起了濕霧》一詩,母親的話語具象地呈現在郭棟超詩中就很常見,自然質樸,生活的煙火味十足,“父親在墻上 目光輕移/暖 身上又多了一層厚被/娘 躡手躡腳 搓我兒時砍柴/摔出的傷疤/淚 一滴一滴掉在臉面/別裝了 給娘說說話吧/像兒時想說啥說啥/別問娘 娘好著哩/你也老大不小了/別逞強 要知足/該回就回 該歸就歸”,至情至理的訴說,率性自由的敘述,把人帶進了如在目前的境界。郭棟超的這些詩有血有肉,體現了深切的鄉土特色和充沛的民俗文化精神。
 
  著名作家周國平對于自己的寫作這樣說過:“我不企求身后的不朽。在我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著我,喚回我的記憶,溝通我的歲月,這就夠了,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握的永恒。”每個寫作者都可能有寫出經典的希求,但這是不可能的。寫出經典、留下不朽的作品的人只是鳳毛麟角。但是作為作家詩人是要努力爭取寫得更好,在每一次寫作中發揮最大的能量、挖掘最大的潛力,達到自己的最高水準。郭棟超的詩歌作品追求感悟的深度,充滿了創造的激情,體現了內在的豐富性和深刻性,若再假以時日不斷走向精致化,就會達成寫作人生目標的高度,不斷走向更為理想的境界。
 
  郭棟超的詩集《歲月  沉重后走遠》是一部有情懷有思想的厚重之作,時光流逝,詩人的生命體驗不斷走向深度。在時代變遷的大格局中,詩人郭棟超以自我心性感受社會和人生的日新月異,飽含人情人性的汁液,表現了歷史和現實清晰而宏大的景觀。在藝術的虛化和想象中,詩人洞察幽微、舉目望遠,敏銳的詩思構成了個性精神十足的大空間,襟抱敞開,激情回蕩,有心性引領而奔向詩與美的遠方。
2021/4/2
 
  作者簡介:
  邢海珍,男,黑龍江海倫人。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曾在《詩刊》《星星詩刊》《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詩作。創作之余兼及詩歌理論和評論,出版專著多部。曾獲黑龍江省文藝獎、《中國詩人》年度獎等獎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綏化學院中文系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在线|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舔| 做受视频120秒视频| avtom影院入口永久在线app| 玉蒲团之偷情宝鉴电影| 法国性经典xxxxhd| 国产色视频网免费|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日本漫画免费大全飞翼全彩|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抓码王57777论坛|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影音先锋男人站|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8090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剧情影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两夫妇交换的一天| 欧美日韩国产片| 国产人成777在线视频直播|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网站免费看| 国产孕妇做受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男女无遮挡边摸边吃边做| 好爽快点使劲深点好紧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在线观看www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性图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