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的文學事業能否漸成氣候,與文學人才的挖掘和培養有著莫大的干系。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長篇小說在文學大家園里開始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作為市作協主要負責人,我時常為佛山文壇不斷有文學新人涌現而感到欣慰。事實上,我一直要求我們主席團的同仁們除了要搞好自己的創作,平時還需多為會員服務,擦亮慧眼,多做伯樂,多發現和挖掘一些文學新秀、以充實市作協文學后備力量。
從物理角度看,陳伯英確系新近才冒出來的一位作家,實力不錯。而實際上,他在此前已有七八個中篇小說發表于各級文學刊物,且擁有不俗的反響。最近,其五易其稿的一部20萬字扶貧題材長篇小說《山海之間》獲得了市文聯重點扶持出版資助,成為本批七個資助名單中的其中一名。實屬不易,值得祝賀。春華秋實,這既是市文聯慧眼識珠的明證,也是政府層面對我市實力作家勤奮創作的一種獎掖,值得嘉許。
伯英初次創作長篇小說,就有了不菲的回報,這無疑是頗為難得的一項“戰績”。此刻我仿佛瞅見他業余堅持文學創作時不辭勞辛的伏案身影正被一道鮮亮的霞光裹挾,眼里由是對他多了幾分殷切的期盼。文藝主管部門對他的作品有這種認可,證明伯英的努力是有效的,沒有白費筆墨。伯英說這是組織對自己的鼓勵與期許,他更愿意將之視為一種鞭策。寫作者有此平和心態,我想,假以時日,伯英一定會繼續潛泳,獲得更大突破、取得更好的創作成績的。
伯英的堅持和毅力是值得欽佩的,上兩個月以來很多個周末的午飯時間,我都碰見他在單位的大門口取外賣。我問他小說寫得怎么樣了?他微笑著對我說:快了,還有最后兩個章節正在做修改提升,諒不出旬日,即可收官。
我聞言很是振奮,甚覺寫作者有此生命自覺,殊為難得。為他高興的同時,也囑他要注意勞逸結合,切忌熬壞腸胃、累垮了身子。他揚了揚手中的“外賣”,對我莞兒一笑道:主席有心,我懂的。
如今,小說已經竣稿,即將付梓之際,他囑我寫序,這不由得又讓我重溫了以上的一些細節。我與伯英在同一棟樓上班,同一個鍋里混飯的“老工友”,他的秀才人情,我是推搪不得,也樂意為之的。
前些年吃飯堂時,發覺有好長一段時間不見他人影,打聽后才曉得原來他去了扶貧。沒曾想再次見到他時,他竟捧出一部沉甸甸的長篇力作,這真是讓我刮目相看的節奏。我點頭對他表示敬意說,這就是“蹲點”體驗生活給予他的最好回報!對此,他淡然一笑說:“四年扶貧,日夕與村民和村干部在一起,感觸良多,見聞不少,生活鍛煉了我,橫豎日子總算沒有白過,寫了點淺陋的文字,算是對自己扶貧生活的一種交代與回饋吧。”
伯英的《山海之歌》是他以扎根粵西貧困村四年的一線扶貧經歷為創作素材的,小說以一個個真實具體生動傳神的扶貧故事,全景式再現了粵西山區脫貧攻堅的壯闊畫卷。細讀之后,我發現伯英這部小說既有對我省粵西山區風土人情的描寫,也不乏對扶貧干部形象塑造。作品主要描述了2016年至2021年間禪山(佛山、禪城)對口幫扶海城(湛江、廉江)的扶貧故事。主題突出,寓意清晰,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是一部杠杠的正能量作品。小說是一部扎根粵西山區的奮斗史,多角度展現了以顧土為代表的佛山扶貧干部帶領越溪村干部及貧困戶為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而戰天斗地的動人故事和奮斗歷程。小說不乏對開展種植百香果產業、光伏發電、建設農貿市場等項目讓貧困戶增收的接地氣的生動描寫,也有對開展村道鄉道建設、安裝路燈等新農村建設工作讓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具體鋪陳。越溪村最終如期脫貧,既體現了黨和政府扶貧政策深得人心,同時也褒揚了我市扶貧干部俯身扶貧事業取得的驕人戰績。小說較為生動地抒寫了禪山與海城兩地密切協作,共譜扶貧之歌的時代風貌。作品聚焦我國脫貧攻堅主題和建黨一百周年主題,是一部在時代洪流中應運而生的優秀長篇小說,也是一部描寫今天佛山對口幫扶粵西山區發展、脫貧致富的“新時代的《山鄉巨變》”。值得期待,值得肯定。
盤點一下佛山文壇,較之以往,年輕一代作家的中長篇小說創作近幾年確實有了較大起色,這是值得肯定的成績。盛慧、彤子、周崇賢、洪永爭、申志、呂嘯天、董春水、李東文、來去、朱文彬、廖雪林、卓雅、曹暉、王虎、楊璞、梁德榮、茍文斌、羅捷媚、李泓業、維鹿延、譚順秋、虞小平、亞明、何建輝、古孟祥、關佩媛等作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均有上佳表現,彤子、盛慧獲得過“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董春水獲得過“福建省百花文藝獎”、周崇賢獲得過“廣東作家新人新作獎”、洪永爭獲得過第二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最高獎、亞明獲得過“首屆接力杯兒童文學小說獎銅獎”。這些獎項有較高的含金量,獲獎作家的作品也比較厚重,且有較好的評價,值得贊許。我認為,陳伯英的這部作品,同樣也具備了沖擊省市獎項的實力。為此我又有了仰勃展望的期待。
2021年4月24日
佛山石墾村 南華草堂
簡介
張況,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書法家,1971年生,廣東五華潭下南華村人。當代新古典主義歷史文化詩歌寫作的重要代表之一,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佛山市作家協會主席。已出版史詩三部曲《大秦帝國史詩》《大漢帝國史詩》《大隋帝國史詩》等31部,主編詩文選30部,獲2018年度十佳華語詩人獎、2019年郭小川詩歌獎,代表作有100000行21卷《中華史詩》。與陸健、程維、雁西并稱為“中國詩壇四公子”。業余工書法,中國硬筆書協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硬筆書協副主席,現居廣東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