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的紅詩 別樣的歌詠
——兼評劉春華紅詩的審美特質
作者:霍洪峰
——兼評劉春華紅詩的審美特質
作者:霍洪峰
紅詩作為一種新的詩歌樣態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特定的審美意象以及充沛的情感基調從現代詩歌中凸顯出來,并逐步發展成一種具有特殊氣質的詩歌類別,越來越被大眾認可和接受。
被譽為英雄城市的錦州,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流傳在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可供觀瞻的革命戰爭文物以及各類紀念性的文化活動,為紅色詩歌的創作、傳播提供了營養和空間。于是一批卓有成就的詩人、一批廣為流傳的紅詩作品,成為錦州文壇上的一道風景線。劉春華女士的紅詩作品便是這道風景線里引人注目的一處“景觀”。她以書寫“有品質的紅詩”為目標,創作了大量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政治抒情詩,在英雄城市的文藝建構以及傳承紅色基因的各項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詩集《紅船頌》里收錄了劉春華女士創作的100首紅詩,是詩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呈獻的別樣禮物。她的詩中所張揚著的品質氣勢、思想情感,以及處處流露著極度真誠的歌詠狀態,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紅詩沒有應時應景的矯情、沒有對某種需求的刻意迎合,而是以自然而然的狀態投入到詩歌創作中。所以,寫紅詩,她是認真的。也正因為這份“認真”,才使劉春華的紅詩擁有了別具一格的審美特質。
一、大我氣度
縱觀劉春華紅詩之外的其他詩歌,大部分是以小女人的視角表達著個人的情感、情緒和思想,她的詩歌里包裹著對生活的愛戀。甚至從她的創作軌跡中,讀者能夠清晰地感知她的人生過往和生活狀態。她熱情地歌頌親情、友情、愛情,熱烈地經營著屬于自己的詩意空間。
然而,一旦提筆創作紅詩,那種小女人的姿態霎時被一種“大我氣度”所替代。詩人自覺地站在人類根本利益的高度,以關注歷史、直面現實的視角,揮灑著澎湃的政治激情。這是一種源于信仰的高貴單純,更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情感迸發。
“我們乘著浩蕩的春風出發/用火熱的激情迎接黨的百年華誕/舉起三山五岳的莊嚴/舉起五湖四海的呼喊/用奮斗和勝利的淚水/升起一幅共和國紅色的圖案”(《我們乘著浩蕩的春風出發》),“浩蕩的春風”“火熱的激情”“三山五岳”“五湖四?!保@些包裹著政治熱情的宏大詞匯,把高昂與壯美呈現在讀者面前,此時的詩人已經隱去了那種“感時花濺淚”的小情懷,而是以俯身革命史的大格局,以縱橫捭闔的大氣魄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振臂歡呼。
“想念你也想念你的油紙傘/在世界的東方在上個世紀/有一個舞文弄墨的巨人/用一把油紙傘撐開了新中國的晴朗”(《一把油紙傘》),這是一首詠物抒懷的詩作,然而她歌詠的這把油紙傘曾為一位偉人在革命路上遮過風擋過雨。于是,普通的油紙傘已經不再普通。詩人用“撐開了新中國的晴朗”來將它的榮耀與光芒置頂。
百年黨史是劉春華紅詩的維度之一。這種對歷史的關照詠嘆、對奮斗歲月過往的反思,極大地拓展了詩人的自我襟懷和詩意境界。于是,一種大我氣象帶著濃濃的詩意彌散開來。正因為詩人融入詩中的這種氣度,才能夠成就詩歌的大氣魄和大格局,也才能夠喚起讀者的“大我情懷”。
二、跳躍敘事
如果說“大”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風格,那么“假”與“空”就是紅詩創作必須摒棄的毛病。詩人用真誠的心態描寫真事件、抒發真感情來杜絕“假”。同時以黨史、革命史、建設史的厚重與豐富作為詩歌的內容基礎,這樣就撇開了“空”。而“跳躍敘事”創作技法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內涵。
敘事因素在劉春華的紅詩中,常常是以片段的形式出現,并通過細節狀態呈現出來。由此,詩人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便獲得了延伸和支撐,詩意也更加飽滿起來。
《為了你,我的祖國》中的“東亞病夫”“辛丑條約”“1921年7月”“南昌起義”“紅軍長征”“井岡會師”“從西柏坡到首都北京”;《重溫入黨誓詞》中的“嘉興紅船”“南昌城頭”“燒窯的戰士”“英特納雄奈爾”等等,在劉春華創作的紅詩里面,大量飽含革命史“片段”的詞匯被安放在敘事節奏中,形成一種脈絡清晰、內容豐富又兼具詩歌跳躍和留白特征的表達方式,讓詩歌在宏闊的同時,容納了更為豐富的情感。
劉春華是一位“方向感”極強的詩人,她的這種對紅色歷史事件的關照和擷取,直接指向的是對生命的仰望、緬懷與想象。于是,詩中厚重的歷史感也就有了細膩的情感環境和鮮明的主觀色彩。
三、修飾意象
“意象是詩歌的靈魂。”(亞瑟•韋利語)。在詩歌中,詩人使用了大量具有紅色品質的意象。在對這些意象進行刻畫時,詩人喜歡用前置的修飾語賦予其特定意義和內涵。因為有了這些特定意義修飾語的“加持”,劉春華紅詩的政治抒情性更加濃郁,詩意空間也因此拓展開來。
以《紀念一二•九——<畢業歌>解說詞》為例,這是一首因《畢業歌》而引發的對“一二•九”運動的紀念感懷之作,詩人在歌曲與現實的交錯感悟中,抒發著致敬“熱血青春”的感慨。這首詩里,詩人用了“車輪”“世紀”“冬天”“心”“國旗”“烈火”“巨浪”等大量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具象名詞。并在前面非常用心地加上了前置修飾語,為這些具象填入了時代背景和象征意義。這些具象因此升華成為充滿情感的意象,創生出諸多具象之外的別樣內涵。比如,“車輪”前面加上“歷史”二字,這車輪一下子變“實”為“虛”,實際的輪子不見了,但是那滾滾向前的姿態和“歷史”厚重融合在一起,為讀者帶來無盡的想象空間。同樣“巨浪”就是海里的自然景觀,但是因為“時代”來修飾,這個“巨浪”就由自然景觀的實體,變成了人文景觀的虛體,而詩歌的意境也因為這種變化被深刻地營造出來。
無論是對意象的拓展,還是對意象的深度挖掘,或者對意象的斷裂式界定,劉春華對詩歌意象的這種“加工”,是形成作品想象精準和韻味獨特的關鍵。
四、頌詠抒懷
劉春華紅詩的基本格調屬于政治抒情詩中的“頌”詩。通過表達對真善美的禮贊,對假惡丑的鞭撻,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側重抒情性和感懷性,這讓劉春華的紅詩具有了很強的感染力和帶動性。
《海棠依舊》抒發的是對周總理的懷念之情;《你是我心中的一棵樹》表達的是對小平同志的敬仰;《您從梁家河走來》是對知青們的贊美;《喊一聲雷鋒,再喊一聲》是對雷鋒精神的呼呼;《你的背影 我依然深深記得》是對在抗洪中犧牲的錦州原市委書記張鳴岐同志的敬意……劉春華的紅詩沒有負能量和負面情緒,有的是源自信仰的執著,有的是謳歌英雄的豪情,有的是向往美好的的禮贊。
詩如其人,這一點在《致我的女神秋瑾》中表現得尤為清晰。詩人把秋瑾比作自己的女神,用秋瑾的豪情與熱血激勵著自己悸動的心靈。詩人通過與秋瑾的靈魂對話,表達對女神的崇敬,表達對秋瑾精神氣質的向往與傾慕。詩人在自己所營造的詩意空間里升華著個人的精神品性,讓這首詩在感動自己的同時也感染和帶動他人。
“詩言志,歌詠言”。一首好詩,一定是有靈魂的,它的靈魂是詩人濃縮在詩句之中,并且能夠被讀者接收到的思想和情感。在時代變遷的大格局中,詩人劉春華以大我心性感受社會、審視歷史,用飽滿的激情和高貴的單純,用詩行建構著個性十足的精神空間,引領讀者奔向詩與美的遠方。
?。ɑ艉榉?,遼寧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錦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現供職于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