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人形象 揚時代正氣
——談《蘇東坡兄妹傳奇》時代正能量的精神塑造
作者:王慶新
——談《蘇東坡兄妹傳奇》時代正能量的精神塑造
作者:王慶新
在近期的影視作品叢林中,古代題材的比例明顯減少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除政策性“限古”之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品的格調色彩,尤其是人物形象塑造的自身原因,以及作品為吸引觀眾眼球,刻意追求兇殺、鬼怪、荒誕、戲說之類負能量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事實上,許多古代經典題材其含金量是現代題材所無法替代的,也是不能一概排斥的。
就古代題材文藝作品的個性特征而言,許多閃光的亮點都與現代題材的作品是相通共融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傳承。因此,妥善處理好二者關系,借古人形骸,揚時代正氣既是文藝工作者擔負的時代責任,也是使古代題材作品成功見諸影視等載體的保證。
筆者以三年之力寫成的《蘇東坡兄妹傳奇》(簡稱《蘇》劇)35集電視文學劇本,已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展示了主人翁蘇東坡從政四十二年的仕途經歷和業績,多方面地地表現了蘇東坡作為一代賢官的家國情懷,吻合了新時期倡導的治國理政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寫古人今人化”的實踐。
一、廣具社會影響力的公信形象是成功塑造主人翁的前提與基礎
從宏觀角度而言,影視作品的選題能夠完美體現古為今用的契合,一個重要的前提和基礎,關鍵是主人翁的選擇,他必須具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廣眾影響、豐厚業績及在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一般平庸之輩,即使藝術形象再生動也體現不出相應的高度和效果。因為那都是作者筆下生花的裝飾,其精神力量是蒼白無力的,是懸浮式的產物。
縱觀中國歷史,就文人官吏而言,蘇東坡的社會影響力、公信力是無人可比的。這不單純因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豪,而是他胸中奔涌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激情,身居逆境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家國信念,以及他從政四十二年、主政八個州,立足各行各業的任職基礎。這些決定了對他的可塑性。就蘇東坡的社會影響和公信力而言,那是屈指可數的。一場大考之后,宋仁宗看到蘇東坡的試卷,感慨地對主考官歐陽修說:“為后世得一太平宰相。”宋神宗讀了蘇東坡的詩詞文賦嘆道:“李白有蘇軾之才,卻無蘇軾之學(識)。”宰相韓琦聽了蘇東坡的答辯,由衷贊道:“蘇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天下用。”主考官歐陽修更是有感而發:“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三十年之后,無人再談老夫。” 蘇東坡的墓志銘更把他的一生提升到恰如其分的高度:“推恩海內,澤及鳥獸……”宋孝宗稱其為“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深涵光芒”。并賜謚號文忠公,親為《蘇東坡集》撰序。宋史對蘇東坡作了中肯的評價:“自為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為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群臣無其右。但為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古人對蘇東坡的評價似乎達到無以復加的境地。近代、當代的權威評價亦是如此。著名學者王國維認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四位詩人是屈原、陶淵明、杜甫、蘇東坡。而其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的影響能超越蘇軾之上。此四人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秋。”一生研究蘇東坡的林語堂評價道:“蘇東坡是這樣一個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國內人高贊蘇東坡,國外人亦對蘇東坡崇敬有加。2000年法國《世界報》搞了一次“世界千年英雄”評選,在全球十二名入選者之中唯一的中國人便是蘇東坡。可見蘇東坡在世界人眼中的地位。為此,《人民日報•海外版》于當年12月8日專題報道了這次評選活動。由此可見,蘇東坡成為1000年至2000年的世界千年英雄當之無愧。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青睞蘇東坡,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便是蘇東坡,曾引用過他的七個名句,尤對其“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的從政觀大為賞識。認同了“借古人政績觀呼喚以民為本、以廉為首的官員人格”的執政理念。
上述大量實例充分說明,只有高端人物才可歌可塑,才能映襯今人的高大形象。作者從古賢如林的史冊中遴選蘇東坡這位精英人物,足可從高端層面表現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社會分量。他的精神、情操、德行、品質和不凡的業績有機吻合新時期的正能量,體現古今共融的特征,自然與時代合拍,為成功完成古人今人化的藝術塑造提供了前提條件,奠定了基礎。
二、崇高精神境界和堅實的業績是成功塑造主人翁的支撐擎力
這個問題如何體現,根據《蘇》劇的創作實踐,可以從如下六個方面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名人自身資格與職責的津梁作用是塑造主人翁的依托
蘇東坡不僅是中國歷史上蜚聲中外的文學家,更是北宋年間少有的賢官廉吏。他在長達四十二年的從政生涯中,先后主政過密州、徐州、湖州、杭州、潁州、揚州、登州、定州,更在京城開封、鳳翔及被謫貶的黃州、惠州、儋州任職。蘇東坡每到一處都忠于職守、精誠務業,而不是那種口惠而無實的的空談家。他在治水、抗洪、興農、興教、防疫、減稅、賑災、扶貧、懲貪、打黑、剿匪、開礦、治軍等多個行業嘔心瀝血、盡職盡責,以無怨無悔的擔當獻出一己之力。
徐州抗洪中與軍民同守陣地,日夜奮戰在抗洪大堤嚴防死守,使危在旦夕的徐州城安全脫險。主政杭州之時,為治理西湖的污染環境,把經受污染的西湖整治成碧水清波。身履湖州知州下車伊始,不顧地方官朝中有后臺作靠山,毅然出手懲貪罰庸,以致受奸臣誣陷,遭致“烏臺詩案”的牢獄之災。更可感人的是,初任鳳翔簽判之時,朝廷已下詔調蘇東坡進京任職,但他出于對職責的擔當,便主動請纓留任數日,將接手未竟的兩起色匪劫女案清剿辦結,使被劫民女得以解救。等等。
正是蘇東坡在多地擔任地方主職,才足以履行主官之責,具有決定地方政務的資格,才足以發揮成就事業的津梁作用。具備了這些前提條件,方能實現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正是這種精英藝術形象所表現的精神、責任感和績效,才可以產生令人賓服的公信力,以吻合時代的要求。文藝作品以古喻今是其基本功能之一,即以古人形骸體現時代精神,以其典型形象給今人以警示、啟迪和教益,便是創作者塑造主人翁的依托和終端目的。歷史的車輪已經駛入一個嶄新的時期,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我們要在繼承古人精神遺產中不斷延續民族文化的血脈中開拓進取,以時代英賢之姿健步跨入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塑造古賢的精英形象,借以啟迪、感化今人,使民族精神發揚光大,應是文藝作品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民本情懷是主人翁的精神內核
從民族文化體系而言,蘇東坡是儒、釋、道三教共仰的信奉者,尤對儒家思想情有獨鐘,對同代儒學家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主張信奉有加。《蘇》劇的主旨立意,便自始至終貫穿了這根主線。在他不同的任職崗位上,在順逆不同的環境中,矢志不渝地忠貞撫民報國,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初履杭州,正值瘟疫流行、萬家惶恐之際,蘇東坡親躬疫區,巧借官民之力,使大面積瘟疫被撲滅。蘇東坡任職密州之后,不遺余力為民救災、剿匪,贏得了民心。更令人感佩的是,蘇東坡以年逾花甲之身第三次被謫貶海南儋州,于逆境中克服種種困難,堅持興醫治病,興教辦學,把一腔熱誠獻給黎族人民,為海南培養出第一個進士——符確。
蘇東坡的民本觀念不是偶然的,而是維系了他長達四十二年的整個從政生涯。順境中的馳騁,逆境中的忍耐,都沒有動搖他那顆執著的癡心。事實上,他那種家國天下的人生觀,與當代要求從政者“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是一脈相通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曾主張的“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以及“以百姓之心為心”的宗旨意識。古人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報國情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這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正是出于這種初衷與目的,作者才將蘇東坡的形象從為民立命、為民盡責的基點上栩栩如生地塑造了這位報國愛民、璀璨千秋的典范。筆者欣慰地感受到,成功地把蘇東坡的藝術形象樹立起來,會在當代的民本教育、廉政教育以及正德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大智大勇的超人謀略和魄力是主人翁形象挺立的支柱
蘇東坡是古代文人官吏中的錚錚佼佼之士,無論在何處為官,無論在哪種環境之下,超越平凡的治政風格充分體現出不凡的智慧、勇氣和魄力。這是由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所決定的。在鳳翔任期期間,為剿滅盤踞深山絕頂的色匪,蘇東坡冒著極大的風險扮道入山,探得端倪,將色匪一網打盡,解救了受害的民女。在《智斗遼使》一集中,通過與遼使耶律洪基當場對詩對聯,震懾了遼使。更見智慧的是,他以巧計與遼使周旋,把宋遼國境線向遼方推進了二十里,讓遼使帶著滿腹狐疑和理不清的遺憾認可了新的劃界。蘇東坡任密州知州期間,為剿滅盤踞大青山的悍匪充分展示了大智大勇,以秋后圍獵的計謀迷惑匪徒,將匪首西學貴束手就擒。蘇東坡蒞任徐州之時,以連環巧計令獨霸一方的地痞惡霸皮三乖乖獻出十畝好地,將橫行鄉里的皮三治罪,收繳贓款,以應建阻水黃樓之需。諸如此類智勇故事在蘇東坡身上隨處可見。
古往今來,一位真正的高效治政的官員,不是單純靠熱情、蠻力、執著而成事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大智大勇和魄力。對此,古代稱之為能臣,如今便是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時代格外強調干部要有擔當和判斷,“智者見于未萌”“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等等藉古“治世”的作為。這既是領導能力、治理思想、執政風格的折射,也是把古人治理政務的智慧運用于當代的治政實踐。這便是我塑造蘇東坡藝術形象的基本思路之一。
(四)逆境中處處高歌人生的從容與坦蕩是主人翁特有的人生價值觀
蘇東坡的仕途生涯,有過“坦道駿馬,高帆順風”,有過瀟灑恣肆,陽光春暖,更有過風流倜儻,也不乏浪漫多情,但更多的則是坎坷和運蹇時乖、經受著十年被貶的厄運。胸懷坦蕩的蘇東坡經過烏臺詩案的折磨,先是被謫貶到黃州,由三品大員降為品級最低的九品團練副使。逆境中的他卻從容安然,以經營“東坡”的農事解枵腹從公之厄。正在定州精誠治軍、滋養民心工程大見成效之時,卻被奸臣誣害,在無任何厘頭的情勢之下,被剛剛繼位的小朝廷貶出定州。正在蘇東坡于惠州興建東江大橋、治理豐湖盡職盡責之際,朝中新黨猖獗,又無端將他貶到天涯海角的儋州。但蘇東坡卻以超乎常人的忍辱負重精神,于蠻荒之地無怨無悔地教化黎民,為黎族興醫興教,扶植農耕。朝中奸相章惇、御史李定等人屢屢施展陰謀,幾欲將蘇東坡置于死地。他在無法改變現實的困境中,心里始終抱有崇高的信念,即堅信無辜之人的那副從容磊落肝腸永遠是純潔的,歷史終會給予公正的評說。《定風波》中“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詞句。更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和“為報先生春睡美,道士輕打五更鐘”的詩句,足見其順逆不計的海樣胸懷。最讓人欽佩的是,在他垂老之年客居常州之時,有人勸其再度出山,蘇東坡卻沒有把曾主政八個州的輝煌當作仕途的驕傲,而是把三處貶所看成真正的人生自我價值。竟從容發出“若論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回應。他真正的人生拋物線,緊系在被貶的三地,由此可見他處處高歌人生的可貴精神,這是少有的政治家所能持有的態度。
歷史的天平終究是公正的。歷史蕩滌了毀譽人生的污塵,給予了蘇東坡中肯、公允的評價。作為今人,一生難免遭遇各種委屈、挫折乃至磨難,甚至是一時的冤枉。能否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則取決于自身的修養和貞亮的精神內涵。正確地認識所經歷的那些摔打、挫折和考驗,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磨難為動力,使人生獲得升華和超越。只有身居逆境中的大丈夫,方能做到有過則滴血自舔,無過則以浩然正氣挺立身姿,不氣餒、不屈節,堅定地相信風雨過后便是晴天。
(五)精英層面的崇高精神境界是主人翁可塑的特質
翻開歷史的畫卷,在歷代賢官能臣的群芳譜上,廉潔奉公者、克盡己職者、竭誠報國務民者、枵腹從公者甚至盡忠死節者比比皆是。若從理智行世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論,蘇東坡當是群芳譜上一枝獨秀的賢哲之士。這源于他博古通今的宏富學識,源于他身經世事炎涼的歷練。蘇東坡的崇高精神境界表現在敢冒天威之險。如為揚州農民奏報免除“積欠”的札子筆鋒凌厲:“臣聞孔子曰‘苛政猛于虎’,若嘗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水旱殺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蘇東坡為免除百姓賦稅,敢冒治罪、殺頭之險而上疏朝廷,可見其為民謀利置生命于不顧的膽識。北宋時以王安石、司馬光為首的新黨、舊黨之爭,把王安石、蘇東坡推到你死我活的黨爭漩窩之中,在朝時兩黨針鋒相對幾乎不共戴天。但在王安石致仕、大權旁落之后,被貶到黃州的蘇東坡卻主動到金陵看望了王安石,二人不計前嫌恩怨,毫無政治色彩地推心置腹,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金陵相會”佳話。司馬光年老之時欲將蘇東坡推薦于相位,但唯忌他不通黨錮、不搞派性。蘇東坡明知其意,卻在主考中公正錄選政敵新黨首領章惇二子為狀元、榜眼,使司馬光含怒放棄讓相位于蘇東坡的初衷。但蘇東坡卻在關鍵時刻,不計失掉相位,作出了維護國家政治公信力和科考凈土的毅然抉擇。
蘇東坡這種以國家大業為重、憂國憂民、不計個人得失的高風亮節、宏懷大義是令人崇敬的。這便是習近平總書記青睞蘇東坡并多次引用他的典故的原因。可見蘇東坡的精神、情操、美德感人至深。法國《世界報》評選蘇東坡為“世界千年英雄”也是有理有據的。蘇東坡為今人作出了榜樣。
(六)親情觀是賢達人物完美形象不可缺失的要素
縱觀以往的一些文藝作品,尤其是受極左思潮影響的文藝作品,在所謂的大公無私的口號影響之下,往往是一味追求從公的一面,而對家庭、親情都有所淡化和忽視。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家庭觀念,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因此說,重視家庭、親情是一種必備的社會公德,在官場上亦是一種不可缺失的“官德”。事實上,從古到今,任何有成就、有德行、有社會公信力的賢官,都是愛家的。家是一個國家的微細胞,自古以來推崇的“家國天下”總把“家”與“國”相聯系。“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的觀念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美德,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個錚亮的符號。
在《蘇》劇的創作中,盡管大量筆墨寫了蘇東坡恪勤公事的情節,但在不少關鍵時刻表達了其深情的家庭觀念。如密州救災中幾乎百日不入家門的蘇東坡,但在中秋之夜仍忙里偷閑,與家人賞月團聚。其大夫人王弗過世之后,每逢祭日,蘇東坡便齋戒辟谷一日。由于密州救災事緊,一首《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彈唱,唱哭了在場的數百饑民。蘇東坡被謫貶黃州之后,正逢奶娘任采蓮病危、小夫人王朝云臨盆難產的緊要關頭,朝中奸臣派欽差查辦他貪占公地之事。蘇東坡冒著再度入獄的風險,為搶救奶娘與王朝云,拒絕與欽差相見。最令人感佩的是,在蘇東坡謫居惠州之時,王朝云已病入膏肓,為救小夫人之命,親去羅浮山為之采藥。但卻迷了路,最后昏死在山邊河畔得救。在蘇東坡所處的年代,納妾是正常的婚姻制度。就在他臨終前客居常州的短暫日子里,蘇東坡不遺余力,查訪到失散多年的私納小妾王青媛和私生子。蘇東坡對明媒正娶的妻子恩愛有加,即使對相處極短的私納小妾仍以負責的態度對待,可見他誠摯的家庭觀念。這要令當今那些為追求私欲而拋妻棄子的“陳世美”們所汗顏。
三、突出鮮明的特色亮點是使文藝作品成功的精思妙造
一部文藝作品的成功,自然更要體現它的獨特色彩。而特色的體現,必須與選擇的題材、構思的情節、尤其是主人翁的自身特質相契合。在《蘇》劇的醞釀、選題、立意、構思、創作的整個過程中,作者便刻意在“特色”上下了功夫。
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的《茶館》《龍須溝》,十分注重藝術特色的打造,正是這些特色,才使作品成就了經受歷史考驗的不朽輝煌。這些特色即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特征、不同的社會風情、風俗習慣,直到三教九流的喜怒哀樂濃縮一籠,濃聚成一個京味十足的小社會,從而鑄造了藝術的成功。《蘇》劇的創作,便借鑒了老舍先生和《紅樓夢》的創作理念和手法,針對蘇東坡作為大文豪和華夏民族文化的特色,將儒、釋、道三教文化、大量國學文化元素有機嵌入劇情,恢弘了文化氣度。這恰恰吻合了當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民族優秀文化的時政要求。
一個有特色的劇本,還必須有搏人眼球的戲眼。即指劇情發展中令人過目不忘的情節和場面,打動人心的語言笑料,以及各呈異彩的特技表演等等。《蘇》劇中每集都有一個或多個戲眼,尤其是蘇小妹出神入化、令人意想不到的“妙招”,為全劇煥發了活力、生機和神采。
(一)依據蘇東坡的自身特質確定了國學文化特色格局
《蘇》劇中的主人翁蘇東坡兼通儒、釋、道三教文化。他不僅是國學家、政治家,更是涉獵社會百業的通材。完美地塑造好他的藝術形象,就必須抓住這些突出的特點,這樣才能寫出真正的有血有肉、精準的蘇東坡,才不至于混同其他賢官廉吏而以單純的情操、政績來體現其形象。
劇中隨著情節的推進,將蘇東坡的經典詩詞文賦、對聯、書法嵌入故事情節,以及他所具備的醫療、教學、烹飪、建筑、水利、農耕、游藝等技能都得以展示。結合情節的鋪陳,全書不惜筆墨將儒、釋、道三教的要點、國學精義元素,以及民族風情、節日習俗、婚喪嫁娶、生子慶壽、地理天文、社會百科、掌故軼聞、神祉巫術、武術兵藝、民間工藝、魔術雜技、謎語字虎、酒令對弈、名勝古跡等融入情節盡情展示,初步統計其數量約達九百余件。尤其對蘇東坡的經典之作如與黃庭堅、佛印暢游長江時即景豪吟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去廬山游覽時的《題西林壁》,密州圍剿悍匪時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思念胞弟蘇轍寫的《江城子•明月幾時有》,在惠州窘境中詠出的七絕《食荔枝》以及為亡妻王朝云寫的挽聯“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等名作鑲嵌于故事之中。這種鮮明的國學特色是《蘇》劇的一大亮點,這是作品厚重的一個突出體現。若劇中的主人翁不是蘇東坡這位大文豪,而是《紅燈記》中的李玉和、《半夜雞叫》的高玉寶等雖有智慧,若硬將這些國學、文化元素塞給其人,便是油水不相融的尷尬,那是會惹出笑話的。
(二)潑辣機巧女主角蘇小妹為劇情增光添彩
眾所周知,蘇東坡本來沒有妹妹,只有一個英年早逝的姐姐蘇八娘。但由于明朝文學家馮夢龍于《醒世恒言》中一篇《蘇小妹三難新郎》,把蘇小妹的才女形象傳播得家喻戶曉,以致產生了比真人都真的效果。在《蘇》劇中,作者濃墨重彩地渲染蘇小妹出于三個目的。其一是因蘇東坡畢竟是為政的官員,絕不能把傳奇故事搞得不靠譜,故作者著意把不宜之事轉到蘇小妹身上,有利于故事情節的抒張和展示。其二是以蘇小妹替代已故蘇八娘的再現,以解世人對蘇八娘早逝的遺憾,用以作為蘇東坡乃至蘇門文脈藝縷的遺緒起到添絲補錦的作用。其三,蘇小妹插科打諢丑角一般精彩的表演、不遜須眉的才華以及敢作敢當的潑辣秉性得到充分展現。試圖以此增加本劇的戲眼看點,緊吸觀眾的眼球,抓住觀眾的好奇之心,以體現藝術效果。
《蘇》劇出版之后,據二十余名讀者的評論,蘇小妹藝術形象的塑造,收到了預期效果。為使蘇小妹的才華和個性得到充分展現,作者特意做了兩個鋪墊。即設計認曹皇后為義奶,使她成了仁宗皇帝的干孫女,藉此獲得權沾皇恩的政治地位。同時,與身懷武功絕技的戴義和女武俠香兒結拜為生死之交,為蘇小妹馳騁江湖、幫襯兄長執政起到綠葉托花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蘇東坡許多不可為之事,都讓蘇小妹瀟瀟灑灑地擺平了。《剿滅色匪》一集中,為搭救蒙難的弱女秋菊,蘇小妹以不凡的勇氣和智慧兩次巧施新娘調包的奇計,使秋菊躲過被匪徒劫持的厄運。《智斗遼使》一集中通過對詩聯對、誆騙遼國副使醉中道明界碑之下的秘密,成功幫助兄長完成宋遼邊界向遼方推進之功。密州《圍獵剿匪》中通過兩次喬裝郎中,深入敵穴以大智大勇探山,為蘇東坡掃清頑匪鋪平道路。在與官場奸佞小人的斗爭中,以“化金方”戲弄奸臣李定。于烏臺詩案的審訊中勇斗奸臣,敢于坐上公案恣肆鬧堂,使蒙難的兄長免除酷刑之苦。杭州瘟疫橫行,蘇小妹抓住惡醫尤洛致死人命的恐懼心理,喬裝道姑去他藥店以作法捉鬼的精彩表演,令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尤洛乖乖拿出五百兩紋銀為防疫捐款。海南瘧疾普發,蘇小妹巧借黎族人崇敬冼夫人的信仰,假托冼夫人下凡之命,營造了以百口大鍋日夜煮藥的局面,使瘧疾得到控制。最令人感動的是,蘇東坡于惠州修筑東江大橋中途斷款遭致停工,為獲得建橋石料,蘇小妹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以官府假告示冒險誆得百船石料。然后飛馬進京,求助向太后開恩撥款,平息了受騙運石船民欲砸官府的民怨。如此精彩之為幾乎每集中都有體現。正如許多讀者所說,《蘇》劇中如無蘇小妹,則如一鍋好菜缺了油鹽醬醋一般。可見蘇小妹在劇中不可缺少的作用。
寫到這里,作者突然想到馮夢龍一篇《蘇小妹三難新郎》,于虛幻中塑造了蘇小妹的藝術形象,以假亂真地為秦少游巧配佳偶。如若將此比作一朵早放的鮮花,那么,《蘇東坡兄妹傳奇》中的蘇小妹一樁樁美不勝收的故事,則是一株花團錦簇的大樹。正如蘇東坡的三十世孫蘇肇平先生觀此書感慨的那樣:若干年后談及蘇小妹,人們不再提及馮夢龍,也許會從《蘇》劇中找到注腳——這,便是《蘇》劇中另一個璀璨奪目的亮點和戲眼。
二〇二一年元月三日初稿于北京皇家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