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描百年新詩的精神圖譜
——讀吳投文《百年新詩經典解讀》
作者:幽林石子
新詩從1917年開始,至今已走過一百年,自然形成了一條寬闊而漫長的精神文化轍痕,有顯性而飽滿的靈魂驅動力,也有隱性的歷史活塞意義。2017年百年新詩慶典時,不少研究者都做了相應的總結。著名批評家、詩人吳投文教授在大量研讀新詩作品后,用五年時間為百年新詩作了一次精細的掃描,從中遴選出代表性的作品,并嚴肅認真地進行解讀剖析,出版了學術專著《百年新詩經典解讀》,書中收入了對七十二首新詩經典的解讀。“百年新詩是一個視野,新詩經典是一個標準”,吳投文如是說。他力求二者的統一,在寫作過程中花費了很大的精力,非常不容易。他在精心遴選作品的時候,兼顧文學史價值與文學價值的標準,都是選擇在新詩史上有影響、有特色的作品,也選入了一些名頭不大但頗具實力的詩人的代表性作品,基本呈現了新詩各階段發展的關鍵性轉變。該書本質上也是一部作品解讀兼容理論概括的中國現當代新詩史。
吳投文教授的這部專著可以說是新詩解讀的典范之作。他的解讀力求緊貼作品說話,文字極具個性,表現出了不凡的藝術鑒賞力。他講究以詩論詩,解讀文字也如詩一樣靈動而富有詩意。讀他的解讀就像讀詩,很美很享受。他敢于剝離浸淫在傳統文化體腹的人們心中庸常的思想認知,敢于袒露自己的觀點,在選詩的時候嚴守藝術的“紀律”,力求摒棄詩意渙散的一般性作品。現在一些面面俱到的詩歌讀本實際上隱含危機,它們可能使寫作者形成認知上的迷障,難免不知所措,從而偏離詩歌藝術的真實內核。吳投文在該書前言中透露,原本打算解讀一百首新詩經典,但因篇幅所限,未能完整編入,留待以后補充。筆者認為,這部沒有滿一百首的新詩經典解讀著作,留給了我們一個清晰而帶有啟示性的空白。我們在空白的邊緣,應向這段歷史致敬,也應低頭反思。
吳投文在著作中強調新詩解讀應就詩論詩,以詩論詩,解讀的文字應該達到這個要求,不能游離于文本之外。當然,根據詩人創作的個體情況,也可適當涉及詩人的個人性情和影響創作的生活場景。這是一種適度的延伸。他還暗示了詩歌解讀的難度,在一首詩的含混處應如何用詩意的語言去處理。這恰恰是解讀一首詩的精妙之處。讀到此處,我眼睛一亮,這不正與我平時的所思所想吻合了嗎?但要嫻熟地運用這種解讀方法,還是很有難度的,作者不光要有超常的審美感悟力,平時博采眾長,還要有一種執著于探索藝術真諦的求實精神。著名詩人安琪讀完該書后感嘆道:“我真的不知道吳投文有如此漂亮的文筆,能把理論書寫得如此詩意盎然,妙句迭出。他的文字中有藏也藏不住的真知灼見和性情才情,它們就像一個個文字的小太陽,處處發光。”吳投文的解讀文字確實縝密漂亮,富有理論的詩意。書中啟迪閱讀與創作的特色語句非常之多,令人驚嘆。正如安琪說的,這些語句需要用橫線劃出,有些整段都要標記。能讀到這樣好的新詩解讀著作,我心中充滿吮吸知識的喜悅,可以說是一種機遇,一種幸運。
吳投文在選擇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的作品時,就有別于普通讀者的習慣性視角,沒有選擇徐志摩廣為人知的《再別康橋》,而是選擇了他的另一首代表作《雪花的快樂》。實際上,此詩頗能代表徐志摩創作的獨特追求,尤其在語言營造及意境鋪展上,具有濃烈迂回的韻味與情致之美。吳投文解讀此詩第一小節,“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飏,飛飏,飛飏——/”,似乎比志摩更具想象力,他用極其靈動的語言牽引出非常豐富的情感動作,“詩人化身為半空中一朵朵翩翩瀟灑的雪花,閃動著迷人的魅影和火焰般深情款款的飛吻,卻又凝滯于冷寂的氛圍里。……雪花有著晶瑩的美的外形,懷抱著宮殿里夢想般的光潔,卻又類似于風中火焰的余燼,在慢慢冷卻之后,變成一個人內心里凝固的月跡。”這種詩一樣的解讀出神入化,使讀者心領神會,被理論的詩性魅力所感染。此詩題為《雪花的快樂》,在圓滿的結果中卻又露出一縷悲傷的痕跡,“愛的氣息帶著掙扎于人間的某種失落,雪花的快樂說到底還是悲傷的表現,深情中有孤寂,靈動中亦不乏猶豫和延滯。”吳投文強調了此詩內涵的多義性,認為徐志摩的愛情詩有主題上的復雜性,文字表面的情意僅僅是骨子里的一件外衣。這個評價很深刻,我感同身受。我自己的一些詩也是如此,語言的外在表意貌似愛情詩,實際所要表達的是游離于愛情之外的某種微妙的情感與思緒。吳投文通過對徐志摩詩歌的解讀分析,認為徐志摩的詩歌是“格律體新詩中符合一般讀者趣味的理想標本”,體現了新月派“戴著鐐銬跳舞的格律詩信條”。徐志摩的詩歌確實具有典范性、標桿性意義,深受讀者的喜愛,吳投文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詩中存在的缺點。
在中國當代詩人當中,海子是一個傳奇,是中國當代詩壇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人們稱他為“天才詩人”。吳投文解讀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亞洲銅》,他從海子自殺之處“山海關”這一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切入,對此詩進行了新穎獨到的解讀。吳投文說,“亞洲銅中有一個痛苦的質問者,每節都以此意象開頭,并連續出現,既是急切的傾訴,也是痛苦的吁告,在峻急的情感中有一種舍身趨赴死亡以求永生的強烈沖動。詩中的質問者充盈著東方神秘文化的詩性人格。”他別具慧眼地指出了海子詩中的文化憂患意識,也暗示了海子內心隱秘的憂傷。海子創作《亞洲銅》時還很年輕,只有二十歲,他當時的創作有一種站位于邊緣地帶的獨立意識,與主流寫作的拘囿有所疏離,體現了獨特的創作個性與敏銳的藝術直覺。吳投文肯定了海子詩歌中那種天才詩人的孤獨意識和與生俱來的抑郁質心理,海子詩中超出年齡的成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此。長期以來,《亞洲銅》中核心意象的象征意義眾說紛紜,吳投文找到了詩中的意象聚焦點,領悟了詩人的本心所在。亞洲銅既可以理解為黃土地,也可以理解為一個死亡意象,暗示詩人的自我悼念。吳投文認為《亞洲銅》“負載著詩人對神秘命運的感應,詩中隱藏著海子趨赴死亡的心理暗影”,詩中以屈原的高潔形象暗示了對自我命運的悼懷,海子的死亡是一個天才詩人的“完成”和“未完成”。吳投文用內蘊深厚的詩性語言解讀海子,情感真摯而悲愴,把海子內心的孤獨影像剖析得淋漓盡致。
吳投文在解讀李少君的詩歌《抒懷》時說,“此詩的命意是在呼喚一種清潔的自然精神,李少君顯然是很清醒的,他的這種呼喚并不是純粹生態主義的,而是對人的精神世界的變異懷著某種憂慮,試圖在人的身上恢復一種詩性的自然氣質。”這是解讀此詩的核心文字,幾乎對李少君的所有“自然詩”作了一個精短的概括。李少君的“自然詩”表達了自身對自然的獨特認知,體現了人與自然期望達成和諧統一的純粹自然精神,也包含著對人類精神世界圓滿自適的憧憬。吳投文發現了李少君詩歌的精神密碼,認為作為抒懷對象的自然關聯著其創作的基本取向,自然在其詩中代表一種和諧的價值,對人類的某些痼疾發揮著“藥性”作用。讀到這里,讀者不免陷入沉思。在對馬啟代詩歌《那么多的疼釀成一滴蜜》的解讀中,吳投文精確地分析了馬啟代創作此詩時的心理背景,認為作者找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切入創作的角度,文字表達新穎別致。蜜蜂在詩中戴著象征與隱喻的面具,具有反諷意味,它與人類合謀,把花蕊刺穿,搶占山坡,成了名副其實的掠奪者,詩人由此瓦解了蜜蜂的傳統象征寓意。這是詩人“反常規思維”的表現,也是此詩成功的關鍵。在解讀安琪的詩歌《極地之境》時,吳投文的見解也透徹而精辟,“極地之境是一種想象性的生存體驗,是生命的榮耀,也是冒險;是一種出走的動力,也是一種歸來的慰藉。……當我們試圖打開這首詩的時候,倒是我們被這首詩瞬間打開和照亮。”實際上,這是把詩人追夢的一路光輝與艱辛都告訴了讀者,還鄉迎來的是一份淡定與寧靜。讀到這里,我們結合自身的感受,不禁豁然開朗,于是心里多了一份慰藉與安寧。吳投文認為《極地之境》是一首“還鄉之詩、皈依之詩、救贖之詩”,他把這首詩遴選進來,對我們的當下處境有一種特別的啟示意義。
我注意到,吳投文在肯定百年新詩的歷史價值與藝術績效的同時,也指出了新詩創作的一些局限。胡適作為中國新詩的開山人物,功不可沒,他有敏銳的頭腦,有很強的文化理性意識和挑戰傳統的勇氣,敢于大膽創新,但也給早期新詩留下了一些后遺癥。吳投文指出,胡適的詩歌《老鴉》“寫得硬板,沒有靈氣。新詩選擇胡適作為開山人物,帶有很大的偶然性,胡適實際上并無多少詩才。”這個偶然性似乎印證了新生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性。早期新詩的創構必須要以文化勇氣來支撐,吳投文肯定了胡適的創新勇氣,也指出早期新詩由于背離中國的詩歌傳統,也帶來了人們對新詩歷史合法性的某些質疑。魯迅的主要成就是小說和雜文,吳投文選入了他的一首詩《夢》,肯定了魯迅在新詩早期“打邊鼓”的作用。他認為魯迅有一種驚人的領受詩意的能力,他的全部創作都“遍布深刻的詩意”,《夢》也是早期新詩中的上乘之作。這一判斷應該符合新詩史的實際情形。另外,冰心的詩大都樸素溫馨,有自然純粹的美與慈祥之氣,吳投文也指出了其詩的不足,顯示了藝術觀察的辯證眼光。
在近年來的新詩研究中,吳投文的《百年新詩經典解讀》是一個可喜的收獲,他出色的解讀深得詩歌藝術的精妙,能深深地吸引讀者,既啟示讀者如何鑒賞新詩、如何理解新詩,也為新詩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參照標準。吳投文教授長期在湖南科技大學任教,在人文學院講授“新詩鑒賞與寫作”,又在全校講授“中外現代詩鑒賞”,他的新詩解讀體現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所形成的專業視角。他在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多閱讀、勤創作、重鑒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作品甄別能力。《百年新詩經典解讀》是吳投文結合自己的教學體驗編寫完成的,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既可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選修課教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公選課教材,也適合社會上一般新詩愛好者閱讀使用。”該書掃描百年新詩的精神圖譜,體現了新詩研究中的問題意識,也注入了自覺的學術個性意識,為新詩解讀提供了有效的參照。
(4005字,選自《星星.詩歌理論》2020年第6期)
https://www.baidu.com/link?url=tX8ZhRdQXkkwh1GN2jmLaHceKNrpdnfY-QucxVA6nsGJUARGDQSFIs-6s3x5wnlHse9pL2NMEjhz53Y5flORuK&wd=&eqid=891745ac0001572c00000003610bd5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