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重訪潘向黎的美學世界

以《荷花姜》為窗口 重訪潘向黎的美學世界
 
  盡管在文壇廣有美譽,但潘向黎依然是一位被低估的小說家。這并不是說作家本人遭遇了任何偏見,而是潘向黎的寫作背后的諸種美學脈絡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其一是“浪漫”;其二是“古典”;其三是“城市”。與之對應,現實的、現代的、鄉土的文學一直是文壇的主流,這一點從五四新文學以來直到今天,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李敬澤最早地提到了這一點,在發表于2008年的《冰上之信與優雅的爭辯——論〈白水青菜〉》中,李敬澤談到了潘向黎的美學與文壇風尚的不同。在李敬澤看來,潘向黎的小說中有人世間的“大信”;與之相反,流行的小說趣味則是:
 
  她必也注意到,在她周圍、她那一代的很多小說家,有一種本能的懷疑主義傾向……而決不肯信的人注定孤獨,而且會漸漸氣急敗壞、憤世嫉俗,要是他足夠聰明,他就會把不敢信的怯懦轉化為對世界和人性的負面論述,這使他看上去很“深刻”。這種時候,他就比較近于一個小說家了。
 
  潘向黎的小說確實和這種現代趣味不同,這種現代趣味在最極端的意義上,如李敬澤文中所言,是一種“廉價的虛無主義”。潘向黎對這種“現代病”是有反思的,她曾經借自己的小說《永遠的謝秋娘》談過現代人的悲哀:“謝秋娘最后說‘碎了倒踏實’,按照我的理解,到了此刻,她將再無牽掛,絕了念想,義無反顧地在“冷酷者生存”的路上走到底。這里面,寄寓的是現代人深刻的悲哀:為了生存,往往要割舍了感情、道義這些使人軟弱的東西,但是你一旦割舍,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難道不是已經死了嗎?”(潘向黎:《說出緣故來,人也不委屈——關于〈永遠的謝秋娘〉》,《作家》2005年第1期)
 
  故而,潘向黎的小說表面上大多寫城市,尤其是城市中的職業女性,但是她的城市并不是現代主義籠罩下的城市。她的女主人公們往往重情而端正,有一種古典氣質的浪漫——無論是歐洲浪漫主義語境下的“浪漫”還是傳統文化中的“古典”,都是對于資本主義現代性的一種矯正。潘向黎的城市,是有著人情人性之美的城市。
 
  在近作《荷花姜》中,小說開篇,作家就從餐廳主人丁吾雍的視角出發,列舉了兩類客人:一類客人對錢的敏感度是很清楚的,是可以被符號化地來把握的;另一類則不是。這篇小說寫得自然是第二類,是整全性的有情之人。小說是以下面這句話開場的:
 
每一次看見那個女人,丁吾雍心里就有一個聲音響起:應該去報案。
 
  這句話是潘向黎小說美學的濃縮,潘向黎的城市不是政治經濟學的城市,是情感的城市,城市的秘密表現為情感的秘密。小說由一對經常關顧餐廳的陌生男女的情感關系展開,丁吾雍看下來覺得這是一對情人:“他馬上判斷出了他們的關系,同時他也馬上決定要長期歡迎他們,反正掙誰的錢不是錢呢?這種關系,在錢上總是格外大方的”。故而,當“突然有一天,那個一身黑灰的男人不見了”之后,丁吾雍好奇但也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因為這個城市里,盛產的就是男女間的各種相遇和離散”。然而這位神似“荷花姜”的女子頹然而哀傷地告訴丁吾雍:“他死了,是我把他殺了”。
 
  這就是丁吾雍猶豫是否報警的由來,成熟的讀者不難發現,丁吾雍貌似洞徹情感關系,但他的判斷頗為幼稚,過于嚴重地對待“死了”“殺了”這類戀人絮語。小說結尾,當陌生男子帶著另一個女伴再次出現時,丁吾雍“大吃一驚”,“這個男人沒有死”,這再一次確證丁吾雍心態的不成熟。
 
  小說貌似閑筆地在中間部分交待過丁吾雍的生活,丁吾雍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對在人群里謀生有一種天然的畏懼”,沒有去日企,而是選擇自己開一家日式餐廳。他有一個同居了十年的女友,沒有結婚,沒有孩子。看得出來,丁吾雍是較為典型的“現代人”,追求自由與情感,但對于自由與情感的理解,實則都比較簡單。
 
  潘向黎的小說有一種憐憫,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人物站在一起的憐憫。潘向黎的世界,是一個由花、瓷、茶、古典詩詞所組成的世界。在這一切背后,是潘向黎對于本真性的人性的相信,這往往落在對于情感的倚重。在這個意義上,潘向黎的古典和浪漫是彼此交叉的,她的浪漫沒有那種廉價感,她的古典也沒有那種道學氣。而這彼此交叉的兩條美學線索,落在比如上海這種城市文學的典型情境中,使得浪漫的美學與古典的美學避免高蹈的空談,直面最為殘酷的現實生活。
 
  這種情感的本真性如何可見?潘向黎的敘述之道,是將其轉化為“意象”。潘向黎的小說取法古典詩詞,善于使用意象,除了《荷花姜》這一篇,代表性的還有《白水青菜》《穿心蓮》等等。在本文討論的《荷花姜》中,作者以“荷花姜”(即“陽藿”)比擬女主人公:
 
  那個女人,丁吾雍后來在心里叫她“荷花姜”,不是因為她愛吃荷花姜,是因為她與荷花姜頗有幾分神似:俏麗,鮮艷奪目,但不是“甜”那一路的,更不柔弱,相反從外表到質感到氣味都是洗練明媚和動蕩妖嬈的奇異統一。
 
  這里的難題是,把情感的本真性凝聚為一種意象,同時也將其凝固在美學之中,寫作本身成為美麗的琥珀。潘向黎的寫作,其前提是古典世界與現代世界已然分裂,而整合這一分裂談何容易。可以理解,《荷花姜》這篇小說的結尾,氣力有一點軟:陌生男子重訪丁吾雍的餐廳,面對著丁吾雍“不可理喻的同情”(丁吾雍和這個陌生男子其實是一類人),像個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自己離婚后的情史,和“荷花姜”是正大光明的往來,同時又不想再次進入到婚姻之中。小說以陌生男子問丁吾雍“她……哭了嗎?”結束,然而無論“荷花姜”哭了與否,一滴眼淚是不能穿越古典與現代這兩個世界的。
 
  最后讓我們來到潘向黎一篇代表性的創作談,《我不識見曾夢見》,該文發表于2006年。在這篇創作談中,潘向黎實際上討論了兩類寫作:一種是“歷史”,一種是“小說”。潘向黎被歷史書寫中的氣象所深深觸動:“那些驚心動魄,那些波瀾壯闊,那些一念之間,那些萬劫不復,那些忍辱和雪恥,那些掙扎和毀滅,那些意志和欲念的角力,關系著歷史的走向,關系著千萬人的生死榮辱”。面對這樣的氣象,潘向黎承認小說的無力,但她認為,“小說還可以有另一種生存狀態:山中桂樹,枝繁葉茂,自開自落。人跡罕至,四野蕭然,但是聲勢浩大的香氣可以傳出很遠”。這其實是潘向黎在介紹自己的文學觀,她后來的“如一”、“萬念”、“無用是本心”,基本上一以貫之。但在“生死榮辱”與“自開自落”之間,終究有兩種不同的古典向度,古典世界有美的一面,還有有力量的一面。潘向黎就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她所醉心的張岱的話(張岱這段話出自《陶庵夢憶•虎丘中秋夜》):
 
  我還認為真正的小說和真正的讀者應該這樣相遇:“不簫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云,串度抑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針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唯有點頭。”
 
  聲勢浩大的香氣,也未必不可以“裂石穿云”,美的東西也可以是有力的,從司馬遷到杜甫這些古典作家無不如此。如果古典降臨現代,或者用流行的話來講,在現代世界中接續傳統文化,作家的使命或許是:解放美的同時,也從美學出發,解放被壓抑的力量。   
 
來源:思南文學選刊·特約評論
作者:黃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19/c404030-32199556.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夜栋病勤1一12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久青青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三级放荡的护士| 奇米影视777色| 最近最好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足本玉蒲团在线观看| 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不卡| 狠狠色综合TV久久久久久|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jizz性欧美12|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免费毛片a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婷婷色在线播放| 日本福利片国产午夜久久| 深夜a级毛片免费无码|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97色伦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a免费播放王色|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午夜网站免费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夭天曰天天躁天天摸在线观看 | 一级一级女人真片| a级黄色毛片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播放|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多p | 黄无遮挡免费网站视频| 91华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