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鮮點評施施然《死亡是一種教育》
死亡是一種教育
施施然
驚蟄,疫情還沒結束
午餐我們談到了耶穌和釋加牟尼
他那么年輕,眼睛仿佛初升的星辰
那種破土發芽的力量支撐著他
尚未經歷過失去
我們小心翼翼挑揀著詞匯
低垂視線
小煎魚在白瓷碟里不規則排列
一種不透明的情緒在彌漫
抗拒與猶疑對峙
終于,我們以夸克和量子力學
成功回避了真正想要談的
我們表情輕松地望著彼此
向以鮮:這首詩很像舊電影中的鏡頭,灰暗中閃著光亮:時間是驚蜇的中午,其時疫情未完,地點是餐桌邊,人物是“我們”,看起來像由家人或親朋構成,他們“小心翼翼挑揀著詞匯”,他們談到了代表東西方文明的兩個圣人,他(教育對象)年輕的眼睛仿佛初升的星辰,有一種破土發芽的力量。顯然,他們企望借助這種力量來戰勝所面臨的災難,但事實不時提醒著他們,如同白瓷碟里不規則排列的小煎魚一樣刺目。“抗拒與猶疑對峙”,抗拒什么,又猶疑什么?氣氛有些壓抑,也許,轉移話題是個好主意,比如談談物理學,談談近乎玄學的夸克理論或量子力學之類,心情可能會好點,量子糾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輕人們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至少,表情可以輕松一些。這首詩別具一格,貌似輕松閑淡,卻深藏著一種刻骨的悲憫。

施施然,本名袁詩萍,河北文學院簽約作家,中國作協會員,曾獲河北省委“文藝振興獎”、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三月三詩歌獎、中國十大女詩人獎等,出版有詩集《走在民國的街道上》《青衣記》《杮子樹》《唯有黑暗使靈魂溢出》等4部,國畫作品多次參展或被收藏。

向以鮮,1963年生,四川萬源人,現居成都,詩人,四川大學教授。獲第三屆李白杯詩歌獎、世界華語詩歌大會一等獎、《成都商報》中國年度詩人獎,首屆楊萬里詩歌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