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如何體現“空間想象”?
——評王敖《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
——評王敖《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
在本書中,作者為傳統中國的學子提供了一個嶄新而關鍵的透鏡,透過它可以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文學、地理學與制圖學之間確鑿不移的聯系。
我認為任何一位嚴肅的漢學家都會對下列問題有所關注:第一,地理信息(特別是地名及與其有關的事物)在傳統文學文本中無處不在;第二,具有高度描述性的文學語言見于許多前現代地理學著作中。然而,在一些用中文寫作的當代學者已經著手研究傳統時期文學與地理學的關系之時,只有少數用英語寫作的中國專家對這一現被稱為“文學地理(literary-geography)”的研究領域展開認真考察。這種忽視現象是令人驚訝的,因為那些通常為中國學者所參考和借鑒的文獻,大多數是出自那些由于頻繁遷官、經常在各省間流轉的文人之手。這些文人生活和職業生涯的大部分呈現為跨空間(space)、往返于具體場所(places)之間的移動(movement)。因此,他們在行程中遇到的場景與場所,幾乎總是對他們如何書寫自身關切,尤其是對他們如何理解(或想象)周遭的物質世界具有重要影響。王敖的新作《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地理學、制圖學與文學》,正如書名所示,論述了中唐時期(他界定為約790年代至820年代)地理學、制圖學與文學(包括詩歌和散文)之間的關系。關于這個話題,此前并無學者用任何一種語言撰寫過相關著作。
兩個一般性前提構成了“空間想象”(Spatial Imaginaries)的基礎。首先,安史之亂(755-763)后的帝國重建階段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激發人們在“新語境”中采取“空間視角”進行創新性的思考。其次,伴隨這種新知識和新世界觀而來的,是一種被作者稱為“空間想象”的現象,用以形容一些唐代文人對于“人居與未辟之地”(引文皆出自中譯本)的多層面描述方式。王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捋清在他所謂的“前現代中國的劇變時期”,地理知識的生產、真實或想象的空間呈現、文學實踐與想象這三者之間存在的“交匯與重疊情況”和“類同與互動的關系”。
本書由五章組成。第一章作為引入部分,介紹了中唐以前有關地理學和文學的背景信息,它們增強了唐代知識分子在文化、地圖及其制作、圖經(map-guides)中的地理意識。此外,本章還對李吉甫的行政地理巨著《元和郡縣圖志》進行了細致分析。
第二章《大圖》,探究了文學和地圖之間的關聯,作者認為這造就了“中唐文學世界中的壯麗奇觀”。通過仔細閱讀經選取的中唐文學作品,我們不難發現這種聯系。在王敖看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披露了常見于地圖中的地理細節,這往往彰顯了當時文人“空間想象的宏闊壯美”。以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記《游黃溪記》為例,王敖指出,這是柳宗元從制圖學的視角出發,與中央王朝展開的一次富有創造性的對話。
在第三章中,作者考察了主要來自圖經的地方知識是如何激發唐代文人描寫當地場所和勝地的新方式的。王敖將這一過程稱為“跨學科互文”(cross-field intertextualizing),即作家們利用圖經或地理知識的其他來源,將從中獲取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從而產生新的“空間想象”。本章選取顏真卿、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和元稹等人的幾篇文學作品作為案例研究,目的是揭示出地方文學寫作所“扎根”的“地理學地基”。
第四章《南荒》,主要通過分析元結、柳宗元等人所撰的山水游記名篇,探討“帝國南荒那些未被開發的景觀”,這些人大多是政治流放者。王敖認為,這些文學作品如柳宗元頗負盛名的永州游記,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寫成的,即安史之亂后中國大規模的移民南遷,這一南遷大潮正有助于重塑中唐作家對帝國的看法和理解。然而,我不確定柳宗元和其他政治流放者在南方窮鄉僻壤之地營造的“空間想象”是否如王敖所言,為某種真實的或想象的“家園”或“故園外的家園(home away from home)”。至少在柳宗元的案例中,他曾不止一次地把自己描述成一個生活在被蠻夷(barbarians)占據、瘴氣彌漫的土地上的“囚犯(prisoner)”。不過,王敖有一點說得對,元結、柳宗元等人對蠻荒但充滿魅力的湖南山水的欣賞,有時確能給他們提供一些“感官愉悅”。但這種贊賞甚至可以被視為一種應對政治流放所帶來的羞恥感和尷尬感的生存策略。
第五章,同時也是最后一章,討論了中唐文學創作和當時地理學發展之間的關系,這從中唐時期兩位最重要的詩人——白居易和元稹所著的文學瑰寶中可見一斑。這里存在一個前提即,他們詩歌的傳播是基于他們唱和詩篇中的動態地理維度,尤其是那些創作于九世紀初的詩篇。元稹是一位制圖學專家,而白居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旅行者。因此,他們對于文學(以詩歌為主)和地理學的認識與交互模式是迥乎不同的。然而,他們的唱和詩、回憶、經歷、夢境,甚至是想象中的旅途,似乎都奇跡般地聯結在一起,使二人進入到虛幻的“重聚”中。王敖據此總結,這種類同性正是中唐時期文學與地理學之間密切相關的絕佳體現。
這是一本具有開拓性的學術專著,值得每一個有志于從事前現代中國研究的學生去研讀。王敖的英語翻譯不僅忠于中文原文,且富有美感。他的文學分析細致嚴謹、精深廣博,他的論點兼具創新性和啟發性。在這本《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中,作者為傳統中國的學子提供了一個嶄新而關鍵的透鏡,透過它可以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文學、地理學與制圖學之間確鑿不移的聯系,這也正是作者為該領域所作的一大貢獻。 (本文譯者:李詩瑤)
來源:文學報
作者:何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010/c404030-3224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