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一件旅游文化珍貝

2 

一件旅游文化珍貝

——讀《烏江詩詞三百首》所感

 

作者:袁先海

 

  《烏江詩詞三百首》是當今時代的產物,是區域文化的呈現,是烏江秘境的珍貝之一。我讀了《烏江詩詞三百首》后倍感自豪。

 

  自然環境制約著烏江流域方方面面的發展。烏江在祖國版圖的西南部,距離文明發達的中心城市較遠,山高坡陡,溝壑縱橫,交通閉塞,發展什么都十分緩慢。雖然擁有長江黃金水道之稱,但是輻射面非常有限。不能滿足烏江流域發展之需。烏江為貴州省第一大河,是貴州的母親河,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跨云、貴、渝、鄂四省的46縣市,包括貴州省畢節、六盤水、安順、貴陽、遵義、黔南、銅仁和重慶涪陵等地州市。烏江用其擁有自身的獨特環境優勢,哺育著依偎而生的人民。

 

  烏江流域歷朝歷代來都沒有引起位高權重人的重視,文明之風難以吹進烏江流域,所以文化相當落后,思想意識不強,歷史名流和文化名人寥寥無幾,導致幾千年來的落后總難發生顛覆性變化。

 

  烏江終于迎來了春天!

 

  我國正在發展旅游業。在旅游業方興未艾的今天,全國各地都在打旅游產業這張牌。為了打好這張牌,人們都各自在不遺余力地挖掘所具有的方方面面價值元素,讓旅游業撬動當地產業。旅游產業確實是一根很好的杠桿。人們也津津樂道,市場前景廣闊。旅游使旅客不僅得到一定的物質生活享受,還愉悅了精神生活,增長了見識,增加了閱歷,開闊了視野,體驗到各種民族風情,玩味各地美味特色,助推了各地經濟的發展,保護了綠水青山,激活了蟄伏的潛力,旅游業前景輝煌。

 

  旅游業古來有之,只不過沒有很好重視而已。

 

  鄭和七次下西洋,將先進的中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遠播海外。以四書五經、書畫等為代表的中華書籍,成為文化交流重要的精神產品。環游世界的中國第一人潘德明,騎行環游世界,他向世界傳播了中國人不懼困難的力量,永不言敗的中國精神文化。同時有力駁斥了“東亞病夫”的謬論。大詩人李白游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河山壯美詩句。《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地理學家閱歷了長江記錄下“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費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三峽風光的雄奇與詭異。

 

  北京是好玩的地方,蘇州是好玩的地方,杭州是好玩的地方,長城是好玩地方,南京是好玩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有特具的名片——古詩詞、古建筑、古景點以及繁華城市、人文景觀。在人們心目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只要計劃旅游,首選上述地方。這些地方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名氣呢?

 

  是古代文人用詩詞捧出來的。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出爐于北京。北宋詞人柳永的《望海潮》中描述古杭州的繁華:“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據《鶴林玉露》記載金朝皇帝完顏亮讀到這首詞,被詞中描述的杭州美麗富庶所打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桯史》記載,完顏亮特意派畫家偷渡杭州,實地畫出柳永詞中描繪的杭州城邑、吳山、西湖等美景。晚唐著名大詩人白居易《憶江南》中寫了:“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此詞一出,使杭州名氣大振。北宋大文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把湖光山色襯托下的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使杭州人氣大增。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使蘇州的“寒山寺”出了名。名人用煽情詩詞頌揚山、水、城市的例子不勝枚舉。


  事實就是這樣,詩情畫意成為中國人對杭州以及蘇州等地方的印象永傳不衰,這些地方怎么不被人們熱愛而向往呢!

 

  為什么旅游的人很少談及到烏江流域看看呢?原因很簡單——不出名。少有騷人墨客游覽過,景點荒涼,沒有詩詞歌賦的點綴,缺乏厚重度和文化底蘊。雖然有個“霸王自刎烏江”的故事,卻是安徽省和縣東的烏江。與貴州烏江僅是同名而已。

 

  過去的烏江流域交通閉塞,文化落后,又被貼上山窮水盡的標簽,加之古代朝廷又把戴罪免死之官流放到烏江流域一代服刑,所以談旅游烏江而色變,“蠻子”的帽子總是摘不掉。


  在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今天,烏江流域變化是翻天覆地的,是古代人無法想到的,也是國外人士難以預見的,再也不是過去的窮鄉僻壤,蠻荒之地,早已驗證了一千七百多年的諸葛亮預言。“江南千層水,云貴萬重山,五百年成后,黔南勝江南。”如果諸葛武侯沒有烏江的足跡,怎么會有這一預言呢?其實烏江是有厚重度的。

 

  烏江的山水有其純天然文化資源內涵:山奇、洞特、木秀、路絕、巖雄;水亮、灘險、色美、質柔,富含鍶、鎂、鉀等稀有元素。空氣質量優良,清泉叮咚,人飲長壽,百歲老人數量打破了世上難逢百歲人的歷史記錄,“人生七十古來稀”已成為過去。有使人悟透天人合一思想的陽明洞,佛音繚繞的梵凈山,鬼門關的新灘,驚濤怒吼的潮砥灘,嵇公泉等,還有新開發的洋山河景區,長堡濕地公園,景點琳瑯滿目,景觀特色獨具,這些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元素是江南不具有的資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是當今一名知名教師辭職旅游的由頭,申請旅游飽嘗中國文化,飽覽異地人情風俗,人生才不會遺憾。這說明旅游成了當今人們的一大時尚。


  中共德江縣委緊抓國家發展旅游業契機,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烏江旅游品位,宣傳烏江,打造烏江,利用烏江,推介烏江,編輯《烏江詩詞三百首》提升烏江的厚重感和知名度,探尋烏江秘境。我嗅到了編輯《烏江詩詞三百首》的汗香。

 

  唐人推出《唐詩三百首》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而當今以政府牽頭推出的具有區域性、首創性、綜合性的《烏江詩詞三百首》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編輯《烏江詩詞三百首》的編者不知煎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才完成了這一功在當代、益傳千秋的秘境工程。

 

  從《烏江詩詞三百首》編輯構思來看,中心突出,結構緊密,思路清晰,內容廣泛,富于創新。

 

  該集子主要表現在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史序為綱,吟烏江,頌烏江,評烏江,議烏江,從而突出了推介烏江的中心。

 

  緊密的結構。編者以時間順序為經,以人物先后為緯,上下兩卷都按新中國成立前和新中國成立后的邏輯順序編輯,章法有序,給人有條不紊的感覺。

 

  清晰的思路。《烏江詩詞三百首》從整體架構來說藝術匠心凸顯,它不僅記錄了詩人的詩詞,還對作品中的一些難懂的詞語作了注解,并且有選擇性地對詩作進行點睛賞析概括,使讀者對詩作抒寫烏江的不同角度的意境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

 

  從收錄進該集子的詩詞內容來看,可以說是比較廣泛的。有的謳歌烏江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特色,有的記述了民間疾苦和人民愿望,有的抒發個人志向和奮發精神,有的追遠紅軍戰士強渡烏江破敵美夢的驚險情景,有的言志政治抱負……琳瑯滿目的詩詞作品,如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水墨丹青畫卷,似一面面社會生活的多棱鏡,啟迪人們思考與遐想。讓沒有到烏江游覽過的人只要讀到《烏江詩詞三百首》就能見到烏江美人,就能聽到烏江沖關克難聲的咆哮之聲,就能一覽烏江秘境的奇奇怪怪。如書中,寫山美的詩:《鲇魚天塹》這樣描繪“鲇魚深峽隱環山,扼控烏江最險關。萬派南來傾欲倒,一泓東指匯猶煖。龍門湍決寒魚鬣,天塹風回蹙鳥顏,亦是一方真勝概,金湯端借鎮諸蠻。”水美的詩,如民國時期的何惠文直抒胸臆歌詠到“湛湛平湖碧,央央秀水長。瀕臨多美景,何必戀蘇杭”。山水兼美的詞:清朝時貴州遵義人黎庶燾寫到,“萬峰齊插水,蔥蔥郁郁,亙古碧摩天,問昔人通道,縱學猿猱,飛渡也應難。晴雷怒吼,翻九地欲撼難關。憑眺處,夕陽巖谷,幾點上墟煙。江山,若斯奇杰,一線奔流,信黔中天塹。渾不要多兵據守,自足屏藩。……”此詞寫出了烏江的山美、水美、地絕的雄渾氣勢。人更美的詩:唐朝河南詩人屈同仙寫到《烏江女》“錦繡盛朱橘,銀鉤摘紫房。見人羞不語,回艇入溪藏”,有當今詩人寫到“村姑甜美山歌繞,纖道蒼涼足跡孤。”“閑照清波梳寶髻,漫揮妝筆掃眉峰。旋裁薄霧霓裳就,款啟芳唇鳥雀從。”……這些散落烏江江畔發亮的珍貝,居然還是沒有被歷史塵沙掩蓋。

 

  唐朝是詩歌藝術的頂峰,唐人從浩如煙海的詩歌作品中精選三百首編輯成書,流傳至今,成了祖國文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已成了旅游活動的推介辭,更是旅游活動的媒體。


  《烏江詩詞三百首》的資源非常有限,不是從浩如煙海的詩詞中探尋得的,而是從僅有的《黔詩紀略》《遵義府志》《嘉靖道光民國思南府、縣志》《嘉靖思南府志》《思南府志》《思南縣志》《安化縣志》《德江縣志》《沿河縣志》《印江縣志》《詩吟烏江》(沿河縣政協編,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烏江吟》(思南縣委宣傳部、思南縣詩詞楹聯學會編,中華詩詞出版社出版)、《烏江鹽油古道文化研究》(龔銳、胡洪成、田永紅等編,民族出版社出版)、《行吟烏江》(安元奎著團結出版社出版)、《遵義歷代詩詞選》(遵義市詩詞學會編,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言志詩詞》(政協鳳岡縣委會主辦)、《儺鄉詩聯》《德江詩聯》(德江縣詩詞楹聯學會編)這些書刊中尋覓到書寫貴州烏江詩詞僅761首中選優三百多首匯集成集。用烏江線索,串聯起在烏江河畔沙灘上揀拾的件件珍貝。正是因為《烏江詩詞三百首》的資源有限,才體現出她獨有的彌足珍貴價值,確實是物以稀為貴!

 

  這些珍貝中有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遺留在烏江岸畔,他的政治抱負和不屈精神的《送義舟師卻還黔南》的詩作,有明朝翼王石達開抒發其豪情的《咂酒》詩,有明朝任廣東右布政使、奏請嘉靖皇帝在貴州開設考場開鄉試獲批準的田秋寫的七絕《香爐灘》,還有民國的劉耕陽描繪了烏江功能與貢獻的《滿江紅?千里烏江》等等名人對烏江的不同鑒賞。

 

  上卷二,新中國成立后的詩人們從烏江的過去、現在、將來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挖掘烏江詩情畫意進行謳歌和吟詠。從而激發出讀到《烏江詩詞三百首》的讀者一定去看看烏江的激情。如思南的安元奎作家用《瑤臺聚八仙?烏江鹽油古道抒懷》描述當年的烏江古道運輸鹽巴和桐油經過三灘(龔灘、新灘、潮砥灘)上思南所遇到的駭浪、險灘、驚魂的景象,德江的盧文高老師展示的盛世年華的美麗烏江畫卷的《烏江神韻》,有余慶的康潔先生站在紀念碑前懷念紅軍長征經過“烏江渡”時鏖戰的悲壯情境,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而寫下的紀念品《烏江渡紅軍紀念碑》,德江的張賢春作家在《烏江奇石》中寫到“德江獨秀巧緣生,波琢濤雕浪繪成。亦幻亦真天地景,時藏時露惹心鳴。”烏江奇石是烏江日夜鐫刻的奉獻,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有象形石類,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鳥獸蟲魚、花草樹木、人形字樣等,有集天地萬象于一石的畫面石類,那種夢幻般的圖案,若隱若現,飄逸自然,如“貴妃”、“白龍馬”、“舞動北京”等。若將“烏江奇石”陳列于家中,盡顯家人的雅興和雅趣。銅仁市楊德淮教育家的《烏江望》中的“誤解峰巒多障礙,孰知曲折好文章。”另辟蹊徑地寫出了烏江給人開悟的哲理,等等篇什盡顯各自風騷。

 

  下卷二,大部分是烏江岸畔的詩人飲水思源,憶苦思甜,歌頌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翻天覆地變化的作品,如仁懷陳華盛先生的《茅臺紅軍渡晩眺》、赤水陳仲翔先生的《元厚紅軍渡》、沿河李國麟先生的《賀龍釣魚石暢想》等詩作,表達的是今天幸福生活是一個個工農紅軍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緬懷先烈,對紅軍戰士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德江謝懷富的《遠去的纖夫》《烏江上逝去的船號》,酉陽劉德富先生的《烏江纖夫》,他們都沒有忘記過去纖夫的艱辛生活,憶苦思甜,行穩致遠。沿河田貴東先生的《滿江紅?故鄉行》,熱情謳歌改革開放以來烏江人民生活發生今非昔比的偉大變化。詞中這樣寫到:“自來水,家鄉福;大小車,繞山谷。喜村寨場鎮,新樓高矗。水泥街面蓋泥路,別墅取代破茅屋。看三十年來新氣象,愿望足!”這直抒胸臆,掏心窩子話,噴涌而出。德江黃春秋老師在《踏步烏江》中寫到:“秘境逢開春正好,深深淺淺入詩文。”

 

  這本集子中的好詩、好詞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留待讀者去欣賞。

 

  現在來談談《烏江詩詞三百首》的創新之處。

 

  翻開扉頁與眾不同。方家們編書,扉頁都是重現書名,然而該書卻是兩幀照片,“烏江源頭石缸洞”照,位置居首奪人眼球,令人遐想——波濤滾滾的烏江源頭竟然是一眼清泉,不可思議;接著第二頁“烏江上的纖夫”照,撫今追昔,心潮澎湃,往昔烏江人如此生活,令人唏噓;其余的攝影作品各具視覺特長,取材獨到,堪稱佳品。

 

  前言寫法,開一代先河。通篇用辭賦文體,易讀易記,敘事側重,文字清新,條理有序,字里行間,激情澎湃,表情達意,一韻到底。

 

  《烏江詩詞三百首》不僅薈萃了烏江秘境中的詩詞,還向讀者呈現了烏江境內紅色旅游景點——烏江渡、茅臺紅軍渡、元厚紅軍渡,烏江山峽景觀,峰叢星羅棋布,山水毓秀鐘靈,景點紛呈。

 

  時光飛逝,唯有詩詞永駐芳華!《烏江詩詞三百首》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值得人們閱讀和收藏的旅游文化珍品。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网资源站永久资源| jizz.日本|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女|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同性| 欧美xxxxx喷潮| 521色香蕉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日本韩国三级在线|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国产黄网在线观看| 欧美极度极品另类| 免费看黄的网页|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宝宝你里面好烫很软不想出来|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在线观看 | 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1024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香蕉高清免费永久在线视频| 三级黄色毛片视频|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影视下载|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 在线中文高清资源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天堂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