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讀碑記》,中國書籍出版社,2022.1)
從碑中讀出歷史
——林漢筠《嶺南讀碑記》讀后
作者:楊買倫
碑不是歷史,是地域的文化記憶,是連續過去與現在的路標。通過閱讀《嶺南讀碑記》,從中汲取了很多的知識,也感受到了濃厚的歷史底蘊,感受東莞的老故事。并且有著非常多的感悟與收獲。
本書寫出了東莞精神中的好品質,好道德都是熏陶渲染著我們的內心?!叭市⒈笔顷P于忠孝、關于忠節、關于忠貞的故事。千百年來,嶺南人堅守和傳承這些忠烈文化并將其融入嶺南人民的血液中,不僅融入嶺南人的血液也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仁孝碑中蔡錫傳在敵人的刺刀下仍然堅守“志士仁人,無求人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靜氣與定力在腥風血雨中他沒有任何的膽怯。最終在兒子親自審判了日本駐華的最高指揮官,他回鄉建亭立碑,告慰先父。巍巍銀瓶青山不老,如同蔡錫傳不老的故事,在嶺南大地上蓬勃著,年輕著。滔滔東江碧水不竭,如同蔡麗金鏗鏘的聲音,在嶺南上空里回響著,激勵著。
碧綠的溪水環碑而過,合抱的香樟守在碑旁。碑有拜祭過的痕跡:燭香氣味尚在,碑底下還留有冥錢的絲絲余灰。雄踞在兩邊的石獅及路邊的香樟樹,被人用紅布繞過一圈。飄在風中的紅布,與石碑、與綠樟、與肅立的我們構成了一幅別樣的圖,也構出我的家鄉那塊“母親石”。母親石是兒子學成歸來卻找不到母親為紀念母親立了碑每年都會在上圍繞紅繩。是兒子對母親的思念是他對母親的一種仁孝。
仁者愛人,孝者忠敬。仁孝碑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是做人的基本淮則,天地間的自然規律,是人類一切德行修養的基礎,是思想教化的源泉。《嶺南讀碑記》中,豐厚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精神的血脈關系,使文化成為一個亮點,照亮現實生活。使我也使我們對東莞故事東莞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各個碑記的背后有著不一樣的歷史故事,感人的事跡,淋漓精致的故事使我都有著不一樣的感受。如《義學碑:印在石頭上的芳香》等等。碑樹立在哪里,到碑文好想寄托著過去也串接著未來。東莞的故事被樹立的碑文描寫和留存著。作者在強大的碑文面前,拿出這本集子時,一股力量又在沖擊著,雖然我沒有站在強大的碑文面前但是通過作者對每一塊碑的描寫我也深受其中。我也感受到了東莞的好品質,好道德。
?。钯I倫,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大二學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