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濰娜:一本詩選的出色,可歸結為一種廣義的成功的批評
——評《中國女詩人詩選》
作者:戴濰娜
在詩歌圈待久了的人都會發現,詩歌簡直就是文學當中的理工科,不論各種選本也好,詩會也好,都是男性占據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偶有一些女詩人如花如蝶般穿梭其中。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一代女性詩人的集體發力。好在,現在終于有了這本《中國女詩人詩選》,讓女詩人們集體突圍。主編施施然美才兼備,她的品位保障了這本詩選的品格——一本能夠代表當代女詩人集體面貌和最高水準的詩選。
當下的詩歌創作非常繁榮,有個數據可以佐證,目前中國詩歌日產十萬首。可惜的是,數量增多了,質量并沒有進化。一本書的編選,可以說是一種廣義的批評。法國學者薄蒂代將批評分為三種:自發的批評、職業的批評、大師的批評。像網絡上的豆瓣書評、QQ說說、博客、微博等,都只能算自發的批評。學院里多數教授的文章,嚴謹踏實,是職業的批評。在薄蒂代看來,所謂大師的批評,批評者本身就是優秀的寫作者,比如波德萊爾和布羅茨基。當一個詩歌批評者自己是一個詩人時,他對自己的精神家族才會有更深刻的相知,才有可能是偉大的批評。而編選一本詩歌選,是和一眾詩歌的一場偉大的相遇,是偉大意識的相遇,是深刻的內在關聯。我們由此可以將這本詩選的出色,歸結為一種廣義的成功的批評。
一群太可愛太浪漫的女詩人,在刻刻赴死的人生里,作弄出諸多花樣,時而文理高妙,時而淺近熱心。他們其中有八十年代開始蜚聲詩壇的,看慣波濤起伏腥風血雨,用《舊約》里的話說“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夜滅人的毒病”,反正活著就是不配合。多年下來,詩癮掐不滅,這真是可怕的、不計后果的愛。其中也有年輕的“80后”“90后”,他們和這個時代有著更加密切的聯結,他們的困惑、痛苦、詩意都是最新鮮的。在一本薄薄的詩選里,讀者盡可以飽覽幾代女詩人的芳華。
注:本文來源中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