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映紅微詩評(之八)
作者:史映紅
羌塘的魅力
——淺析曹杰鋒作品《車過羌塘》
蒼茫的羌塘,廣袤的羌塘,高聳的羌塘,神秘的羌塘,你能想象到的對羌塘的印象和定義,我認為詩人曹杰峰都寫出來了,具體體現在兩個意象上,一是“如果凌晨四點了,還不想睡”這一句,誰都知道,絕大多數中國人,絕大多數正常人,凌晨四點的時候都在酣然入睡、養精蓄銳;為何有人此時此刻卻“不想睡”?其原因當然是因為“車過羌塘”,詩人對此時的心情、心緒、心境刻畫,把羌塘的美輪美奐、特立獨立、與眾不同加以表現。二是“你可以用羌塘草原的月光/給自己洗洗臉,我就不信/千萬滴深秋的淚,匯到一起/還不能在高原九月,淹沒嘶鳴”。清冷、明亮、悠遠的高原月亮,襯托出大地的寂靜、清幽、廣博,在天地間如此冷寂、廣袤之地,生命是渺小的、個體是卑微的。任何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是多余的;任何爭爭吵吵、功名利祿可以忽略不計,甚至視為滑稽可笑。這一小節的寫作,本人是喜歡的,詩歌意象使用恰當、妥帖;表現手法靈活、巧妙。詩人把“車過羌塘”時,內心的震蕩與激越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應了當下一句流行語:“如果你太看重當下的生活,那就去一趟西藏吧!如果你不太看重當下的生活,那就馬上去一趟西藏吧”。
“鐵軌孤獨得,像兩條凍僵的蛇/一條,在月光下閃著遠古的光芒/一條,在泥土里翻著先祖的呼吸”。隨著閱讀的繼續,能看到詩人內心的震蕩與激越還在繼續,詩人遼遠的詩意想象還在繼續。曹杰峰把兩條鐵軌,想象成兩條凍僵的蛇,形象而逼真;高原的空寂、空曠,那曲的苦寒、清冷就寫得十分到位、恰如其分。而“一條,在月光下閃著遠古的光芒/一條,在泥土里翻著先祖的呼吸”。詩人用詩的方式,謳歌人類的偉大,夢想的成真,智慧的無窮,奇跡的創造;把人們改善生活、改造自然、向遠向高向美的執著、堅持和磅礴的力量展露無遺。
作品第二節,詩人通過對吳承恩古典名著《西游記》相關內容和故事梗概的簡潔描寫,闡明和詮釋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任何偉大的成就,任何經得起歷史和時間考驗的成果,必須用成倍的汗水和鍥而不舍的堅持才能取得?!耙蝗找诲X,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坝兄菊?,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先賢之言,古人之語,大智若愚,大道從簡,一位優秀的詩人首先應該是一個智慧的人,而一個真正智慧的人,也應該是生活的強者,是自己生活的掌舵者、探道者。
與其說這一節是描寫景物之詩、生活之詩,而我更愿意看作是勵志之詩,沒有“九九八十一難”的錘煉磨礪;沒有“狂野的羌塘草原”漫漫征程、茫茫大野;“沒有經歷過苦難”,那么“請不要輕言收獲”,有理有據,層層遞進,精辟合理。
第三節,不管在詩意表達上,還是意象傳遞上,相比前兩節,應該容易把握和理解,詩人用“羌塘、藏羚羊、玩得很爽、槍聲、大眼睛、道個歉、貪婪、羞愧、止住了腳步、自生自滅”等詞句,給讀者諸多信息,本人理解最少有兩個啟發。一是表達了詩人悲憫與善良的天性,散發出一種人性的光澤與溫暖。二是彌漫著,或者說被植入了“和諧”之理念:那就是大自然的事,讓大自然去解決,作為人類的我們,應該堅守不貪婪、不侵入、不掠奪的態度,達到順其自然,物競天擇,和諧共處,共生共榮的目的。這是人類生活的方式,也是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是二者最好的相處方式。
曹杰峰的這首作品既有景物描摹、生活感悟,又有現實診判,思想頓悟,耐品、耐嚼,讀著有味道、有收獲。
車過羌塘
作者:曹杰鋒
如果凌晨四點了,還不想睡
你可以用羌塘草原的月光
給自己洗洗臉。我就不信
千萬滴深秋的淚,匯到一起
還不能在高原九月,淹沒嘶鳴
鐵軌孤獨得,像兩條凍僵的蛇
一條,在月光下閃著遠古的光芒
一條,在泥土里翻著先祖的呼吸
它們都是穿越時空的高貴
此刻,我想給洪荒敬個大禮
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
都被師徒四人,踩在了腳下
假如狂野的羌塘草原
能變成神,從大唐到西天
吳承恩的故事會繼續嗎
我站在路邊,等執著的油燈
在暗夜里眨眨眼睛
西游的故事好像還沒有結束
因為大雁塔,每走一步
朱紅的腳印就會發出嘆息
那片草原呢?草原上的風呢
是呀,如果沒有經歷過苦難
請不要輕言收獲
說起羌塘,就不能不說起藏羚羊
據說它們最近玩得很爽
我謹代表已經死去的槍聲
向所有清澈如水的大眼睛
鄭重地道個歉!作為人類
我為曾經的貪婪而感到羞愧
好在還有這個高度,4500米
讓一些心急的繁華,止住了腳步
人間有些感動,天性怕風
就讓它在月光里自生自滅好了
那些漸行漸遠的溫暖,讓人懷念
流動的力量
——淺析董磊詩作《珠姆溫泉 ?走過千年路》
認真品味董磊作品《珠姆溫泉?走過千年路》的時候,突然腦海里就浮現出詩人嚴力在《水不撒謊》里的幾句詩:“水不撒謊/遇到低處就往下流/遇到天冷就結冰/遇到炎熱就蒸發/水不撒謊/水沒有撒謊的才能/它的自然就是才能/人類需要許許多多的掩飾和克制/需要文明/文明就是創造撒謊的技巧”。繼續閱讀的時候,腦際還浮現出這場席卷中原大地的暴雨,巨流滾滾,鋪天蓋地,屋陷房塌,那些被卷入滔滔洪峰里車輛,就像無數個你追我趕的小小的火柴盒,你能感受到水的力量,自然的力量,流動的力量。
言歸正傳,詩人董磊在第一二節寫作中,開門見山,就使用排比的修辭方式,分別用“一滴水/深憋一口氣”和“一股泉/凝聚萬滴水力量”加以排比。收到很好的閱讀效果。何嘗不是這樣?即便是長江黃河、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這些巨大的河流,這些影響和左右人類發展歷史以及進程的河流,最早的成因,最初的源頭就是某一座雪山或冰川融化的一滴水,就是某一片草甸滲出的一縷清涼,聚沙成塔,聚少成多,萬涓成河,形成萬馬奔騰的氣勢,巨雷過頂般的聲響;一路高歌猛進,一路澎湃汪洋。
第三四節的寫作方式與一二節基本相似,比如第三節“巨石上劃開口子/清泉噴涌而出”與第四節“破了禁錮/爭來自由”。由靜到動,由慢到快,快到“震天一聲吼/長長吐出心中氣”,快到“行走四方隨心所欲/孩童般撒歡”。詩人以這樣的方式和角度寫水,寫最初的水,寫流動的水,寫越來越大的水。在詩情和詩蘊的把握上,在語言和視角的切入上,能看到詩人左右權衡、反復斟酌的痕跡;這種寫法并不好把握,處理得好能讓人印象深刻,處理不好很容易顯得流俗庸常、陷入平庸;顯而易見,董磊在這方面把握得比較好。
第五節應該是這首詩的點睛之作,“不服石硬/滴水穿石趟出一條道/不認天命/頂烈日冒寒風我命自硬”。這一節最少有兩層意思:一是詩人對水的贊美,《老子》里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另一層意思是對堅持、堅守的稱頌,大儒朱熹曾言:“‘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大意為:不會背誦的文章,反復誦讀就可以記??;不能深知的道理,細細思考就可以領悟;但是惟有不立志的,根本就沒有辦法可以挽救。
在前五節里,董磊在詩行里充溢著滿滿的哲理意蘊,他能在“小”的物象里承載比較大的道理、大的氣象;細品慢讀,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后面的三節,與其說是詩人描寫“一滴水”“一股泉”“一條道”,其實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的奮斗之路,也可以看作是人類歷史發展之路,挫折、曲折,坎坷、不平;所有的艱難險阻、激流旋渦注定要遇見,弱者自然是折戟沉沙、偃旗息鼓,強者自然是激流勇進、愈戰愈勇。詩人在這幾節詩歌語言的走筆上、節奏及意蘊的把控上,以及對詩歌內部能量的展現上,聲勢并不磅礴浩大,棱角并不尖銳分明,但卻有一種生活的氣息,大地的氣息,緩慢而濃厚。
這是一首輕靈精干的詩,是一首節奏明快的詩,是一首禪意彌散的詩,生活的秘密,奮斗的感悟,成功的奧妙,人生的真諦似乎都有涉獵,但又不盡然全是。突然想起一位前輩所言:“詩歌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而真正進入另一個人的內心,幾無可能”。是的,一首作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和感受,其實,這也就是我們閱讀的目的,讀詩的目的。
珠姆溫泉?走過千年路
作者:董磊
一滴水
深憋一口氣
蘊藏在巖層中
等待驚天石破
一股泉
凝聚萬滴水力量
厚積薄發
迎來破繭成蝶
巨石上劃開口子
清泉噴涌而出
震天一聲吼
長長吐出心中氣
破了禁錮
爭來自由
行走四方隨心所欲
孩童般撒歡
不服石硬
滴水穿石趟出一條道
不認天命
頂烈日冒寒風我命自硬
走啊走
走了千年路
走出自己的路
少了激進多了沉著
見慣風霜雨雪
習慣孤獨寂寞
千錘萬擊不亂腳
揮濤斬波飛葉落黃沙
送落日伴星辰
走過千年路
走過坎坷路
似火溫熱永恒如初
舉重若輕或高遠曠達
——淺析陳人杰詩作《月亮郵戳》
2017年10月29日上午,一封來自首都北京的信讓雪域高原、讓隆子縣和玉麥鄉沸騰了,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而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寫來的,內容如下:“卓嘎、央宗同志:你們好!看了來信,我很感動。在海拔 3600 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邊境高原上,你們父女兩代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祖國的領土,這種精神令人欽佩。我向你們、向所有長期為守邊固邊忠誠奉獻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你們這些話說得真好。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十九大剛剛召開,黨將帶領各族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麥這個曾經的“三人鄉”,一定能建成幸福、美麗的小康鄉,鄉親們的日子也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不少人應該知道,在西藏山南隆子縣玉麥鄉,民兵桑杰曲巴邊放牧邊戍邊達34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兩個女兒卓嘎、央宗在父親帶領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一邊放牧,一邊守護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神圣領土。父親經常教導女兒:“如果我們搬走,這塊邊界就沒有人了”。他們始終秉持“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堅定信念;半個多世紀來,父女巡邏、守護著這里的一草一木,把五星紅旗掛遍每一條山間小路,踐行“再苦再累也要守護好祖國的每寸土地”的莊嚴承諾。由于他們貢獻突出、事跡感人,卓嘎和央宗姐妹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敬業奉獻模范”等眾多榮譽、并被評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等。
這首精致的作品僅10行,不足百字,卻包含著大氣度,詩人陳人杰用“扎日神山、九座雪峰、九個星座、大經輪葉片轉動、春風吹開”等詞句,描寫西南邊陲的遼闊,景色的旖旎,詩行像西南邊疆的空宇般潔凈,洗凈鉛華,不施粉黛。同時詩人還描繪出一幅邊界少有的和諧場景,比如“九戶人家的小鎮、九支謠曲、九個良宵、快樂的孩子、感恩、泉涌、春風吹開雪蓮花”等;豐饒遼遠、牛羊游弋、草長鶯飛的邊地氣息撲面而來。顛覆了人們對高地邊界的一貫認知:鐵馬冰河、枕戈待旦、橫刀立馬、荷槍實彈等。
陳人杰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既不炫技,又不苛責,舒緩的節奏,雋永的詞語、不慍不激地傾吐,傳遞出邊疆的安寧穩固、國防實力的強大、邊民的崇高自信、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場面;盡顯名家風范。
其中“九戶人家、九支謠曲、九個良宵、九座雪峰、九個星座”等排比詞句使用,給讀者提供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讓我們印象極其深刻。
月亮郵戳
作者:陳人杰
玉麥,九戶人家的小鎮
扎日神山下,隆子、卓嘎、央宗姐妹
九戶人家,九支謠曲
九個良宵,九座雪峰是快樂的孩子
大經輪葉片轉動
九個星座是感恩的泉涌
春風吹開雪蓮花的時候
我給你寫信
信封像雪一樣白
上面蓋著月亮的郵戳
作者簡介:史映紅,男,漢族,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于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