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西藏,把一生的愛給你

西藏,把一生的愛給你

——淺析馬相村詩集《走吧,回西藏去》

 

作者:史映紅

 

  我不認識馬相村,近幾年來一直為西藏文學圈一個叫“雪域讀詩”的平臺撰寫詩歌評論,這個工作我一直做得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我想通過實際行動力所能及地為西藏文壇盡一點綿薄之力。記得好幾次為馬先生作品寫過詩評。于是就知道,馬相村是西藏自治區一位資歷頗深的廳級領導,在西藏生活工作了很長時間,從簡歷上看,馬先生曾在我服役的日喀則市長期任職,于是內心就有了特別的親切感。眾所周知,西藏是地球第三極,缺氧、干燥、多風、酷寒,雖然說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條件改善很大,但真正地域條件和缺氧的大環境不可能改觀。這里始終以雪峰林立、冰川壯美、湖泊碧澈、寺廟恢宏、草場遼遠、民俗民風奇特吸引著五湖四海的人們。是的,西藏正在創建世界終極旅游目的地,我深信這一目標一定會勝利實現。我的意思是適合探險、獵奇和旅游的地方,不一定適合長期生活工作。我在西藏生活工作了21年,實話說最后幾年感覺特別緩慢,有一種身心俱疲的感覺。再次翻看馬相村簡歷,是19803月進藏,四十余年,“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期間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此間的離愁苦別、世態冷暖只有自己知道。西藏的快速發展和長治久安,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目標越來越近,近些年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有目共睹,故而長期工作和奉獻在地球之巔的人們肯定功不可沒,我們應該給予這些前輩以仰望的目光和崇高的敬意。

  《走吧,回西藏去》是馬相村奉獻在西藏歲月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情感真摯,情真意切,下面從三方面來淺析。

 

西藏情

 

  近期手不釋卷,通過對《走吧,回西藏去》長時間閱讀,正如書名突顯的一樣,寫西藏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詩人對雪域高原的依戀眷戀,摯愛熱愛和飽含深情讓人動容,他發自內心的稱頌和謳歌西藏及高原各族人民,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比如《古格印象》:“為兌現一約萬古的諾言/再睹風中的那領袈裟/我如期而來,不遠千里/古格,那串凝淚凝血的蜜蠟/還掛在漏雨漏風的天穹嗎/當三十六面鼙鼓驚天而起/當七十二列旌旗猝然碎裂/當一百零八窟賢者,雙目緊閉/世界,你給我的和我給你的/縱然,再把那匹紫色駿馬喚醒/把嶙峋土林五百里堅甲借你/把縞素雪山三千丈利矛賜你/把碧螺湖泊一萬頂金盾給你/命運啊,回答我/誕生與死亡/在踏開塵埃頓生圖騰的臺階上/我該心懷菩薩的慈悲還是魔鬼的兇殘”。記得著名作家阿來在《大地的階梯》里有幾句話:“對于一個漫游者,即使我們為將要描寫的土地給定一個明晰的邊界,但無論是對一本書,還是對一個人的智慧來說,這片土地都過于深廣了。江河日夜奔流,四季自在更替,人民生生不息,所有這一切,都會使一個力圖有所表現的人感到膽怯甚至是絕望”。馬相村在這首作品里,就能看到詩人對“江河日夜奔流,四季自在更替,人民生生不息”之地的仰望與敬畏;前五句“一約萬古、諾言、風中、袈裟、如期而來、凝目凝血、漏風漏雨、天穹”等詞,一股蒼涼厚重、剛勁冷峻、亙古荒冷的氣息撲面而來,阿里的高聳奇絕,古格的古老神秘,象泉河的清澈冷艷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這蒼涼遼闊、空闊寂寥之地,個體生命、甚至人類生命都顯得微不足道。詩歌創作意味著詩人與內心、與自然和宇宙對話,這個時候詩人心靈之門是敞開的,細心的讀者會清晰看到,馬相村在心靈上深度挖掘的痕跡。

  緊接著:“當三十六面鼙鼓驚天而起/當七十二列旌旗猝然碎裂/當一百零八窟賢者,雙目緊閉”,數字排比并以倍數增長;量詞“面、列、窟”與名詞“鼙鼓、旌旗、賢者”形成對照句式;數字、量詞、名詞、形容詞之間既排比又對照,相互交錯卻又層次明晰,讓詩行意蘊驟增,意趣橫生。把阿里、古格、岡仁波齊、土林的鬼斧神工,天設地造描寫得活靈活現。接著:“把嶙峋土林五百里堅甲借你/把縞素雪山三千丈利矛賜你/把碧螺湖泊一萬頂金盾給你”。詩人想象奇絕,把遠古時期這片土地比擬成浩大的古戰場,并且一場史無前例的戰役正在展開;金戈鐵馬、烽火狼煙、萬馬奔騰、號角震天,立體而生動。這樣的詩既有大格局大胸襟大視野,又不失豪邁英雄之氣,非常巧妙地把個體命運和深邃歷史以及廣淼大自然結合起來,有一種孤絕的美,一種獨特意蘊。這首詩總體上給人一種高天無痕,大漠遼遠,圣音威嚴的震撼氣勢。能體味到馬相村對深邃歷史、廣袤自然和浩闊天地的尊崇之心,敬畏之心。

  再看《夜宿塔爾欽》:“在萬古荒原上前行/夜空中有燈忽明忽暗/岡仁波齊,信徒們說是世界的起點與終點/塔爾欽/僅僅是三千大千世界最小最小的驛站/我從黑暗中走來/借宿進塔爾欽白色的帳篷/不為朝拜/險惡的暴風雪總想把我的人生毀滅在今夜/在岡仁波齊神的光芒里/我的今夜屬于牛糞火溫暖的塔爾欽/一座百度里近乎消逝的/草原小鎮/盡管/我迷于歸途,又知道歸途”。關注關心雪域高原的人們都知道,岡仁波齊峰是岡底斯山主峰,200510月,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中,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名山之一。它藏語之意為“雪山之寶”,相傳岡底斯圣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極樂世界之地,曾誕生八千萬賢能并傳播佛法的圣地,是贍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長的雍仲苯教的故鄉。相傳是為了一切眾生離苦遇樂、和平世界、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如意寶。常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信教群眾前來朝拜、跪拜和轉山。而塔爾欽位于神山南側,是轉山儀式的起點。這首詩前半部分使用“萬古荒原、忽明忽暗、岡仁波齊、世界、起點終點、三千大世界”等詞句,寫岡仁波齊在探險者、觀光者、朝拜者心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又寫塔爾欽的小,“三千大世界的大”,“最小最小的驛站”的小,“起點與終點”,詩人把宗教、自然、人生、甚至哲學的諸多因素巧妙地加以糅合融匯,讓詩句顯得博大深厚,又充滿哲理意蘊。

  作品后半部分,“險惡的暴風雪”與“牛糞火溫暖的塔爾欽”,冷熱對比之間,寫“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氣候、地理及環境的特殊與嚴酷,又寫作為人的個體的堅韌與偉大,在如此酷寒之地,有一方溫暖去處,雖然它“很小很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黑暗”與“光芒”之間的前后對照,有一種空靈與現實相互交融的獨特意境。以生命叩問的方式,最容易觸動讀者內心,進而形成共鳴,印證了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話。毋容置疑,人需要信仰,要心存敬畏,因為它能約束我們走向善良闊達,淡泊平靜,能讓我們思利及人,放大內心的諸多美好。

  繼續看曾在網絡熱傳的,本人非常喜歡的《致女兒》:“孩子,記住你是高原的后代/在上帝面前也要昂起頭顱/也許別人有一百個出眾的理由/但你的父親/一位走向高原的男人/始終站在地球的極點/牢記那聲囑托/她來自你的奶奶我的母親/俯視著權貴和煙花/從不心動∥孩子,不要指望我留給你什么/從淺淺的財富到厚厚的精神/你的父親是個平凡的男人/他的一生沒有多少傳奇/在我下山的那天/甚至沒有送別的歌聲/但我感受到了無限深情∥孩子,你就放膽走你的路吧/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上/父親就曾在密林中走失/無非把生死還給生死/把命運還給命運/但你絕不能因恐懼而走入人群/把信念丟在欲望橫生的路上”。(節選),這首詩共九節,為解析之便,僅選五節;馬相村在注解里寫到:“自西藏和平解放至今,幾代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其中獨特的藏二代、藏三代們,他們的喜樂哀愁往往被忽略。其實,他們從出生就是祖國的功臣,他們的父母遠在西藏工作,這些孩子們或留在內地,寄人籬下;或生長在西藏,遠離故鄉。他們是內地走來的孩子,更是西藏的孩子。他們的精神領域,充滿了難以名狀的孤獨、失落、自卑和沮喪,而這源頭一定是父愛母愛的缺失”。

  讀這些文字,內心很不平靜,馬相村那種“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清?金纓《格言聯璧》)”的慈父形象立于眼前。那種“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清?蔣士銓《歲月到家》)的舐犢情深表露無疑。那種既鼓勵女兒遠去天上西藏,又依依不舍的愛子心切,可謂“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清?慈禧《祝父母詩》)。第一節“牢記那聲囑托/她來自你的奶奶我的母親”,很是感人,這些文字不施粉黛,洗盡鉛華,飽含深情;把曾經母親教誨自己的話,又原封不動地囑托給女兒,這是什么?這是深邃廣博的愛,是久遠本能的愛,愛里浸淫著中華文化和道德傳統的強大力量,正因為這份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偉大的愛的傳承,我們國家和民族才賴以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進而強大。

  第二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要指望我留給你什么/從淺淺的財富到厚厚的精神”,讀到此處,內心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當下一些官二代、富二代和不少明星子女,好吃懶做、好逸惡勞,花錢如水、一擲千金;動不動就就搬出父母來壓人唬人嚇人。也有一些寒門弟子,不體諒父母含辛茹苦和辛勞不易,吃穿要名牌,消費要高檔,打腫臉充胖子,的確讓人無語。我非常喜歡馬相村說給女兒的話,其實真正的無價之寶就是“厚厚的精神”,歷朝歷代的古圣先賢皆是如此,我黨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亦是如此。當下,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情感卻越來越淡,一些年輕人的擔當意識、使命意識、奉獻意識、家國意識越來越淡薄,這是一種無奈的存在。故而我們當下急需要真誠、真情和真愛,因為只有真誠、真情和真愛,才能愛家愛國,才能在精神和情感上得到慰藉和滿足。后面三節,作為一個在西藏奉獻超過40年的人,期間的艱苦與辛苦不是不知道,但又義無反顧,再把女兒打發到西藏繼續奉獻,這是對西藏的愛,對國家和人民的愛,愛到極致了,讓最愛的女兒繼承父業,繼續奉獻在雪域高原,建設天上西藏。詩人每一句話,首先是用實際行動寫成的,聞一多在《歌與詞》里談到:“詩言志”之“志”時講“志有三個意義:一是記憶,二是記錄,三是懷抱”,在馬相村的詩行里,個人認為這個“志”,主要是記憶和記錄,是志之所之,體現了詩人的格局與胸襟,大愛與情愫。

 

朋友情

 

  我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品閱《走吧,回西藏去》的,發現不少詩篇是寫親朋好友的,比如《致老友》:“我們不曾分離/只是生活的指針/在你我前行的路口/把方向弄亂/從此失去了相攜的今生∥但我的兄弟/當你得意或者落魄/在酒影和淚影里看到的/那驚魂一瞥啊/就是我和我的當初/聞訊而來∥為了打探你的下落/我一直在原地等待/把你和你的歲月/坐痂成石/在重逢之前/從不把思念和牽掛/告訴語言”。讀這些詩的時候,腦際一直有個疑問:當下普遍講究資源共享,相互利用和平等取舍的時候,馬相村把友情看的如此之重,著實讓人欽佩,我想這源于至少兩點:一是詩人出生和成長在齊魯大地、孔孟之鄉,自小深受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等中國傳統思想長期教誨和熏陶。二是詩人與朋友相處始終堅守真誠真摯、守信守義、一諾千金、樂善好施這一底線。隨著閱讀繼續,腦際還閃現出一些名人關于友誼的論述,魯迅先生有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集外集《題三義塔》);培根曾講:“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則世界不過是一片荒野”。

  回到作品,馬相村寫與老朋友相處,時間在走,環境在變,但彼此情誼絲毫未減。而當下普遍現象是錦上添花的多了,雪中送炭的少了,“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但詩人與他的朋友不是這樣,表里如一,情同手足,不離不棄。第二節“得意”與“落魄”,“酒影”與“淚影”前后對照,彰顯友情的牢固。是的,真正的友誼不是在你春風得意、風光無限時圍著你,左吹右捧、前呼后擁,卑躬屈膝。而是你落魄失意、貧困潦倒時,對你傾力相助、不離不棄、同甘共苦的人。馬相村的詩歌傾向于一種脫俗、樸實、直接的表達;時而簡潔,時而繁復,但無一例外,情感總是濃濃的存放于清澈精致的詩行,且不時有出其不意的跳躍和想象。他很注重詩歌結構的鋪排與構筑,字詞句及細微細節上的斟酌取舍,讀起來既干練輕盈,又清純不失分量。

  第三節“為了打探你的下落/我一直在原地等待”,這個等待是什么?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的童年歲月?是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生龍活虎的少年時光?還是初出茅店、初入職場、互幫互助的青年同伴?多方尋覓,四處打探,苦苦等待,“坐痂成石”,對老友的難忘,對友情的珍惜,對共同度過難忘時光的追憶。我們不難看出馬相村的情深義重、情逾骨肉來。這首詩詩人自始至終都是以一種緩慢的節奏徐徐展開,既在訴說,又在回味,讀著很溫情也很感人。

  再來品閱詩人緬懷好友的《痛悼尼瑪扎西同志》:“縷縷吉祥的陽光,網不住意外/尼瑪扎西,一個多么溫暖的名字/竟無聲無息地遠去/天堂沒有往來的車馬/大地滿是青稞的金色/我的朋友/你為何走得如此匆忙,如此愴然/來不及道聲珍重,道聲再見/讓我們的心怦然破碎/走吧,我的兄弟/你朝有山的方向走/彩云深處有古老麥類的影子/你朝有水的方向走/萬頃良田泛著碧波的顏色/你不必擔心饑謹,不要擔心/只要高原上還有一粒種子/人們會讓它生根、抽穗、結籽/養活這方勤苦的百姓/因為種子里浸染著你的血液/你流傳百世的基因”。經常關注西藏的人都知道,尼瑪扎西是西藏農牧科學院院長,202095日,在阿里日土縣調研途中不幸因車禍去世,年僅55歲,他生前被譽為“中國青稞之父”“青稞王子”“青稞領域的袁隆平”。“尼瑪扎西”藏文之意為“吉祥的陽光”,馬相村巧妙、貼切地將“吉祥的陽光”放入詩行,可惜陽光的灼熱,沒有焐熱一個冰冷殘酷的現實。詩人對好朋友好兄弟,對一位杰出科學家離去深表痛惜和悲傷,馬相村祈愿“天堂沒有往來的車馬/大地滿是青稞的金色”,在“天堂”的友人能繼續從事他萬分癡愛的科學研究工作,非常讓人動容。作品里“如此匆忙,如此愴然,怦然破碎”等詞語使用,表達詩人痛失摯友的悲愴之心和緬懷之情,此刻詩人一定有“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唐?白居易《夢微之》)的悲愴難抑;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凄楚牽掛。

  作品結尾“因為種子里浸染著你的血液/你流傳百世的基因”,司馬遷在《報任安書》里寫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尼瑪扎西就是“埋頭苦干的人”,也是“拼命硬干的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熱愛科學事業的尼瑪扎西,他的死重于泰山。科學家尼瑪扎西的感人事跡,我記得西藏詩人陳人杰寫過,洛桑梅朵寫過,作家、詩人子嫣寫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科研成果的豐碩,科學素養的高深,科技眼光的高遠,為人處事的謙恭與低調。馬相村這首詩優雅誠實,樸素無華,情感投入濃烈飽滿,既是寫詩,寫好朋友,也是寫生活、寫命運、寫家國情懷,讓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故鄉情

 

  眾所周知,優秀的作家和詩人既要對現實生活進行描摹描繪,也要不忘初心,對筆下事物人物懷有敬意和溫情,切記深陷偏狹、鉆牛角尖的歧途。馬相村的詩歌總體上中規中矩、循途守轍,少有花里胡哨和標新立異,他曾表達過:“漢語文是世界上最要命的交流與表達工具,一句話可以有幾十種表達方式。我個人傾向于先讓大多數人讀懂,再說手法,再說意象,再說技巧”。在創作素材上,有個人心路歷程,有西藏事物人物風物,也寫朋友故交和家鄉思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寫家鄉的詩,這也許是我與馬相村有相似經歷的緣故吧,比如《清明遷墓》:“這場雨和這股寒流/讓我感受到這個節日/從誕生就很不吉祥/我和我的族人/沿著生命的血脈/溯源而上/書寫百年的安寧與榮耀/卻被清明/改寫得一塌糊涂/而我/盯著預留給我的一席之地/唯有自己為自己的歸宿/鞠躬,默哀/卻茫然不知墓志銘的日期”。在前三句“雨、寒流、感受、節日、很不吉祥”,詩人巧妙地營造出一個凄冷悲涼、沉重憂傷、蕭條寥落的濃厚氛圍,是的,清明節在我國傳統節日里,是一個莊重憂傷祭祀的日子,這一天人們祭祀先人,追賢思孝,認祖歸宗。在祭奠追思中,更多領悟對親人長輩的恩情和義務,增強對家族家庭的認同感,這是一個莊重的倫理道德以及文化體現和傳承。

  歷代文人騷客都留下膾炙人口的名作,唐代大家杜牧在《清明》里寫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凄楚婉約,冷風嗖嗖,讓人內心憂傷;北宋名家黃庭堅在《清明》里寫下:“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大地復蘇,春花爛漫,卻讓人高興不起來;唐代詩人李群玉在《湖寺清明夜遣杯》里寫下“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祭奠先輩,內心惆悵,心緒灰暗。《清明遷墓》中間部分,我們設身處地感受到詩人面對歷祖歷宗時的巨大憂傷,我記得他寫給女兒的作品《告別》里有幾句詩,刺得我心痛:“你爺爺離世的時候,我在吉隆/那場風和那場雪啊/等我從信中得知消息/他的墳頭已開滿迎春花∥你奶奶過世的時候,我在格爾木/盡管奔喪的腳步急如星火/等我趕到家,她還是被鄉親們埋葬了/奶奶在照片里笑,我在哭”。錢穆先生曾有言:“我哭,詩中已先代我哭了,我笑,詩中已先代我笑了,讀詩是我們人生中一種無窮的安慰。有些境,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詩中有”《談詩》。馬相村的文字細膩而敏感,善于利用環境、天氣、地域等自然物象營造符合這首詩的詩意詩境,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結尾詩人寫一個現實存在,也寫一種自然規律,同時還寫一個所有人,或者說所有生命都要經歷的宿命。是的,對于個體生命,有的人違莫能忌、避而不談,有的人開闊通達、透徹敞亮,馬相村對于生命與宿命,充滿了關切與尊敬,進而敬畏,但又坦然面對,淡泊豁達,通透敞亮。

  最后來看《回家》:“外面的世界起風了/大平原的高粱呼呼拔節/我的兩鬢總被歲月羞辱/爹娘的墳頭已長滿牽掛/我要回家∥衣錦還鄉的旗子被歲月扯碎/誰還仰視唱大風歌的人/我早該挑著空擔子回家/發誓找回遺失的乳名/我不是孤兒∥離家時爹娘送我無數眼淚/現在我只能以淚眼相謝/我解讀不出淚水里的層層期盼/但開頭便是別忘了回家/我實在不孝∥我想告訴爹娘我已告老還鄉/跪拜的瞬間才發現無家可歸/漂泊里撿拾的五顏六色的遭遇/我背回故鄉卻無力背到墳前/我何忍相告”。第一節“外面的世界起風了/大平原的高粱呼呼拔節”,影射出故鄉之外世界和時代的巨大變化,是的,40多年時光,沒有什么不會變化。緊接著,歲月的刀鋒在額頭留下印跡,時光的滄桑染白兩鬢稀發;“爹娘的墳頭已長滿牽掛”,給我們一種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涼感覺,一種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的悲愴。

  第二節,“衣錦還鄉的旗子被歲月扯碎/誰還仰視唱大風歌的人”,這個詰問,表露了家鄉人民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鄉親們現實了、功利了,甚至自私了,曾經家國情懷,建設西藏,奉獻邊疆,曾經舍小家為大家似乎離許多人漸行漸遠。表達了詩人對這幾十年扎根高原,奉獻邊陲巨大付出和犧牲之后無人理解產生的隱隱怨言。第三節“離家時爹娘送我無數眼淚/現在我只能以淚眼相謝”,很讓人動容,一個十七歲的孩子,遠赴青藏高原、地球之巔,那時西藏很多地方缺水少電,交通非常落后,住宿條件極差,蔬菜水果基本上整年看不到。我的好友,西藏詩人敖超說:“我當兵兩年之后第一次才見到香蕉,我不知道香蕉竟然是剝了皮才可以吃的”。我的意思是為了西藏發展和長治久安,繁榮發展,那些很早就進藏的先輩有多么不容易,付出是多么巨大。這一節寫詩人對爹娘無限緬懷和思念,以及愧對親人的內疚之情。詩句真摯,情感濃烈,感觸真實;詩行不長,但容量很大,給讀者以心靈上的撞擊,或者說震撼。通過第四節閱讀,我們似乎看到詩人跪在爹娘墳前凄涼無助的場面:紙錢像無數黑色的蝴蝶,漸飛漸遠;祭奠的酒已經滲入墳頭,酒香已散;跪拜的詩人還沒有站起來的意思,還想與爹娘說說話,像很久以前那樣,說很多很多話,有抱歉、自責,有內疚、委屈,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這首詩并沒有太多技巧與修辭,但就是在這緩緩訴說中,在徐徐走筆中,讓我們讀到了時光的匆促,世事的變遷,親情的無價,生命的無常,相伴的短暫。尼采說:“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我認為這是真理,馬相村的書寫,來自他的內心,又走進讀者內心;來自他的肺腑,又走近讀者肺腑。

  馬相村與我素未謀面,僅有幾次微信交流,但能真切感受到他的真誠真實,謙恭低調和坦蕩磊落;他像他質樸誠摯的文風一樣,并沒有多少錦繡華麗、滿紙云煙,卻直指生活本真,品讀讓人受益匪淺,這在文學和詩歌日益邊緣化的當下并不容易,希望能讀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簡介: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馬相村簡介:男,漢族,山東省齊河縣人,19634月生,研究生學歷。19803月進藏工作,曾任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人社廳黨組書記等職。筆名三閑舍人、晏郊等。西藏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始在報刊發表詩歌、散文作品。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理论片|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五月婷婷综合色| 老司机永久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a免费观看最新网站|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 综合激情网五月|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视频|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 热99re久久免费视精品频软件|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男女搞基视频软件|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 jianema.cn|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巨大两根69gv| 天天躁夜夜踩狠狠踩2022| 久久综合色88| 激情婷婷六月天| 国产一区二区欧美丝袜| 6一10周岁毛片在线|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看大片全色黄大色黄|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日本亲与子乱ay中文|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欧洲videos|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aaa特级毛片| 我就想添50多的老女人水很多|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