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悅從事教育工作數十年,可謂桃李滿園,其文學創作亦是成績不菲,令人贊賞。正如熱愛教育事業一樣,她深深地愛著腳下這片土地,并用如椽大筆,精心書寫。其新近出版的報告文學集《熱土》,以翔實的筆墨,詩化的語言,小說的韻致,藝術地再現了這片熱土地上的人和事。仔細品味,仿佛還能從作者細膩的描繪中,捕捉到那些動人心弦、感人至深的情景和熱火朝天的畫面。作品一經出版,好評如潮,引發廣泛關注。中山市文聯、市作協,中山市人民法院,盛景商圈黨委,萬科樓盤,還有一些學校,紛紛以分享、對話、朗讀等不同方式開展讀書活動,熱議《熱土》,及至亮相“中山好書榜”“中山人的書架”等平臺。
深耕熱土,關愛時代。黃祖悅用一支筆,與時俱進,為社會發展鼓與呼!這本凝結了她大量心血的報告文學集,涵蓋了中山多領域四十余年“生活圖景”,也融匯著作家的滿腔熱情,贏得業界知名人士的點贊:
——《中國作家》原編務總監、《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雜志社常務副社長王夏如是評價:“《熱土》用生動可成的故事、散文化的語言、管中窺豹地描寫出大灣區中山的不同生活畫面,反映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一個時代的風貌。”
——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特別獎、“中國好書”獲得者曾平標直言:“作品從經濟、文化、教育、法治等視角切入,用文學的感性與瑰麗傾情講述中山故事,用情感、思維、美學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新質和時代精神,豐富了中山的人文內涵和讀者的歷史認知。作者文字靈動,或簡潔干練,或行云流水,敏銳而勤奮地為動態中山保存一份城市的記憶,具有史詩的品格。”
——《中山日報》原總編、中山市作家協會原主席鄭萬里說:“我向來認為,文字是帶情感的、帶溫度的、帶色彩的、帶思想的,《熱土》較好地融合了這些元素。”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民族文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得者楊秀武評價說:“詩化的語言,散文的格調,小說的細節,影視劇的畫面。是《熱土》‘百靈鳥’的主旋律!”
報告文學是具有時代報告與文學雙重屬性的文體,在記錄時代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真實性是其第一要素,更是它的生命。如果沒有遵循事物本身和藝術發展的自然規律,先定下主基調,就會使作品失“真”,文本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和價值。黃祖悅這部報告文學集,是其多次實地考察、采訪,與所寫對象進行面對面交流,掌握龐大的數據之后,又經過沉淀、提煉、撰寫、修改與校正,生產出來的文學作品,較為真實生動地凸顯了當時的具體情景,做到了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統一。即使在作品出版后,黃祖悅還保持著與所寫對象互動和交流,難能可貴,印證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熱土》分為四大部分,內容涉及較為廣泛,并從文化、法律、企業和博愛四個維度來建構全書,統領五彩繽紛的時代主題。每一部分,又不是完全性的歸類,而是錯落有致,靈動多彩。第一部分《文化圣土》,既寫傳承百年的文化圣地中山市一中,也寫逆襲成功的紅木家具王國——中國紅的企業文化;既寫五桂山關工委的博愛精神與人文文化,也寫一位老黨員對地道山歌的喜愛情結……這些篇章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匯集成這片文化圣土的文化總和。有的雖然以“點”精寫,卻完全襯托出“面”的廣闊。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時而以釆訪“紀事”,時而夾敘夾議,把紀實與抒情,敘事與說理,融合得十分巧妙。作者也非常注重環境描寫、人物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并在短短的一段話中,交相使用,大大地增強了文本的可讀性,體現了文學的本色與魅力。
側面描寫是黃祖悅報告文學寫作的又一個重要特征,比如對女法官伍青花的描寫,則通過一系列旁征、言行和細節,刻畫出一位果敢、正直,既維護法律威嚴,又充滿柔情母愛的法官形象。作者從關涉少年兒童生活、成長的離婚案例中,發掘出法官專業、智慧、人倫、心靈的光輝,照亮人心,照亮社會,彰顯時代的文明和進步。
用真情來講故事,則是《熱土》的另一亮點。作者對四位法官的書寫,娓娓道來,人物的真情引發作者的真情,這些老百姓的身邊事,歷歷在目,鮮活生動,一系列案例,相當于一堂堂精彩的普法知識課,強化了作品的思想意義。
黃祖悅很少寫詩,《熱土》中詩意的語言卻十分豐富,而且很注意修辭、句式的變化,無論陳情敘事,還是導引旁白,行文都極富張力,這得益于她多年的文學修養和教育實踐的積累。《熱土》第二部分,雖然只寫了向曉東、伍青花、陳炳紅、苗萬文四個法官,在我眼里,無疑成為全書的精華和亮點。作者筆到意到,每一個人物形象,個性分明,栩栩如生,仿佛就在身邊。黃祖悅從事物的本真出發,觸摸其客觀規律,敘寫真人真事,融情于理,化理于情,賦予了報告文學應有的藝術品質。
眾所周知,中山是一座博愛之城。最早提出“振興中華”的孫中山,也是推動博愛情懷的主創人,其博愛精神必定成為《熱土》的重要主題,作者有意以博愛收束全書,體現了她的博愛情懷。養老院的故事,切中了時代的神經,唯博愛能抵達幸福的彼岸,那些文字,作者滲透著豐沛的情感,才寫得如此暢達、透徹。
《熱土》抓準事件的焦點,以小見大,濃縮中山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側影,記錄了時代的發展,具有不可小覷的史學價值,就作者對報告文學的探索而言,其文學性與思想性亦值得稱道。但愿黃祖悅的《熱土》,作為引子,引出更多抒寫時代的好作品來。
作者簡介:鄒中海,筆名濤博哥哥,海哥。詩人,文評人。有詩文寫進教輔、館藏和獲獎。代表作曾被關工委推薦,中央電視臺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