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歌的價值
作者:鄒中海
在文化館學習,著名學者朱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一堂課程,題目叫“新立意,巧表達”。里面有提到,詩歌的價值。恰好我正在構思,準備寫一篇這樣的文章,因為我常常聽身邊的詩友說起:“詩不值錢,詩人不值錢,詩已經被邊緣化,詩人還不如撿垃圾的”等等這樣的話語。有的詩友甚至舉例,說某某地方詩友的草稿論斤賣;某某大詩人的詩集免費送都沒有人要……雖然他們說的是事實,也有一點道理,但我聽后還是不以為然,因為他們把所有寫分行的、出了印刷物的人和文字,都劃歸到了詩人和詩歌的行列。這是不公平的,也是對真詩歌和真詩人的一種褻瀆和踐踏!詩歌是最高的藝術形式,是文學中的精華,是融繪畫、舞蹈、音樂、哲學于一體的高級文體。所以真正的詩人也是最受人尊重的藝術家、思想家,他們從詩里和身上所呈現出來的浩然正氣,一直都是天地間的精魂、人間楷模。屈原、陸秀夫、岳飛、李杜蘇辛、聞一多、龔自珍、陸游、田間……這些人物,和天上的太陽一樣耀眼。說詩不值錢、詩人不如撿垃圾的,我想,說這話的,肯定不是真詩人,說的也不是真詩歌!現實是面鏡子,非常客觀和真實,你怎樣對它,它就會怎樣對待你,它絕不會隨幾個沒有底線的刊物、平臺或所謂權威的言行而改變!
毫無疑問,詩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有時候會超過法律!比如歷史上一首非常有名的《六巷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初秦始皇。”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使一個可能引發訴訟的民間糾紛,就這樣消失于無形,并由此引出一段詩壇佳話。并且它有教育意義,使世人懂得了謙讓,謙讓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美德;它有警世價值,能引起人警示性的思考。“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在遇到有激發矛盾的可能性時,克制自己、懂得謙讓,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給自己一個完美的交代!……這些價值,何止千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意思是,登山溯流而上時,走到最后溪流不見了。登山者索性坐了下來,看見山嶺上云朵涌起。原來是水上天了,變成了云,有云就會有雨。這首詩給人的啟迪是,人在遇到了暫時的困難或者在絕境時,不必驚慌,不必失望,困難前面,就是希望。據《隨園詩話》卷一記載,江西某太守將伐古榕樹,有人寫了一首詩題在樹上:“遙知此去棟梁材,無復清明覆綠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它千年鶴歸來。”大守深受啟迪,于是停斧不前,救下了一株古榕樹。詩是有經濟價值的,古代有一首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瞬間使個村子成了有名的旅游城市,以杏花命名的物品,多得不可勝數。“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讓大家知道了“江山也需文人捧,堤柳至今尚姓蘇。”詩有欣賞價值:“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在這首詩中,有竹,有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我們能夠看到一幅美麗的圖畫。而且,在畫家的筆下,也畫不出的“暖”,“知”,“河豚欲上”等這些抽象的東西。這位詩人從畫中的景物入手,馳騁想象和聯想,創造了“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和“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佳句。詩作借助觸覺、知覺、味覺擴大和深化了畫面效果,顯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詩有情感價值:情感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最顯著的是愛情、親情和友誼。“金風玉霸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愛情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去陽關無故人”的友情詩;“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親情詩。美侖美奐,感人至深!有一年,李白夜入長安,拜見賀知章,才有了李白長安十年的生活。因詩結緣,情義無價,詩無價!
在現在的生活中,詩的價值更是不可以估量的,陶冶情操的套話咱就不說了。它能讓寫詩的人心懷開闊,思辯性強,我每次寫詩,都是一次心靈凈化,就像是到深山老林里去搞了一次心靈之旅。還能為后代做一個喜歡讀書的榜樣,讓后代的發展,飛上枝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的言行,直接或間接對后代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個兒子打地洞。”這話雖然有點絕對,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是什么樣的人,兒女大抵也差不多。比如說,假如你喜歡打麻將,你的兒女也可能會有相同的愛好;你喜歡玩手機呢,你的兒女也應該喜歡玩;如果你喜歡讀書,你的兒女也會喜歡。古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實上也是如此。我身邊喜歡讀書的詩友,后代大都考上了好學校,成績也相當好,這樣的例子,略為一留心,便有所發現。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代詩人海子,他已經成了德令哈的一部份。其實海子并不是德令哈的人,也沒有在德令哈呆過,只是坐火車路過這里時,寫下了一首《日記》,使這座邊陲小鎮,為世間所熟知。像這種現象,在這個古老的詩歌國度里,比比皆是。比如我們一到四川,就想到了“杜甫草堂”,“李白故居”(五歲時,李白隨父遷居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祖籍隴西,今甘肅秦安),“蘇東坡故居”;到了陜西渭南,就想到了白居易的家鄉,這些文化內涵,已深深地印進了土地,成了當地的一張張響亮的名片,為經濟騰飛,加入了有力的推動劑。詩有戰斗價值:“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元帥的這首詩,表明了元帥那種視死如歸、“不破樓蘭誓不還”的堅定信仰和必勝信心。此外,詩還有清新明志的價值:“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關鍵是看你寫的是不是詩,詩是以分行的形式出現,但不是每一首分行都是詩。詩有其特別的表現形式,概括起來,無非兩種: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筆者昨天的一首詩,引發了一位詩友的聯想,說詩有:“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有相同的豪氣。”其實,我的詩也確有這樣的意思,因此,我把我的這首拙作和回復一并收錄到我的這篇拙文中,以下文字,就是我的詩和我的答復,沒做修改。題目是《路》
“‘詩人的褲蹆,拖住了道路的目光/霓虹燈下的花草,掩口偷笑/濺出幾粒流火,風一樣地輕飄//站直了的樹,抓牢土地/沒有轉身,飛越雪山的心/有當年草地的影子’。詩是正義的化身,也是抒情言志的藝術,對詩人來說,就要從平常的生活中,尋找亮點,在荒蕪中尋找春色,要能給人以正能量的啟迪。縱觀古今中外的大家,無一不是洋溢著正能量。不論是雪萊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還是泰戈爾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或者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中國古典詩詞,無不給人奮發的力量。蘇軾在逆境中寫出了豪氣干云的‘大江東去’!也體現了詩人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我想,這才是詩骨,是詩的精髓之所在,那些專門無底線地散發灰色情緒的,不是詩歌,詩歌,應該是生活的歌者!”
反之看現在網絡上那些炒得沸沸揚揚的所謂詩歌和詩人,諸如“我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睡你”;“我摸摸乳房就走了”;“尿過黃河”;“一把好乳”等等這些所謂的詩,大都以屎尿和性為美,低級、低俗、不堪入目,又怎么可能產生價值呢?讀者不打你就是燒高香了!試想一下,人喜歡和美好的事物打交道呢,還是喜歡和臟的、臭的、甚至是有毒的東西打交道?雖然從某種方面來說,性也是一種美學,但用流氓的文字表達出來,就不是美學了,其根本就是在借詩歌之口耍流氓。也有一些人,文字關都沒過,見人家寫詩眼紅,也裝模作樣,假裝斯文,東施效顰,令人作嘔!雖然我也并不反對這些人寫詩,因為學習和上進畢竟是好事,人應該有所愛好和追求,但要想學寫詩,就必須靜下心來,加強學習,從基礎開始,而不是天天寫幾句狗屁不通、云山霧罩的東西到處求點贊;有的則開口閉口就是“高大上”,不切實際,一看就是假大空!有的則是“私小窄”,一己小情緒,翻來覆去翻過來寫過去,老在折騰。現在大家都很忙的,誰又有大把的時間看你的日記類家書呢?所以,這些所謂的詩不能產生價值也就不奇怪了。
好的作品,都是由正氣、真誠、甚至是生命鑄成的。屈原在楚國風雨飄搖之際,進諫不成,以生命抗爭;岳飛在外敵入侵之時,怒發沖冠,英勇抗敵,寫下了劍氣如虹的《滿江紅》;聞一多在祖國危難之際拍案而起,《七子之歌》蕩氣回腸;杜甫在面對現實的殘酷無情、政治腐敗時,寫下了“國破山河在,城門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絕唱;陸游在臨終前都牽掛著家國大事,在《示兒書》中交待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龔自珍一生滿懷報國志,當林則徐來廣東禁煙時,他曾提出具體建議,并希望同行。邪片戰爭爆發,他又致信江蘇巡撫,表示要共籌抗英大計,親自投入反帝斗爭。他的愛國主義精神貫穿著一生的信仰,當殖民主義者侵略祖國時,他憤然寫道:“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表現他關注西北邊陲戰事、憂慮東南禁煙和海防的嚴重問題!詩人田間指著一堆骨頭對國人說:“看!這就是奴隸!”這些詩詞所產生出來的價值和魅力,是用千萬座金山也換不回來的!
作者簡介:鄒中海,筆名濤博哥哥、海哥。詩人,文評人。有作品寫進教輔、館藏、獲獎。代表作曾被關工委推薦,中央電視臺推廣。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