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意象的發現與表達
作者:鄒建軍
楊克在他的詩集《我在一棵石榴里看見了我的祖國》(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1年10月)里,以當代詩人的眼光與情懷,表達了濃烈的愛國情感。這種愛國情感的表達,是建立在對時代意象的新發現之上的。詩歌是與時代相關的美學產物,體現著詩人的審美趣味與審美風格。楊克的詩歌近作,發現并呈現了許多新的時代意象:一個是以重大歷史或突發事件(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對象的意象系統,一個是以高科技生活環境為對象的意象系統,一個是以地球生態變遷與保護為對象的意象系統,一個是在與古人對話中表現今人生活的自我意象系統。
楊克在《新工業時代的詩歌維度就是未來已來》一文中,表達了對時代性的清醒認識:“一個詩人不僅要從已有的文學學會什么,更要給已有的文學提供什么。新的事物,新的發現,新的表達。”“提供什么”表明詩人對時代性現象有新思考,“新的”表明詩人對時代性現象的關注有自己獨特的發現。近年來,楊克以獨特的眼光,發現并且表現了諸多富于時代性的意象。在《我的中國》《我在一顆石榴里看見了我的祖國》《大東湖》《我對黃河最真實最切身的感覺》等作品中,楊克發現了東方中國的自然山水之美,把自我與祖國的關系表現得生動豐富、多姿多彩;在《蘇東坡》《仙游寺遭遇白居易伏案疾書長恨歌》《輕亦敬亭山,重亦桃花水》《風度張九齡》等作品中,楊克以自我之身與中國古人對話,把古老的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的關系表現得風生水起、淋漓盡致;在《天河城廣場》《大灣區的天空》《在天河》《花城廣場》等作品中,楊克以身處其中的平民視角把改革開放以后的東方都市與自我之間的關系,表現得絲絲入扣、生動圓融;在《疫情中從容的廣州》等作品中,楊克以當代詩人身份與疫情下的人們進行對話,把重視生命與友情的自我與更廣闊的人群之間的關系表現得自然貼切、活靈活現;在《離群的小公象》等作品中,楊克準確細膩地感知地球生態發生的變化,把自我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表現得毫發畢現、獨到深刻;在《時空之門》《六維空間》等作品中,楊克以敏銳的視角發現高科技時代個人生活的微妙變化,把自我與高科技之間的關系表現得清晰而深刻。可以說,楊克把自我與時代的各種關系,以詩的方式進行了全方位的獨到表現,在詩思、詩情、詩意、詩美、詩形、詩藝等層面進行了有力探索與深入表達。
楊克的詩歌創作在時代性的發現與藝術表現方面,提供了如下啟示:第一,詩人要盡量參與新時代、感知新時代、融入新時代,以自己的詩作關注與表現新時代里的人與事。第二,詩人要關心這個新時代的前沿發展,包括思想的、文化的、哲學的、生態的、科技的前沿,因為它們是構成這個時代生活的要件,特別是要關注新變化及其所產生的重要意義。第三,詩人對于自己生活的地方、到過的地方乃至向往的地方,都要力爭有獨到的發現與想象。楊克對廣州、嶺南等意象的表現是獨特且成功的。第四,詩人對于新的時代生活要有思辨的精神,在藝術表現上要達到深入細致的地步。第五,詩人對時代性事物的表現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總是要以意象的方式、有趣的語言和個性化的形式來表達。楊克詩作中與時代性相關的4個意象系統,是對時代形象的審視與對詩歌技藝創造性的彰顯。
快速變化的現實生活,給詩歌創作提供了海量的新題材、新主題和新思想。詩人既要關注世界里的中國,也要觀察中國里的世界。詩人要處理好自我、自然、祖國、人類與世界等多重關系,對時代生活進行更加全面的觀察與深入的思考。詩人要與時代同步,與時代同行,在新的時代里不斷有新的發現與新的表達。時代性意象的發現與時代性意象系統的建構,是新時代對于中國詩人所提出的要求。楊克的詩歌近作在這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
本文原載于《解放軍報》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