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山水詩歌的困境與出路
作者:丘樹宏
近年以來,陸續參加了廣東清遠、浙江溫州兩個地區以山水田園、詩意山水,或以生態詩歌等為名義的三次詩歌采風、研討活動,有了一些經驗和心得。下面,擬根據三次活動的發言內容,以新時代中國山水詩歌的三個維度為題,即:如何定義山水詩歌的內涵與外延、山水詩歌的困境與出路、山水詩歌的守正與創新,談一談個人的想法。
山水田園詩是古代漢族詩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謝靈運和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宋代楊萬里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陶淵明等詩人形成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國的山水詩歌從《詩經》《楚辭》啟蒙,但一直到漢末建安時期,曹操的一首《觀滄海》為漢以前詩壇獻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樂章,這才產生山水田園詩歌的萌芽。真正將自然山水作為一種獨立的審美對象,詩人以自然山水為題材寫詩,則始于魏晉六朝,這是山水田園詩歌真正的橫空出世。隨著唐詩繁榮局面的到來,山水詩出現了麗日經天的壯觀、星光燦爛的繁茂而成為盛世。宋代承接盛世氣勢有所建樹,但總的趨勢是逐步走向式微。至明清兩代,山水田園詩全面走向衰退,山水田園詩因資本主義的萌芽漸漸走到了古典詩歌的終點。
我們今天重提的山水田園詩歌,也有人稱之為山水詩,清遠詩歌界等近年則提出了生態詩歌的概念。我個人認為,就詩歌這種文學體裁來說,采用山水田園詩歌的概念可能更合適一些。一是回歸傳統,是守正;二是真正的人文涵義,詩意濃。采用生態詩歌概念,新時代的味道足,是一種創新,但作為一種感性的文學體裁,總是覺得太理性了一些,學術味道太濃,缺乏詩意。究竟哪一種說法好,我們今天不討論,留待時間和歷史來造化和檢驗。也許,山水田園詩歌與生態詩歌兩個概念或者更多的概念共存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詩歌概念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它的內涵。在今天,山水田園詩歌除了要考慮它的概念之外,更應該考慮它的內涵問題。如此,生態概念及其內涵的引入,無論如何都是極具積極意義的事情,它為新時代山水田園詩歌包括中國詩壇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生態,應該包括自然概念、人文概念,還包括社會概念,甚至包括政治概念。那么,新時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就應該包含了自然生態、人文生態、社會生態和政治生態這四個方面。也許,這就是新時代我們要重新定義的中國山水田園詩歌的內涵和外延。
2016年4月底,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和溫州市人民政府在溫州聯合主辦“國際山水詩之旅暨首屆(中國?溫州)詩意山水與旅游的新發現高峰論壇”,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葉延濱、舒婷、曉雪、黃亞洲、祁人,以及香港和美國的詩人、謝靈運研究會代表等近百人出席,反響極大。
在這次會議上,本人就“山水詩的困境、救贖與文化旅游”作了主旨發言。我認為,清末,隨著古典詩歌走到終點,古典山水詩也基本壽歸正寢。尤其是二十世紀初的新文學運動之后,典型意義上的古典山水詩基本絕跡,而新詩則從未有過正式體裁上的山水詩一說。
在新時代,古典山水詩的出路在哪里?現代山水詩的方向是什么?這應該是目前新時代山水詩創作面臨的做大的困境。
在我看來,作為古典山水詩,除了詩歌所表現的對象和內容是現代的外,其余方面,特別是在藝術手法上,沿襲古代古人即可,無需標新立異。
作為現代山水詩,因為新詩本身的多樣多元多變性,尤其是還沒有建立一種比較成熟的現代山水詩體裁和體系,而自由詩也完全不可能建立一種固定的形式,這樣,下來的路子就還很長很長。而這個現狀,反倒讓現代山水詩的創作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間。然而不管如何,保持、繼承和弘揚古典山水詩的優秀傳統,這一條應該是極為重要的。另一方面,又要學習、借鑒新詩的特色和優勢,做到兩個方面互為補充、互為彰顯、緊密融合、成為一體。這,應該就是新時代山水詩的方向和出路所在。
此外,新時代山水詩還要在創作主題和內容上,延伸和深入到自然生態、人文生態、社會生態、政治生態四個方面。這是一個重要課題,并且是一條根本出路。這也是生態詩歌概念提出的重要啟迪。
在現代山水詩的創作上,溫州、清遠等地的堅持難能可貴。他們的做法說明,最好的旅游是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旅游。而賦予山水以生命和文化,最好的辦法是詩歌,能夠傳唱的詩歌則更美妙。這又給了山水詩歌一條重要的出路。山水詩與旅游結合的問題,在全國范圍可以說還沒有真正起步,在溫州、清遠這些先行地區,也還只是詩人們一廂情愿地做,文旅部門并沒有積極自覺地介入,雙方更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建議詩歌界與旅游界創建山水詩創作運作機制,并發起全國性山水詩聯盟,共同推進這項事業的發展。
總之,新時代山水田園詩歌,不管概念如何框定,在體裁形式和主題內容上,都必須堅持守正,也就是堅守中國詩歌優秀傳統;又要注重創新,也就是借鑒世界詩歌先進文明,并將兩者很好地融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山水田園詩歌,才是新時代中國山水田園詩歌的根本方面和出路。
2022年7月24日于珠海閱秋閣
丘樹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兼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中山市政協原主席。現居珠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