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wǎng)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遼西阡陌上的行吟者

遼西阡陌上的行吟者

——王文軍詩歌賞讀

 

作者:馮

 

  一個對文字敏感的人,必定熱愛生活,情不自禁地動筆用文字表現(xiàn)生活,安放自己的心靈,其人生的價值取向也將會一生與文字有關(guān)。他可以放棄任何娛樂方式,而文字卻能成為終生相隨的伴侶,無論在嚴寒酷暑,還是工作疲憊之余,都不忘用文字的形式記錄生活,排遣人生中的落寞和孤獨,贊美人生的甘甜和苦澀,這就是詩人王文軍在朋友眼中的精神特質(zhì)。他用足跡踏遍遼西的阡陌,一步步丈量百姓的心聲,抒寫自我精神深處的人生感悟,成為遼西大地名副其實的行吟者。

 

  初識詩人王文軍是從他的兩本詩集《洼子記》和《正在發(fā)生的事情》。一個人的謙遜在文字中足以看出端倪。詩歌是人生的另一面多棱鏡,無論怎樣隱藏,文字迸射出真實的情感都是詩人抹不去的情懷。無論寫作手法怎樣簡約,筆墨如何清淡,思維空間里都會留下詩人的精神足跡。當心靈攀越山巔,既有登峰的感慨,也有仰望的高度,以及人間漸行漸遠的背影。詩人一直用腳步丈量自己的人生,風霜雨雪,都是詩人對一草一木的悲憫,對遼西故土的守望和自我人生的深情詮釋。他有一個備受母親呵護的幸福童年,有著自村莊中考取功名的寶貴青年歷程,有著奮斗中用詩歌記錄人生,在人間大愛中挺直的脊梁。他一路走來的成功后面,有母親的諄諄教導和疼愛。言傳身教的母親,用愛留給詩人寫不盡的詩行,他的詩歌處處都閃爍著真愛,有歡笑也有淚水,更有苦盡甘來的酣暢淋漓。跟隨他的筆墨,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人間大愛,母愛、父愛、鄉(xiāng)愁里對父老鄉(xiāng)親的愛,一草一木都是詩人筆下流淌的傳統(tǒng)文化詩意的韻腳,以及一顆在詩意里徜徉的心靈。從懵懂少年成長為一位有愛心、有作為、有擔當?shù)幕鶎痈刹浚姼璩删土怂松飞辖?jīng)歷風雨后疲憊的釋放,也記錄他一路行吟用人間大愛詮釋出的生活真諦。他的詩拓展了鄉(xiāng)村題材的新版圖,成為詩歌題材的又一典范,在鄉(xiāng)村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中以崛地而起的氣勢,成為當下鄉(xiāng)村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尚標桿。

 

  他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更多地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濃郁情感、拓寬思維,將綿長的命運軌跡逐一點化,進而成就了歸屬于自身獨特性的詩性風格,承載著對于鄉(xiāng)土深厚的感情力量。

 

一、細膩情感下的現(xiàn)實寫作技法

 

  在廣闊的遼西,在那一方鄉(xiāng)土之上,留存作者詩意的根,血脈涌動的情感。如果存在夢鄉(xiāng)的話,難免會積極追憶,追憶火焰般的激情。那里有著作者生生不息的魂,仿佛一種精神的向度,古樸色彩的藝術(shù)性高度,最終歸為永久不滅的熱土,形成了詩人心里永遠不能割舍的牽掛。針對于這一些情感因素,采用詩性化語言表白,極具個性化特色的描述,不放棄任何一個觀察點,他往往能夠做到細膩的鋪陳,不厭其煩地描畫涉及到鄉(xiāng)土因素的各種現(xiàn)實表現(xiàn),以本我的抒發(fā)樣式,突顯修辭手法的別具風格。推進一步,讓人幾度迷醉,幾度沉陷其中,感受著詩人遼西阡陌上的踽踽而行。蜿蜒的足跡,飛騰的歡歌,對于鄉(xiāng)土的濃烈熱愛,直至欲罷而不能。

 

  王文軍的作品很接地氣,凡事脫離不了心中的一方鄉(xiāng)土,筆觸所在皆是優(yōu)美的回憶。用詩意化筆法,寫山,寫水,寫莊稼,寫植物物種的紛繁馨香,寫有關(guān)于動物生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表現(xiàn)物質(zhì)形態(tài)的動感,莫不滲透著寫作者自己的獨特感知,對于生命的熱忱,及物我兩忘的緊密程度。至此,故土情感難卻,用親切質(zhì)感的心意連接遼西鄉(xiāng)土人生的全部脈搏跳動。在實質(zhì)上,有他的火熱心動,有無際的遐思,拿血汗浸透著心路結(jié)晶的領(lǐng)悟,憑借著細節(jié),奔放暢快淋漓的詩意紛呈。


  在他的詩作《這些年》當中,能感悟到延續(xù)著的情愫,時間齒輪依序轉(zhuǎn)動,附帶著鄉(xiāng)土情意,歲月光華的重量,一種關(guān)于根的親密意識和肥沃的情懷。好比是“在身體里種莊稼,并為一個中年人找到回鄉(xiāng)的路”之中,著重于回鄉(xiāng),路途的連續(xù)性,便能看到歸屬他的血親的密切相連,把“莊稼”插入肌膚內(nèi),成為身體里的一部分,骨肉不分,終究會形影不離,無論身處何處,都將生死相依。甚至會“迷戀鄉(xiāng)下的稻谷、月光甚至爭吵”,這一些物件,盡管熟稔并繁雜多樣,常見不過的物態(tài)化形式,甚至盡顯平凡而庸常,不脫離鄉(xiāng)土,而這脫俗與不脫俗,此刻似乎都沒有一丁半點兒的關(guān)系,關(guān)鍵在乎于原本的鄉(xiāng)土氣息,芬芳馥郁的鄉(xiāng)間生活,跟自然風貌交相輝映的唯美的特質(zhì),具體論述下去,炊煙裊裊下的凡人身影,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之間的親和力,甚或于嬉笑怒罵的通常動作,人與人的相互依存,活著的本質(zhì)意義。深入下去看,情感依舊,現(xiàn)實感十足了。就如“喜歡一身露水、一腳泥巴地/在田埂上走一走”的動態(tài)化舉止之中,表現(xiàn)出踏足鄉(xiāng)村的一股子幸福感,在回味無窮的具象層面上,他的一顰一足,都盡顯人情世故。與意象化的田園風光相鏈接,思緒在飛揚,就是樸實的生活引導出不一般的形象思維,引人入勝的鄉(xiāng)間情感,純粹意義的鄉(xiāng)土本色。若要變得踏實一些,鄉(xiāng)間的那棵老槐樹聳立著,布置在望眼秋色的背景下,具有了象征意義,給予自己記憶上的刻骨銘心,決計不會說忘記就忘記了。誠然,村子里還有“村頭小廟的誦經(jīng)聲/就是贊美詩,讓我內(nèi)心寧靜”的追溯,那時的印象,這一點一滴的生活化回憶,刻在了腦海之中,得到了升華,都賦予了詩的不凡意境。鄉(xiāng)土,纏綿中的多向維度,不缺乏立體感,增添了不俗的情感,與思念相關(guān),與詩意情感相連,生生不息。

 

  《神圣的村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讀后讓人很自然地體會到遼西鄉(xiāng)土人生的原初面貌,其特色風情背后豐沛的鄉(xiāng)情元素,上升到文化層級,便是深刻的鄉(xiāng)村思想底蘊,讀一讀,可看到作者的現(xiàn)實寫法不同尋常。比方“房子是土的,街道是土的/大人是土的,孩子是土的/說話的聲音是土的/笑是土的,哭是土的……”的敘述中,總體上就是一個“鄉(xiāng)土”韻味的悸動,在當中包含了排比修辭的陳述,實際隱含著敬畏心,對鄉(xiāng)土的不倦的迷戀,放在心上久久不忘。這不是一廂情愿的偏愛,也不是故作姿態(tài),表面化的一種沖動,而是自然生成的現(xiàn)實情感,隨著心跳一齊律動的本分。進一步讀下去,一旦專注起來了,那么,走進《鄉(xiāng)間的光陰》和《被春風吹老》這些詩作里邊,含義更加深入一層。在現(xiàn)實表象下,附著在鄉(xiāng)土上的情感,便也透視繁復的年輪旋轉(zhuǎn)不停,厚實的曼妙記憶,以及慣常性的滄桑感,具備了稍稍憂郁的情分,能夠解讀出作者所寫的“路邊的墳塋……有的已被野草吃掉”的陰郁感,或者是“春風吹一遍/人就會舊一點”的較為沉重的念想,這些由真情實感贅生出來的詩意仿佛記載著鄉(xiāng)間歷史,由此,富于導向性,引出了對于歲月順時針輪轉(zhuǎn)著,世事倫常,起伏跌宕,乃至于表現(xiàn)出它的命運頻頻遭受時光磨礪,被光影磨折的無盡感慨。于是乎,猶如時空悠長,心懷沉淀的感念,似頗費思量,但能捕捉到它的一鱗半爪之后深深的鄉(xiāng)土情。鄉(xiāng)土,它有著莊重的感情,需要有人去頂禮膜拜。作者筆下表述的是更為深入地審視,用親身體察去思考那個神秘、郁結(jié)和靈魂深處的無法觸摸的真諦。同樣,需要揭示出這個神圣的鄉(xiāng)土,它的來龍去脈,對于作者的思念情感的攀升涌動,念念不忘的感動于心的情,在現(xiàn)實感的思忖之中,就是一種神性的表達。即使不刻意布道,這些靈性的語言放置于他的詩句里,不張揚卻抒發(fā)了理性情感中的感性沖擊波,我們可否稱它為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宿命?牽連不斷的情懷,包括疊加在鄉(xiāng)土中散發(fā)著的悲憫的情懷,不可能超越得了,畢竟是,祖祖輩輩生息的土壤,那最原始的個體本性所在。

 

二、親情維度下的詩歌意象格局

 

  提到鄉(xiāng)土情,當然不缺濃密的親情,王文軍的《摘山棗》一詩,以母親的慈祥形象表情達意,突出溫暖純良,熱切而溫存,且富含了詩的意蘊,寄托于美觀的自然風物,平常生活的細節(jié),附加了現(xiàn)實情感,匯聚了難舍難割的親情。可以想象得出,在偶然之間,當山棗刺兒扎進肉里的時候,沒有驚恐萬狀,也沒有浮現(xiàn)出痛苦的表情,剎那間的時空旋轉(zhuǎn),一個生活小細節(jié)出現(xiàn)了,卻也輕輕的“哎呀”一聲,表示“扎進”的存在現(xiàn)場,系一次再尋常不過的生活中的事件而已。其實,這“是一根扎進母親心上的刺”真實的記錄,再正常不過的一次經(jīng)歷,暗含著母親堅強的秉性,意志品質(zhì)的頑強,對困難的處理方法,體現(xiàn)出了體貼細致過微的母性的光輝。事實上,扎進他手指的刺,痛在他的身上,此一刻,呵護在母親溫暖的疼愛中,也痛在母親的心里。“母親把我出血的手指/放入口中輕輕吸吮/慰藉的目光山棗般溫暖”的動作,充斥著激動人心的情分,細膩到了一分一寸,感化在一分一秒,似乎是不太起眼,慢慢地,母愛在呈現(xiàn),在體感上,擁有溫潤如玉的感覺,更像母親慰藉的眼神,給人一個溫暖如春,體貼入微的親情表達。在此,這一動感畫面上,母親和我都是主角,都在場彼此互動著。一個安撫,另一個起著被安撫的作用,用文字做一個抒情,會記在心里,儼然最具現(xiàn)實感的詩意紛呈了。就此,做個白描刻畫,用心理去解亦可,做渲染情緒也罷,抑或是做個修飾成分,即便還原生活本來的模樣,都張揚著親情,即時的現(xiàn)實敘述,可概括為生命體中母子相惜的本真樣子,寫出了人性的光華,母愛的最據(jù)實形象。讀到此一處之時,誰都不會無動于衷,難免會感動得落下淚水,難以忘卻。

 

  至于《柴草垛》這首詩,既表現(xiàn)出了憂傷的情感,又顯露出了美妙感人之處,活脫脫地繪制了一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妙處。耳旁有著余音繞梁之意味,縷縷不絕的是,綿延流暢的凝重感以及音調(diào)的合鳴,永不止息。不似寓言體的氣息和虛幻的味道,來敘述素常事情,以詩歌的語言方式,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自己童年的時光,光陰下發(fā)生的難忘的故事。就如“我在柴草垛里呆過一個晚上”所寫,這當中隱喻了什么呢?發(fā)生故事的背景何在,有沒有一個可資考證的前提,或多或少是個懸念。繼續(xù)讀一下詩歌文本,不難發(fā)現(xiàn)真正的緣故,原來是由于自己逃課的小舉動,因而受到了母親的責罰,避難似的,獨自一人躲進了柴草垛內(nèi),實際上,確系一種小孩子叛逆的表現(xiàn),惹得母親不高興。從整個描寫上,初看像是敘事,細究一把,實則屬于抒情筆法,或者這么論定,采取抒情的手法作為敘事的寫作,相較之下,顯得比直言直語書寫更為鮮活,更具詩意的現(xiàn)實意義。當然,委婉的表達,比藝術(shù)性的豐富形態(tài)隱藏著的思想更有深度。再者,如“透過柴草的縫隙/天上的星輝擠進來/提著燈籠的流螢/野鳥的鳴叫/也跟著湊熱鬧”寫的一樣,從縫隙里觀望,伴著微弱星光的時刻,冒出個想法,想象力都是特別的誘人,出乎意料。鳥的叫聲與星輝的光亮混合一處,構(gòu)成了一個屬于本我的小世界,幻化成短暫棲身的逼仄的小空間。作者的筆觸綿密悠長,豐滿了自己的詩意,延伸到了精神領(lǐng)域。如同“美麗的夜色稀釋了一個孩子的/小憂傷/夜深了,一切都安靜下來/偶爾有貓頭鷹瘆人的叫”寫的那樣,由于親身體悟到了唯美色調(diào),實質(zhì)意義上的肅靜環(huán)境,靜的使人覺得異常孤獨,又置換了一種感覺,靜謐中,偶爾聽著瘆人的貓頭鷹的叫聲,不免感到了一點點畏懼,一種孤寂里的畏懼。但當筆觸移至此處,毫無疑問,已經(jīng)到了這首詩歌的末節(jié),有必要停頓一下子,不妨仔細品味。作者以松弛的方法,換取了一個參照物,并且用了冷高潮處理,有一點頗似情節(jié)暗合,以緩慢的節(jié)奏和別樣的寫法,簇新了其中的意象天空,讓人感悟到一首詩的抒情可以這樣平實,值得去猜測這個夜間到底何種是狀況。接下來,如“第二天早晨/一夜未睡的母親/找到了柴草垛中酣睡的我/她把我緊緊抱住/誰也勸不住/她嚎啕的哭聲”的敘事,再怎么做出慪氣的樣子,多么的叛逆,彼此鬧一些小情緒,都是母子倆分割不了的掛念,割舍不下的血脈關(guān)系,彰顯出了深沉的母愛。母愛的溫暖,雖然未見到總結(jié)性的文字,表達母子情深,但是密切相連的母子情感從來都在詩句之間綿延彌散,永遠不會缺失。

 

三、成長歷程中的《洼子記》

 

  《洼子記》是詩人寫的一首132節(jié)的長詩,是詩人在這片土地上成長的經(jīng)歷和過程。詩人來到人間一睜眼就看到的世界,這里的花草,山巒是他寫作的素材和生活的背景,融入了他的童年、少年、中年。而不同階段的人生都有詩人對這塊土地的摯愛,正因為有了這份情感,才有了一組厚重的詩歌,以最龐大的詩歌意象寫作,走進讀者視野。

 

  詩歌是以敘事的形式從“我報到的時候/村莊已經(jīng)老邁/很多來過這里的人/漸漸都走了”、“那是夏天的一個夜晚/陳舊的月亮為我接生”,詩人以這樣的抒情方式“仿佛一出生,就注定/村里的一個搗蛋鬼/內(nèi)心藏著贊美詩”開啟最初的人生,而男孩的天性頑皮搗蛋卻成就了一個詩人初始的人生夢幻。語言輕巧而簡約,把生成詩人的意境做了一個鋪墊,骨子里成就的詩人是以贊美詩的悠揚幸運地降臨在這個有明顯標記的洼子村。“春天來臨的時候/那個喜歡做夢的孩子/把自己種在曠野里”、“那個把春風當酒喝的孩子/頭頂上長出了花環(huán)”、“他把野花編成花冠/幻想頭上長出一道彩虹”、“那個孩子承認了錯誤/所有的樹葉一起鼓掌”、“我曾踩著雨后的彩虹/奔跑,有人懷疑/我有隱形的翅膀”。詩人把天真爛漫的童年滋生的詩意,用孩童般的童真還原出兒時的記憶。春風當成酒喝,那個在春風里陶醉奔跑的孩子頭頂長出花冠,無論走到哪里都有屬于自己的鮮花和掌聲。而腳下踩踏的路,成為詩人眼里雨后的彩虹,風雨后有了各種色彩,那些別人看不到的風景,都變成自己的隱形翅膀,詩人在自己鋪就的詩歌之路一路奔跑而來。隱形的詩句就是詩人隱形的翅膀,飛的多高、多遠,只有詩人眼里的色彩辨識度來提供詩人的神來之筆,只有自己知道飛奔的路上紛至雜沓的飛揚文字。詩歌成了詩人精神的棲息地,在這座用文字構(gòu)建的大花園里,他的故鄉(xiāng),洼子村給他帶來無窮無盡的靈感,他的筆尖所到之處每一滴水都濺出詩行,他把這些別人無法觸摸的愛融入流動的血脈,在血管里隨著一呼一吸成為源源不斷的詩行。

 

  “那個爬上老榆樹的枝頭/掏麻雀蛋的孩子/你猜是誰”。(選自《洼子記》第10節(jié))“老榆樹下的那眼老井/扔一塊石頭/就能砸出淘氣的童年。” (選自《洼子記》第13節(jié))“村里的每一棵花草/每一片樹葉/都在一起為村莊鼓掌” 。(選自《洼子記》第19節(jié))這三節(jié)詩歌都是詩人成人之后俯瞰自己的童年,我不禁想起楊萬里的《稚子弄冰》的經(jīng)典,同樣寫童年,楊萬里和王文軍所處的時代不同,淘氣頑皮的童趣卻相同,楊萬里是通過詩歌看頑皮的孩子,王文軍是用詩歌寫自己童年的頑皮,頑皮孩子的形象同樣躍然紙上,同樣惟妙惟肖。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有感而發(fā)是一個詩人必須具備的潛質(zhì)。讀詩人王文軍的作品,需要一邊品,一邊想,還有畫面感在眉目之間閃爍,形成動態(tài)的詩行飛躍不斷。頑皮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哪個男孩子沒爬樹掏過鳥蛋,下河摸過魚,這些頑皮的天性為詩人創(chuàng)立出詩歌的開闊性,是那些城市孩子無法體驗到的快樂。這也是鄉(xiāng)村題材所具備最獨特的要素,沒有生搬硬套的詞匯堆砌,而是用真實的情緒感動讀者,在生活中給出詩意的人生真諦。    

 

  《洼子記》語言精巧簡約,沒有浮華的辭藻,而詩歌的意象手法,直貫132節(jié),在每一節(jié)的每一個句子中都有讓人拍手稱快的意象佳句呈現(xiàn),有些句子是疊加的技法,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落俗套,形成自己獨有的寫作風格。“在山坡吃草的羊/不知啥時跑到了天上/幸虧晚霞幫忙/薄暮時把它們趕回了村莊”。(選自《洼子記》第29節(jié))山坡上的羊與白云接壤而生成的奇特意象,就如山坡上的羊跑到了天上,點睛之處在詩歌的句子里留白,給讀者更多的彈性空間,勾勒出天邊的羊在各自腦海里形成的畫面。而晚霞以擬人的方式游刃在作者的詩行里,在暮色蒼茫的傍晚趕回家。詩歌在合情合理的構(gòu)建中,用仰視的廣角在具象、意象、擬人之間轉(zhuǎn)換,完成了四句詩歌的放牧場面。薄暮的時間與鑲嵌在藍天上的白云形成時間和空間的位移及跳躍性的思維,有感性的詩歌構(gòu)建也有理性的對大自然的抒懷,對家鄉(xiāng)那山、那景、那人的感懷。

 

  “土地就是村里人的命/在土地深處,還埋藏著/關(guān)于村莊的數(shù)不清的故事。” (選自《洼子記》第43節(jié))“我寫村莊,是遵從神的旨意/他說:村里有一條/通向光明的階梯。”(選自《洼子記》第44節(jié))“村莊是永恒的/過客般的村里人/也被注入了永恒的靈魂。”(選自《洼子記》第46節(jié))“他為莊稼歉收而羞愧、自責/甚至用烈酒懲罰自己/我知道,莊稼就是他的命。”(選自《洼子記》第47節(jié))“村莊雜亂、陳舊,甚至有些破敗/唯有那些身處異鄉(xiāng)的游子/視這里為精神道場。” (選自《洼子記》第48節(jié))對于臉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農(nóng)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詩人出生在這片土地,他是洼子村的一員,而洼子這塊土地埋藏了多少故事,是作者無法考證的時光。他降生的遼西這片土壤,是值得詩人畢生用詩歌記錄細節(jié)的沃土,而那些被時間忽略的更多他人的人生,以及來了又走了的故人,是詩人無法查閱的歷史。但他卻深深知道,這片肥沃的土壤,有一條路,通向光明,他找到了通向光明的階梯,就是通過努力學習走出的一條光明之路,而通過努力他也果然實現(xiàn)了夢想,并為母親般的村莊帶去了驕傲與榮光。他把村莊里的人比作過客,而在這匆匆的時間里每一位來過這里的人都是一位過客,在這些過客里,詩人考慮到的是誰的生命里被注入了不滅的靈魂,詩人沒給出答案,卻用一行、一行飽滿的詩歌記錄了一個村莊的靈魂。土地是農(nóng)民的命,莊稼是唯一供養(yǎng)村民的給養(yǎng),沒有莊稼怎能維持生計。詩人看到因莊稼歉收而用酒懲罰自己的村民,此刻他不但是詩人,而以擔當者的責任心,承擔一村人因歉收的悲苦命運,以及靠天吃飯的萬般無奈。時光荏苒,身強力壯的勞力都奔赴都市尋找另一種生存方式,而游子眼里的故鄉(xiāng)雜亂、陳舊、衰敗的景象,只有通過常年的回憶才能在夢里回故鄉(xiāng),作為精神補給于漂泊在外的人的精神食糧,詩人的詩讓讀者牽腸掛肚而感同深受。詩歌在情感的迷霧中,始終有一條精神主線牽著視線,讓人眼眶不敢溢出的淚掛滿腮邊的惆悵。

 

  “夏夜,月亮忍耐不住溽熱/跳進池塘里裸浴/大嗓門的青蛙嚇破了膽子。” (選自《洼子記》第50節(jié))“村外小河里的石子/曾被我堆來擺去/我從它們的碰響中/聽到了水流的聲音。”(選自《洼子記》第57節(jié))“一只雞喊了一嗓子/全村的雞跟著喊起來/那時,太陽正在爬山的途中。”(選自《洼子記》第61節(jié)) “風起的時候/灰塵高高在上/村莊安穩(wěn)如故。”(選自《洼子記》第65節(jié))在這些詩行中,詩人都是借助大自然的具象,來使用比喻、夸張、擬人疊加的手法,把意象里的概念具象化,詩意在生硬的文字中形象地活泛起來。夏夜的溽熱,是多少人想到跳入水里裸浴,而詩人卻以月亮跌落水中的想象進行借喻,月亮的裸浴,把大嗓門的青蛙嚇破了膽子,青蛙的大嗓門的叫聲,是耳熟能詳?shù)目陀^現(xiàn)象,詩人卻用奇思妙想生成詩歌中的意境而蟄伏于讀者的視覺和感觀。村外小河里的石頭被我堆來擺去,它們碰撞是以我為背景造出的聲音,而水流淌地躍動永遠銘記于孩子的心靈,延續(xù)童年、中年,以至于游走天涯都會成為夢里的思念。詩人在動中生靜,留給讀者意猶未盡對流水、童年、流逝的年華更深層次的想象空間。詩人把雞叫意象為“喊”一嗓子,就這一嗓子,詩人穿越了詩歌的界域,把動物的靈性賦予為大自然的締造者,有了人的表象和每天勤奮的狀態(tài),在讀者視角里再現(xiàn),而雞叫的喊聲喊醒了全村人,那個時間節(jié)點太陽還在爬山的途中。風起的時候,灰塵高高在上,村莊安穩(wěn)如故。詩人的情懷是寫世俗中的人的情懷,村莊是人依賴的根,無論風雨變換多么無常,那些珍貴的根脈永遠安然如初。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熟悉,來自于細膩的觀察,而對詩歌構(gòu)建的截句,成為詩人王文軍獨立的詩風,在他的《洼子記》中,隨處可見經(jīng)典的截句,詩歌的正能量和寫作手法,在詩歌的每一節(jié)都有完整的詮釋。詩歌文本有獨特的寫作理念,有感性、有理性,更有隱藏在詩歌分行中自己獨到的寫作手法,在哲理的句子里有隱匿的抒情,在白描的句子里貫穿眾多的意象筆法,讓生硬的文字溫潤而有靈光,讀他的文字,是迷蒙中射出的光,詩意繽紛。  

 

  “一條路一旦長成大樹/根須就可能扎到天上。” (選自《洼子記》第79節(jié))詩人從頑皮淘氣的孩子,寫到了長成大樹的根須扎到了天空,他有理想,更有報負,他是憑借自己的才華走出洼子的大學生,是家鄉(xiāng)面貌改變的見證者,同時也成為了用詩歌記錄遼西這片土地的重要行吟者,他用自己的詩抒寫人間萬象,記錄平凡中不平凡的生活。

 

  “一場火/燒掉了他的大半條命/村里人共同援手/讓他死里逃生。” (選自《洼子記》第100節(jié))“那雙黑乎乎的乞討的手/他在猶豫中拒絕了,十幾年過去/那雙手一直撓他的心/他一次次懺悔,仿佛犯下了罪。” (選自《洼子記》第101節(jié))“山坡上的墳塋/年年被荒草吃掉/又年年死一般活著。” (選自《洼子記》第110節(jié))“村莊為什么偉大?/那些扎根于先人墳頭的青草/像一句遺言/一年比一年繁茂。” (選自《洼子記》第120節(jié))“我常常因迷路而找不到路/而在洼子,我就是閉上眼睛/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選自《洼子記》第129節(jié))“我熱愛這里已經(jīng)多年/等我老了,我就呆在這里/直到成為一個泥人。” (選自《洼子記》第132節(jié))這是詩人在《洼子記》中對生命的詮釋,對整個村子傾注的大愛。災(zāi)難突然降臨時整個村子的人伸出友愛的援手,讓突然發(fā)生的災(zāi)難因為人間大愛而溫暖,詩人不吝筆墨,連續(xù)把發(fā)生的經(jīng)過和如何勇敢生活下去的過程記錄在案,活生生的現(xiàn)實寫作,詩人的悲憫之心,詩人的人間大愛,在他閉著眼可以找回家的熟悉中融入了鄉(xiāng)情。他是用真情寫詩,用人間大愛做人,用眼里生成的文墨寫下自己熟悉的鄉(xiāng)愁。

 

四、印象的遼西阡陌,吟誦者的意義

 

  生長于遼西人情厚重的鄉(xiāng)土上,飽含著文化底蘊,親情與詩意互補,現(xiàn)實與樸素無華的情感相容一處,作為一位詩人,應(yīng)當是一種較大的滿足。在現(xiàn)實意義上,王文軍寫出的詩作,具有唯美主義情感特質(zhì),一是對于樸實的原生態(tài),表現(xiàn)出了鄉(xiāng)土的美;二是對純凈自然的恩典,具有完全的自然美;三是在鄉(xiāng)土現(xiàn)實的情感之下,爆發(fā)出了親情的美;四是人的命運與鄉(xiāng)土相互銜接,不管個體意識具備著怎樣的憂患情調(diào),勾勒出什么樣的悲憫意識,都少不了生命意義的壯美。所以,將作者擱置在鄉(xiāng)土人生的構(gòu)架內(nèi),或者本就屬于鄉(xiāng)土中的一份子,都會是鄉(xiāng)情真實的記載者。書寫鄉(xiāng)土俗世間的喜怒哀樂,親情的高尚,純真的愛意與不滅的情分。當然,若是深化下去,沿著極具醇厚的內(nèi)在意蘊,所能挖掘而出的東西,就應(yīng)該是從屬于鄉(xiāng)土的那個根,依附于鄉(xiāng)土之上的那個共同命運體,年輪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經(jīng)年累月,轉(zhuǎn)動的時針,朝著一個方向奔忙。生于此,長于此,悠遠的時空,急促而綿長,并召喚著一代又一代的父老鄉(xiāng)親,環(huán)繞著那個根系,不止不息地旋轉(zhuǎn),來了也許會走,走了一定回來,不離不棄,維系著鄉(xiāng)土一方生活著的所有生靈,以及情感因素中的熱土,以及全部的故鄉(xiāng)風景,永不改變。這不是一味地念舊,不是噬土如命頑固不化,是鄉(xiāng)土人文的精神境界,靈魂世界的不忘本。社會在發(fā)展之中變化,外面的世界瞬息萬變,個人的沖動和追索沒有止境,誰都會在無意識中竭盡全力融入社會大家庭。但是,在變化中需要堅守不變的根,若離開了本我的鄉(xiāng)土,意味著喪失了最具本分的核心價值觀,隔斷了通往祖先們精心營造的故舊鄉(xiāng)土,如這樣下去的話,人的命運將無以依托,沒有精神要素可以依傍,那么血脈何以寄托?假如不存在精神的信仰力量,忘卻鄉(xiāng)土情感,人將怎么安身立命,延續(xù)血脈親情?不忘鄉(xiāng)土不忘根,才是思想意識的一種高度,一種精神上的仰視蒼穹,走過這樣的鄉(xiāng)間阡陌,人生的況味才具備完整的現(xiàn)實意義。

 

  實質(zhì)上,王文軍的詩歌創(chuàng)作,建立在心中擁有了鄉(xiāng)土的根,胸懷遼西人文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描寫著這個鄉(xiāng)土的火熱情感,立足于鄉(xiāng)間人們真實生活的基礎(chǔ)上。然后,做一個吟誦者,涉足鄉(xiāng)間,去吟誦一方鄉(xiāng)土的古樸和現(xiàn)實中情懷,把一個思鄉(xiāng)者和吟誦者有機的糅合起來,銘刻下印象中的和正在生成的故事情節(jié),以詩性的文字,共同書寫屬于自己的鄉(xiāng)土關(guān)愛;以永恒的意志力,傾力而為,寫出發(fā)自于靈魂深處的美麗詩篇。

 

  最重要的是,作為詩人的王文軍,當屬于新時代的書寫者,鄉(xiāng)土意義的詮釋者,漫長歲月的領(lǐng)略者,感受親情的見證者,當為著鄉(xiāng)土這個精神家園而吟唱。正如一個純正的詩人,必定既是感情豐富的人,又是不折不扣懷著純粹而廣闊鄉(xiāng)情的人,在大地上行走,在天空下吟誦,生生不息。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

作家網(wǎng)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官网|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日韩黄色片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电影中文 |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娇妻之欲海泛舟小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黄色福利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乱码|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6页| 国产a免费观看| WWW夜片内射视频在观看视频|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日本高清www|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 欲乱美女诗涵番外5|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大陆| jizzjizz成熟丰满舒服| 机巴太粗太硬弄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