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滄桑為見證
一一淺析知名作家葉小兵的中篇小說《村人瘋傳》
作者:鄒中海
葉小兵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有公德心、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他的著作頗豐,涉獵廣泛。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無所不包,似乎都很有造詣。其中,尤以詩歌和小說為佳!
中篇小說《村人瘋傳》是以自己為原型的非虛構小說,很有地域特色,但又有一些外來因子,所以藝術性非常強。小說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主線,開枝散葉,層層擴展,向外輻射,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
小說脈絡清晰,結構嚴謹。抽絲剝繭地講述了他的家庭、親友、生活經歷、外界環境等關系!
葉小兵的家庭非常貧困,而且非常特殊,從小過繼給他的小姨媽。盡管養父母對他的關愛還可以,但還是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創傷。加之當時的物質條件也很差,無法支撐起他的求路之路。所以盡管葉小兵的成績非常優異,但還是在小學四年級時便輟學了。
從此開啟了他艱難的求學之路。他兒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作家。由于癡迷于文學、讀書和寫作,在當時的重慶山區,他甚至還被看成了“異類!”。
苦難是一所學校,在關閉了他的求學之路時,為他開了一扇寫作之窗。小時候的生活經歷,人事,成了他日后寫作的豐厚素材。《村人瘋傳》,也正是在如此厚積薄發的靈感中應用而生。
小說以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為軸,以廣闊農村風貌為背景,摘取了重慶農村的普通的農家瑣事為切入點,用以小見大的筆法,懷慈悲心腸,關注在最底層的心理問題(瘋子)人群的故事。通過自己親身的經歷、心理過程中產生的自我疏導為導向,積極釆用心理解壓等自我療傷的人生體驗為藍本;將這特殊人群,從社會問題,到人性關懷,最后回歸到警示世人,關注心理健康,將心理問題納入到從幼兒教育到終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高度。
作者作為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頒發證書),用心理專業知識與三十多年的實際寫作經驗,創造性的以筆為手術刀,給心理健康的社會問題,動了一個更加有利于人民群眾的心理健康手術……眾所周知,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兩個重要組成,缺一不可……
小說還寫出了家庭、朋友、學校等微觀環境對他的影響。
如文中的瘋兒小強,平日里瘋瘋癲癲,卻依然有對美的渴望和擁有人性的善良。小說中尤其是對他爺爺的描寫,更是個性鮮明,而且很有代表性。爺爺當過兵,愛吹牛,年輕時分配一家鋼鐵廠,后由于鋼鐵廠轉制,回家務農,淪為貧困戶后也改變不了吹牛的本性,最后生活過得一塌糊涂。
俗話說窮苦人家的早當家,這話一點不假。
盡管葉小兵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但他看到了爺爺的落魄是自己造成的,因為在同時代的人群中,很多家庭的生活也不至于落魄如斯。于是他從爺爺的身上汲取了教訓,因為生怕有一天也會重復爺爺悲慘的故事。所以他從少立志,發憤讀書,想用讀書來改變命運。可命運還是和他開了個玩笑,最終因生活太貧窮,不得已在四年級就中斷了學業,并成了小姨媽的繼子,結局令人唏噓不已。這一切,直接都與他爺爺不務實的生活經歷有關,至今還有警示作用。現在社會上有個流行的辭藻叫“躺平”。這其實對普通人來說,是荒誕的,根本也躺不起。唯有在逆境中奮起,才有可能改變命運。
好在他自強不息,在一些伯樂的提攜和自己的努力下,修完了大學學業,并在十多年前加入了重慶市作家協會。現已成國內外資深的詩人作家。
小說對人物的刻畫也頗見功力,米貴芝,餓老虎,候三等等這些小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很有生活氣息,就如身邊的人和事。而且情節跌宕起伏,以至于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牽動著讀者的心。
當我在中國文聯主管刊物《神州文學》雜志2022.8月號上,讀到葉小兵(釋圣靜)的這篇中篇心理問題小說《村人瘋傳》時,內心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酸楚,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故而,隨手寫了幾句。
看得出來,《村人瘋傳》是作家葉小兵的傾心力作。篇幅不巨,卻切入點精準,角度新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看似荒誕卻又以事實為基礎。用真實的筆調,藝術的手法,記錄了一個時代貧窮、愚昧、封建、落后的真相,張力十足,引發了全人類的思考,到今天依然有警示性的作用和震撼力,確實是一篇很不錯的思想心靈之作。當人類的物質生活日漸豐盈時,并不否認,人類的精神生活卻還是相對貧乏。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的精神生活還依然處在人性的邊緣地帶。身為心理咨詢師的葉小兵,從文學的角度出發,為那些依舊存在的社會問題發出真摯的吶喊;此外,《村人瘋傳》,還可以看成是作家葉小兵,把自己的痛感,在人生的旅游中完成的一次心靈釋放!
一一2022年9月15日于中山
作者簡介:鄒中海,筆名濤博哥哥,海哥。詩人,文評人。作品曾在《世界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宣部學習強國發表。并有作品被教輔收錄或獲獎,國內外的一些圖書館和中山市博物館有收藏。現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約撰稿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